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实验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陕西省榆林实验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陕西省榆林实验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陕西省榆林实验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陕西省榆林实验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榆林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卷)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登上星光大道舞台的农民选手朱之文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歌唱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b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保持社会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力戒浮躁心态,坚决反对坐而论道,而应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c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的行为,但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这是令行禁止的。d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党组书记、副总裁张春江因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对其被调查的原因,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史铁生是中国作家中少数甚至唯一坚持写实写作的人,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存体验上,他对哲学的思考带来了精神空间的高度开阔。b今年春晚由旭日阳刚演唱的春天里抒发了农民工的理想,这些农民工在陌生的城市里虽然劳累辛苦,但他们甘愿把汗水献给这座城市。c作者有意识地同时又十分成功地借鉴了电影艺术所特有的“蒙太奇”和“画外音”手法,画面组合相当成功。d有媒体人士表示,众多网友对“给力”的热捧,反映了受众对语言的新期待。亲切、通俗易懂的语辞,甚至包括网络流行语,都是被今天的受众喜闻乐见的。3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对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影响,比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_ 。 ,_。 。_ 。_。只有当全世界都公认中华文化真正繁荣起来、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时候,才是我们真正强大的时候。 文化建设的滞后,必然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乃至政治文明形成一定制约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兴衰成败,历史文化的根脉始终生生不息、编延不绝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史 如果说,经济发展改变的是个国家的面貌,那么文化繁荣则可以化育个民族的风骨 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发展的精神沃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a b c d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汉乾祐举进士,为秘书郎。宰相冯道引之,与吕端同直弘文馆,改右拾遗、集贤殿修撰。 宋初,加中书舍人。开宝三年,知贡举。五年,复知贡举。昉之知贡举也,其乡人武济川预选,既而奏对失次,昉坐左迁太常少卿,俄判国子监。明年五月,复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 太宗即位,加昉户部侍郎,太平兴国中,改文明殿学士。时赵普、宋琪居相位久,求其能继之者,宿旧无逾于昉,遂命参知政事。十一月,普出镇,昉与琪俱拜平章事。未几,加监修国史,复时政记先进御而后付有司,自昉议始也。 昉和厚多恕,不念旧恶。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好接宾客,江南平,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雅厚张洎而薄张佖,及昉罢相,洎草制深攻诋之,而佖朔望必诣昉。或谓佖曰:“李公待君素不厚,何数诣之?”佖曰:“我为廷尉日,李公方秉政,未尝一有请求,此吾所以重之也。” 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及入相,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帝曰:“多逊居常毁卿一钱不直。”昉始信之。上由此益重昉。昉居中书日,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已而擢用;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子弟问其故,曰:“用贤,人主之事;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 至道二年,昉陪祀南郊,礼毕入贺,因拜舞仆地,台吏掖之以出,卧疾数日薨,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李昉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普寻出镇 寻:不久b何敷诣之 诣:拜访c是市私恩也 市:买卖,交易d台吏掖之以出 掖:选拔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昉“和厚多恕”的一组是( ) 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 雅厚张洎而薄张佖 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 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 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 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昉本来是后汉朝官员,后来由于宰相冯道的推荐,得以和吕端一同在弘文馆当值,做一些修撰的工作。 b李昉在主持贡生考试时,同乡武济川对答失常,李昉因此被贬官为太常少卿,后来又恢复到中书舍人一职。 c李昉在担任中书时,对那些前来求官的人一律都严词拒绝,自己绝不会提拔任用官员,而是让皇上定夺。 d李昉为官小心谨慎,不肯轻易说人坏话,也不愿自作主张,因而没有什么显赫的政绩,后因摔倒而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5分) 译文: 。(2)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5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鉴赏(12分)阅读陆游夜吟一诗,完成8-9题六十余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8、对这首诗的词句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妄学诗”是指广泛地学习诗歌的写作。