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高二语文10月质量检测试题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高二语文10月质量检测试题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高二语文10月质量检测试题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高二语文10月质量检测试题苏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高二语文10月质量检测试题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州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质量检测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2013.10.10(时间150分钟 分值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菲薄(fi) 挣揣(zhng) 载体(zi)殚精竭虑(dn) b.谂知(shn) 愠怒(yn) 缧绁(xi) 殒身不恤(yn)c.桀骜(o)木讷(n) 笑靥(yn) 强颜欢笑(qing)d.攒射(cun) 垣墙(yun) 红绡(xio) 茕茕孑立(j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在与洪涝灾害的斗争中,全体指战员不畏艰险,奋力拼搏,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在胜利面前,他们安之若素。b.他首先认真研究史料,再反复思考,然后执笔成文。文章似行云流水,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c.现有产品的条形码很容易被仿造,且让消费者很难识别。最近,科学家们发明出一种dna产品条码,有了它,造假者只能望其项背。d.面对民俗展览会上展出的秦淮扎灯、桃花坞年华、惠山泥人、扬州漆器灯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很多观众交口称赞,感叹相见恨晚。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花粉含菌量高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收集后未及时脱水或储存方法不当造成的,所以,不仅要注意含菌总数和大肠杆菌含量,还应格外注意霉菌。b.在即将到来的下学期,全国1.5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用上了免费教科书,部分科目用书还将循环使用。c.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塑、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d.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b.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c.则仆偿前辱之责 d.夙遭闵凶5.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稽:考证) b.妪,先大母也,乳二世 (乳:喂养)c.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吊:慰问) d.后五年,吾妻来归(归:回家)6.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中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最近几年,农村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地膜、农药污染。农村大量推广地膜技术,废旧地膜不能及时清除,散落田间,导致白色污染。农民喷施农药后,农药瓶随手乱扔到水沟、机井里,导致水体污染。二是粮食、蔬果污染。现在农村白血病、心血管病等各种疑难病症增加,除了与个人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外,粮食、蔬菜里化肥、农药残留多也是重要原因。三是养殖污染。农村养殖户日见其多,一些人把畜禽粪便随便堆放在村口路旁,滋生大量蚊蝇,污染环境。四是焚烧秸杆污染。一到夏、秋收获季节,留在地里的麦茬、玉米秸都被一把火烧掉,浓烟四散,造成大气污染。因此,笔者认为,农村也应像城市一样,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关键词: 二、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旱灾求言。东阳条摘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帝称善。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呰(上此下口)窳注,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 帝嘉叹,悉付所司。是时,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东阳与首辅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 (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注 呰(上此下口)窳:zy,疏懒。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充:担任b. 江南、浙东流亡载道 载:负载c.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 遄:速疾d.始于容隐,成于蒙蔽 容:包庇8.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民生维艰”和“吏治混乱”的一组是a.夏麦已枯,秋禾未种 户口消耗,军伍空虚b.鬻贩穷民所在骚然 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c.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 差役频烦,科派重叠d.冗食太重,国用无经 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a.李东阳幼时聪明颖悟,擅书法,深得皇上喜爱。