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与永恒哲理故事.doc_第1页
刹那与永恒哲理故事.doc_第2页
刹那与永恒哲理故事.doc_第3页
刹那与永恒哲理故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刹那与永恒哲理故事 有三位小师父跟随老师父修禅多年,一日,在和风徐徐的午后,宁静的佛寺院子里,师徒们磐坐于苍郁的大树下,小师父们依例聆听老师父开释,彷佛二千多年前北印度王舍城,佛陀在城郊灵鹫山说法的景象。 老师父安祥的脸庞露出一丝微笑问道:“徒儿在寺内修行多年,对于生命之本质,今日能否各自提出心得呢?”师父开释之前,先行提出此一问题让三位小师父思考一番。 第一位小师父想到日出日落天体运行之道,于是很高兴的说:“生命就象是太阳从东边升起,直到从西边落下的过程。”老师父听完之后不发一语。 接着另外一位小师父有感于生死之间的无常,于是若有所感的说:“师父,生命乃是人们出生到死亡的日子之总合,短有数时,长有百年。”老师父仍然不语。 第三位小师父最后接着说:“师父啊,我认为生命既非一日之时程,也不是百年之岁月,而是在人们呼与吸的刹那气息之间!”老师父终于高兴的点头而笑,似乎从师徒的对答中发现生命的本质。 三位小师父对于生命的诠释各有特色,基本上是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领悟。基于不同角度切入看待人生,显然会有多样性领悟,那也是个别修行的成果。 类似此种有关于佛教师徒对话故事,在佛学修行过程中经常可以发现。故事内容所给予人们的岂示,无非藉着具有禅味之对话,开启沉潜于众生内心深处的智能门,不管人们会得到哪里一种岂示,至少可以帮助大家参透生命意义之目的,如果以佛学专有辞汇予以解释,这样的故事大都具有“顿悟”的味道。 其实真要探究生命的意义,总会让很多人觉得有感而发。因为人生可以如蜉蝣一般之短暂,也可以如南山与松鹤之长寿,然而其最终之本质乃是呼吸之间,“刹那与永恒”便成为每一个人存在与否的主要要素。不管人们如何看待生命的意义和本质,基本上生命的定义不在于时间的长短,生命的“生理定义”应该只是医学上的图腾,对于生命的本质并无绝对之定义。 因此宛如朝露般短暂的生命旅程,如果是有绝对正面意义和贡献的话,那么他所代表的将是无止尽的永恒;换句话说,如果是一个毫无价值的百年岁月,对于生命之本质只不过是负面的累赘,在绵亘不绝的宇宙苍穹之中,其与刹那之间的差别并不大。 所以佛陀慈悲可以延续数千年而不坠,天下众生因他的感照而心中燃起明灯,佛陀真的长驻在芸芸众生的心中,他已经跨越世俗的认定,不再只是古印度王国中的王子而已。那么佛陀与所有宗教的智者一样,都在漫漫长流的时空中成为“刹那之永恒”! 然而探究生命本质的心情,正是偌多人们一辈子所追求的人生境界,那么到底有多人能够参透这一层道理而开悟呢?或是每一个人对于人生的体会是否一样?人们心中的贪瞋痴所“霸占”的空间,能否以智能和豁达的心胸予以清理一番?当外在尘缘矇闭了与生俱来的方寸际,何人能够轻轻拂拭而见如来?哲理故事.51Flash. 这样的问题的确值得人们多加思考,因为此种思维并不是艰涩难懂的考题;也不是空中楼阁的虚无飘缈;更不是一味钻牛角尖的迷惑。 而是这样的心情,和肚子饿了得吃饭的感觉样,都是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平常事”。因为要面对这些平常事,所以人们看待人生时得具备平常心。 当人们具有平常心的时候,不但可以开启心中的智能门,而且会引导至内心深处的“善根”,让原本随着生命而来的善根拙壮而结善果。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和种什么因便得什么果,这种因果循环的道理并不是宗教的教条,或是借以愚民而达到特种目的之戒律,而是生活上累积的智能! 于是当人们开启智能门之际,对于刹那与永恒之认知将会有更清楚的解答;对于生命本质之追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