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超强纠错阶段测试卷四.doc_第1页
雄关漫道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超强纠错阶段测试卷四.doc_第2页
雄关漫道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超强纠错阶段测试卷四.doc_第3页
雄关漫道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超强纠错阶段测试卷四.doc_第4页
雄关漫道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超强纠错阶段测试卷四.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强纠错阶段测试卷四(测试范围:必修、必修、必修)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与材料中“封建”具有不同内涵的是()a“命于下国,封建厥福。”b“地主(封建领主)剥削农民。”c“高皇帝拨乱世反诸正,昭至德,定海内,封建诸侯,爵位二等。”d“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解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材料中“封建”的内涵理解不清。题干材料的意思是,从前周公因管叔、蔡叔二叔联合殷后裔武庚叛周,故广封亲戚功臣,以作周室屏障。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中“封建”指的是分封诸侯国(封邦建国),认真阅读材料可知,a、c、d中的“封建”也是指分封诸侯国,b项中的“封建”指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易错分析:西周的“封建”并非指封建制度,而是指封邦建国。西周的“封建”和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是分封诸侯国的意思。答案:b2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a机构有所精简,名称得到更改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解析:政治的现代属性包括政府机构分工明确、理性决策、大众参与及效率高等特点。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政府机构分工更加明确,决策更加理性,且更有利于集思广益,故b符合题意。a只是表面现象,排除;c不能体现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排除;隋唐时期,六部直接隶属于尚书省而非皇帝,故d说法错误,排除。答案:b3余秋雨指出:“中华民族一直处于有序状态,并以管理上的有序保证了思想上的有序作为最有效的文官选拔制度,使得作为中华文明主干文化的儒家经典被世世代代的青年学子学习。”其中“”应指()a郡县制 b科举制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解析:由材料“文官选拔制度”“儒家经典”,可知其讲述的是某项选官制度,排除a。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荐才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以家世作为选官标准;自隋唐开始,门阀制度不断衰落,科举制开始形成和确立,成为中国古代最有效的文官选拔制度。答案为b。答案:b4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是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习惯法的出现使得贵族不能随意损害平民利益b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c帝国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适用于罗马公民d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极度的混乱解析:罗马帝国成立于公元前27年,因此首先排除a、c;d与“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这一前提不符,排除。罗马法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有利于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故答案为b。答案:b5学者出身的美国前总统威尔逊从政前曾写过国会政府(congressional government, 1885)一书。他在书中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或者用句老话比喻: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威尔逊此语主要说明的是 ()a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b美国1787年宪法承认了种族歧视制度c美国1787年宪法虽然不完善但它是进步的资产阶级宪法d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联邦体制解析:材料中的“奠基石”“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等信息说明尽管美国1787年宪法不完善,但是具有进步性和基础性,是进步的资产阶级宪法。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不能准确理解题目材料的信息。错选a、b、d三项是因为他们都与美国1787年宪法密切相关,实际上这三项均与题目材料的信息无关,因为不能体现材料强调宪法的奠基性,即在此基础上的不断完善。答案:c6(2013衡水质检)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反映了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其内在的社会根源在于()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c各派政治力量斗争激烈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解析:解答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目材料所包含的信息,然后进行综合比较。题目中法国走向共和(资本主义统治)的历程之所以非常艰难,是因为法国的资产阶级力量不是特别强大,所以自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政权在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间反复易手,说明了法国的各派斗争异常激烈。后来随着资产阶级的迅速崛起,封建势力日趋衰落,民主共和的思想才逐渐深入人心。所以答案选择c项。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不能准确理解题目要求“内在的社会根源”的内涵,“内在”即内部、国内的因素,社会根源即社会方面的原因。错选a项是没有注意其属于思想方面的原因;错选b项是没有注意题目材料的信息,其不能准确体现题目中法国“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的要求。答案:c7(2013安宜期中)19世纪70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这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a国家元首独掌大权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解析:a项只符合德国,b、d两项只符合法国。只有c项是两国宪法的共同之处。法国1785年宪法规定总统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的权力,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有任免官员的权力。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点在于一是没有掌握好法国1875年宪法、德国1871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所致;二是没有注意题目要求的是两部宪法的相同点。答案:c8(2013六合检测)美国的社会主义学者约翰里德在其名著震撼世界的十天中评论,“不论人们对于布尔什维主义的观感如何,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我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事件之一,而布尔什维克的兴起则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非凡的大事。”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十月革命()a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b终止了帝国主义间的战争c是在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中取得胜利的d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实践解析:依据材料的信息可知,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世界上出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存在的新时期,因而具有世界意义,所以选择d项。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非凡的大事”。错选a项是忘记了沙皇统治是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错选b项是没有认识到十月革命并没有也不可能终止帝国主义间的战争;错选c项是没有注意当时俄国占人口多数的是农民的史实。