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竹镇现代农业产业的思考.doc_第1页
做大做强竹镇现代农业产业的思考.doc_第2页
做大做强竹镇现代农业产业的思考.doc_第3页
做大做强竹镇现代农业产业的思考.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做大做强竹镇现代农业产业的思考张有恒 赵 俊 竹镇地处南京市六合区西北部,与安徽省来安县、天长市接壤,镇域面积211平方公里,现辖11个村(社区)、2个林场,总人口6.6万。竹镇目前已成为国家生态镇、江苏省“百家名镇”、江苏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南京市千年古镇和唯一民族镇,是江苏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市仅4家)、省级农业科技园所在地。2011年在全市街镇分类考核中(现代农业主导型)获三等奖、2012年获二等奖。作为农业主导型的街镇,如何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产业,事关竹镇未来的跨越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竹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不足,探讨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一、竹镇现代农业产业的现状1.现代农业初具规模。通过多年发展,园区已引进江苏省农科院、伊利、南京金万方、江苏经纬、远望富硒、福州超大、南京永鸿、江苏大展等26家农业规模企业(其中国家级龙头农业企业入园发展2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区级10家),形成以管委会为中心、西部干线和北部干线为两翼的V字型廊道,大泉湖-止马岭休闲农业区、金磁片生态循环养殖区两个核心片区。生产的农产品已获得有机食品认证12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3个,绿色食品认证11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17个。园区生产的“方欣”牌蔬菜、“止马岭”牌红心山芋、小磨麻油、“红葫子”牌羊肉食品、“远望”牌富硒稻米、“三星湖”牌香脆桃、“福朝”牌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具一定的市场知名度。2.产业结构颇具特色。形成了生态旅游、循环养殖、经济林果、园艺蔬菜、特粮特经五大产业。生态旅游观光业,已初步形成红色文化游、民族风情游、生态观光游、鲜果采摘游等多条特色旅游线路,竹镇桃花岛远近闻名。实现年旅游接待人数100万人次。循环畜禽养殖业,江苏省农科院动物科学基地有万头猪、羊、兔养殖场,2000亩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建有沼气发酵装置与秸秆青、微贮设备,成为环境优美的循环型生态农业示范区。同时伊利、永鸿、卫竹等大型畜牧龙头企业也进驻园区。经济林果种植业,有12000亩鲜桃、10000亩板栗、1000亩黄玉梨、1500亩葡萄、1300亩薄壳山核桃、1600亩生态果园、1000亩茶叶。蔬菜园艺种植业,有4000亩钢架大棚蔬菜基地,10000平米玻璃温室,八里、金磁两个蔬菜专业村,近30000亩的彩叶苗木。特粮特经种植业,有10000亩的富硒大米基地,近30000亩的高标准良田。3.运行机制扎实有效。一是科学规划指导产业发展。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统领发展意识,将农业规划纳入“全镇一盘棋”。聘请南农大、扬大、省农科院专家教授,精心编制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围绕核心区域抓好规划落实,空间布局渐趋合理。二是多元参与支撑产业规模。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引入龙头企业、吸纳工商资本、培育合作组织、培养职业农民。以工商资本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优势,推动产业规模不断提升。形成“龙头企业+工商资本+科研院所+农民合作社+农户”的多元参与机制,农民由“传统型”向“职业型”转变,农业由“低产出”向“高效益”迈进。三是资源整合促进产业融合。丰富的山水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宝贵财富,牢固树立“100%纯净竹镇”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在全省率先实施镇级规模最大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加快实施土地整理,实现规模流转、连片经营,发展现代农业。通过举办“桃花缘?踏青交友”、“乡村旅游节”等活动,整合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为竹镇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四是配套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先后启动建设六合北部干线、90公里园区“绿色长廊”、水利现代化重点县重点片、土地整理综合整治、村庄环境提升、污水管网、旅游标识、店牌店招出新、镇区景观大道等系列工程,有效地改变了园区水、电、路、田块等基础设施配套条件。二、竹镇现代农业产业的存在不足虽然经过多年努力,竹镇作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照先进地区和省级园区的内在要求仍然差距较大。1.农业产业链条不长、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竹镇的现代农业更多的体现是传统种养殖+工商资本的规模化,仍然局限于提供初级农产品为主的狭小领域。一是缺少对初级农产品的深加工,26家农业企业中只有永鸿、明天农牧、富硒开拓了深加工环节,实践证明实现了效益提升。其它农业企业未延伸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加工技术和能力,以及土地的制约。二是缺少完善成熟的休闲农业度假设施和功能,万亩彩叶苗木基地,仅限于卖苗木,没有旅游产值。万亩桃花岛,虽然桃花盛开时期,人满为患,除了带动部分餐饮消费,但实际上可以产生农业增值的空间很大,缺乏景区吃住娱乐购休闲配套,缺乏开发成形的桃产品、桃工艺品、特色纪念品。2.农业的品牌化、特色化程度不高,科技含量低。竹镇的农业虽然形成了生态旅游、循环养殖、经济林果、园艺蔬菜、特粮特经五个产业,有了总计41个认证的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但无论品牌影响度、市场占有率,还有特色化程度,都还远远不够。农业企业中除了省农科院动物科学基地具有研发能力,大多属于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型,缺少研发能力、缺少核心竞争力。3.农业效益不高,农民增收难度整体加大。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农业,由于自身具有的高投入、慢回报特点,在竹镇仍未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循环的良性轨道。26个规模农业企业,大多经济效益不高,农民依靠农业企业的收入来源有两个,一是土地租金,基本保持不变;二是在农业企业从事简单的农业劳动,工资相对不高且大多属季节性用工。统计数据表明,竹镇的低收入农户1535户、3530人,分别占全镇农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10.8%和6.65%,同时也是全区低收入农户最多的镇。