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规范练十四、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规范练第39页一、(2014浙江宁波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浣溪沙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注:被酒:醉酒。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的典故。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1.上片写“西风”“黄叶”“残阳”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上片选用“西风”“黄叶”“残阳”意象描写了萧瑟、凄清的秋景,烘托出人物凄凉、悲伤的情感。解析:意象的作用要考虑写出了怎样的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烘托了人物怎样的情感。这三个意象显示了季节时令,渲染了秋季萧瑟凄凉之境,人物情感自然是低沉悲伤的。2.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当时只道是寻常”。参考答案:此句平淡如家常的话语道出了作者对早逝的妻子的无限思念和对往昔生活的深情怀想。词的上片写诗人在秋风拂面的夕阳下面对萧萧落叶独守疏窗空室,不觉沉思往事;下片写诗人回忆起往昔自己与妻子的生活如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生活一样简单、朴实而充满深情厚谊。这些日常生活情景在当时看来不以为意,仅当平常事看待。如今回想起来,往事的回忆弥足珍贵。词句蕴含着作者无限的怀恋、追悔、怅惘、悲痛的伤心与无奈之情。解析:赏析词句,关键要有“赏”有“析”,既要从内容上分析出它写了什么包括景、事、人、情,也要从艺术效果上去看它怎么写的,妙在何处。利用注释,把握词的主体情感是对亡妻的追想和怀恋。再注意题干中要求“结合全词”,所以要概括上下片的内容,突出词人的情感及情感的表现方式。二、(2014杭州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塞路初晴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注:行子:出行的人。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参考答案: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明丽的景象。解析:“乱侵”“傍”赋予“水”“烟”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一般先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句表现的场景画面(分),再总括怎样的图景(总)。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中的“喜”字。参考答案:“喜”字在此处是高兴之意,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热爱。“行子喜闻无战伐”中的“喜”字紧承第三联“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经过打听,证实此时确实停止战争了,作者隐含在第三联中的戒备心理也就随之消失,不禁欣然于怀了。“喜”字还自然地引出下一句的“闲”字,诗人悠然地看着三三两两的游骑在草原上打猎,往来驰逐,心情轻松愉快。解析:抓住尾联“喜闻无战伐”,正面表达即是对和平的向往和热爱,因为没有战争感到高兴。再抓住“闲看”这一神情动作,读出诗人的轻松愉快。回溯前文,读出“塞路初晴”之景的清新明丽和诗人的喜悦心理。三、(2014宁波慈溪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采桑女唐彦谦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注:唐彦谦:唐末诗人。初眠: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1.“桑芽才努青鸦嘴”一句写景状物精细传神,试赏析。参考答案:“努”,用力伸出、用力冒出的意思。一“努”字,把“桑芽”写活了,精细地刻画出“桑芽”在春风中正在缓慢生长的动态,给画面增加了艺术情趣。诗人把“桑芽”比喻成“青鸦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桑枝上那斑斑点点的嫩芽的颜色和形状。解析:诗词中的写景状物达到精细传神除关注使用的修辞手法外,还要考虑炼字艺术。本句中,比喻容易看出。回答时要全面:用了何手法?写出了什么?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努”这一动词用得准确传神,赏析炼字关键就是看这个词用得是否妥帖、新颖。2.诗人通过采桑女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试结合全诗分析。参考答案:诗人通过采桑女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由于春寒,导致桑叶二月才吐芽儿,蚕事比往年推迟,而里胥却催她交新丝,揭露了苛政带给人民的痛苦。清晨采桑、挽长条而哭的描写,则可看出诗人对采桑女的同情。解析:分析该诗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应该不难,关键是表达上要层次清晰,分条陈述。一般先总后分,先答主题是什么再结合全诗分析。四、(2014浙江东阳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庾楼晓望唐白居易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竹雾晓笼衔岭月,艹频风暖送过江春。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注:此诗为白居易被贬江州期间所作。子城:指大城所属的内城。衙鼓:衙门中用以召集官吏的鼓。1.诗题和颔联均有“晓”字,请列出诗中其他表示这一时间的若干词语。参考答案:凌晨、初明、衔岭月、衙鼓声前。