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如何改革考试制度古代如何改革考试制度 2014 年 9 月 12 日 国务院日前出台高考新政 深化考 试制度的改革 其中的 文理不再分科 尤其引发了诸多热 议 其实 在中国古代 各种考试制度改革一直没有断过 先秦时期已有 口试 西汉时期出现 笔试 抽签考试 唐代开始设 特招 宋代曾精减 考试科目 明清时期考 试更加 标准化 清代 准考证 浮票清代 准考证 浮票 汉代官员选拔首现 笔试 汉代官员选拔首现 笔试 汉文帝刘恒首推 策问 环节 著之于篇朕亲览焉 汉文帝刘恒首推 策问 环节 著之于篇朕亲览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考试制度的国家 先秦时 齐国 上卿管仲已提出了选拔人才的 口试 模式 设问国家之 患 到西汉 现代考试最主要 最普遍的模式 笔试已出 现 刘邦在建立汉朝后 意识到了人才对治国的重要性 大 力推行上古三代时已存在的 察举制 广招人才 刘恒当 了皇帝 文帝 后 在察举制这种选人用贤手段的基础上又 加入了 策问 环节 所谓 策问 又叫 策试 系由皇帝亲自主持 亲 自出题的考试 由应试者进行书面回答 即汉文帝所谓 著 之于篇 朕亲览焉 公元前 165 年 汉文帝下诏 对所有经三公九卿 郡守 荐举的应试士子进行统一笔试 选出成绩优异者 据 汉 书 晁错传 汉文帝很重视策问环节 所有答卷均严加密 封 周之密之 重之闭之 不得泄露 汉文帝主张的 策问 在中国考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 意义 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笔试 也是世界最早的 一次笔试 而且 开创了封建皇帝亲自主持考试的风尚 为 以后历代皇帝所效仿 科举时代的 殿试 模式或许就是受 此启发而来 在中国这次最早的笔试中 获得最好成绩的是后来成为 著名政治家的晁错 对策者百余人 唯错为高第 晁错 也因此成为是史上 笔试第一人 其答题格式 在相当长 的时间里成为这类考试的模板 在汉文帝之后 笔试成了通行检验水平和业绩的常规手 段 如确立儒术在中国文化中统治地位的大儒董仲舒 就是 在汉武帝刘彻第一次诏举贤良的笔试中脱颖而出的 其 天 人三对策 受到汉武帝的赞赏 考试成绩名列 上第 出任江都相 更值得一提的是 董仲舒不仅是笔试的受益者 还是 考 试 这一词汇的首提者 他在 春秋繁露 考功名 一书中 提出了 考试之法 计功量罪 以多除少 以名定实 先内弟之 其先比二三分 以为上中下 以考进退 汉代实施 五经课试法 汉代实施 五经课试法 汉桓帝刘志始设 抽签考试 考不好可以复试汉桓帝刘志始设 抽签考试 考不好可以复试 图 宋代科举考试 殿试图 图 宋代科举考试 殿试图 刘恒实行的 策试 并不是针对普通的学子 汉代对 在校生的考试模式则是 抽签考试 汉代是中国教育史上大力兴办高等学府 太学的时代 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 兴太学 建议 元朔五年 公元前 124 年 汉武帝要求丞相公孙弘等人拿出设立太学的具体方 案 不久即在当时的首都长安建起校舍 中国古代真正意义 上的高等教育由此开始 此后 汉代的高等教育进入快车道 太学扩建 学生扩 招 校园规模和在校生人数均大大增加 在西汉末期王莽主 政时 太学进一步扩建 建成的校舍能容万名学生 一直到 东汉末年 汉代太学生的数量都常维持在 3 万名左右 汉代太学 宽进严出 并没有严格的入学考试 以甄 别选送为主 但要想毕业拿到 学位证书 以被选拔当官 即所谓 入仕 为标志 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太学的 学生每学年都有考试 即所谓 课试 根据课试成绩好差 评出甲 乙两科 成绩直接与仕途挂钩 优秀者可授以相应 的官职 课试采用 射策 的方法 通俗地说就是将考题 策 放在桌子上 考试时由学生随机抽取 射 作答 根据 答案的优劣评出学业等级 类似于现代的 抽签考试 另 有学者根据 后汉书 顺帝纪 注引 前书音义 认为射 策是一种 选题考试 射策是汉代特有的学生考试模式 当时太学生主要学 易 书 诗 礼 春秋 等 五经 考试时便围绕五经出题 因此又称 五经课试法 汉代的太学生考试制度先后有过多次调整 东汉永寿二 年 公元 156 年 由于太学生在校人数过多 旧的考试办 法已不能适应扩招 于是汉桓帝刘志对考试制度作出了重大 的调整 将原来一年考一次 改为两年考一次 录取名额也 不再加以限制 据 文献通考 学校一 在改 两年一考 的同时 又设复试制度 可以多次考试 第一次没考好者还有二次 三次 只要通过考试都可以 补吏 或者留校 等两 年后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 由于复试并没有次数限制 大大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唐朝 乡贡 允许 自学考试 唐朝 乡贡 允许 