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doc_第1页
再见了,亲人.doc_第2页
再见了,亲人.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见了 亲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体会中韩人民的伟大友谊。2、 指导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导上,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4课,读题:再见了 亲人(2) 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课文写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课题中的亲人指的是谁?(大娘、小金花、大嫂)(3) 从血缘关系看,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是亲人吗?(不是)为什么?(4) 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分属两个不同的国家,作者为什么说他们是亲人?这是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关注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大娘、小金花、大嫂,她们有一个共同的性别特点。(女的)(5) 为什么没有男人呢?(因为男人都去打仗了。)(6) 男人都去打仗了,都去前线了。现在,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时代背景,让大家知道为什么只有女人在家,而男人不见了。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悍然越过了三八线,南朝鲜、北朝鲜中间有一条线,叫“三八线”,越过来,就打到了北朝鲜,一直打到鸭绿江,面临我们国家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决定出兵增援朝鲜,所以,13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30万人出去了,14万人的生命就留在了朝鲜,常眠于这块土地之上,其中有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还有许多许多,有一个非常让我们难过的就是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席。他的儿子到了朝鲜,而且就牺牲在朝鲜。这场战争,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都有很大的损失。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情况,就是朝鲜男人们、壮年男人都上前线去了,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打得美国鬼子投了降,最后在三八线的板门店鉴定了停战协议。美国鬼子当时是最强的,但在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联合起来把他赶了出去,最后被迫停战。再见了 亲人这篇课文记叙真实的记载了1958年10月的一天,我们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离开朝鲜,和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情景。这一情景感动天地。二:精读文章第一部分(1)。打开书,仔细阅读文章的第一段,想想大娘做的哪些事情感动了你?画出来,好好读一读,看一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板块一:“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导:(1)什么是雪中送炭?(在最冷的时候给人送去了温暖;在人家最需要帮助时,及时地给予帮助。)(2)“雪中”课文中具体指什么?“炭”课文中具体指什么?大娘想“雪中送炭”容易吗?(体会雪中送炭的艰难和危险)请同学们考虑,读大娘送打糕时,怎样才能突出“雪中送炭”的艰难、危险?(读时应突出大娘“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这样能突出大娘爱护志愿军的精神。)(3)齐读这个事例。(4)由这件事,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是一家人)所以志愿军战士才会感激的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板块二:(1):大娘在志愿军最需要帮助时,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了志愿军,事迹动人。感人的还有哪个事例?(2)(大娘丢下小孙孙,救出了志愿军伤员,这个事例最感动人。)(3)这个事例中有两个词对比非常强烈,你刚才画出来了吗?(4)抓住“丢”和“背”a“丢下”的是谁?(是大娘的小孙孙,“唯一”亲人。你知道什么是“唯一”)b那么谁再说说“背进”的是谁?(志愿军伤员c:“唯一”亲人。说明大娘的小孙孙是个没爹没娘的孤儿,是奶奶的命根子,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她后半生要依靠的就是这位唯一的亲人她的小孙孙,。她怎能“丢下”自己的亲骨肉呢?可是这时敌机来了,志愿军伤员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该怎么办?此时的大娘会怎么想?(志愿军战士为了朝鲜人民负伤流血,一定要保住他的生命!)在这不能两全的紧急关头,大娘宁愿舍弃亲人的生命,也要保住志愿军伤员的生命。从这一“丢”一“背”里,可以看出在大娘的心目中志愿军战士(齐)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志愿军伤员的心目中这位朝鲜妈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所以战士们说:“您说,这比山还高我们怎能忘怀!”(5)谁能来读一读这一部分。再现大娘对志愿军战士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强调“唯一“读出大娘的痛苦。强调“怎能忘怀”:这时志愿军战士满怀着深情回忆过去,语调非常沉痛和坚定)板块三:大娘身上,还有令你感动的地方吗?为了给帮志愿军战士洗补衣服,大娘已经几夜没有合眼了。(1)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大娘是志愿军战士的慈母)(2) 你从哪些词语中大娘对战士们爱的深,爱的多,就像母亲一样?(多少)(3) 八年来,大娘为战士们做了许多许多的事情,大娘对志愿军战士的爱犹如母爱一般。所以说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让我们把最后一句话齐读一遍:(4) 齐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我们怎能忘记!?(5) 你们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能不能忘怀!不能(6) 再读最后一句。小结这一段内容:(全文朗读)大娘让我们难忘,因为她把志愿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志愿军战士也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到那难忘的告别场面,读出志愿军战士对大娘的尊重,对大娘的感激,对大娘的不舍总结:第一段我们学得很好。这一段文章从临行话别、追忆往事、赞颂友谊三层意思来叙述的,通过具体的事例,用真挚感人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朝鲜人民和中国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友谊。小金花、大嫂的身上又有哪些感动的事迹,我们将在下节课研究。今天的课堂作业是课做第五题。三:复习巩固(1)学生完成作业(2)作业反馈(二)迁移学法,合作学习第二、三段。1.总结学法:放声读,划句子。读重点句,抓重点词,展开想像,体会真情。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小黑板出示)2.按以上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3.反馈交流。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点拨。例如,(1)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抓住“噩耗”、“同归于尽”两个词品味。)(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抓住“代价”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情感的不同。)(3)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都用第二人称;都先用一个称呼语;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三、回归整体,感受“亲人”1.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怎能忘怀呢?让我们走进志愿军叔叔,跟他们一起和朝鲜人民话别,愿意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感情朗读13段)2.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板书: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是经受过战火洗礼的。当年,志愿军战士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同学们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像,说一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来讲。3.指名生讲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4.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在朝鲜战场上,_(谁)为了_(谁)浴血奋战,_(谁)为了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凝成了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胜似_。5.列车越开越远再也看不到亲人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