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征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学会2个生字;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长征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2、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长征。 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 1、读了课题,你查找了哪些与长征有关的资料? (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 教师投影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 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长征的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首诗就是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 (3)有关作者的资料。 (4)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2、教师小结:非常感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的这些资料。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4、教师小结: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1、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2、学生质疑。(字词) 3、根据大家的提问,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 4、学生汇报交流,集体解疑。 远征:指两万五千里长征。 只等闲:等闲是平平常常的意思。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精神。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在课文里是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腾:向上跳跃,起伏跳跃。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磅礴:气势雄伟。 开颜:脸上露出笑容,内心充满喜悦。 5、交流解疑后的感受。 四、指导朗读,教学生演唱长征。 五、布置作业 1、思考每句诗的意思。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全诗,领会诗句的意思。 1、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 二、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1、学习首联。 (1)请同学们读读首联,有哪些语句不理解?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等闲 表面的意思:等:等于、等同;闲:空闲、闲置;等闲:如同空闲、等于闲置。 引申的意思:把这个词带入诗句中,联系上文说说等闲的意思。(平常、算不了什么,无足重轻。) 理解只。 投影出示: (4)读首联,读出语气。 (5)同学之间评读。 (6)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 (7)长征时,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理解千、万的含义。) (8)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有怎样的态度呢?从哪些词与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难? (9)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的含义。 (10)再次朗读首联,想想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颔联。 (1)读读这一联,找出哪些是难以理解的词语?(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2)哪些词是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 (3)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 (腾:翻;细浪:细小的浪花。腾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走:滚动;泥丸,泥球。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动。) (4)投影练习: 把()比作翻着的细小的浪花。 把()比作()。 (5)再读这一联。 A用不仅而且回答。(不仅写出了长征的艰难,而且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形象和高大的形象。) B朗读颔联。 3、学习颈联。 (1)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大渡河上的13根铁索。暖:暖的感觉;寒:寒气逼人的感觉。) (3)说说这两句的大意。 (4)质疑:为什么说暖、寒? (5)讨论归纳: 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得很严。但是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寒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6)再读这一段。体会思想感情。 4、颔联、颈联的小结 从这两联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怎样看出来的? (1)讨论后回答。 (2)这里所说的困难仅仅指千山万水吗? (3)除去这些自然界中的困难,还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学生甲:万水千山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困难,还泛指所有的困难。 学生乙: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比如:在长征中,天上每日几十架敌机侦查轰炸,地上有几十万的大军围追堵截。途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 (4)再读这两联,体会思想感情。 (5)这两联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呢? (6)学生讨论自学。 学生甲:这两联,两两相对,就被称为对仗。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学生乙:我发现这首诗押an的韵。 (7)自由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回忆前三联的内容。 2、想一想前三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尾联。 1、读尾联。 2、岷山红军长征翻过的最后一座山。此时,红军战士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3、读出这种心情。 4、理解: (1)更喜:对胜利充满信心。 (2)尽开颜: 投影出示: 什么人喜笑颜开? (红一、四方面军以及所有的革命军民) 5、品读。 三、总结全诗。 1、谈谈你学完全诗后的感受。 2、那些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英语词汇专项训练资料
- 餐饮设备维护保养流程标准化指导
- 属性传递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2024年中小学数学单元测试卷汇编
- 智能化时代人机协同劳动分工研究
- 外贸单证制作实务操作手册
- BP神经网络在推移质输沙率计算中的应用
- 金融市场风险监测与预警分析
- 30天职场健康饮食定制菜单
- 幼儿园中班教案模板及活动设计指导
-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 -玻利维亚-20240530-00504
- 19S406建筑排水管道安装-塑料管道
-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 如何与客户建立有效的沟通
- 薯片加工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复方电解质醋酸钠葡萄糖注射液-药品临床应用解读
- 变压器租赁协议书x
- 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应用题解法一:找单位“1”解析同步练习
- 危重产科患者麻醉管理
- 宾馆旅客财物保管制度
-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全套精美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