b、“独心知”是说创作的深入要靠自己的追求。c、“一笑寒灯下”是“寒灯下一笑”的倒装,指创作成功的喜悦。d、“金丹换骨”即“脱胎换骨”,超脱尘世。9、对这首诗整体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中,陆游总结了诗歌创作的经验。 b、这首诗中,陆游概述了学诗走过的曲折道路。 c、这首诗中,陆游描述了创作诗歌的艰辛情状。 d、这首诗中,陆游抒发了顿悟诗歌创作规律后的欣喜之情。阅读欧阳修的踏莎行,完成后面的1011题: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10、对这首词的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草薰风暖摇征辔”,是说在一个风暖花香的季节,行人却要辞别心爱的人,挥动马鞭,走上了漫长旅途。b、“迢迢不断如春水”,借用眼前的春水,表达了一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穷离愁。c、“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劝告想登楼远眺的爱人:楼太高了,楼上栏杆已年久失修,千万别登楼凭栏呀。d、“平芜尽处是春山”,是说凭栏远眺,看到的只是一片青草地,即使望到了草地的尽头,也还有青山挡住视线。11、关于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作者以对句开篇,通过候馆、溪桥点明旅途,通过梅残、柳细点明时令,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初春的景色。b接着,作者写草薰、风暖、水绿,通过对美好春光的描写,来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使抽象的情感变成具体的形象。c、下阙变换角度,行人由自己感到离愁的无穷无尽,推想到居家的爱人也一定相同,进而将离愁别绪抒发的淋漓尽致。d、这首词通过对行人旅途中所见所感和居家爱人登楼远眺的心情的描写,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女子的离愁别绪。第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秋雨叹三首(其一)杜 甫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注: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12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 (4分)13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4分) 14、 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4分) , 六宫粉黛无颜色。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 。 ,吞声踯躅不敢言。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 ,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越王句践破吴归,战士还乡尽锦衣。 , 。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 。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陆地上的船谢志强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岙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晒谷场铺着水泥。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圆,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我们乐了。他焦虑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的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嘛!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惟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会放过你们。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触了礁。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一场海上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间,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每天他都要演绎一场出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出现了阴天)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篇小说的标题耐人寻味,“陆地上的船”既指晒谷场,也指疯子船长意识中指挥过的船,同时这个标题又充满悬念,有吸引读者的作用。b“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是通过“我”的发现来表现疯子船长的执着并预示着疯子船长即将发病。c起先“我”并不十分了解二叔这个疯子船长,爹在“我”与疯子船长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是“我”了解疯子船长这一人物的关键。 d“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周围的绿田”“像平静的海水”,这些环境描写,有展现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e这篇小说不仅以它所叙述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人,而且以它所描述的因一次海上风暴遭受沉船打击致疯的船长的疯癫表现发人深思。16、小说的主人公疯子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17、小说中的“我”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5分)18、对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应该从悲剧的意义上去认识,有人认为应该从“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7分)四、表达题19阅读下面材料,概括要点回答“原创文化”的特点(3分)为了改变我国科学研究原创能力薄弱的现状,今年来人们对原创文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原创文化是一个国家科学创造能力的基础和条件,它旨在追求卓越,激励人们既要焕发自己的创造力,也要努力吸纳前人的思想。原创文化提倡广泛交流、全面开放。正如费孝通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科学上的许多原创性成果都是在学者们的思想交流,观念碰撞中产生的。萧伯纳说得好:两个人交换苹果,每人手里还是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交换思想,那么每人就同时拥有了两种思想。