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专业合作社.doc_第1页
农村专业合作社.doc_第2页
农村专业合作社.doc_第3页
农村专业合作社.doc_第4页
农村专业合作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期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七月二十八日合川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重成效近年来,区供销社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关怀下,在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的大力指导和镇街的支持配合下,围绕“3421”工作思路,坚持“举为三农服务之旗,立打造全新供销社之志,走发展合作经济之路”的工作思路,以“两社两化”为载体,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产品竞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较好地完善了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重要组织形式。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正式办理工商执照的专业合作社151个,入社农户10.47万户,入社率28.3%。目前,已培育国家级示范社1个,重庆市级示范社17个,重庆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合川葛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多个节目作了深入报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党社互动尝试在人民日报要闻版进行了重点报道。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种类广泛,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流通业等,在服务“三农”工作中,逐步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主要做法(一)依托龙头企业组建。即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组织农户共同参与组建的经济联合体。如铜溪镇贵庄蚕桑专业合作社就是金山丝绸厂与蚕农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组建的,公司与社员共同组建专业合作社,公司出资发展基地,并与合作社签订服务及蚕茧收购协议,实现公司与农户的双赢。去年,该社入社社员6200户,建立基地7000余亩,实现销售收入6800万元,入社社员户平增收430元。这种模式的专业合作社带动力强,见效快,持续性好。(二)鼓励能人牵头组建。由农村养殖能手、农民经纪人、返乡创业人士等能人牵头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依靠他们的号召力、经营管理能力、经济实力和威信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闯市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如胜达生猪专业合作社是大石镇周湘林把周边五个镇的生猪养殖户、防疫人员、销售人员组织起来成立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内部实行饲料供应、防疫治病、阉割配种、饲养规程、产品销售“五统一”,对外签订供销协议,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周湘林同志被提名为2007年全国总社年度风云人物,该社被评为全国总社示范专业合作社。(三)发动农户共同组建。即由农户共同发起,自愿将共同的产业联合起来,以成片的承包地作价为纽带组建专业合作社,共同生产,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如双槐镇河马果业专业合作社就是当地63户农民共同发起,以土地入股,从事柑桔种植,这样的合作社既培养了农民的合作意识,实现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又取得了发展和经营的良好效果。(四)围绕主导产业组建。即围绕畜禽、蚕桑、水产、蔬菜、葛及中药材等主导产业,由各级组织和相关部门宣传发动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进行技术培训、组织销售、社员维权等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政府不好办、老百姓又需要的问题,较好地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找到了发展农村产业的载体,起到原“七站、八所”的职能。二、取得成效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证明,它适应了我区的区情、土地政策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从一开始就主要围绕发展生猪、蔬菜、柑桔、蚕桑、家禽等主导产业进行,这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占到总数的90以上,有效解决了调什么的问题。比如地处合川和武胜交界处的沙鱼镇,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镇,通过多方努力,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建立专业合作社,发展养殖业的产业之路,形成了“六类专业合作社带农户、六种牲畜小家禽兴沙鱼”的良好格局,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全面调整。(二)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同类农业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联合起来的组织,其本身就是一种“民办、民管、民享”的自愿联合体,其目的就是把千家成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去年,盛丰蚕茧公司解体后,蚕茧收购一度进入混乱、无序状态。区供销合作社通过区外经局的支持,重新组织成立了新合作蚕茧专业合作社,对收购和销售进行了统一,还派出专业合作社到无人收购的边远镇、村收购社员的茧子,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卖难问题。如钱塘镇乾发等生猪专业合作社,采取“大户+农户”的模式组建专业合作社,实行“六统一”(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饲料标准,统一饲养规程,统一培训养猪技术,统一销售),“五上门”( 饲料药物送货上门,技术指导上门,疫病防治上门,繁殖配种上门,商品猪收购上门)。这种组织形式,有效解决政府“包”不了、业务部门“统”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办”不好的事,达到了为民、便民、利民的目的,大大提高了组织化程度,推动农民实现共同致富。(三)帮助农产品进入市场。农产品市场化率低、销售难一直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症结。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户与市场的对接上,发挥了“中介”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户联合起来,一头联市场,一头联农户,是农户进入市场的“中介组织”,能有效解决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进入市场难的问题。2008年,合作社水果外销率达60以上,蔬菜外销率50以上,畜禽产品外销率80左右。如双凤皇池李子专业合作社,地处偏远的双凤镇江北村一山沟,交通不畅。成立合作社前,300多户农户的李子销售由于无人直接组织、信息不灵,苦守门口等贩子上门收购,价格压得很低。成立专业合作社后,由合作社出资出人,直接对接重庆盘溪农贸市场、外省销售商,实行统一销售,平均比原来多卖0.51元/公斤,合作社社员仅此一项户平增收1200多元。(四)补充完善了农业服务体系。农民种什么,养什么,关键是资本,缺的是技术。合作经济组织采取技术共享、合作共赢的合作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如源泉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五个共享”养鸡模式(即资金、品牌、技术、市场、原料共享),有效解决了社员从鸡苗到禽蛋生产、从预防到治疗、从无公害到绿色产品整个过程中的生产技术问题。生猪专业合作社由于实行了统一防疫,统一培训养猪技术,从猪肉生产源头抓起,对种猪、饲料、饲养、防疫以及销售全过程有效控制,保证了高蛋白低脂肪猪肉品质。同时执行无公害养殖标准,规范饲料和兽药的使用,杜绝违禁药品的使用,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品质量,与一般养殖技术水平相比较,生猪日增重增加2%,采食量降低10%,育肥期缩短30天,每头肥猪可降低成本80100元。合作社免费向优质生猪规模养殖大户制作提供“无公害”可控猪场管理制度,发放生猪饲养技术手册,召开各类技术培训会,举办生猪饲养技术培训,由此提高了农户优质生猪养殖的专业水平。(五)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农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应当是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产业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即注重加工和流通,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如我区的蚕桑专业合作社,原来主要是组织社员栽桑养蚕、科学养蚕、生产优质蚕茧卖给茧丝绸公司,生产单一,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慢。从2005年以来,陆续有贵庄蚕桑、隆兴蚕桑、渝界蚕桑建起了烘炕设施,购置了销售设备,实现了种植桑树养蚕收茧烘炕干茧销售一条龙的生产链条,仅此一项,户平多增收400多元。目前,全区32个蚕桑专业合作社都实现了“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六)帮助了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比没参加合作社的社员年均户平多增收300元以上。由于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都根据市场行情,由专业合作社指导生产,这就减少了农民的市场风险,降低了农产品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以生猪合作社为例,一方面,养殖户加入合作组织后,降低了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收入,而且还增加了三个方面的收入:一是加工企业高出市场价0.10.2元/斤收购的部分,二是加工企业返还15元/头,三是合作社年终分红和二次返利。下一步,区供销合作社将围绕 “3421”工作思路,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区,并制定了“12358”的工作目标。即:到2012年,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建成为1个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建成2个销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