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 0 0 5 年第6 期 总第1 3 0 期 文化内涵与习语翻译的功能对等 卢涤非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1 0 0 0 2 4 摘要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 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 更是一个文化传递 的过程 习语是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因而也常常成为翻译中的一个难点 本文从语言的功能与意义的角度来探讨在 习语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寻求功能对等 关键词 内涵习语功能对等 A b s t r a c t T r a n s l a t i o ni sa p p r o a c h e da saC l O 一c u l t u r a la n dc r o s s l i n g u i s t i cc o m m u n i c a t i v ea c t i v i t y F r o mt h i sp 吣p e c t i v e t h e p r o c e s so ft r a n s l a t i o ni sp e r c e i v e da so n eo fc o m m u n i c a t i n g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 勰w e l la so ft r a n s f e r r i n gt h el a 理耻I g e I d i o m sa r el a n g u a g e s p e c i f i ce x p r e s s i o n s w h i c ho f t e nc a u s ed i f f i c u l t i e si nt r a n s l a t i o n T h ep a p e ra i m st od e a lw i t ht r a n s a t i o np r a c t i c eo fi d i o m si ne s t a b l i s h i n gf u n c t i o n a le q u i v a l e n c e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t h em e a n i n ga n df u n c t i o no fl a n g u a g e K e yw o r d s c o n n o t a t i o n i d i o mf u n c t i o n a le q u i v a l e n c e 近百年来 翻译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严复的 信达雅 鲁迅的 宁信而不顺 傅雷的 形 似与神似 以及钱钟书的 化境 经过了卡特 福德和纽马克的翻译语言论 奈达的等值翻译理 论 诠释学派 操纵学派 文艺学派以及符号学 派等翻译学派 使得翻译理论的研究日臻完善 渐成体系 翻译是一个把一种语言内涵用另外一种语言 来表达的复杂的文化信息转换过程 必然涉及与 语言有关的方方面面和各种各样的文化因素 因 而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 更是文化传递 的过程 翻译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与特 性 英汉民族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心理基础具有 一定的共性 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与了解也存在一 定的共通之处 在比喻形象的选择上 英汉习语 具有许多共同点 然而不同民族的文化更多地反 映出差异 中国人说话委婉含蓄 而西方人却 直接明了 中国人思维呈螺旋型 重形象思维 i 掰西方人思维呈直线型 重抽象思维 中国人是 集体主义文化取向 而西方人却崇尚个人主义 中国人强调合作 西方人则注重竞争 不同文化 的差异有认知特征 艺术特征 器用特征 地域 特征等的差异 各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由自然 社会和民族心理三重对象关系的特点所决定 文 化的共性与特性反映到语言中 翻译就必定要反 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 从而起到传递文化的作 用 习语是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其含义通常都 超出了构成该习语的各单词的词义组合 习语是 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载体 其产生过程与一个民 族的总体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而具有浓厚的 民族色彩与地方色彩 它虽然结构简单 但内容 丰富 意义精深 其形式的固定性 意义的整体 性表明不可随意改变它的结构 也不可随便将其 中的各词分割开来 在翻译过程中 两种语言体 系所承载的文化特征表现为完全重叠 部分重叠 或文化空缺 对它们的恰当处理可以保证语言之 间的成功转换 奈达提出 功能对等 的语言转 换翻译模式 强调译文 不但信息内容对等 且 尽可能形式对等 功能对等旨在使译人语读者 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对等值的反应 其实质是追求 卢涤非 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讲师 研究领域 翻译 文化交流 文学 语言 1 0 4 万方数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 0 0 5 年第6 期 总第1 3 0 期 一种动态的 立体的 等效的 超越语言文字层 面转换的等值翻译 在翻译的过程中 如果原文中的形象不能被 译语的读者所接受 直译无疑是有悖于译文的习 惯和审美标准 完全抛弃原文形象又失去了一定 的修辞美感 这就要求译者更改原文形象 进行 换译 用目的语读者所熟悉的形象来代替原文形 象 从而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相同或相近的表达效 果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不能再现原文形象所造 成的损失来达到功能对等 例如 