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产品图中应表达的内容及表达规范,利于提高产品图的质量,使之更好地指导生产。2 产品图总体制图统一规范要求2.1 图纸文件名编制规则:2.1.1 有物料代号的文件名编制规则: * 物料代号命名SR 顺序号 (第二部分) 物料代号 (第一部分)物料代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物料代号由能代表物料特征的两位或三位汉语拼音字母组成,如:涂锡铜壳:XTK。第二部分: 顺序号由三位阿拉伯数字组成,从000999。以下为规定的物料代号命名,见下表散热器铜壳涂锡铜壳塑料壳塑料盖铝壳铝盖塑料袋SRTKXTKSKSGLKLGSD出针衬垫绝缘导热垫片印制板底盖板拼版图纸箱隔板垫板CZCDJRYBDGPBZXGD连接线铝基板成形LXLC* 物料代号在设计文件中表示方法a 图纸名称栏:填写物料名称和物料代号,如: 散热器 SR001 ; 铜壳 TK001 。b 电子档文件名用物料代号后加后缀,如:SR001.DWG。2.1.2 没有物料代号的电子档文件名命名规则:文件名代号后加所用软件扩展名,如: 910002DL V1.0 .DOC。序号文件名称文件名序号文件名称文件名1装配图910002ZP V1.02调测说明910002S V1.03外形图910002WX V1.04设计材料汇总表910002SCB V1.05电路图910002DL V1.06变压器520001BY V1.07技术说明910002JS V1.08电感520001DGQ V1.09装联印制板908005ZY V1.010贴装印制板908006TY V1.011装配印制板908007PY V1.012铆装铝基板909313ML 13成形铝基板828129CL14装配铝基板909318ZL V1.015贴装铝基板909318TL V1.0162.2 二维图纸应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统一用第一视角投影2.3 图纸各线条应统一,可见轮廓线及过渡线、棱线用粗实线表示,外观位置,限高线(假想轮廓线)用双点划线表示,不可见轮廓线和棱线(虚线)。轴线和对称中心线(中心线)。尺寸界线和分界线(细实线)。粗实线线条宽为0.5mm;细实线、波浪线、虚线、细点划线、双点划线、中心线线宽为粗实线的1/3。尺寸标注字体高2.5 mm。一般视图中最好不要用虚线表示结构,用剖面图表示所需的结构。相交线 点画线、虚线、间隔画线、中心线等基本线型应恰当的相交于画线处,见图1图3; 图1 中心线 图2 虚线 图3 虚线与中心线相交尺寸线的箭头以及其它符号的引线箭头形式统一采用封闭填充型实心箭头,长度为2mm。当采用实心箭头位置不够时,允许采用圆点代替箭头,圆点直径为0.5 mm。此规定用于A4,其余各规格按照图纸是A4纸张的大小缩放比例。2.4各图层应统一AutoCAD在屏幕上显示图线时,应按表1中规定的颜色,并且相同种类的图线应采用同样的颜色。表1 AutoCAD图层的控制图层名称颜色线宽(mm)一般应用轮廓线white(白)默认可见轮廓线及过渡线、棱线细线绿色默认波浪线、弯折线、牙底线、齿根线、双折线、标题栏符合GB10609.1要求、图框中的相应的细线、标注、技术要求及其它文字说明、尺寸及形位公差的标注、表面粗糙度符号。剖面线黄色、青色等彩色默认剖面线(零部件图),装配图,PCB限布图 各个零部件/元器件的限高的剖面线用不同的图层和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剖面符号标识,线性都为细实线中心线红默认轴线、对称中心线、齿轮节线虚线蓝色默认不可见轮廓线、不可见过渡线双点划线洋红默认外观位置、限高线、假想线等2.5字体产品图样使用的字体应符合GB/T 14691的规定,要求字体端正、笔划清楚,排列整齐、间隔均匀。汉字、数字和字母在输出时,应统一采用宋体,汉字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和推行的简化字。小数点输出时,应占一个字位,并位于中间靠下处。标点符号应按其含义正确使用,除省略号和破折号为两个字位外,其余均为一个字位。2.6 图纸比例按国家标准,常用的有:1:1、1:1.5、1:2、1:2.5、1:3、2:1、2.5:1、4:1等,且打印出的图纸实际比例应与标题栏中所注比例一致,不允许缩放。应根据产品结构大小,复杂程度,合理选定制图比例,不允许视图过小,结构表达不清。不允许尺寸线分布过密,难以识别。2.7 图纸尺寸标注:2.7.1. 