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命题人审核人学生姓名班级评价批阅日期一、加拼音,写汉字(1) 曹刿( ) (2) 又何间( )焉(3) 肉食者鄙( )(4) 弗( )敢加也(5) 小惠未徧( )(6) 小信未孚( )(7) 公与之乘( )(8) 战于长勺( )(9) 下视其辙( )(10)登轼( )而望(11)彼竭( )我盈( )(12)望其旗靡( )(13)夫战( )(14)牺牲玉帛( )二、解释加点字齐师伐我( )( )肉食者谋之( )(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乃入见( )何以战( )弗敢专也( )小惠未徧(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小信未孚( ) 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 公与之乘( )(21) 必以信( )(22)公将鼓之( )(23)民弗从也( )(24)齐师败绩( )(25)公将驰之( )(26)下视其辙( )(27)登轼而望( )(28)遂逐齐师( )(29)既克( )(30)公问其故( )(31)一鼓作气( )(32)再而衰( )(33)彼竭我盈( )(34)故克之( )(35)难测也( )(36)惧有伏焉( )(37)望其旗靡( )三、翻译句子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四、填空:曹刿论战选自 。传说这部著作是 时期 所作,是根据 史写的一部 体史书。曹刿论战中表明鲁庄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话是:“ , , 。”齐鲁 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说明了 是作战的先决条件。五、写出“以”的解释何以战( )必以分人( )可以一战( )必以信( )六、阅读下文,完成14题(18分)(2008江苏省淮安市)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左传)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又何间焉 间: 小惠未徧 徧 : 神弗福也 福: 牺牲玉帛 牺牲: 2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何以战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b小大之狱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战于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文: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译文: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4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分)曹 刿: 鲁庄公: 5、简答题1、长勺之战前,曹刿请见鲁庄公的主要原因是:_。2、长勺之战中曹刿当时为何不同意立即追击齐军?(用文中原句回答) 3、课文是怎样运用衬托手法生动刻画曹刿这一人物形象的? 答案:18、略 19、b 20、略21、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曹刿论战教学重点:一、古今义不同的实词及“夫”的用法。二、判断句式。三、记叙战争的方法及剪裁上详略恰当的特点。教学设想一、指导学生预习、自学,理解生字、难词。二、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大概内容,然后进行课文分析。三、结合课文向学生进行在学习上也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战略)和正确的方法(战术)等思想教育。四、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主备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型: 总课时:教学内容:指导预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革命战争能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概述,引入新课:革命战争能取胜的最根本原因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人民是基础,也是强大的后盾,这是战略;另外,也重视了各个战役的战术。得当的战略战术是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古代的军事家,在战略战术方面也很重视。今天我们来读读我国左传中记载的曹刿论战,看看曹刿是怎样在这两方面论述战争的。(板书课题)二、解题本文选自左传,题目是编者加的。左传是根据我国春秋时代鲁国历史编写的编年史书。作者据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这部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的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题目是一个主谓短语,点明曹刿谈论战争是本文的中心。三、听读朗读课文,疏通感知、全文。四、指导预习1.给下面的字注音:刿 鄙 间 徧 帛 勺 辙 轼 夫 靡2.解释下面的词语,并注意黑体词的古今含义:师 伐 肉食者 间 鄙 牺牲 加 信 孚属 败 绩 既克 夫 一鼓作气 狱五、读全文1.个人默读。2.全班齐读。(订正读错的音)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主备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型: 总课时:教学内容:翻译全文,解决疑难句,学习判断句式。教学过程:一、检查自学预习情况让学生试翻译全句,然后辨析黑体词的古今义:(1)肉食者鄙 (2)又何间焉(3)牺牲玉帛 (4)大小之狱(学生回答后,老师提示:古今异义的词,如何确定古义?一是靠比较记忆,二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文中除了上面加黑的,还有一些这样的词,自学时要加以注意。)二、学习新课学生逐段试译,并质疑、互解疑。学生译后,教师订正,提示重点。(1)古今义不同的重点词。(2)判断句式: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语,有的省略宾语,有的省略介词等等,翻译时要补出来。(4)倒装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常式是主谓宾顺序,但有的文言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情况,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顺序。下面是各段中的重点词、句,学生翻译时教师相机板书。三、小结强调1.判断句的常见形式:2.“也”表判断,也有表语气用的,如:“弗敢加也”四、布置作业 课后记:第三课时主备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型: 总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总结,指导练习。教学过程一、请学生翻译全文,重点句强调、强化。二、学习新课(重点分析)1.提问:(1)文中讲了哪些具体的事?(2)哪些详写?哪些略写?(3)以什么为线索?(上面三个问题答完一个再答一个,学生边回答,老师边作如下板书。)2.提问:前面四件事为什么略写?后面三件事为什么详写?还有什么事没提到?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课题的中心是“论战”,文中紧扣“论战”来写。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和作战中的战术以及总结胜利原因详写。从这些言论中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因此详写。对无助于表现曹刿性格的事,如战争的起因、双方实力、战斗场面和战后处理一概不写。而一些与“论战”有关的事,也只是一笔带过,使文章能衔接就可以了。3.提问:我们写记叙文在材料剪裁方面要注意些什么?(要求学生能答出:突出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起衔接、交待、照应作用的材料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不写。)4.根据以上的分析概括文章中心思想。(1)提问。文章记叙了什么?(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史实。)说明了什么?(要讲究正确的战略战术,战争才能取得胜利。)表现了什么?(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2)让学生把上面分析回答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三、讨论曾刿的性格特征 可以采用问题组合的方法讨论曹刿的形象特征。问题设计如下: 1,学生迅速默读第一部分,思考:曹刿是一什么身份的人? 2曹刿认为赢得战争的条件是什么?你对他的看法有何评价? 3学生迅速默读第二部分,思考: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4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定这个反攻时机的? 5迅速默读第三部分,思考:曹刿选定反攻时机的根据是什么? 6综合考虑:你认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讨论后归纳。