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平安校园.doc_第1页
共建平安校园.doc_第2页
共建平安校园.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共建平安校园,共创和谐社会松原市宁江区善友中学 李平纵横悠悠历史几千载,沧海桑田,岁月更迭,唯有一种精神延续不绝,贯彻古今,横亘文明我们称之为法。法律,秉持正义,维护人权。当法律诞生的那一刻起,时代的巨轮便开始随之转动,人类社会便随之迈出了前进的步伐。卢梭说,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应该平等的享有身为人而应有的权利。而法律则为我们平等地享有人权提供了保障。法律标志着公平与公正,唯有当法治代替人治,当法律取代强权,人类社会才能达到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和谐。 在这个日进千里的高科技时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许多负面影响开始对中国的校园展开思想侵袭,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受到扭曲和震荡。如今的校园有着诸多不安全的因素:恃强凌弱、殴打谩骂、恶意嘲弄、散布谣言、敲诈勒索、偷盗财物、饮食卫生等等,都为学校安全埋下了隐患。各类伤害学生的事故时有发生,近来发生的一系列校园青少年学生受袭事件尤为引人注目。据报道,2010年11月17日江苏省新沂市棋盘镇棋盘中学初三二班学生王振宇在上晚自习期间被打死。据了解2010年11月15日王振宇参加英语考试,有几个孩子要提前交卷,监考老师不让他们走,那些学生就要打老师,王振宇看不惯就朝他们说了句“别打老师”,这一句话就得罪了这几个同学。11月17日上晚自习时,那3个学生就找到王振宇,把他叫了出去,在学校里把他活活打死。而正是法制观念的淡薄、法律常识的缺乏,对违法犯罪的冷漠与无知,使得血腥与暴力、犯罪与死亡越来越大地威胁到学生学习成长的这方净土。试想,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神圣之地,怎堪罹受此般污染荼毒?校园暴力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与和谐,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教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之外,还应该把预防校园暴力这根弦拉紧,明白学校内部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在涉及学生安全的环节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可能发生的各种校园伤害降到最低。 1教育学生不崇拜暴力文化,远离那些充斥着暴力文化的影视作品、书籍、报刊及游戏等,不给暴力文化以存留的空间;不要受暴力文化的影响,贸然模仿影视或游戏里的暴力行为;正确认识影视、书刊中英雄人物的形象和意义,不盲目崇拜影视作品中那些“除暴安良”的英雄人物,不用暴力表现自己的价值;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多接触有益身心的文化。2教育学生不参与校园暴力,和睦相处,不拉帮结派,宽以待人,互相尊重,相互礼让,相互体谅;遇到问题和矛盾时,要先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要有最起码的善良、同情心和怜悯感;当有同学“邀请”我们去参与校园暴力时要断然拒绝,坚决不充当校园暴力行为中的帮凶。3教育学生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不仅要了解和青少年相关的法律知识,还要了解国家的其他法律法规;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自觉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和法律,培养守法的观念,并形成对法律的坚定信仰。4教育学生注意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平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对于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等可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地带,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行。5教育学生应对暴力时临危不乱,在危险发生的时候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或者有效地保护自己,同时要及时报告,依法维权;当发现他人遭遇校园暴力时要在第一时间打电话向司法机关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长治”方可“久安”,平安校园的建设需要法律作为基石。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树立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以法律作为最高权威,在法制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同时,要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法律素质和防范意识,教会学生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又不逾越法律的界限。这才是构建平安校园的不二途径。 法律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绳,维护人们权利的武器。而校园从来都不是一座象牙塔,更不是一座孤岛,校园是一个社会的组成部分,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息息相关,和谐校园则是平安校园建设的最高目标。 二十一世纪的初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造者,肩负着历史的重担与民族的未来。在中国这个崇尚法治,主张依法治国的国家,法律素质已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法制教育,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已成为时下流行。随着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的开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精神已经蔚然成风。当党中央发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