2.此诗三联写景,一联抒情。有人认为诗中情景交融、衔接自然,也有人认为诗中情景不够协调。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参考答案:示例一:此诗情由景出,衔接自然。前两联之景清新明快,颈联之景则略显冷清寂寥。景中所含情绪的变化反映了诗人被贬江州期间挥之不去的思乡恋乡之情,为尾联抒情作了铺垫。示例二:此诗情景关系不够协调。前两联所写山光水色、竹雾岭月、暖风春意,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而颈联写景平淡。诗中之景未能与深沉忧伤的望乡之情融为一体,情感的抒发显得突兀。解析:开放题,只要能观点明确,自圆其说即可。但答题不可离开“景情”关系的分析,要扣住怎样的景、什么样的情,再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五、(2014浙江湖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相见欢蔡松年九日种菊西岩,云根石缝,金葩玉蕊遍之。夜置酒前轩,花间列蜜炬,风泉悲鸣,炉香蓊于岩穴。故人陈公辅坐石横琴,萧然有尘外趣,要余作数语,使清音者度之。云闲晚溜琅琅。泛炉香。一段斜川松菊,瘦而芳。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一曲清商人物,两相忘。注:溜:水流。斜川:晋陶渊明曾“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并作诗记之。清商:即商声,古时五音之一,其声凄清,故称“清商”。1.这首小令写景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所描绘的意境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以动衬静等表现手法。意境特点:清幽宁静。泉水清澈,月光清凉,其清在色,在感。水流琅琅。琴质如玉,其清在声在乐。青松黄菊,炉香药气无一不使人感到清新、淡雅,使人陶醉于淳朴清澈的自然中,超脱出纷乱繁杂的世界。解析:第一问要抓住写景的句子分析,比喻、反衬都较容易看出。意境的特点是“清”“静”,品味意象加以剖析。2.你认为诗中的人物应是怎样的身份?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参考答案:诗中的人物应是隐逸之士,或意趣高雅的隐逸者。理由:词中的景物描写是隐逸者的典型生活环境;小序中提及交往的“故人陈公”“萧然有尘外趣”;写景中提到的松菊以及注释中提及的陶渊明也暗示了人物的追求和身份。解析:判断人物的身份可以凭借人物的言行、生活环境、兴趣爱好、志向追求等。所以要结合词作正文、小序、注释等解读出相关信息。六、(2014浙江嘉兴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方干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注: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泛觞:是一种游戏。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主要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描绘这幅画面?参考答案:写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的孤寂、冷清的景象。运用了视觉、听觉相结合(或绘形绘声)的手法,写出了鹤盘旋之形和蝉鸣之声,传神逼真。(意思对即可)解析:律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先要确定要分析的是第二联。第一问只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景象即可,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最好概括点出景象的总体特点。第二问点出艺术手法,注意诗词中写景的多种结合,比如形声色结合(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景高低分层写景等,若有具体的修辞等,则容易看出。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参考答案: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扣诗题“旅次”(或呼应首联的“非我有”,或“故山”)。(意思对即可)解析:诗词结尾的作用,一要关注内容,看写了什么,尾联往往抒情显志,点明题旨;二要关注结构,看是否照应诗题、前文,收束全诗;三要关注结尾的艺术效果。七、(2014浙江乐清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13题。日长简仲咸王禹偁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注:此诗作于诗人贬谪商州任团练副使时。简:即书信,用为动词。仲咸:冯伉的字,与王禹偁同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故诗中称同年。伯阳:老子李耳的字。牢落:形容无所寄托的样子。1.颔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参考答案:诗人因为地僻官闲,就借读书来打发时光。所读的是杜甫的诗,老子的道德经。这反映出诗人既忧国忧民、难以摆脱仕途坎坷的悲凉,又希望从道家思想中寻求精神解脱的矛盾心理。解析:考查对于诗人思想情感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要把握诗句的内容,然后结合上下联诗句以及整首诗的主旨情感进行解读。颔联是写读书销愁。诗人用“开诗世界”来盛赞杜甫,独具慧眼。但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杜诗中寻觅知音,有所寄托,借杜诗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抒发其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他又从老子道德经中寻求精神归宿。此处用杜甫和老子合联,正暗示出这种复杂心理。2.