目前看,下步农民增收、实现五年收入倍增,依托现有农业企业、现有产业层级的空间不大。4.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地方社会建设压力巨大。由于竹镇农业规模企业较多,同时实施了江苏省镇级规模最大的万顷良田工程,土地急剧大面积流转,一方面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从事更高收入的工作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剩余劳动力解决不好就业的问题,必将对竹镇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富民强镇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竹镇的劳动力总量31000人(其中万顷良田项目区产生7309人剩余劳动力),从事农林牧渔业5715人(在现有农业企业仅1336人),在现有工业企业的仅3944人,三产服务业8339人,约13550人需要外出务工(占44%),可见依靠竹镇现有的工业企业、农业企业以及三产服务业,难以做到有效消化剩余劳动力。特别是随着镇区农民万人集中安置小区的尽快建成、相继入住,竹镇镇党委政府深感新农民的就业压力、社会建设压力巨大。三、做大做强竹镇现代农业产业的对策、建议从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看,与食品相关的一系列产业以及与生态、观光、休闲相关的商业活动是农业经营的主体内容。而且从生态环境角度看,竹镇作为农业地区,更适合发展绿色农业和休闲、旅游、观光产业。随着现代科技在诸多领域的突破,现代农业将生产链条不断延伸。现代农业是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群体,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逐渐渗透到其它产业中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大农业产业体系。因此,传统的农业不能解决竹镇发展、农民增收的问题,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是竹镇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同时也是竹镇园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基本要求。竹镇应该适应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紧紧依托都市,利用自身的优势逐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把农业与休闲、旅游、观光、服务结合起来,将传统农业拓展为“生产、加工、服务”为一体的立体农业产业链,全面提升竹镇现代都市型农业能级。1.坚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信心决心。竹镇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优势和资源。生态环境优越,林木覆盖率达42%以上,是江苏省空气质量标准对照区。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产业聚集、叠加效应。政策优势明显,万顷良田工程为现代农业发展预留了难得空间,是各级领导的关注点,涉农项目资金倾斜。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红色故里、绿色生态、民族风情、千年古镇四张名片。发展前景较好,食品安全、美丽乡村蕴含无限商机,竹镇具备发展基础。同时竹镇定位目标是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生态镇、国家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加快推进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建设。竹镇目前还缺少一个相当集中的、水电气路高标准配套的农产品加工区。现有竹镇工业园区空间较小,规划用地面积1487亩,扣除村庄面积77亩、园区道路及绿化面积337亩,实际可用面积1073亩。现有用地情况:园区利税大户双峰、宁顺、阳媒、晨灿计447亩,农产品加工企业永鸿、宁华计64亩,其它9家小型企业计161亩,社区公共服务14亩,目前园区仅剩387亩的空间,既使考虑到9家小企业的逐步退出,空间仍然无法承载农产品的集中加工。同时鉴于万顷良田安置区建设需要,竹镇镇区在2015年前将达到3万人,为优化镇区功能布局,需对现有工业园区部分实施“退二进三”。为此,建议跳出现有镇区,在紧邻镇区的西部干线、北部干线交汇处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的农产品集中加工区,高标准配套建设道路、水电气、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一则拉长农业产业链,形成集食品加工、研发、检验、物流为一体的南京市特色园区;二则壮大镇域财政经济,引导现有农业企业入园发展深加工;三则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就地就业问题;四则为中心镇区腾出空间。3.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城市的日益繁华、拥挤、快节奏,引发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巨大空间。同时旅游业也是关联度很高的产业,竹镇的现代农业要坚定走“接二连三”的产业化道路,除了做强一产、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做大二产、加速绿色(生物)食品深加工业,还要做优三产、唱响休闲农业旅游牌。打造片区上选择镇区67平方公里的大泉湖-桃花岛-止马岭景区,引导范围内的10家农业规模企业转型发展,完善旅游配套,开发休闲项目,提升服务质量。运作模式上采取“政府+公司+农业旅游协会+旅行社”,政府负责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乡村旅游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农业旅游协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发展农家乐,提供民俗文化,协调公司与农民的利益;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避免乡村旅游开发过度商业化,保护本土文化,从而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4.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加大投入。作为全区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以及仍属于经济欠发达的镇,现有的镇级人、财、物难以支撑、保障现代农业产业的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需要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加大投入。一是有队伍保障,现有竹镇园区实行的是区镇合一模式,建议尽快实体化运作六合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核定部门编制,抽调人员进驻,独立封闭运行,实行以园区带镇模式。二是有平台支撑,园区现有农业投融资平台-南京六合农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建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