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宜昌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2017年11月第卷 阅读题1、 现代文阅读(35分)(1)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李清照的香炉:沉香玉炉袅残烟在李清照现存的词曲中,有四分之一出现了与香炉、焚香相关的意象。为何李清照对香炉会如此情有独钟呢?这要从香炉的用途说起了。 专门为焚香而设计的香炉,不知最早起于何时,也许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青铜鼎。鼎用于烹煮肉食和祭祀,香炉里装的则是香料,都表达了对祖先和天地的尊敬。 香炉真正的成型和发展,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自东汉传入中国后,佛教融入了本土文化之中,成为华夏文化主流的一部分,被百姓和士族文人广泛地接受了。在每日举行的敬佛礼佛的过程中,就包含了焚香的仪式,使得焚香的习惯更广泛地进入到大众生活之中。 到了宋代,焚香已经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当时生活中的“四艺”,成为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程式。 宋代时,各种香炉除了供皇室、贵族和文人使用之外,也广泛出现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不但敬神祭祖要用香炉,在厅堂卧室里要点燃香炉,甚至在各种高端的宴会、欢乐的庆典上,也要焚香助兴,而一些小型香炉更是成为文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 在汉朝,有一种“博山炉”已经在皇宫和贵族中流行了,炉体常用金属制作,呈青铜器中的容器豆的形状。炉子上面有高高尖尖的盖子,表面装饰着重叠雕刻的奇禽怪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因此这种香炉就称作博山炉。 此外,香炉在材质上逐渐出现了青瓷或白瓷做的瓷香炉,香炉的样子也不再是单一的仙山了。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金兽便是做成动物造型的各式香炉。香炉是为了燃香取味,打造得小巧可爱;也可以装点室内陈设,这些金兽就有麒麟、狻猊、狮子、凫鸭、仙鹤等样子,看上去一定萌萌哒。 李清照这首词曲中的“瑞脑”,便是南宋文人焚香时用的香料了。汉朝时期博山炉都是有盖子的,应该是与燃香的原料和方式有关。在西汉之前,焚香用的都是屈原说的“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的茅香或蕙草,将草放置在香炉中直接点燃。草叶燃烧后产生馥郁的香气,但有个毛病,就是烟火气比较大,烧太猛了还挺呛人的,所以得盖上盖子。 汉朝之后,南海地区树脂类的龙脑香和苏合香传入,香料被制成香球或香饼,在下面放上炭火,高温将这些香料一点点烫燃起来,香味也很浓烈,烟火却少了很多,于是香炉在造型上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在做成金兽等造型之外,也出现了各种敞开式的香炉。 香炉的广泛应用促进其自身在宋朝获得了大发展。宋代的皇帝都喜好复古,重视旧礼器,特别是宋徽宗最喜欢素雅娴静的釉色,加上宋代文坛中古文运动,也追求文以载道,反对浮靡的风气,素雅而简洁之美成为当时最流行的风尚。 宋代重视金石之学,仿古蔚然成风。出现了各种青瓷仿制成商周青铜器的样子,而把它们缩小,便成了各种精致的敞开式小香炉,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可以方便地在室内移动,受到广泛的喜爱。 于是,追求雅趣的李清照自然会喜欢上当时广泛流行的香炉了。她将自己的忧伤化作精致的悲情,投射到了一切美的事物上,香炉便与春花、微雨一起,成了李清照最喜爱的审美选择。 但是你会发现,在李清照的词曲中,虽然香炉、香烟屡次出现,却从未提到香枝。其实线香在明代才出现。在宋代,燃香常用的方法还不是直接点燃,而是透过炭火的焙烤而取其香气。因此我们在宋代绘画中只见形象各异的香炉,却看不到插在炉中的线香了。 1、 下列关于“香炉”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香炉是专门用来焚香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香炉与青铜鼎有相同的作用,都是用来表达对祖先与天地的尊敬。 b香炉真正的成型和发展与印度佛教的传入有关,每日的敬佛礼佛过程使焚香成为大众的生活习惯。 c小型香炉甚至成为文人随身携带的物品,由此可知宋代香炉使用的普遍性。 d汉朝的“博山炉”炉体为金属制作,后来逐渐出现了瓷制香炉,并且香炉的样子也不再单一,有了各种动物造型。 2、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宋代,焚香受众面广,并且适用的场所也广,敬神祭祖要焚香,厅堂卧室要焚香,一些宴会、庆典也要焚香。 b博山炉出现在汉代,流行于皇宫和贵族中,炉体为金属制作,上面有高高尖尖的盖子,表面装饰着重叠雕刻的奇禽怪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故得名。 c香炉不仅可以用来焚香,小巧可爱的各类造型还可用来装点内室。如李清照“薄雾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即是动物造型的香炉。 d由于宋代皇帝都喜好复古,重视旧礼器,再加上古文运动反对浮靡的风气,所以香炉在宋代获得了大发展。 3、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西汉之前,焚香用的都是茅香或蕙草,但焚这种香需要直接点燃,烟火气大,就需要香炉上有盖子。 