自学考试 唐高宗李治开设 制科 特招 非长之才 唐高宗李治开设 制科 特招 非长之才 图 清代雍正年间国子监学生 监照 图 清代雍正年间国子监学生 监照 中国考试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革是在隋唐时期 因为此 前的考试属于 察举制 时代的考试 而在此之后 中国才 进入了真正考试的 科举制 时代 隋文帝杨坚在建立隋朝后 于开皇年间废除了 九品中 正制 人才选拔方式 实行分科考试 设秀才科 明经科 分 科举人 隋文帝死后 隋炀帝杨广于即位次年 公元 605 年 即对 分科举人 的考试制度进行改革 考试科目多达 十科举人 在推出分科考试的同时 隋朝还全面恢复中 央和地方的公办学校 官学 强调考试制度 教习生徒 具以课试之法 以尽砥砺之道 唐代则出现了系统的国民教育体系 与之配套的考试制 度也全面建立 唐代考试的特点之一是面向全体国民 不只 在校学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社会青年等非在校生也可以通 过自学参加考试 这种非在校生参加科举叫 乡贡 据 新 唐书 选举志上 记载 举选不由馆 学者 谓之乡贡 乡贡不仅和在校生有同等的报考资格 在中唐以后甚至出现 了 重乡贡 轻生徒 的现象 起初自学考试有严格要求 考生必须在当地 本籍 报 名 必须经过县 州府的考试 合格者才能上报个人档案材 料 解状 每年十月参加礼部考试 到唐朝后期 对自考 生的限制放宽 不再受籍贯限制 可异地投奔取解 州县考 试也不再严格 有时不经过考试也能给予解状 称之为 拔 解 乡贡为平民子弟开辟了一条升迁之路 自学者可以和 生徒一同竞争人仕 极大地刺激了民间自学与办学的热情 上述是唐代的常科考试 在唐朝的考试制度改革中 还 设有 制科考试 所谓 制科 是有别于定期考试的不 定期科举考试 制科又叫特科 制举 目的是防止常科考试 埋没特长生 选拔 非长之才 以弥补常科的缺陷和遗憾 制科考试类似于现代的 特招 招收某一方面的特长 生 据 云梦漫钞 记载 高宗李治在位时的永徽三年 公 元 652 年 唐朝始设制科 显庆三年 公元公元 658 年 始 有 志烈秋霜科 诗人韩思彦考中该科 之后 武则天又 对制科考试作了调整 要求进行殿试 加试策文三篇 宋代进士考试分为 经义 诗赋 宋代进士考试分为 经义 诗赋 明清考试 标准化 为童试乡明清考试 标准化 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试会试殿试四级 图 明代赵秉忠万历二十六年殿试试卷 第一甲第一图 明代赵秉忠万历二十六年殿试试卷 第一甲第一 名 六字 系明神宗朱翊钧的朱笔御批名 六字 系明神宗朱翊钧的朱笔御批 图 古代学生考试卷 鹿门书院特等第图 古代学生考试卷 鹿门书院特等第 1 1 名 名 宋代科举考试同样经历过几次较大改革 改革的目标首 先是对考试内容进行调整 精减考试科目 宋仁宗庆历三年 公元 1043 年 教育家范仲淹提出了 精贡举 的观点 到王安石变法时期 合并考试科目成为科举考试改革的中心 内容 在王安石的考试新政中 罢去明经诸科 仅存进士科 同时设立 三舍升试法 实行由学校直接升选贡举的制度 考试制度改革在历朝都是大事 王安石的考试改革由于 变化较大 争议也大 元祐四年 公元 1089 年 朝廷只 好将进士考试分为 经义进士 和 诗赋进士 两个考试科 目 到南宋初 又将经义和诗赋合为一科 就如今天的文 理分科一样 分分合合 反反复复 宋代也有制科考试 还提升了武则天开设的武举考试地 位 让 武举 与 文举 一样 拥有同等的 学历地位 当然这与当时国家对军事人才的需要有很大关系 宋代的考试科目改革 都是围绕为国家选拔出实用人才 急需人才而设置的 如王安石考试改革中就重经义而轻诗 赋 去掉诗赋 帖经 墨义 曾遭到苏轼 司马光等人的强 烈反对 明清时期 中国的考试制度已完全定型 科举考试分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常规测井方法原理课件
- 中班健康教育故事
- 消防安全教育预案
- 个人2025年技术技能提升计划
- 九年级作文写作目标分阶段计划
- 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导则
- 山东胜利油田教管中心2025年八年级地理模拟试题无答案
- 文化场馆装饰施工进度与保证措施
- 针刺伤现象分析及培训整改措施
- 伞的世界主题艺术展计划
- 沥青现场摊铺施工方案
- GB 41317-2024燃气用具连接用不锈钢波纹软管
- 幼小衔接 每日一练
- 《中国书法》参考课件
- 四年级上册脱式计算400题及答案
- 船运土方方案
- 危岩稳定性计算表格-滑移式-倾倒式-坠落式-完整版
- JCT640-2010 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 03K132 风管支吊架图集
- 卫生室药房盘点明细表
- 沈阳市劳动合同书电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