四、迁移积累:1、理解词义,找出、理出相应的成语。 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恶贯满盈 小信未孚 不孚众望 惧有伏焉危机四伏 故克之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 三而竭弹精竭虑精疲力竭 观其辙南辕北辙重蹈覆辙故逐之一逐鹿中原追亡逐北 难测也莫测高深心怀叵测 未能远谋足智多谋深谋远虑2.联系实际。(1)古代战争要注意战略战术,现代战争也同样要讲究战略战术。长勺之战是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毛主席很重视。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评论了这次战争。请同学们联系革命战争的实际,谈谈对战略战术的认识。(2)不但战争要讲究战略战术,我们的学习、工作也得讲究战略战术。请大家想想,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可以先几个人议论,然后发言)五、复习巩固,指导作业1.整理生字、重点词、几种句式。2.自己做课后练习,有不懂的要提出来。教学后记:邹忌讽齐王纳谏 命题人审核人学生姓名班级评价批阅日期 一、加拼音,写汉字邹忌( )昳丽( )暮寝( )谤讥( )间进( )期年( )二、解释加点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 )2,而形貌昳丽( )( )3,朝服衣冠( )( )4,窥镜( )5,谓其妻曰(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7,君美甚( )8,徐公何能及君也( )9,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0,孰视之( )( )1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12,欲有求于我也( )( )1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14,皆以美于徐公( )( )15,今齐地方千里( )( )1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17,能谤讥于市朝( )( )( )18,闻寡人之耳者( )19,时时而间进( )20,期年之后( )21,虽欲言( )三、填空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历史著作 。“讽谏”的意思是 。 .战国策又称 ,是西汉末年 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四、一词多义: 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门庭若市( ) 朝 朝服衣冠( ) 能谤讥于市朝( ) 皆朝于齐( ) 孰 孰视之(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于 欲有求于我也( ) 皆以美于徐公( ) 能谤讥于市朝( ) 皆朝于齐( )五、翻译下列句子: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7,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六、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2-16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纳:(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 )(4)朝服衣冠:(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 朝而往,暮而归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5.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4分) 6、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7、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8、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七、问答题:1、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取得了什么效果?答:在内,“虽欲言,无可进者”;对外,燕、赵、韩、魏“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2、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答:有邹忌这样敢于并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虚心纳谏,兴利除弊,修明政治。3、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答: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王之蔽甚矣”,要求齐王广开言路,听取民声、关注民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要求鲁庄公取信于民;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希望统治者关注百姓的疾苦。4、本文中邹忌和齐威王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答:(示例)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或说: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5、本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王之蔽甚矣”的事实(用原文回答);接着叙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最后写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取得了巨大成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6、邹忌讽谏齐王与扁鹊规劝蔡桓公,劝谏结果有何不同?试从邹忌和扁鹊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答:(示例)邹忌讽谏成功,而扁鹊规劝失败。原因:邹忌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式,使人容易接受,而扁鹊规劝时没有考虑到对方的身份,直言不讳,让其难以接受。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答: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1分),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8、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 答: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9、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答:示例1: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嗯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示例2: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答案:1.(3分)(1)接受(2)长,此指身高(3)仔细、详细(4)穿戴 (5)偏爱2.(4分)(1)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2分)(2)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2分)(3) 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3、b4.b5、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6、切身经历 齐王纳谏7、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8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主备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型: 总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能力目标: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畅翻译全文,能概括寓意。情感目标: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难点: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二、简介列子及作者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三、学生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1、掌握下列实词:仞 冀 箕畚 孀 龀 匮 亡 厝 雍 陇2、通假字:指反惠亡厝3、文言句式: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4、习惯句式(如何?)5、省略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6、注意重点句子的翻译和字词的落实7、疏通课文(1)利用快速、连环朗诵的方式再次正音,并使学生能较流利地读准全文。