b汉朝之后,由于所焚的香料有所改进,并且焚的方式也有所改变,烟火较以前的燃香草少了许多,也就逐渐出现了敞开式的香炉。 c由于宋代仿古蔚然成风,所以出现了各种精致的青铜小香炉,这也使追求雅趣的李清照喜欢上了这样的小香炉。 d由最初的点燃香草,到后来的通过炭火焙烤取其香气,直到明代点燃线香,这基本上是焚香发展的历史。(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云在青天水在瓶宗璞父亲(冯友兰)最后的日子,是艰辛的,也是辉煌的。他逃脱了政治旋涡的泥沼,他可以相当自由地思想了。1980年,他开始从头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大书。当时他已是85岁高龄。除短暂的社会活动,他每天上午都在书房度过。他的头脑便是一个图书馆,他的视力很可怜,眼前的人也看不清,可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在他头脑里十分清楚,那是他一辈子思索的结果。哲学是他一生的依据。 像父亲那样出生在19世纪末的一代人,分布在各个学科,创造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新文化。不管在哪一学科,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热爱祖国,要使自己的国家扬眉吐气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父亲的哲学也不是空谈哲理,也不是书斋里的机锋,他要“阐旧邦以辅新命”,就是要汲取中国文化的精华,作为建设新国家的营养,永远关心着国家、民族的命运,这就是他的“所以迹”。经过多少折腾、磨难,初衷不改,他的最后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一页,仍写着张载的那几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仍然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父亲最后10年的生命,化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书。学者们认为这部书对论点、材料的融会贯通超过了三十年代的两卷本,又对玄学,佛学、道学,对曾国藩和太平天国的看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有的朋友来看望,感到老人很累,父亲微叹道:“我确实很累,可是我并不以为苦,我是欲罢不能。” 是的,他并不以写这部书为苦,他形容自己像老牛反刍一样,细细咀嚼储存的草料。他也在细细咀嚼原有的知识储备,用来创造。这里面自有一种乐趣。父亲著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做卡片,曾有外国朋友问,“在昆明时,各种设备差,图书难得,你到哪里找资料?”父亲回答:“我写书,不需要很多资料,一切都在我的头脑中。” 更重要的是他的专注,他的执著,他的不可更改的深情。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中不能行走,不能站立,起居需人帮助,甚至咀嚼困难。不能行走也罢,不能进食也罢,都阻档不了他的哲学思考。一次,因心脏病发作,我们用急救车送他去医院,他躺在病床上,断断续续地说:“现在有病要治,是因为书没有写完,等书写完了,有病就不必治了。” 父亲久病后,总让人想到风烛残年这几个字,烛火在风中摇曳,可以随时熄灭,但父亲的精神之火却是不会熄灭的。他是那样顽强、坚韧,那样丰富,他不烧干自己决不甘心。 父亲那一代人责任感太强了。他们无暇逍遥。其实父亲心底是赞成孔子“吾与点也”那一句话的。曾点说,他的愿望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父亲是欣赏这种境界的。 四十年代,常有人请父亲写字,父亲最喜写唐李翱的两首诗“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还有一首是“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这两首诗,父亲写过几十幅。父亲的执著顽强,那春蚕到死、蜡炬成灰、薪尽火传的精神,后面有着极飘逸、极空明的另一面。一方面是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得起,一方面是佛、道、禅的“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看得破。有这样的互补,中国知识分子才能在极严酷的环境中活下去。 很多年以前,父亲为我写了一幅字,写的是龚定庵的诗:“虽然大器晚年成,卓荦全凭弱冠争。多识前言蓄其德,莫抛心力贸才名。”后来父亲又为我和外子作过一首诗:“七字堪为座右铭,莫抛心力贸才名。乐章奏到休止符,此时无声胜有声。”父亲深知任何事都要用心血做成,谆谆教海,不要为一点轻易取得的浮名得意,在寂静中也许会有更好的音乐。想到这些常觉得是父亲坐在那里,以手向上一指向下一指,在沉默中,让人想到“云在青天水在瓶”的诗句。可是那涵义,那境界,有谁领会。 (选自冯友兰: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删节)【注释】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中国著名作家、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冯友兰先生具有入世的行为,他一生致力于哲学研究,以天下为己任;但是他又有出世的思想,他甘于寂寞,从没沉迷于名利,而是视富贵如浮云。 b“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诗在文中指“父亲”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超然境界,此语旨在表现“父亲”高尚的人格及其精神境界。 