答案:d9下面是某老师在讲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采用的知识框架图。该历史事件可能是()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解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大量赔款激化了阶级矛盾;外国的侵略使外国商品涌入中国,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一些农民、手工业者失业,激化了社会矛盾;自然灾害加剧了这些矛盾,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故选择a项。易错分析:解答本题易错原因在于不能将题目示意图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解读。错选b、d两项是没有注意图中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矛盾尖锐的信息;错选c项是忽视了示意图中自然灾害激化了阶级矛盾的信息。答案:a10下图是20世纪著名革命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关于漫画的解读错误的是 ()a该漫画意在讽刺清政府固守石头磨子,不采用近代机器 b该漫画揭露了清政府榨取人民血汗,满足帝国主义贪欲的行径c该漫画应该创作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后d该漫画在辛亥革命前具有醒世作用和教育意义解析:题目漫画形象地反映了一个清政府官员将写有“民”的芝麻倒入写有“政府”的磨盘中,磨出的“香油”淌进了写有“外国”的容器中,说明了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大肆掠夺人民以满足列强的要求,进而使清政府苟延残喘。a项表述错误,为题目要求的选项。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对漫画反映的信息不能准确理解。错选c项是没有注意题目的信息,据题意信息可知c项说法是正确的,辛丑条约的大量赔款及保证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均在题目的漫画中有着形象的反映。答案:a11(2013青岛月考)右面的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胜利召开而发行的,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b会议通过了具有代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c会议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会议确立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架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通过的,故c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不能准确识记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及注意题目的要求。a、b、d三项均属于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或通过、确定的内容;c项是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易错在混淆了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知识。答案:c121978年5月20日;受美国总统卡特的派遣,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来到北京,与邓小平举行了亲切会谈。布热津斯基此行的主要目的可能是 ()a商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问题 b商讨中美正式建交的问题c商谈中美两国结盟的问题d商讨中美结束敌对状态的问题解析:c项说法错误,排除。1978年底,中美发表了建交公报,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故布热津斯基此行的目的可能是商讨中美正式建交的问题。因而选择b项。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没有准确掌握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知识点。错选a、d两项是忽视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束了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错选c项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中美迄今为止也没有结盟,中国实行的是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答案:b13(2013东莞检测)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解析:通过分析题目的信息可知,材料强调中国古代的农民家里自有织机,织不织布,人都要吃饭,所以可不计算人工成本,说明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成本较低,古代手工业以家庭消费为主,所以选择d项。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没有认真解读材料信息的内涵。错选a项是没有注意材料并没有反映纺织业与农业的关系;错选b项是忽视了材料强调的是生产成本方面的信息。答案:d14(2013启东月考)(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解析:材料认为张安世之所以非常富裕,是因为不但其妻子亲自纺织,700个家童均有纺织技术,说明张安世家里的手工业比较发达,即私营手工业的发达,所以选择a项。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不能准确理解材料的信息。错选b、c两项是没有注意题目材料并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错选d项是忽视了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手工业的态度。答案:b15(2013东营模拟)江南制造总局采用机器生产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的,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因此,它的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缺乏发展的动力。江南制造总局的大权掌握在封建官僚手中。根据材料指出江南制造总局的性质是()a带有封建性质的资本主义企业b官僚资本主义企业c带有近代性质的封建企业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解析:依据材料“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缺乏发展的动力”的信息可知,这与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完全相同,“机器生产的无烟火药”则说明其采用机器大生产,故c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不能对材料反映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错选a、b两项是没有注意材料“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的信息明显与资本主义企业不符;错选d项是没有注意“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的,经费由清政府调拨”的信息,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则是私人投资。答案:c16(2013鞍山二模)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于这一范畴的是()英国圈地运动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中国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a bc d解析:根据对题意的理解可知,材料认为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束缚。项正确,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在农村的扩展,自然有利于工业化的实现;项正确,正因为原来的农民土地私有制不利于我国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建设(“一五”计划),所以才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项正确,为了摆脱苏联工业化建设中粮食的困难,苏联实行了农业集体化,所以选择b项。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没有准确认识题目信息与选项的关系。错选包含的选项是没有认识到1952年中国完成土地改革后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没有冲破小农经济的束缚,在1956年三大改造以后才真正冲破小农经济的束缚。