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人物形象分析.doc_第1页
呐喊人物形象分析.doc_第2页
呐喊人物形象分析.doc_第3页
呐喊人物形象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呐喊人物形象分析 鲁迅先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和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他的创作题材主要有小说、杂文、散文三大类。在小说方面,鲁迅先生以力透纸背的笔力,简洁朴素的情节,精炼传神的语言,将他所处的黑暗的时代所造成的人性缺失和社会的阴暗刻画得入木三分,带给我们无限的震撼和思考;在杂文方面,他以犀利、尖锐、富有战斗性的语言,以发自内心的无比激动的呐喊,唤醒在睡梦中迷失自我的中国民众,作为与反动力量相抗争的有力的武器。在散文方面,很多篇目是蕴含着温情的美好的回忆,但更多的是战斗的呼声,是对残酷无情的黑暗社会的有力控诉,是对中国民众沉睡不醒的人性的悲伤。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塑造了很多平凡无奇,但却非常有代表性并且生命力持久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带给我们无限震撼。 呐喊是一部巨作,虽然它的篇幅小,文章少,但是在文中揭露的中国却是针针见血。鲁迅一针见血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概括为奴性文化。他说:“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换来的。无论中国人,外国人,凡是称赞中国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分。”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对国民性的卑怯是深恶痛绝的,他一再针砭在中国传统文化浸淫下国民性的卑怯。李长之在鲁迅作品之艺术的考察中就指出:鲁迅的小说创作“在内容上,写的东西都是一致的,就是写农民的愚和奴性”。在鲁迅的乡土小说中,将儿子的命运寄寓在人血馒头上的懦弱的华老栓(药),一心想跻身于长衫客行列的落魄的孔乙己(孔乙己),因丢了辫子被女人当众辱骂的忧愁的七斤(风波),在多子、饥荒、苛税等压榨下苦得像个木偶人的闰土(故乡),都是乡土社会中的卑怯者,他们对于身受的压迫忍辱受屈逆来顺受。虽然他们面对坎坷的命运和人生也有过不平和抗争,但最终都屈服于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鲁迅将国民的卑怯视为国民性的主要病根之一,他以决绝的姿态予以抨击。从鲁迅笔下的人物身上,我不仅看到了他们自身的悲剧命运,似乎也看到整个社会的病态,或许每一个人物都是中华民族人民的缩影。笔者对呐喊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做以下具体赏析。 一、孔乙己里的孔乙己 一个悲剧的读书人形象。开篇便表明孔乙己身份的尴尬。“长衫”是读书人,他们是受人尊敬的,能坐着喝酒;“短衣帮”则是只能在散工后,站着热热地喝了休息的人。但孔乙己在这里则是异物,因为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样的身份定会遭受人们的讥笑,不光“长衫”瞧不起他,连“短衣帮”也嘲笑他。他不被社会所融合。这也注定了他今后的悲剧的必然性。 孔乙己的人生是一场悲剧。他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好吃懒做,相当于一个废人。当有人揭发他偷书的时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一方面表明了他死要面子,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连辩解都要带上“之乎者也”。科举制度,八股取士,几千年来抹杀了多少有识之士,磨去多少个性的棱角,它所塑造的是无数没有思想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他穷因潦倒、自命清高,被人们作为笑料;满口仁义道德,却为生活所迫也当起“梁上君子”,最终,死也许是对他最好的解脱,这是多么讽刺!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文章中多次写人们嘲笑孔乙己的场景。在他用“之乎者也”来辩解窃书一事时;在别人问他是否识字时;在孩子们向他要茴香豆时;甚至在他被打断腿之后,仍能被作为取消笑的对象。还有“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样过。”原来,他在人们心目中没有地位,是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孔乙己应该是很喜欢小孩的,这从他教“我”写字,给孩子们茴香豆吃可以看出。这也体现了孔乙己内心的善良。但是作为孩子的“我”却对他爱理不理,瞧不起他,吃茴香豆的小孩也嘲笑他,这也为孔乙己增添了一丝悲凉气息。“我”即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孔乙己是一个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的喜剧人物,以喜写悲,使悲更悲。 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孔乙己遭受了那么大的欺侮,在熟识的咸亨酒店里竟然得不到人们应有的关切、同情,受到的仍是讥笑;对于丁举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