c这篇传记主要从“父亲”晚年着笔,通过引用父亲自己的话和古诗文去刻画“父亲”,行文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炉,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d晚年“父亲”的视力很可怜,眼前的人也看不清,实际上他已感到很累很苦,但他的精神之火却不会熄灭。他努力地践行着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念。 5、“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诗在文中指怎样的一种人生境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6、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说:“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又出世的。”所谓“入世”指积极投身社会,所谓“出世”指超脱人世。而人们在评价冯友兰时,说他就是中国当代的“圣人”。请结合文本内容和时代实际,谈一谈你对冯友兰“既入世又出世”的人生态度的认识。(5分)(3) 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需要秋天的人尹向东长命的家门前有棵苹果树,结的苹果味道酸,没人喜欢吃,没人采摘。长命抬起头来,看树上又结出不少苹果,这些被人遗忘的苹果半青半红地坠在枝上,被虫叮,被乌啄,似长了雀斑一样布满斑点,要多丑有多丑。它们的模样和此刻的长命很像,想到这个,长命的心就灰暗了。 长命的家在农村。他把自己这样的人叫城市的农民。这些年,他们都去城里打工。收入与在城里工作的亲戚相比高出不少,也比单位里的人更自由。不过长命仍然不喜欢农村人的身份,像这名字,村里边许多人叫得富、来富、富贵。 这些奇怪的想法是长命在工地上闪了腰后才出现的,腰给伤了,长命只能在家干些轻松的事。而养猪种莱却不为支撑家里的生活,干这些杂事儿,只为家人吃上安全食物,但长命总觉得自己没被派上用场,像城市的农民这个群体,生存和土地失去关系,丢掉主业后与千百年来农民的定义相隔甚远。但城里人不管这些,一样坚定地认为他们就是农民,长命常常为此觉得尴尬,虽然生活好了起来,他们却被城市和土地同时忽视。 养了猪,每日里就得去城里大小餐馆收泔水,这是长命最讨厌的活,得穿上油腻肮脏的衣服,骑上三轮摩托,拖两只大油桶改装的泔水桶穿越城市,这形象活脱就是在头顶项上“我是农民”四个大字,让他特别难受。 正值放学的时候,孩子们自校门蜂拥而出,散到街上,散到陡峭的坡边。长命的儿子也在这所小学读书。这时候有可能会碰上儿子,这不是好事,十二岁的儿子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中碰见拉泔水的他。他将头低下来,只看前面的路,快到街口,听见儿子叫他的声音,他有点惊喜,忙刹住车,看见儿子跑上前来,儿子不看他,也不看油腻的摩托车,只望着身边的人流,细声细气地说:“老师让买升学考试的模拟试题,记住了,数学和语文都要,就在新华书店里。” 长命把三轮摩托车停在一家面馆外。面馆里已经有两三桌客人,长命进面馆的时候他们都回过头来看他。长命熟悉他们的眼神,也就是嫌弃而已,没啥大不了。他直接去了厨房,长命提着桶出来,他看见临门的一个女人独坐一张桌,他走过时女人尽力挤向墙边,女人的眼神中不仅仅是嫌恶,明明白白地表达着讨厌。 长命骑着摩托车离开时心情槽透了,他不想再去拉泔水,长命忘不了女人隔着玻璃窗瞪他的那一眼,岂止是一个恶毒所能囊括的。 长命后来把车停好,准备给儿子买模拟题。他看见一个微胖的女人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女人蹲在书架边,翻着一本画册给小女孩讲,她的神态安详而恬静。长命觉得她用身都散发着一种气息,一种让人温暖的气息。长命有了一种强烈的渴望,他想听听女人在给孩子讲些什么,他把车推到边上,进了书店。 长命踱到儿童书柜的另一侧,他听见小女孩指着画册问:“这是秋天?” 她母亲说:“是啊,秋天,多漂亮的秋天。” 小女孩说;“秋天有什么用,秋天一来,气候就一天天冷,我们不需要秋天。” 她母亲短暂地停顿了一下,小声说:“不是这样的,我们不需要秋天,别人还需要。” 小女孩说:“谁会需要秋天?” 她母亲说:“你看,你对面的人,他就需要秋天。” 他看出小女孩的微笑中包含着对一个需要秋天的人的崇敬。他的心莫名地跳动起来,鼻子深处微微发酸、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买了模拟题,跨出书店时,严谨而和蔼地对那对母女笑了笑。他跨上摩托车,像背负一道使命,向远处驰去。一路上他想他是需要秋天的人,全世界的人都不需要秋天了,而他们需要。这是个沉甸甸的嘱托,这样的使命让他全身都暖洋洋的。他努力在脑子里搜索,要干点秋天的事,收获点什么东西,几亩地支撑不了他这个愿望,他继续想,总算从记忆的角落里将门前那棵被遗忘的苹果树想起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长命认为“村里边许多人叫得富、来富、富贵”,包括自己的名字,这些名字太俗了,这是被城里人瞧不起的原因。 b小说准确地描写了长命的矛盾心理、行为,他生怕穿上油腻肮脏的衣服去餐馆收泔水而被人看不起,但又每天走街串巷去收泔水。 c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如长命路遇儿子,但儿子是势利眼,怕有个不体面的父亲而被人瞧不起,不看也不喊“爸爸”。 d小说将面馆里那两三桌客人的眼神与那个独坐一张桌的女人的眼神进行对比描写,突出了那女人眼神对长命的沉重打击。 e小说中的那个徽胖的女人有一定的修养,她的神态感染了长命;她与女儿的对话,不仅教育了自己的女儿,也给长命以启发与激励。 