十八岁中进士后进入仕途,不断得到升迁。b.弘治十七年,李东阳给皇帝上疏,描述了奉命往祭途中所见所闻的严重灾情,令人触目惊心;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c.为了革除蒙蔽之祸,李东阳请求皇上将以前的各种建议详细地加以整理并择善实施。d.李东阳一路上听取了各种意见,认为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势家巨族、亲王贵戚、内廷官员互相勾结,危害百姓。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3分)(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2分)(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非常倜傥之人称焉。(3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余干旅舍 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注余干:古县城名。(1)使诗人“乡心正欲绝”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_(2)请赏析诗的结句“何处捣寒衣”的妙处。(4分)_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3)凡在故老,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4) ?总是离人泪。 (5)青山隔送行, 。(6) ,而能与世推移。(7)安能以身之察察, 。(8)诏书切峻,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走失在纳西文字中 富遐 与丽江古城的邂逅是在薄暮时分,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古城,古老的墙深沉低语,仿佛处处藏着精灵,轻轻触碰,便会有故事抖落。 从城门走进四方街,那些通往小街的路口,仿佛一下让人迷失,不知该从哪条路起步。好在担心是多余的,随便选一个路口进入,都不会迷失方向。因为丽江的水是有灵性的,她完全充当了导游角色,水的方向就是人想要去的方向。 老街顺地形而建,斑驳且略有些倾斜;小桥下流水依依,和着脚步的节拍轻吟浅唱。与这宁静截然不同的是那些沿街的小商品铺子,堆满了各种充满纳西风情的商品,那些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的纳西头巾、驼铃木刻和叮当作响的银饰,最得游客们的喜爱。于是,被这热闹吸引了的,便沿街一间间地欣赏把玩下去;而依旧喜欢那平静风景的,也便怡然自得地渐行渐远,或摄影,或写生,享受一份原始的洒脱。 而我则是在一幅幅纳西手艺人的字画中渐渐迷失了方向,模糊了时空概念的。浏览小街图文并茂的纳西版画、烫画、木刻画的同时,我被一家名叫“纳艺人”的刻印店所吸引。这个略显拥挤的店铺里,摆满了款式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应游人所需把名字或经典妙词、感悟小语刻在石头上,随你到天涯海角。我把自己的名字写给了纳西艺人,并让他写出纳西文字后予以图解。他写的“富”字是一口精致的小锅,锅内有米粒,还冒着热气,意寓不愁吃喝,表示富裕;而“遐”字则是一个意象的脑袋在思考,青烟缭绕表示思索后而又浮想联翩。刻印仅用了一会儿,我却在小店驻足了一小时之久。 而后,我又让艺人刻下了另一方“珍爱一生”的石印,“爱”的写法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牵着手,中间是一颗心,“p”的样子,表示读音,这是我见到过的最美的象形文字。我把这些精美的石刻小心包好,揣在怀里,仿佛拥有了一个永久的秘密。 望着如此丰富而生动的纳西文字,品味着素朴的东巴文化,我陷入了沉思,不经意间远离了人群,就暂且把自己弄丢一回吧,一个人在陌生的古城中丢失了也不必在意,太阳升起的时候,自然知道自己来自何方。赏心悦目中,我的眼神中尽是千姿百态、袅娜起舞的纳西象形文字,它们或倚或靠,或独自成体,无不将大自然的草木花石,高山湖泊,日月星辰,浮云流水融入纳西的东巴文化中。想像自己若生在纳西家族,挥写着另一种与工整汉字完全不同的文字,或许,也便会对生命有另一种理解。纳西文字的每一个字,都可以随想像派生出许多更形象的“字态”,甚至扯一片绿叶就可以表达爱情;剪一缕清风就可以风花雪月;掬一捧溪水就可以洗荡灵魂哦,丢失其实是沉醉的代名词。 在纳西文字的无限倘佯和贪婪对眸中,我似乎幻化为带翅羽的文字,穿越时空,飞到想象中的远古,然后,又重新从那苍茫的古代飞回,一点点找寻历史的痕迹。在这样的飞翔里,那原本看不懂的纳西文字,仿佛也有了别样的内涵那粗犷的笔画,像是纳西人豪放的性格;那柔美的文字形态,像是纳西人丰满而细腻的情感;那字里行间中满溢的飞翔意象,像是纳西人的热情好客,无论你行走到哪条街,哪个店铺,迎面而来的,都是淳朴的笑脸。 我的思绪收敛了翅膀,停落眼前的这条处处弥散着淡淡温馨的气息的街上,在这里信步,恍若又回到了在都市喧嚣中一度已经疏远了的、恬静的心灵家园。曾经有哲人说,人这一生,便是不停地出走,却又不停地渴望回归,渴望回到最初那安宁的心灵的家。 于是,便有无数人在纳西失落。他们从各种地方来,带着各不相同的尘土,却在这里的石板窄巷中,落下回归的泪。而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个。 走出古街时,许多店铺已放下了木板门,一轮朗月在头顶照着,两三点河灯在水面上浮着, 只听得见石板路两旁潺潺溪水的声响;我们终将是过客,我们带走了对丽江和纳西文字的一夜深情,但我们也懂得了珍惜,无论行至何处,即使年华老去,也要唱吟过往。13.文章第段描写了丽江老街,老街有什么特点?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14.第自然段中,作者引用“哲人”的话有什么好处?(4分)15.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16.从全文看,作者逐渐“走失”的原因有哪些? (5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圣坛上的鲁迅洪 烛1936年,一面以“民族魂”命名的旗帜覆盖着鲁迅的遗体。在剩下的大半个世纪里,他并没有死去,反而获得了新的生命。他以影子的形式继续存活,以至人们忘却他的真身。一个完美的鲁迅,如同一尊不会生病的神。这完全可以理解。危急关头的中国,总是需要旗帜、需要偶像的。“时势造英雄”,用在鲁迅身上颇为合适,他成了首屈一指的文化英雄。说鲁迅是英雄,似乎一点不为过。他本人是想做战士的,眉宇之间也弥漫着硝烟的气息。而且形容鲁迅的文风,大家也习惯了以投枪、匕首之类比喻。出于时代的需要,他本身也成了一件带有仪仗性质的兵器,用来在思想领域披荆斩棘或镇妖捉鬼。鲁迅仿佛有两个。一个是作为文学符号的,一个是作为政治符号的。他的政治色彩经常压倒他的文学色彩。