答案:b17斯大林模式从形式上看表现出来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实际上它的关键问题是教条主义地理解、照搬马克思主义,盲目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片面追求公有制,政治上忽视民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斯大林模式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完全一致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从反面证明新经济政策的正确性c斯大林模式不可能推动苏联的现代化建设d斯大林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解析:通过分析材料的信息可知,材料认为斯大林模式是照搬马克思主义,片面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所致,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完全的公有制经济,从反面说明了苏(俄)联原来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不是照搬马克思主义的,因此选择b项。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不能准确提取题目材料反映的信息。错选c项是忽视了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错选d项是忽视了材料中明确说明的照搬马克思主义教条,没有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致。答案:b18全球通史记载:“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80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当时苏联面临困境的主要症结在于()a严重的国内党派纷争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在与美国的对抗中处于劣势d国内政局失控,民心涣散解析:斯大林模式主要表现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它一方面确实起到过积极作用,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另一方面又严重束缚了经济的发展,压制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正确答案为b项。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不能整体掌握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材料信息强调的是苏联发展面临困境。错选a项是没有注意到苏联时期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国内党派纷争;错选c项是没有注意到苏联与美国对抗出现劣势属于外交方面,而题目强调的是对内的经济方面,与题意信息无关;错选d项是没有认识到国内政局失控是在戈尔巴乔夫统治时期,当时苏联已经濒临解体,不符合题目“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信息。答案:b19(2013本溪期末)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应该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喷发口,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对“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理解不正确的是()a工业化进程加快 b社会结构分化加剧c洲际间联系加强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解析:依据题目中的信息“17891848年”“英国的大变革”,明显是指工业革命。1765年,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d项错误,是题目要求的选项。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没有准确解读题目材料的信息。“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即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错选a、b、c三项是没有认识到它们均是工业革命的影响。答案:d20(2013故城月考)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解析:联系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可知,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所以选择a项。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准确、不全面。错选b项是没有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更有利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错选c项是没有注意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是阻碍而不是加速经济全球化;错选d项是忽视了经济全球化指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人才、劳动力的流动自然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表现。答案:a21(2013海口测试)董仲舒在对策三中说,“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情,情非度不节。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下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对这一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b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d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解析:通过分析材料信息可知,董仲舒的“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强调王者要顺应天命;“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强调教化人民的重要性。王者只有承天意、明教化、正法度才能使江山稳固,因此选择c项。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对题目材料的解读不准确、不全面。错选a项是没有认识到材料并没有反映民众绝对顺从皇帝的信息;错选b、d两项是没有注意其虽然是董仲舒的思想,但材料信息并没有涉及这两方面的信息。答案:c22(2013莆田月考)明代冯梦龙编著的“三言”所收录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这说明明朝文学发展()a仍然高唱封建礼教、传统观念b体现了充满生命活力的市民思想意识c兼容中西文化发展趋势和主要特色d强调人的情感体验以及对儒学的理性尊崇解析:由材料“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可得出明代文学发展的市民化趋向,故b项符合题意。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对题目材料的信息解读不准确。错选a项是没有注意其与题干材料意思相悖;错选c项是没有看出其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错选d项是没有认识到“理性尊崇”不符合史实。答案:b23春天的故事歌词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a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国情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b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还处于初级阶段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题就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展开的。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对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掌握不准确。错选a项是没有注意到这是在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的;错选b项是忽视了其是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的;错选d项是没有掌握其是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答案:c24(2013天水段考)文艺复兴时期的著作中有许多战斗性的口号,比如“爱情与荣誉是人生的理想”(彼特拉克),“知识就是力量”(培根),“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一切”(拉伯雷),“人是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莎士比亚)等。对这些口号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b其核心思想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c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d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解析:通过分析题目中的信息可知,这些口号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c项是启蒙运动的作用,与题目信息反映的文艺复兴不同,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不能对题目材料反映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错选a项是忽视了该项是文艺复兴发生的条件;错选d项是没有认真解读材料“知识就是力量”“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一切”的信息。