8、小说在刻画长命这个人物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以“需要秋天的人”作标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2、 古诗文阅读(35分)(1)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朱光庭,字公掞,十岁能属文。辞父荫擢第,调万年主簿。数摄邑,人以“明镜”称。历四县令。曾孝宽以才荐,神宗召见,问欲再举安南之师。光庭对曰:“愿陛下勿以人类畜之。盖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何益于广土辟地也?”又问治何经,对曰:“少从孙复学春秋。”又问:“今中外有所闻乎?”对曰:“陛下更张法度,臣下奉行或非圣意,故有便有不便。诚能去其不便,则天下受福矣。”从吕大防于长安幕府。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哲宗即位,司马光荐为左正言,首乞罢提举常平官、保甲青苗等法。论蔡确为山陵使,而乃先灵驾而行,为臣不恭。又言章悼欺罔肆辩,韩缜挟邪冒宠,言甚切。宣仁后嘉其守正,谕令尽言,毋有所畏避。 迁左司谏,论“苏轼试馆职发策云:今欲师仁祖之忠厚,而患有司不举其职,或至于偷。臣谓仁宗难名之盛德,而不当以偷为议论,望正其罪,以戒人臣之不忠者。”未几,中丞傅尧俞、侍御史王岩叟相继论列。宣仁后曰:“ 详览文意,是指今日有司言之,非所以讽祖宗也。”遂止。 河北饥,遣持节行视,即发廪振民;而议者以耗先帝积年兵食之蓄,改左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拜侍御史。论蔡确怨谤之罪,确贬新州。拜右谏议大夫、给事中。 徙潞州。邻境旱饥, 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遂感疾,犹自力视事。卒,年五十八。 光庭始学于胡瑗,瑗告以为学之本在于忠信,故终身行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b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c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d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等权利。 b节,文中指符节。符节是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兵遣将的一种凭证。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d视事:文中指办事。也可以指官员到职工作,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朱光庭有才能。他十岁就能写文章;他因才能被人推荐给朝廷,皇帝问他几件事,他一一予以回答,其中有些话还很尖锐。 b朱光庭守正敢言。他请求废除保甲青苗等法律;批评蔡确不守臣礼,使蔡被贬新州;他还弹劾章悖等人。宣仁太后赞扬他。 c朱光庭忠于皇帝。他认为苏轼在拟考试试题时用词不当,有冒犯仁宗之嫌,并请求处罚苏轼,但宣仁太后不同意他的看法。 d朱光庭关心百姓。河北闹饥荒,他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却被认为是耗费先帝积累的物资;在潞州任职时,邻境闹旱灾,他去救济而得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详览文意,是指今日有司言之,非所以讽祖宗也。(5分) (2)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八声甘州 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4、下列对词中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其中“雨”“洒”和“洗”三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令人觉得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b、“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生机勃勃之景象。 c、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高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 d、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e、柳词本以豪放见长,此词却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将志士悲慨与儿女柔情结合,体现刚柔相济的艺术美。 15、词的下片描写了哪三个场景?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联系内容加以简析。(6分)(三)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两句描写刘裕叱诧风云,驰骋疆场的场面,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3)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在诗歌中抒写离别之苦,柳永的雨霖铃中“_”一句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网络直播乱象频发的始作俑者,是一些网络主播。他们为达到一夜成名的目的不断以突破法律底线、侵害公序良俗的方式获取关注。 山东省最新发布的流动人口管理办法与国家推进居住证改革、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大方向南辕北辙。 