然而更多的人误解了他。作为诗人、小说家的鲁迅,恐怕不愿意自己被误解、被误读;作为唯物主义者的鲁迅,恐怕也不愿意自己被美化、被神化。可惜,鲁迅还是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神话。其实鲁迅也是有缺点的。如果我们死劲掩盖或回避他的缺点,反而会模糊了他的真实性以及可信度。鲁迅这个人,在任何时代,都不愿意坐在主席台上,更不能接受别人向他进贡或烧香。鲁迅很平凡,只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半途而废的医生、一个爱国者、一个思想者。朴素的鲁迅,其实比那些强加于他的华丽的外衣更有魅力。本色的鲁迅,有什么不好的呢?干吗非要镀金呢?在我读书的那个时代,中小学的语文课本里,选收鲁迅的文章是最多的。他的人被偶像化了,几乎成了文化的“高大全”。他的人格魅力得到了空前的强调,尤其是毛主席说了,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也就给众生以“铁人”的印象。古希腊英雄阿喀琉斯还有个易受伤的脚踵呢,而鲁迅连脚踵都是铁打的,一点破绽都没有。鲁迅啊,一个时代的变形金刚,在烈火中永生,在花丛中永生。鲁迅生前一直呼吁并追求人的平等,死后却被赋予了特权。只是这种特权绝不是他自己所需要的。一个影子的特权,滋养了诸多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他们把鲁迅当成公开化的遗产,当成一日三餐的饭碗,当成做生意抑或政治赌博的本钱鲁迅被改造得刀枪不入,鲁迅又被解构得体无完肤。鲁迅的只言片语,被他们搜寻来作为舍利子,作为镇塔之宝。于是,鲁迅成了先知、导师、民族的佛陀。这不是鲁迅的错,是时代的错。17从文中看,鲁迅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神话?(6分)18在作者看来,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6分)19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像鲁迅这样的文化名人?(6分)七、作文(7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茫茫历史长河中,谁是英雄?是兵临城下之际,以老迈之躯屈人之兵的烛之武,还是强秦践踏中原之时,易水诀别慨然赴死的荆轲?是光明磊落兵败身死的项羽,还是能屈能伸终得天下的刘邦?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英雄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对于英雄, 你一定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请以“心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泰州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参考答案1.b(a.zi c.y,qing d.xio)2.b(a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与所给语境不符;c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多用于否定句;d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指人与人之间。)3.c(a项句式杂糅;b“即将到来”与“了”前后矛盾;d“提高”与“意识”搭配不当)4.b5.d6.农村 污染 突出 治理7.b(载:充满、塞满)8.b(a项不能直接表现“吏治混乱”,c项不能直接表现“民生维艰”,d项不能直接表现“民生维艰”。)9.d(“根源在于势家巨族、亲王贵戚、内廷官员互相勾结,危害百姓”错。)10.(1)游荡不务正业的人,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之人的名义,常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店铺,并搜罗商税。(2)(略)(3)(略)11. (1)枫叶飘零,秋景令人思乡;城闭鸟飞,增添诗人孤独;时辰已晚,邻家未归,诗人联想自己久客他乡,“乡心”欲绝。(每点2分,共6分。)(2)“乡心”欲绝之时,捣衣声传来,引发联想,加重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牵挂;由写视觉转为写听觉(以捣衣声作结),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悠长。(4分,每点2分)12.略13.(1)宁静、古朴、灵性而充满纳西风情。(2)宁静而充满纳西老街是纳西文字产生的环境,为下文写纳西文字做好准备。(4分)14.承上启下,既明确了自己“丢失”在纳西文字中的深刻原因,又为下文表达感悟作了必要的铺垫;用“不停地出走”和“不停地渴望回归”的对比,照应了题目,扩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15.运用了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对纳西人的文字、文化和生活的热爱,对恬静、安宁心灵家园的渴望和珍惜。(注意其中通过描写和议论间接抒情的方式) 16.丽江古城的纳西风情;纳西人的豪放、热情和淳朴;纳西文字的丰富和生动;东巴文化的朴素;纳西人生活气息的温馨;心灵回归恬静与安宁的渴望。17.(6分)特定时代精神引领与思想交锋的需要。作为政治符号被误读、被神化。被实用主义者解构、利用。(每点2分)18.(6分)鲁迅是一代文学大师、文化英雄;鲁迅没有虚荣心,平凡、本色、朴实;鲁迅身上也有缺点。(每点2分)19.(6分)必须远离功利;应该本真地宣扬作家的人格魅力;应以平等的心态和眼光看待名人。(每点2分)20略。参考译文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凭兵役籍居住在京城。四岁时能写直径一尺的大字,景帝召见考核他,非常喜欢,抱他坐在膝上,赐给果品钱钞。后来两次奉召他讲解尚书大义,符合皇帝心意,诏命他进入京城学习。天顺八年,李东阳十八岁,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任命他为翰林院编修。连续升迁后任侍讲学士,并任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朝廷因旱灾征求意见。李东阳摘录孟子七篇大义,针对时政得失,累计几千字,上奏朝廷。皇帝称赞他写得好。 弘治十七年,朝廷重建阙里庙竣工后,他奉命前往祭祀。回来后上书说:臣奉命急行,恰好遇到大旱。天津一路,夏天的麦子已枯死,秋天的庄稼还没有下种,拉船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