1 W h a tc a n y o ue x p e c tf r o mah o gb u tag r u n t 直译 猪嘴里除 了哼哼声 还会有什么 意译 对粗野的人不能 有过高期望 功能对等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译 文将英语原文h o g 猪 的形象转换成汉语 狗 的形象 并将g n m t 哼哼 转换成汉语 象牙 的形象 虽然英汉民族文化背景不同 造成形象 表层转换不对等 但其表达的内涵相同 实现了 功能对等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 目的语读者对这 样的转换不仅可以理解 而且还能与源语读者在 感情上产生共鸣 2 Y o um u s tl o s eaf l yt oc a t c hat r o u t 直译 舍得鱼饵方能钓得大鱼 意译 施小惠而得大 利 功能对等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西方文化 产生于欧洲 欧洲文化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地区 古希腊 罗马文化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这种海洋 型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泉 而汉文化则属于大陆 型文化 不同的文化会采用不同的语言符号 而 不同的语言符号表达出来的语言共性使形象转换 成为可能 英汉民族的心理取向和价值取向不尽相同 文化差异会导致用不同的形象表示相同的比喻意 义 为了实现形象功能等值转换 译者就应对原 文的形象作灵活处理 更换为译文读者认同的形 象 这一策略在习语的翻译中比较常见 如 G i v ey o u r o 姗f i s h g u t st oy o u ro w ns e a 一 l l a w s 直 译 鱼肠要给自己的海鸥吃 意译 好处要留给 自己人 功能对等 肥水不流外人田 M a n y i r o n si nt h ef i r e p a r tm u s tc 0 0 1 直译 火里放太多 铁 就有烧不到的 意译 揽事太多 毖有疏 漏 功能对等 贪多嚼不烂 W el o s ei nh a k e b u tg a i ni nh e r r i n g 直译 丢了鳕鱼 却捕到了鲱 鱼 意译 此失彼得 功能对等 失之东隅 收 之桑榆 L i t t l ek e n st h ew i f et l l a ts i t sb yt h ef i r eh o w t h ew i n db l o w sc o l di n H u r l e b u r l e s w y r e 直译 主妇坐在火炉边 难知隘口风刺骨 意译 安逸 时体会不到困苦 功能对等 饱 汊 不知饿汉饥 Aw i s ef o xw i l ln e v e rr o bh i sn e i g h b o u r 8h e nr o o s t 直译 聪明的狐狸从不劫掠邻人的鸡窝 意译 坏事不在家门口做 功能对等 兔子不吃窝边 草 Ad o gi nt h em a n g e r 直译 狗占马槽 意译 对己无用之物 也不让他人享有 功能对等 占 着茅坑不拉屎 以上这些习语都将原文中的形象 在译文中作了相应替换处理 更换成了译文读者 所能认同的形象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民族 的全部文化 又像一个窗口揭示着该文化的一切 内容 英语中不少习语是出自 圣经 典故 历 史事件 寓言故事 神话传说等 富含较浓厚的 民族色彩 广为民间使用 由于英 汉两种语言 的文化差异 有时原文中具有鲜明特色 一丰富文 化底蕴的形象无法在译语中再现 而译语中也没 有相应形象可以取而代之 对于这种原文中有 译文中无的形象空缺 就只能采取舍形象保喻义 的手法进行补偿翻译 即舍弃原文的语言形象和 民族色彩 由形象转为非形象 译文不拘泥于原 文的语言形式 以传递信息为主 只传达原文的 含义和喻义 舍弃形象 以寻求信息量的对等转 换以缩短源语与译语之间的效果差异 例如 3 n 叫s a v o u r e s tn o tt h et h i n g st h a t b eo f G o d b u tt h et h i n g st h a tb eo fm e n 以小人之心度 君子之腹 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宗教性的 以人为 本的文化 它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造就了中国 传统文化的非宗教的世俗性 文化的这种世俗性 使得中华民族勤劳刻苦 富于务实精神 免于沦 落宗教虚幻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 译文的形象转 化为零转换 不得已造成原文形象的失真 译文 尽量寻求信息内容对等 4 T h e r ei sm o r eo fS a m p s o nt h a no fS o l o m o ni n h i m 四肢发达 头脑简单 S a m p s o n 参孙 是 圣经 中记载的士师 他曾徒手将狮子撕裂 用驴腮骨杀了1 千人 落在敌人手里之后 拽倒 了房屋与敌人同归于尽 死时所杀的人比活着所 杀的人还多 以力大无比著称 而S o l o m o n 所 罗门王 是 圣经 中记载的古代以色列王 以 1 0 5 万方数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 0 0 5 年第6 期 总第1 3 0 期 智慧著称 这一习语引用了 圣经 中的人物 其具体形象难以在汉语中找到相应的形象进行转 换 只有省略原文的形象 译出原文的喻义 其 实 用来代表抽象概念的具体人物并不仅限于 圣经 中 例如 P l a t oi sd e a rt o 脱 b u td e a r e r s t i l li st r o t h 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 本句出自 亚里士多德之口 柏拉图是他的老师 因此 在 这里 柏拉图 已超出了其作为专有名词的涵 义 译文只能作补偿意译 5 t h ew r i t i n gO Ht h ew a l l 不祥之兆 墙上 见字 原本出自 旧约 但以理书 讲述的是伯 沙撒王与其大臣设宴 欢饮之间 下令把耶路撒 冷神殿中的金银器皿拿来盛酒 忽然 有手指在 王宫的粉墙上写字 伯沙撤王一见之下神色俱 变 惊慌失措 因为他不懂墙上字的意思 就叫 来但以理进行解释 但以理解读了神语 指出伯 沙撒王在当日要亡国的命运 而伯沙撒王果然在 当夜被杀 他的主国也落入了玛代人的手里 汉 语里无此文化背景 源语和译语无相等或相应的 形象可以转换 若直译成 墙上的字 信息不 对等 只有省略原文形象进行补偿意译 