原创文化的精髓在于维护学术自由,这源于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由于科研工作的探索性特点,原创的东西一般在开始时不易被大家理解,如果没有学术自由,它们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就被扼杀了。答: 20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3分) 成长是什么?成长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汹涌的激流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勇往的孤舟;成长像 , 。六、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是等待;“有约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是等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是等待:沙漠玫瑰在等待着生命的甘霖;夜来香在等待着夜幕的降临;海伦凯勒在等待着三天的光明;静静的地坛在等待着轮椅上的史铁生等待是生命的一种常态,请以“等待”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b(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谈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a师出无名:指出兵没有正当理由;泛指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此处是使用对象不当。c令行禁止:指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此句误以为是“禁止”的意思。d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此处是与语境不合。)2c(a病因:主语残缺。修改:应该在“几乎”之前加“他的作品”。 b病因:搭配不当。修改:把“理想”变成“情怀”。d病因:成分赘余。修改:去掉“被”字。)3c4d(掖:提携,搀扶)5b(表现李昉为性情中人,也有个人的好恶;表现他不贪功,把任用贤能的功劳让给皇上,其它四句均符合题干要求。)6c(并非所有的都不予提拔,要看是否“其材可取”。可取的,严词相加,但不久即得以拔擢;材不可取的,就和颜悦色对待来人,免致其心生怨愤。)7(1)当时赵普被卢多逊诬陷,(卢多逊)多次把他的短处上报皇上。(5分,“短”“闻”字各1分,“为所”被动结构1分,句意通顺2分。)(2)李昉一直和卢多逊友好,对他毫不怀疑,卢多逊多次向皇上诬陷李昉,有人把这些事告诉李昉,李昉不相信这些。(5分,“素”“谮”字各1分,“不之信”倒装结构1分,句意通顺2分8、 d(“金丹换骨”是指对诗歌创作规律的顿悟。9、 c(描述的是发现创作规律的过程,而不是创作诗歌的艰辛。)10、c(是行人在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你那样凭高倚栏远望,又能望得见什么呢?“危”,高也。)11、d(这首词上阙写行者的离愁,下阙写行者的遥想,细腻地表现了一个男子的离愁别恨。)12、秋日风雨中百草的“烂死”与决明的、“颜色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把决明的叶与花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两种手法各1分)、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外在形象1分,内在形象1分) 13、前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如决明样有高尚情操与人格的君子的欣赏与赞美。(2分)分析 “凉风萧萧然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 或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见出诗人对自已徒然白首却元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衽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 (2分) 14、 回眸一笑百媚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心非木石岂无感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孤鸿号外野 翔鸟鸣北林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15(5分)ac(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和e不给分。b项理解错误。对疯子船长的这一动作行为的描写,表现了他是真实地把这个和他的船“差不多大”的晒谷场当作了自己的船。d项对环境描写的分析欠妥当。这里的景物描写是作为晒谷场的陪衬而写的,主要不是“展示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e项中对小说的情节分析有误,这篇小说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16、(5分)疯子船长是一个执着于理想、忠于职守的悲剧形象。(2分)他久经考验,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热爱自己的事业一如热爱自己的生命;他遇险不慌,沉着指挥,船沉了又劝同事们逃走,具有忘我、献身的精神。(3分)17、(5分)“我”贯穿始终,是文章的线索。以“我”这样一个山村孩子的视角写疯子船长发疯的过程,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塑造疯子船长这一人物上,我起到辅助作用。通过写“我”学着他的样子,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要去见识大海,侧面表现船长的高大形象,突出船长对我的影响,并深化主旨。(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满分。)18、(7分)观点一:应该从主人公悲剧意义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海难虽然摧毁了船长的船,使他成为疯子,但并没有摧毁他内心深处的船长情结,他在晒谷场演绎风暴中救船的情景,表现了一个船长的精神风貌,他的执著与坚持以及他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令人感动;小说给人心灵的震撼,又让人扼腕叹息,我们在疯子船长这一人物身上感受到一种崇高美和悲壮美。观点二:应该从“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疯子二叔虽然是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但他执著于理想、忠于职守、热爱事业的精神感召我,并引发了我想出去见世面的想法;小说结尾“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也说明了作者对“我”这一类农村孩子所寄予的期望。(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5分。)19追求卓越;提倡广泛交流、全面开放;维护学术自由 (3分)20示例:成长就像厚重的夜幕拦不住闪烁的群星,闪烁的群星拦不住你心灵窗外的耀眼的阳光;成长就像朗朗的晴空拦不住突来的暴雨,突来的暴雨拦不住你渐已远去的坚毅的背影;成长就像沉静的秋色拦不住凄冷的北风,凄冷的北风拦不住你走向春天的稳健的脚步。 (3分)21、作文译文: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后汉乾祜年间考取进士,担任秘书郎一职。宰相冯道推荐他,与吕端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