(2)教师划出难解的单音节词,引导学生在四人小组自学时,对照注解,自行解释这些难词。(3)四人小组在扫清难词障碍的基础上,试着逐字落实翻译全文,并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语句划出来,以备全班讨论。(4)师生共同研讨,解答疑难。(5)学生朗读一遍,自查是否还有疑难语句。8、复述“愚公移山”的故事四人小组共同准备复述故事,并推荐一名同学,准备在全班复述。被推荐同学复述课文。要求:语言流畅,可加上一定的合理想象。对复述者进行简单讲评,让学生在听、评中,不断熟悉课文,为后面逐字落实翻译全文作准备。9、抽学生逐句逐段翻译课文。四、布置作业复习、巩固文中疑难字句的解释。 第二课时主备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型: 总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课文复习情况二、逐段朗读课文三、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第一段:极言太行、王屋两座山的高大,交代它们的位置。第二段:具体写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第三段:写愚公和智叟的对话。第四段:写愚公移山的胜利。四、讨论分析课文的内容、首段一开始极言两山的高大,用意何在?答案参考:写两山的高大,为下文移山的艰难作了铺垫。、分析课文第二、第三段。请排出移山的人物表。作者这样介绍人物的目的是什么?不同的人物对待移山有不同的态度,愚公妻子与智叟的话差不多,他们的态度一样吗?孙子和“遗男”态度又怎样?答案参考:愚公妻子认为丈夫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动不了,能拿大行、王屋怎么办呢?智叟则认为凭愚公这把老骨头,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毁不了,还想动土石吗?可见,愚公妻子是怀疑中带着担心;智叟则是轻视和嘲笑的语气。再则,“甚矣,汝之不惠。”这样的话愚公妻子是不会说的,而“且焉置土石?”这样的话智叟是不会说的,因为他根本反对移山,绝对不会关心如何处理土石的问题。总之,愚公妻子是“献疑”,智空是“笑而止之”,一“疑”一“笑”,态度迥然有别。“疑”是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笑”则是出于对愚公的轻视和嘲笑。而遗男是“跳往助之”,子孙是“杂然相许”,还献计献策,说明愚公移山是得到大家支持。愚公是移山的积极倡导者,他对移山的态度自然很坚决,那么,他和智叟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各用什么观点来看待移山这个问题?答案参考:智叟认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改变自然,因而嘲笑和阻止愚公移山;而愚公认为人定胜天,山虽庞大但它是死的,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加增;而个人力量虽然有限,但生息繁衍则有无限潜力。智叟只用短浅的停滞的观点看待问题;愚公用长远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也有人说愚公“很愚”,智叟“很智”,你的看法如何呢?答案参考:愚公所以要移山,是痛感“迂”“塞”之苦,而移山之后,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见其做事有很明确的目的,而且他也深明可移山之理,他认为子子孙孙绵延不断,他的志气,他移山的决心,将会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就这样一点点“啃”,终能将山移平,何况“山不加增”,这些足见其移山的行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盲目行动,可见其并不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很聪明,因为他既自知不能享受移山之利,却还要移山,实乃造福子孙的聪明之举。而智叟却自作聪明,目光短浅,毫无远见,只不过智于其表,愚在其中罢了。、分析课文第四段。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答案参考: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正是恰恰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概括故事的寓意。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改造大自然的精神。、小结全文并讨论文章的现实意义。五、布置作业。背诵全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愚公移山的读后感。六、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列子(寓言)不利条件有利条件方七百里,高万仞山之高大杂然相许家人的支持年且九十年龄之高跳往助之邻人的参与叩石垦壤,箕畚一工具之简陋子孙荷担者三夫人力之单薄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之遥远笑而止之智叟之嘲笑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一愚公发展的观点 一对比衬托一寓意: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教学后记:愚公移山命题人审核人学生姓名班级评价批阅日期一、加拼音:仞( )箕畚( )龀( )孀( )匮( )厝( )惩( )迂( )荷担( )朔东( )二、解释加点字:方七百里( )河阳之北( )年且九十( )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 )( )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 )( )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杂然相许(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 )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投诸渤海之尾(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始龀( )寒暑易节( )毁山之一毛( )惧其不已(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虽我之死( )无穷匮也( )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 )一厝朔东( )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三、翻译句子: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4、且焉置土石? 5、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6、甚矣,汝之不惠。 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四、填空: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方法是: ;好处有: 。2、家人对移山的态度是: ;愚公移山的艰巨性表现在: ; ; 3、表现愚公移山的信心的句子是: 。 4、智叟反对移山的理由是: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押题宝典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通关考试题库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推拿治疗学考试题含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教育培训机构品牌建设与营销策略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SDN在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中的优化与实施报告
- 押题宝典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银行岗位过关检测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示范文本
- 2025年度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场地租赁服务协议
- 2025年专业厨师团队聘用及厨艺交流合同
- 2025店长任期合同续签与业绩考核协议
- 《忆秦娥~ 娄山关》
- 新八年级上册数学开学第一课
- 安全挂梯施工方案
- 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
- 《项目管理飞行检查管理办法》宣贯交底
- 易制爆化学品危险物品单位治安防范情况检查评估表
- 干熄焦余热发电安全预评价送审
- 中国传统艺术-篆刻、书法、水墨画体验与欣赏-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宾馆承包合同协议书
- 血透室进修汇报专业知识
- 2023年天津卷英语高考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