韩国总统朴槿惠表明有意尽早辞职可谓给日美韩不断加强的三方合作泼了一盆冷水,合作前景由此变得扑朔迷离。 十年前,怀揣着对美国梦的憧憬,我踏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如今,十年过去了,美国梦却犹如明日黄花,凋零之态尽显。 加强景区管理,不仅是国家旅游局的事,地方旅游部门也应该加强对4a及以下景区的管理,有问题早整改,不能养痈成患。 在中国,学生打工的文化传统尚未建立起来,学生往往被当做廉价劳动力,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打工收入都低得可怜,相对于日常学习生活开销是杯水车薪。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 实施精准扶贫并非只是扶贫方式或手段的简单变换,而是针对贫困人口需求更加多元化,结合不同帮扶对象的具体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b. 面对频频发生的踩踏事件,许多专家认为,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和逃生技能的训练是避免不发生此类事件的关键。 c. 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主旨,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 d. 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 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 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 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腌臜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 连遭大灾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 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 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a却也许那么既然因此如果b而大概抑或竟然因此即使c但因为或是甚至所以纵然d不过由于然而可能所以不管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中国人之所以喜爱中国结, _ 。中国结是绳线的编织物,从发音上,“绳”与“神”是谐音的,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便是佐证; _ ,因此人们也将“绳”视为龙的象征。对于“结”字,中国人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无论是结义、结拜、结社、结盟,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 _ ;“结”还与“吉”谐音,所以人们也认为“结”是吉祥、好运的象征。21、下图为某电商的工作流程,请根据示意图写一段文字简要说明电商的工作过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正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22、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随着各种自拍神器的横空出世,借助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矮穷矬、黑穷丑能瞬间变为高富帅、白富美,这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该软件号称能消除美图效果,将“美丽”瞬间“打回原形”。不少人坦言,上社交网站再也不用担心被欺骗了,但也有人认为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案1、 a、“在宋代,焚香受众面广,并且适用的场所也广”,不符合原文,原文第二段“也许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或然变为必然故选a 2、d、强加因果,原文第十段“香炉的广泛应用促进其自身在宋朝获得了大发展” 3、c、原文倒数第三段“宋代重视金石之学,仿古蔚然成风出现了各种青瓷仿制成商周青铜器的样子”,不是真的青铜小香炉况且原文只说李清照喜欢“当时广泛流行的香炉”,未必是这种仿照青铜器的4、d “很累很苦”错,“父亲”感到很累,却不觉得很苦故选d5、“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诗在文中指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超然境界(2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高尚的人格和精神境界的敬仰和对“父亲”的怀念之情(2分) 6、冯友兰先生一生致力于哲学研究,学以致用,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可见他是“入世”的冯友兰先生在积极投身社会、服务社会中,没有沉迷于名利,而是甘于淡泊,超凡脱俗,可见他又是“出世”的(2分)这种既入世又出世的人生态度,实际上是一种大公无私、心系天下的高尚的人生境界和精神它既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精神,又符合当今的时代要求,在今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3分) 