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卷(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在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沧桑巨变背后,正是一个国家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它使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不断深化,让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是()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延续的血脉我国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 民族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 b c d2某校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内设有古今中外人苑、论语书卷夫子园、名言警句文化长廊最让人难忘的是道路的命名:爱生路、尊师路、弘德路、孝母路若以此为素材写一篇宣传报道,你认为最适合的关键词是()a深远持久发扬传统立足实践b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文化融合c潜移默化熏陶情操道德修养d博大精深色彩斑斓文化竞争3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这反映了()加强文化融合,能促进文化趋同尊重文化多样性,共促文化繁荣不同文化可以平等交流,互相借鉴文化对经济社会有积极的反作用a b c d42015年710月在英国举办了“创意中国”中国文化季活动,这有利于()a传播中华文化,消除文化差异b汲取世界各国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c加强文化交流,增强文化渗透d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增强国际影响力5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她通过冷浸法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来自东汉药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社会和人起积极的作用传统文化需要继承a b c d6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古代文学形式不断嬗变。文学形式的变化,从根本上说()a取决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b由文人墨客主导c受教育普及程度的影响d由朝代更迭决定7唐代诗词108部系列微电影用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建构唐诗精华和精神本质,更适应了当今人们的欣赏和观影需求。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创造活力能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a b c d8“扶”的甲骨文(伸手抓持的人),表示一个人伸手搀着另一个人。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突出搀援的手。“扶”字出现得这么早,可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人们结伴劳作,人与人相互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交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相互扶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团结勤劳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中a b c d9被誉为五千年“国史”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第四次修纂工作预计2015年全部完成。国家重视史书典籍的修纂工作是因为()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史书典籍记载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 b c d10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全面继承,开拓创新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1中国姓氏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与女娲传说有关,姬、姜、赢、姒、妊、妘、娮、姚等姓氏,都体现了母系社会的特征。这体现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a b c d12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利用西厢减少东厢的西晒;西北甘、青一带,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这些特点体现了()中华文化在继承中积累而成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文化遗产对研究文明演进的意义a b c d132015年2月9日,加州参议员夏乐柏提交的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一项决议案,获得参议院全票通过。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在州一级参议院通过有关庆祝农历新年的决议案。可见春节在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人的节日、语言和饮食已经在世界传播。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魅力中华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发展方向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a b c d14如今,圣诞节在中国的地位明显提高了,这从众多酒店提供“圣诞大餐”、一些旅行社开发“圣诞游线”、部分演出公司推出“圣诞狂欢”等可以看出。上述现象表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华文化博采众家之长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a b c d15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历史典故与民族精神内涵对应正确的是()文成公主赴西藏和亲勤劳勇敢大禹化干戈为玉帛团结统一土尔扈特部东归爱好和平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台湾人民抗击荷兰殖民者爱国主义a b c d16“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引出一段“邻里之间各让三尺,和睦相处”的传世佳话。从桐城“六尺巷”的典故中,我们可以品味出中华民族()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精神品格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美德精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精神内蕴a b c d1775岁的老革命孙征,用5年多时间、自费30多万元、行走5万公里,在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举行了400多场爱国主义巡回宣讲活动。孙征老人的上述做法()缘于爱国主义是中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反映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体现出爱国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印证了社会主义与爱国本质上是一致的a b c d182015年开学第一课节目,以“英雄不朽”为主题,通过英雄的事迹,让广大青少年更深刻的铭记历史。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因为()民族精神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基础关键民族综合素质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有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民族精神是我们自立世界的精神基石a b c d192015年9月3日,我国通过阅兵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弘扬中华民族在抗战中孕育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救亡图存、民族解放为主题,以自强、团结、牺牲、坚韧为基本内涵的伟大抗战精神。弘扬抗战精神的现实意义是()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战时期的集中表现a b c d20有人说,一座城市的精神是城市居民的集体记忆、共同气质和价值取向,而这种气质又决定了这座城市会有什么样的成就。290多万名北京市民投票选出的“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就彰显了这种气质。作为城市精神,“北京精神”是首都人民在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及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这说明()“北京精神”是新时代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决定城市的发展和未来“北京精神”既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区域特性“北京精神”是植根于人民实践的、超越时代的力量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21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识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如下:请指出图1、图2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元素,并说明这种设计的文化意义。(12分)2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断发展壮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文化有悠久的传统,是汉族与各兄弟民族文化交融演化的历史产物,在长期的交流、竞争和融合中演进发展,为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注入了深刻内涵。国家不断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使各民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材料二2015年9月3日,我国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活动。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将一如既往地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民族为什么会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团结力?(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4分)23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舍生取义”“自强不息”“以和为贵”“和绥四方、礼通天下”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与时俱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中国精神是旗帜,中国精神是向导!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中学生应如何弘扬中国精神。(12分)答案解析1a2c校园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c最恰当。3c4.d5.d6.a7.a8b从材料中扶字的甲骨文可知,汉字出现很早,见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以及蕴育的相互扶持的传统美德。故选。错误,只有先进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不符合题意。9d错误,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10a11.c12.b13.b14.c15c体现的是团结统一精神,体现的是爱好和平精神。16a17c错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错误。18d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因为民族精神有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当选;不选,民族精神不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基础关键;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说反了;当选,材料表明民族精神是我们自立世界的精神基石。19b根据民族精神的内涵,我们立足于现实思考其意义,正确。强调的是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20c21(1)两图中蕴含着中国传统书法、汉字、印章(篆刻)等中华文化元素。(回答出2个元素即可)(2)文化意义:借助奥运会平台,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魅力可以从中华文化的特点回答)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强调创新或发展即可)22(1)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是历史的产物,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整体意识在全民族的普遍认同和升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交融为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注入了深刻内涵。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国家富强、社会文明能使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深化。(2)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民族精神的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