产品尺寸的标注应尽可能统一基准。2.7.2. 图纸应尺寸齐全,正确、清晰,尺寸线分布合理。尺寸的标注应利于产品机加工。2.7.3. 重要装配尺寸及重要外观、定位尺寸应标注公差为必检尺寸,公差应采用上下等偏差的形式,不允许只有上偏差或只有下偏差。其它尺寸标注未注公差等级。2.7.4. 引线标注字体一致,引线用细实线表示,与尺寸线一致;序号应按顺序排列,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便于查阅。2.7.5. 不易标注的曲面(如电子元器件类)标出最大外形尺寸。2.8 图面表达清晰明朗,去除不必要的圆弧相切线。2.9 制品表面及外观要求:2.9.1 在明细栏中的镀涂栏应注明制品表面的处理要求。若有不同的外观处理工艺要求,在图中用双点划线注出要求,在技术要求内用文字说明。2.9.2 若制品为背胶件,在图中用双点划线注出背胶面,在需背胶位置用剖面线填充,并在技术要求中用文字说明。2.9.3 外观需做贴标识、条码处用虚线标出面积或范围。并在技术要求中注明。2.10 技术要求的内容应包括:未注圆角、未注尺寸公差、制品外观加工要求,符合安规要求如盐雾、ROHS,防火等级等,每台用量。技术要求字体为宋体,“技术要求”四字高3.5mm,其余字体高2.5mm。此规定用于A4,其余各规格按照图纸是A4纸张的大小缩放比例。2.11 应标明图纸的状态,替换图纸版本。2.12 二维图应与三维图保持一致。二维图更改,三维图应同步更新。2.13 为了便于识图,在二维图纸适当位置增加三维轴侧图。2.14 标题栏采用统一标准格式,除签名处可手写外,其余内容均需打印,名称一栏应填写完整。2.15 产品上需塑出文字的,应在二维图中注明文字的位置、字体大小、类型、深度等。2.16 专用号等标记2.16.1产品图中应根据客户的要求标出“*”标记、专用号、材料、生产日期等的位置、字体大小。3零件图3.1每个零件一般应绘制单独的零件图样。3.2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尺寸都很简单的零件组成一个总成,如果在总成图中,可以清楚表达零件及总成的结构、轮廓、尺寸及相互配合关系,允许只绘制一张总成图样,不再绘制单独的零件图。此种情况即为“总成图代零件图”,此时图样的名称及编号按总成编制,图纸中必须有零部件明细表。序号名称图号规格数量备注(部件的表面处理、建议厂商等)图纸中技术要求内需有部件的配合加工要求。3.3左右、前后、上下对称的零件,应只绘制左、前、上三视图,不再单独绘制右、后、下视图。若非对称部件,需应有个各个投影视图,表明其各个面的结构。部件内部结构必须有剖面图。视图的布局必须按照国标要求布局。3.4零件图应根据装配时所需要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等要求绘制。需在装配过程中加工的零件尺寸,应标注在装配图上,如必须在零件图上标注时,应在有关尺寸近旁或技术要求中说明。3.5必须整体加工、成对或成组使用、形状相同且尺寸相等的分切零件,允许视为一个零件绘制在一张图样上,标注一个图样代号,视图上分切处的连线,用细实线连接。3.6单个使用而采取整体加工比较合理的零件,在视图中一般可用双点画线表示零件以外的整体部分,入零件加工工艺边。3.7零件有正反面(需单面背胶部件)或加工方向要求时,应在视图上标注并在技术要求中说明。3.8图样上未注出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应按相应规定或在技术要求中说明符合国标要求或设计者规定的要求。3.9图样上对局部要素有特殊要求(如不准倒钝、热处理)及标记时,应在所指部位近旁标注说明。3.10图样上的尺寸应从结构基准面开始标注,并考虑检验该尺寸的可操作性。4总成图4.1每个总成一般应绘制单独的总成图。4.2总成图应能清楚地表达下列内容:4.2.1组成总成的零件、结构及装配关系。4.2.2主要的装配和配合尺寸及公差,但在零件图中已标注的尺寸不应在总成图中重复出现。4.2.3装配时需要加工的尺寸、极限偏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4.2.4总成的技术要求等。零部件明细表。4.2.5组成总成的零件、分总成的编号应在图样中用指引线就近标注在指引线水平线段的上方,但不得将分总成编号与组成该分总成的零件编号同时出现在同一图样上。当同一零件在同一总成图样中不只一件时,一般只标注一处,必要时可以在指引线水平线段的下方中部在“ ”内注明数量,同时为了便于识别同一图样中的同一零件,一般应在该件上施以相同的识别符号;当只标注一处无法清楚表达时,允许同时多处用指引线标出,对于重复的标注,其内容标注在“( )”内。