7、be a、“这是被城里人瞧不起的原因”错,被城里人瞧不起实际上是因为自己的性格; c、“势利眼”不准确,言之过重;d、“进行对比描写”错,这不是对比描写,应是陪衬手法故选be 8、自卑但又自尊为自己的农民身份感到自卑;当饭店里一个女人瞪了他一眼后,便不想再去拉泔水了 勤劳腰受伤后,在家里养猪种菜有理想他不甘心碌碌无为,决心要干点事,收获点什么东西 (1点1分,3点4分)9、运用象征(或比喻)手法,用“需要秋天的人”象征“需要理想,有成就的人”,使题目具有形象性题目新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城市中的农民不能仅满足于温饱,还应树立更高的理想,在农村创造新的业绩,在土地中收获更多的成就 (每点2分)10、d11、c 关于左、右尊卑和左、右官位的高低的表述绝对化,不同时期,左、右尊卑和官位高低有变化 12、b“批评蔡确不守臣礼,使蔡被贬新州”错,蔡确被贬新州不是因为朱光庭批评他不守臣礼,而是因为朱光庭弹劾他怨恨非议的罪行,原文“论蔡确怨谤之罪,确贬新州” 13、(1)是,这;有司,有关官员;所以,用来的译为:详细地阅读了苏轼的文章的意思,这是针对现在的有关官员而说的,不是用来讽刺祖宗的 (2)踵接,连续不断;第二个“食”,给他们吃;暇空闲译为:不暇流亡的百姓进入潞州境内的连续不断,朱光庭每天准备食物给他们吃,常常忙到夜里,自己来不及吃饭 14、(5分)be b、“又见处处皆是一片生机勃勃之景象”错误,应是凋落之景;e、“豪放见长”错误,柳永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应是以柔婉见长故选be 15、(6分)游子登楼眺望,忧思百端;设想对方盼望自己之景;写自己对佳人的思念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先写自己望乡怀人,再从对方入手,想象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最后又回到自己这边表达了词人对佳人的无限思念 16、(1)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3)多情自古伤离别17、a 正确,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符合语境; 不合语境,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多指同一人或事在这里拿山东省的做法与国家改革大方向作比较,应该用“背道而驰”; 正确,扑朔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符合语境; 对象错误,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一过,赏菊的节令就过去了,菊花日渐枯萎,没什么好玩赏的了,后多用来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在这里不能用来说破灭的美国梦; 正确,养痈成患: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符合语境; 正确,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符合语境; 18、c a项,介词宾语残缺,在“多元化”后加“的客观现实”;b项,否定不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州美术学院《电子系统设计含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星海音乐学院《机械工程控制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工业大学《空间数据库》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脑美术(AutoCAD)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债权法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分镜脚本创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室内空间软装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工商大学《电子学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心理与教育统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材料与工艺(金属)》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抚养权争取变更协议书范本
- 1.-轮胎模具简介
- DL∕T 788-2016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 重症患者的康复护理课件
- 华为劳动合同范本
- 新九年级英语暑假讲义(人教版)第01讲现在完成时(学生版+解析)-
- 电力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协议
-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试题及答案共10套
- 中国车载冰箱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MOOC 营养与健康-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MOOC 食品毒理学-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