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中学II部高二历史 第3课 宋明理学教学案.doc_第1页
江苏省淮安中学II部高二历史 第3课 宋明理学教学案.doc_第2页
江苏省淮安中学II部高二历史 第3课 宋明理学教学案.doc_第3页
江苏省淮安中学II部高二历史 第3课 宋明理学教学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重点难点】1.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2.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学法指导】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知识链接】同时联系必修1专题一和必修二专题一认识社会经济对政治、文化的影响。【知识梳理】一、 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对儒学的影响(一)、表现魏晋南北朝 盛行 三教相互影响、发展隋唐时期 隋朝:提出“”主张 唐朝:三教并行政策(二)、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二、宋朝的程朱理学1、代表:二程:(一)、北宋 (1) 是万物的本原 2、思想: (2)天理与 直接联系 (3)认识论:“格物致知” 1、代表:,理学集大成者 2、著述:(二)、南宋 (1)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3、思想(2) 存 , 4、评价:对后世及国外影响 三、陆王心学1、代表: (一)、南宋2、思想: (二)、明朝 1、代表:王阳明(王守仁) (1) 2、思想(2) (3)(三)、影响【夯实基础】(a级)、下列人物中主张把伦理道德和理气结合起来,指出用道德理性支配和指导人们行为的是:a、孔子 b、朱熹 c、李贽 d、顾炎武、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3、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 b、 c、 d、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悲哀的原因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b、此说法有失偏颇和浅薄,没有去辩证地客观评价 c、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无任何进步之处 d、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注重气节、品德c、注重人的个性张扬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拓展提高】(b级)、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的儒学。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理是万物本源;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维护等级秩序;d、主张心外无理;、宋末元初的文天祥是大家熟知的英雄,当他抗元被俘后,宁死不屈,以正气歌明志。他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想是: a、道学 b、理学 c、佛学 d、心学10、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物资可以理解,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益皆此理之流行,所适而不在。材料三: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回答:(1) 材料一、二对“理”的阐释有何本质的一致性?(4分)(2) 材料二是怎样说明“理”和三纲五常的关系的?(4分)(3)材料三和材料一、二的思想观点有何不同?两者的目的是什么?(4分)【思考探究】(c级)12、下列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全盘否定 b、两者对“理”的认识有差别c、对维护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d、都使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3、从宋代理学提出“灭人欲”到明代心学提出“内心反省”克服私欲,说明a、主流思想文化维系了专制统治 b、儒学的发展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c、儒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孔子的仁学被发扬到极端14、从某种意义上说,理学和心学a、本质上是相同的 b、内容上是相同的 c、观点上是一致的 d、存在时间相同15、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 朱熹:“存天理,去人欲”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3: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5: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材料6: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2、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1、(1)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永恒的普遍的原则(2)“天理”在人间的体现就是三纲五常(3)不同。关于万物本原的不一样:“理”;“心即理也”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统治2、材料辨析题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3、参考思路:、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