4.2.6如果一个总成是由一个复杂零件与另一个结构、尺寸都很简单的零件组成,允许将简单件的外形用双点画线绘于复杂件零件图样上,不再绘制由他们构成的总成图,但须能清楚表达复杂件的结构、轮廓、尺寸及其与简单件的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等内容,此种情况即为“零件图代总成图”。图样的名称及编号按该复杂零件编制,总成的名称及编号填入附加零部件明细表内。4.2.7左右、前后、上下对称的总成,其总成图与3.3零部件要求相同,不再单独绘制右、后、下总成的视图。4.2.8当总成的零件采用改变形状或粘贴等方法组合连接时,应在视图中的变形或粘结部位,用引出线标注说明(如翻边、扩管、铆平等)或在技术要求中说明。5 总布置图(总图)总布置图一般包括下列内容:5.1产品轮廓及其各组成部分的装配关系图形。5.2产品的外形尺寸(无外形图时)、安装尺寸(无装置图时)及技术要求等内容。5.3部件的极限位置。标注重要节点的确切位置尺寸及重要部位间的关系。5.4 各部件明细表6 外形图6.1绘制轮廓图形、标注必要的外形、安装和连接尺寸。6.2绘制图形或用简图表示。必要时,应绘制部件的极限位置轮廓,并标注其尺寸。6.3当产品的质心偏移较大而影响吊装及包装时,一般应标注出质心的位置和尺寸。6.4外协件可只绘制外形图,并明确技术要求、型号(代号)、名称、规格。部件明细表。7 Pcb限布图PCB板功能图基本要素 外形7.1.1 已知电子元器件或已有类似产品可参考借鉴:在保证产品功能及电子元器件合理布置的前提下,为降低成本,PCB板要尽量小。7.1.2 未知电子元器件或无类似产品可借鉴,若产品较小,可将PCB板沿外形内壁尽量做大(PCB与内壁间隙0.3),待打样后,再根据布线情况适当减小。若产品较大,要根据内部结构和实际所需面积,将PCB大小做适当设计。内部结构7.2.1 定位孔:定位孔一般为2个,孔与柱间隙0.1。7.2.2 螺丝过孔:螺丝过孔螺丝直径0.2。7.2.3 元器件插脚和定位孔,一些槽、异形孔:根据产品实际情况所需而设计。7.3 可焊件区、非焊件区、非布线区:在PCB板上要区分出可焊件区、非焊件区、非布线区,对可焊件区若各区域可焊件高度有一定差距,还要分别标识清楚。见图其他覆铜区(1) 固定覆铜区:有些电子元器件、自行设计的导通件的位置是固定的,必须将焊盘位置标示准确,并注明件的功能名称。(2) 非固定覆铜区:有些覆铜区(如电池正、负极弹片的跳线焊盘)只要给出一个大概区域即可,电子可根据布线情况自行调整位置。7.4 相关注意点:7.4.1 螺丝柱区域为非焊件区(如螺丝柱为3.0,非焊件区一般为3.44.0)。7.4.2 螺丝帽区域为非布线区(如螺丝帽为5.0,非布线区为5.46.0)。7.4.3 焊盘间为避免连焊,最小距离为0.5。7.4.4 尽量不做小的方孔,而将其设计为圆孔(圆孔可电脑钻孔,电脑钻孔D1.0。7.4.7 为将各要素表达清楚,PCB板功能图可为2倍或4倍图,但需有一个1:1的形状图(不需标注尺寸)放在适当位置,以备检讨时做手样或电子布线时核图时使用。 7.5 PCB板拼板图仅保留功能图中的外形结构线和相应尺寸,只用于PCB板的冲制工序。工艺板边5mm,工艺槽2mm,PCB板模块制件用工艺槽隔开,槽与槽制件的连接筋根据实际板的规格和元器件的大小和电子沟通确定。模块的数量一般都取偶数和电子沟通确定。8 通用结构的尺寸标注8.1.1 圆孔图1 a)、b)所示圆孔的两种标注均符合标准。 a) b)图 1圆的尺寸注法8.1.2 长圆孔8.1.2.1 在二维图样中普通长圆孔的标注如图2所示。(其中b表示宽度,l-表示长度) 图2 长圆孔的尺寸注法 图 3 长方形孔的尺寸注法8.1.3 方孔8.1.3.1 长方形孔长方形孔的标注如图E.3所示(BL,其中B-表示宽度,L表示长度)。8.1.3.2 正方形孔正方形孔的标注,可以采用边长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图4a)或“BB”图4b),B为正方形的边长。 a) b)图 4正方形孔的尺寸注法8.1.4 定位孔定位孔的标注如图5所示,做定位用的长圆孔也要求做类似的标识 ,该标识放到长圆孔中心,直径与长圆孔两端的半圆直径相同。 总成图纸上需要标注相应的定位孔。 a) b)图 5 定位孔的标注8.1.5 异型孔异型孔一般只标用途,当异型孔比较规则时,可标注轮廓尺寸。8.1.6 非平面上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