以求信 息内容对等 6 aP e n e l o p e sw e b 亦作t h ew e bo f P e n e l o p e 永远做不完的工作 珀涅罗珀的织物 这一典故出自荷马史诗 奥德赛 这部史诗的 主人公奥德修斯是希腊半岛西南边伊大卡岛 I t h a c a 的国王 他有个美丽而忠诚的妻子 名 叫珀涅罗珀 奥德修斯随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伊 十年苦战结束后 希腊将士纷纷凯旋归国 惟独 奥德修斯命运坎坷 归途中又在海上漂泊了1 0 年 历尽无数艰险 在这期间 人们盛传他已葬 身鱼腹 或者客死异域 他在外流浪的最后三年 间 来自各地的众多王孙公子垂涎他妻子的美 貌 纷纷向她求婚 坚贞不渝的珀涅罗珀为了摆 脱求婚者的纠缠 想出个缓兵之策 她宣称等她 为公公织完一匹做寿衣的布料后 就改嫁给他们 中的一个 于是 她白天织这匹布 夜晚又把它 拆掉 就这样织了又拆 拆了又织 没完没了 拖延时间 等待丈夫归来 后来 奥德修斯终于 回转家园 夫妻团聚 由于这个故事 英语中的 P e n e l o p e 一词成了ac h a s t ew o m a n 贞妇 的同义 词 并产生了w i t haP e n e l o p ef a i t h 坚贞不渝 这个短语 而aP e n e l o p e Sw 幽则在汉译中出现 1 0 6 了形象空缺 7 W h ow i l lb e l lt h ec a t 谁愿意为大家冒风 险 给猫系铃铛 的典故出自 伊索寓言 描 写的是一窝老鼠因为怕猫 结果饿得要命 于是 它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猫的脖子上系一个铃 铛 这样铃铛一响 它们就知道猫来了 大家都 认为这个主意好 但是谁去给猫系上铃铛呢 如 果真有老鼠敢给猫系上铃铛 那它也算是为救众 多老鼠而奋不顾身了 本句中猫的形象在其文化 背景中获得了更深刻的涵义 无法直接译出 只 好补偿意译 四 语言是思维存在的物质形式 人们认识客观 物质世界的心理基础具有共性 在比喻形象的选 择上 英汉习语具有许多共同点 因此 对于源 语与目的语中具有语言共性的原文形象 就可以 寻求形式与内容的对等 既保留原文的形象 又 完整地传达原文的信息 例如 E y e sa l eb i g g e r t h a nt h es t o m a c h 眼大肚子小oF i r ea n dw a t e rh a v e n om e r c y 水火无情oI nt i m eo fp r o s p e r i t y f r i e n d s w i l lb ep l e n t y i nt i m eo fa d v e r s i t y n o to n ea m o n g s t t w e n t y 贫居闹市无人问 富在深山有远亲 S e p a r a t ep e a r s e p a r a ep a i r 分梨 分离 英语p e a r 与p a i r 同音 等值于汉语 梨 与 离 谐音 译文保留了原文的谐音双关 达到了原文整体意 象审美的要求 奈达指出 不同的译文实际上代表了不同程 度的对等 这就是说 不能用数学上对等的意义 去理解 对等 而应该用近似 即在功能对等 的近似程度上来加以理解 英语和汉语由于各自 的文化背景及民族心理取向不尽相同 表达具体 形象概念时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 这种形象表达 的差异 可以表现在词汇 句法乃至语篇的各个 层面上 包括比喻转义 修辞格律 形式结构 意境联想 文体风格等 意象的转换应根据译入 语的特点及习惯灵活多样地处理 原文形象能保 留的尽量保留 不能保留的应尽量在译文中寻找 到相应等值的形象去替换 无法替换的可作补偿 翻译 尽量使译文最大限度地与原文保持信息内 容与功能对等 将原文失真度降到最低 注释 该旬出自 新约 马可福音 第8 章 B u tw h e nh e 万方数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 0 0 5 年第6 期 总第1 3 0 期 h a dt u r n e da b o u ta n dl o o k e do nh i s d i s c i p l e s h er e b u k e d P e t e r s a y i n g G e t 山e eb e h i n dm e S a t a n f o rt h o us a v o l l r e s tn o tt h et h i n g st h a tb eo fG o d b u tt h et h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作战环境试题及答案
- 监察委面试题及答案
- 现代测井考试题及答案
- 地勘院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合肥市和平小学第二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 台球职业测试题及答案
- 热风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 校园伴舞基础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2025年贵港市平南县事业单位选调小学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维生素基础知识练习题(附答案)
- 隔离开关设备检修(接触网技能培训课件)
- 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
- 微积分的力量
- 中国股票市场投资实务(山东联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工商学院
- 安徽宇邦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年产光伏焊带2000吨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号线项目tcms便携式测试单元ptu软件使用说明
- 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
-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 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2023年1月份修订)
-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巩固练习
- YY 0666-2008针尖锋利度和强度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