从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两方面对颈联进行赏析。参考答案:诗人欲排遣闲愁,至庭院赏花,映入眼帘的却只是百花凋零的情景;登楼赏月也只是孑然一身,孤酒一杯。诗人通过这两个场景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诗人没有直接言“愁”,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所写的景物之中透露着深深的愁思。解析:要求赏析颈联的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首先结合诗句把握思想感情,然后以此为基础分析艺术手法。分析颈联可知诗人趁黄昏月出之际,独自登楼以遣心中幽怨,但映入眼帘的是百花飘零的萧瑟景象,意在排遣,却又添了一股伤春之情。诗人孑然一人,抑郁不平的心情无法向人倾诉。“月上”一词表面上无关紧要,实际上交代了流动的时间,又将诗人的感情推进一层,白天难熬盼黄昏,到了黄昏,只有酒杯在手了。颈联未著一情语,而孤独寂寞之情毕现,寓情于景,十分巧妙。3.全诗表面上扣一“闲”字,实际上透露的是怎样的情绪?诗歌是怎样表现这种情绪的?请作具体分析。参考答案:实际上透露的是一种孤独、落寞的情绪。诗歌中有的地方是直接表现,有的地方是间接表现“何计到黄昏”“此心牢落”是直接表现;“昼掩门”,读杜甫诗、老子书,“酒一樽”是间接表现。解析:考查炼字,要分析“闲”字蕴含的作者的情绪,就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情感以及诗后的注释来分析。“闲”字,聚全诗精神,为一篇眼目。诗人口中说闲,正是心中不肯闲之故。他为官清正,有志改革,然而被贬谪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诗人的不满和惆怅,苦闷和孤独。八、(2014浙江临海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12题。浪淘沙夜雨梁寅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愁如百草雨中生。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彩霞红日照山庭。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注:梁寅,字孟敬,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元末明初学者。1.词中主人公为何而“愁”?“彩霞”“红日”“啼莺”这组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参考答案:为“花发恐飘零”而愁(或为“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而愁)。这组意象表达了他豁达、愉悦的心境。解析:做这一题,其实是要把握住整首词先愁后悦的情感。作者约了朋友来山中居所赏景,一场夜雨令他生愁;但词人是乐观之人,想到朋友将如约而至,虽然没有花可赏,也应该有彩霞有红日,有婉转啼鸣的美丽的黄莺,所以转为愉悦。2.画线词句是怎样写“愁情”的?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通过描写雨骤天寒,渲染出一种“愁”的氛围。将“愁”喻作春雨后疯长的“百草”,形象而贴切地突显了“愁”之浓烈。解析:赏析某一词句的艺术手法,要回答出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要点要全,语言要准确通畅。九、(2013浙江五校联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第12题。寒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寒食日献郡守张友正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注: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1.两首诗都写了寒食节断火的生活场景,态度却有高下。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孟诗,张诗。参考答案:自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乞怜(题目“献郡守”),自惭,“惭愧四邻教断火”“堪笑”“堪怜”,有自损的味道解析:从两首诗的一些词句便可判断两诗的不同。做此题要抓关键词句,整体理解,然后概括。从诗意整体看,孟诗有气节,张诗表面上献媚讨好,其实内心也有难言之隐。2.简要赏析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参考答案:孟诗以乐景衬哀情,花满枝是乐景,但在这种乐景下,人因远在他乡,又逢寒食节,满腹有的却是“悲”意。还用典达意,用介子推的典故,表明尽管家贫,但自己志向不改。张诗以哀景衬哀情,在“苔荒”船独的伤悲情景下,反复抒写自己“堪笑”“堪怜”,表明自己“惭愧”,期间一片伤悲之意,令人忍不住要探究其内心深层世界。解析:首先要熟悉诗歌有哪些常用表现手法,熟悉了,才好运用。这两首诗,都有写景,但都重在抒情,便可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入手思考。十、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行香子宋苏轼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注:苏轼在杭州任职时,曾与好友知府陈襄同去郊游。1.本词多用忆旧和写今的穿插对比,且勾勒自然。请从上下片中分别找出今昔转换的过渡句。上片:下片:参考答案:上片:“故人不见,旧曲重闻。”下片:“别来相忆,知是何人。”解析:关键是从内容的角度找有关往昔与今日的词句。2.结合全词,简析“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的表现手法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参考答案:“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句巧妙地回答了“别来相忆,知是何人”的诘问,将人对他的思念转化为自然物对他的思念,用拟人的手法,将无情的自然景物赋予有情的生命,含蓄而又诗意地表达出作者对美景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绵绵情思。