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四章-历史文化素养一_第1页
21-第四章-历史文化素养一_第2页
21-第四章-历史文化素养一_第3页
21-第四章-历史文化素养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历史文化素养(一)第四章 文化素养第四模块 文化素养大纲要求: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考情分析1.从历年考试真题可以看出。本章节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题目数量每年约9道题,考试所占试卷总分比例的13%。考试涉及内容较多,范围超广,但难度不大,基于常识即可判断大部分选项。2.以记忆性知识为主,重在平时的学习积累。 第一部分 历史文化素养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一)原始社会1.原始人类【元谋人】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是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北京人】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他们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会使用天然火,打制工具,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而得名。2.氏族社会(1)母系氏族时期:距今六七千年,包括仰韶文化、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遗址】分布在黄河流域,各种水器、甑、灶等日用陶器以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现红色,红陶器上常彩绘有几何型图案或动物型花纹,是仰韶文化最明显特征,故也称为彩陶文化。【河姆渡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年,分布在长江流域,河姆渡居民会制造磨制石器、陶器;种植水稻,饲养家畜,掌握原始纺织技术;建造干栏式房屋。【半坡文化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分布在黄河流域,半坡居民会制造磨制石器、陶器;种植黍、粟等旱地作物,饲养家畜,掌握原始纺织技术;建造半地穴式房屋。(2)父系氏族时期:距今四五千年,包括大汶口文化“彩陶文化”、龙山文化“黑陶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生活用具分彩陶、红陶、白陶、灰陶、黑陶几种,特别是彩陶器皿,花纹精细匀称,几何形图案规整。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龙山文化遗址】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这个文化以许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黑陶(分布日照、济南)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二)夏商周时期【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传子,家天下”,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约公元前1600年,夏桀暴虐无道,商汤起兵打败夏桀,夏王朝覆灭。【商朝】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 ,在亳(今商丘) 建立商朝。末代君主帝辛(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殷墟的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朝时期,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周朝】周武王伐纣,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周武王为巩固统治,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大量诸侯国,又规定嫡长子继承制确定权威和财产的继承权。公元前771年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西周王后之父申侯联合犬戎攻克镐京,西周灭亡。幽王之子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平王东迁后,周室衰微,诸侯做大。为争夺土地、人口和财产,各诸侯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先后出现五位称霸的诸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相关成语:【尊王攘夷】平王东迁以后,周天子权威大大减弱,诸侯国内的篡权政变和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发生。与此同时边境族群趁机入侵,华夏文明面临空前的危机。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尊崇周天子,并因数次发动帮助诸侯国攘斥夷狄的战争而大获赞赏,其事迹被后世称为“尊王攘夷”。【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九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公元前632年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最终以晋国完胜楚国而结束,史称“城濮之战”。【卧薪尝胆】春秋时,吴越争霸,越王勾践战败,被吴王夫差俘获,后来勾践回到越国,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就这样磨砺身心,日夜操劳。后来越王勾践终于灭掉了吴国。【战国七雄】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纸上谈兵】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布兵排阵,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春秋战国时期的大融合、大发展、大变革】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除中原华夏族外,四周还有匈奴、东胡、戎、越族等。春秋铁制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被使用范围扩大。牛耕逐渐推广,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春秋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芍陂、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秦国的郑国渠等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手工业繁荣,战国考工记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手工业工艺的专著。【社会改革】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各国都展开过变化革新,如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其中尤以商鞅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