答案:c25(2013广州测试)一位画家说过:“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按球体、圆锥体、圆柱体的形式塑造出来的。”下列能体现此绘画风格的是()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解析:现代主义流派以象征、变形或抽象符号来折射、隐喻外部世界,故d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不能准确理解材料信息的内涵。错选a项是没有注意其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法国出现的,强调联系,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错选b项是忽视了浪漫主义是在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的情况下出现的,强调画面的整体与统一;错选c项是没有注意到现实主义绘画是对现实的描绘。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2013陕西联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材料二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国家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材料三“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材料四根据1875年宪法,第三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由间接产生。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举产生,与参众两院议员一样有立法创意权,法律须经总统公布、监督并保证施行,总统签订的条约如涉及领土问题,须经议会通过。总统非经两院同意,不得宣战宪法对于责任内阁的组成并无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上,与英国大体相似。材料五(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和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帝国没有内阁,只有一个首相,所有官员都只对首相负责,而首相则对皇帝负责帝国的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国议会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以上材料均引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材料六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阶级占统治地位,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请回答:(1)读材料一图中政权结构模式和材料二、三,它们反映了两种政治制度的何种差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你认为这两种政治制度各有何利弊?(6分)(2)根据材料四、五指出19世纪晚期法国和德国分别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从国家元首的职权、议会的产生及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方面比较两种政治体制的异同。(6分)(3)根据材料六及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作用。(4分)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中西古代及西方近代的政治制度。第(1)问的第一小问易错在对材料信息的解读不准确,上图体现了秦朝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图反映了雅典的民主政治;要简要说明二者的不同。第二小问易错在对两种政治体制比较不到位,回答时要注意对材料二、三的信息进行归纳升华,用辩证的方法,从利弊两方面进行分析思考。第(2)问的第一小问易错在不能准确理解材料四、五反映的信息。第二小问易错在对注意题目要求的不注意,联系教材对法国的共和制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相关知识进行作答。第(3)问易错点在于一是不能注意材料六的信息,二是题目的要求,只要答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积极作用即可,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进行概要作答。答案:(1)差异:皇权至上,君主专制;人民主权,民主政治。利:秦朝有利于国力增强,政局稳定,促进大一统的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雅典有利于提高公民积极性,激发创造力,从而创造辉煌的精神、文化,同时为近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宝贵借鉴。弊:秦朝君权至上容易引起独裁与腐败,压制全体民众的民主意识和创造力,从而阻碍社会进步;雅典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往往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隐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促进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辉煌一时的希腊文明湮没在历史的尘封中。(2)法国是民主共和制,德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的职责:国家元首都掌握了较大的权力,但法国总统要受议会强有力的制约,而德国议会对皇帝没有任何约束力,皇帝主宰议会。议会的产生相同点:两国的两院制议会均有一院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其中法国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举产生,德国帝国议会议员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区别:法国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而德国联邦议会议员则由统治者任命。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法国的内阁产生于议会多数党派并对议会负责,而德国主持内阁工作的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总之,法国是一个比较民主的议会制国家,而德国具有浓厚的君主专制色彩。(3)作用: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27(2013浙江联考)在近现代史上,各国对民主政治进行了探索,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英国政体结构示意图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体结构示意图中华民国南京临时中央政府权力分布结构示意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示意图(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在英美两国政体中,国家元首的地位、政府首脑及与议会的关系两方面有何区别。(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有何区别。(5分)(3)你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欧美代议制有什么本质区别?(5分)(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文明演进的认识。第(1)问需要对材料一的两幅示意图包含的信息进行认真解读分析,然后联系相关知识进行作答。如英国政体结构示意图反映了英国的国王、首相(内阁)、议会(包括上院和下院)的关系,美国的政体结构示意图反映了总统(行政)、国会(立法)、法院(司法)三权的制约与平衡。第(2)问易错在不能对材料二两幅示意图的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如南京临时政府是三权分立、新中国的是民主集中制,即人大享有最高权力。第(3)问需要对材料的四幅示意图进行比较分析,不能明确全面认识到以下几点:一是这几种政治结构是不同的,反映了政治文明的多元性;二是和各国原来的政治结构相比,总体都是进步的,反映了民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三是均是从本国国情出发的,均推动了本国的进步与发展。答案:(1)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只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首相是政府首脑,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具有最高行政权,不对国会负责,但受国会制约(美国总统与国会制衡)。(2)三权分立制:三种权力是相互制约平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