解析:先要明确有哪些表现手法,把所指定的词句与表现手法作对应思考,作出分析。分析感情,要结合全词来进行。十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13题。逢病军人卢纶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河湟旧卒张乔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1.两首诗中所写的人物有何异同?试简要概括。参考答案:同:都是返乡士兵。异:一病一老,一在途中一已还乡。解析:注意角度,从“人物”的角度比较异同,可从年龄、思想、情感等方面思考,当然要依据原诗寻找,不能无中生有。2.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对病军人的同情。解析:诗人的情感态度总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要从具体诗句中去总结。3.请简析张诗的主要表达特色。参考答案:采用对比手法,以少年出征与头白返乡对比,突出戍边之长,以十万将士与“我”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解析:表达特色包括修辞、用词、造句、设景等,可从多方面思考。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游终南山唐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1.请赏析开头两句中“塞”和“生”两字的妙处。参考答案:“塞”字,极尽夸张之能事。写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全被千岩万峰所遮挡,表现了终南山充满天地之间的磅礴气势。“生”字,选词新奇独特,形象地描绘了朝日和夕月从终南山的山巅初露半轮,然后再冉冉升起的景象,生动传神,别有情趣。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炼字的鉴赏能力。诗歌中某字用得好,是要根据它在整首诗歌或在某个特定句子中的独特意义独特作用来赏析的。出句的“塞”字,充塞、充满之意,山充满了天地之间,可见其高大宏伟,由此不难想象,这一个字的独特表达技巧和作用。对句的“生”字,是生出、出现的意思,这个句子里,就是说太阳月亮都像是从山岩石头上升出来的一样,可见其观感逼真,构想独特,情趣横生。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为什么在结尾流露出了“悔读书”的想法。参考答案:终南山无比优美的景象,自成天地,清幽宜人,让诗人流连陶醉。山中人“正”而不邪,置身其中的诗人也感到人正心平,连险峻的山路都变得平坦了,使他能够远离污浊的世俗红尘,超然物外。解析:诗歌结尾的“悔读书”是诗人在游览终南山后生发的一种感慨。诗人为什么生发这种感慨呢?就要从前几句诗对终南山的观感里面寻找原因。一是终南山景色壮美,二是在深山里人正情美,人在其中自然感受着情感的熏陶,心灵受到涤荡,于是生发回归自然的想法,不想再为功名而劳碌奔波。古代文化背景中,读书是为功名为利禄的,“悔读书”的实际便是悔“朝朝近浮名”,是对功名利禄思想的否定,或者说是在为功名利禄奋斗中碰得鼻青脸肿后的后悔之意。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暮归山中明蓝仁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衡门栖鹊定,暗树流萤乱。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注:衡门:指用根横木代替门,通常是贫士之家的代称。1.诗中“暮归者”的身份是什么?这首诗的尾联犹如一个电影镜头,暗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隐士。心满意足,不愿与世俗同流。解析:分析这个“暮归者”的形象,要结合全诗的意思来理解。根据古代诗歌的一般形象特征,这样悠闲自在在山里生活者,往往是隐士,他们并非一般的山民。确定了他的身份,再来理解尾联所暗示的诗人的心情就有了方向。2.请赏析颈联中“明灯”的意象。参考答案:在暮色和暗树中,一盏明灯发出温暖的光芒,照亮了贫寒简陋的小屋。明灯烘托出家庭的温暖和诗人回家的喜悦,并且与屋外的黑暗形成鲜明对照,暗示了远离尘世烦恼的生活,也为尾联的抒情奠定基础。解析:要把这个意象放到特定情境中来理解。根据诗歌所形成的氛围来联想想象,先写出这个意象的形象,再简析意象的作用或效果。这个明灯,一是出现在四周黑森森的山里,有光明之感;二是出现在清凉的夜里,它有温暖之感;三是出现在妻孥相聚的家里,具有温馨之感。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1.作者在上片中是如何把情和景有机结合起来的?参考答案:上片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后三句写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解析:先看上片所写内容,从文字上看,有景:寒蛩鸣、阶、人悄悄、帘外月;有事:三更梦、独自行。在这种情境下,人何以有这一系列行为?要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来思考。作为抗金英雄,岳飞一直主张抗战救国,收复中原,但常常受到反对派的阻扰,理想抱负不得实现。在此基础上看这几句词分别表现了什么。由此总结出这些词句的写景,实质是为了写情,是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情和景密切配合。2.有人用“一种壮怀能蕴藉”来评论小重山的艺术风格,请你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看惯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壮怀激烈,脍炙人口,再看这首小重山词,是用另一种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怀。所谓“一种壮怀能蕴藉”指的是岳飞的小重山用含蓄的手法、低沉的格调表达了壮志难酬的孤愤,表达抗金报国的心志,却表现出一种沉郁含蓄的风格。解析:本题的实质就是要考生从这首词里找例证说明“一种壮怀能蕴藉”的观点。先要理解“一种壮怀能蕴藉”的含义,也就是沉郁含蓄的表达风格。再找词句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个特点,可以从作者的其他诗词中找例证作对比,显示这首词的风格。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参考答案:“望”字起统领全诗景物描写的作用。解析:看起来是考一个字,实际上要求考生全面理解全诗。全诗所写内容都是由“望”所得,故这个字在诗中的作用便不难回答了。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参考答案:“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解析:这道题需要对已经学过的课文非常熟悉,对其内容了解透彻。而对此诗的理解则要根据“注”的内容,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来理解。十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1.简析词中画线句的作用。参考答案:承接上下两片,上片末写天帝的问话,下片前两句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殷勤问我归何处”表达了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形象,从中饱含着深厚的情感。解析:先要理解这两句的意思,“闻天语”的当然是“我”,那“天语”“殷勤”关怀“我”的去向。再想想,为何要写天帝关心“我”?是要表达什么意思?再看看这句话处在词的什么位置,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就可以推断这句话的作用。2.这首词想象奇伟、气度恢宏,请就此作赏析。参考答案:作者创造出虚无缥缈的梦境,把天上的银河与人间的河流联系起来,把闪烁的星群想象成挂满篷帆的航船。作者乘坐这艘“飞船”到达天上,受到“天帝”的接待,驶向理想中的仙境。由此反映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表现了作者的理想和抱负。解析:先要明确赏析的角度,即“想象奇伟、气度恢宏”。再在词句里面找相应的材料来证明,以赏析的笔调来写。能写出对“想象奇伟”和“气度恢宏”的分析,意思基本符合即可。十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2题。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参考答案:梅子,芭蕉,柳花。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物象”这一概念的理解,不能错误地表述为“梅子的酸”“芭蕉的绿”“孩子捉柳花”等。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闲。闲居的诗人,在初夏长长的午睡之后,内心无所牵绊,在绿荫环抱的庭院,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格外舒畅。诗中用一个“闲”字,不仅把诗人心中的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阅读诗歌可先从标题入手,再关注整首诗。从标题中的“闲居”和诗歌最后一句的“闲看”可以看出“闲”字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感情。赏析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而应放在诗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常见答题步骤是:指出该字;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在诗中再现画面;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并指出其妙处。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写真寄外唐薛媛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注:写真:画人像。薛媛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新疆伊犁州英语九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英语九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风力发电运维值班员(技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面试美术试题及解答参考
-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附属中学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山东菏泽郓城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设备购销合同格式范文5篇
- 离婚子女抚养协议修订版:费用调整及监护权调整文本
- 2026届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内分泌健康宣教
- 2025至2030中国电动汽车用电动机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年福州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 诗词格律培训课件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 急诊icu管理制度
- 无人机操控技术 教案 3.2无人机模拟器基本设置
- T/CSBME 078-2024掌上超声仪临床应用规范
- T/CEMIA 012-2018光纤激光器用掺镱光纤
- T/BECA 0005-2023建筑垃圾再生回填材料
- 老年医学人才培训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