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陆集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1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拓展素材3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滨海县陆集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1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拓展素材3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滨海县陆集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1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拓展素材3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滨海县陆集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1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拓展素材3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解释下列加上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委而去之委: (2)亲戚畔之畔: (3)夫环而攻之 环: (4)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 班级:- 姓名:-;-(5)寡助之至 至: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7)池非不深也 (8)兵革非不坚利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 得道者多助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以天下之所顺 d寡助之至 天下顺之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 b、必有/得天时/者矣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翻译。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译文:_ 5、对“天时”“地利”“人和”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原句回答) 答: 6、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理解。 7、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 。 8、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 9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2分)答: 10、孟子在文中指明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是 ,它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 ”(此空用文中原句作答)。 11、“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 )a正确的道理 b作战的规律 c施行“仁政” d统治的方法12、“得道者”的意思是 ;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13、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14、“道”的得失决定了什么?(用原文词语概括)_ 。15、文中体现全篇结论的句子是_ 得 道 多 助 失 道 寡 助课 外 拓 展 一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回答15题。甲 故曰, 战必胜矣。乙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注释: 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与:同“为”,替的意思。 尔也:而已。 圹(kung):原野。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1)寡助之至( ) (2)亲戚畔之( )(3)所恶勿施尔也( ) (4)兽之走圹( )2. 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 句子: 翻译: 3. 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 。4. 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 。5. 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答: 二、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子奇治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病,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追者反曰 ( )7、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夫以老者之智 d.杀之以应陈涉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文:_ 9、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10、乙文中“ ”一句,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道理。 得 道 多 助 失 道 寡 助课 外 拓 展 班级:- 姓名:-;-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1114题。甲 天时不如地利, 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两章)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1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足兵 兵( )民信之矣 信( )1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环而攻之而不胜 译文:_ _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译文:_ _13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答: 14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答: 四、墨子公输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段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日:“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日:“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日:“请献十金。”公输盘日:“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日:“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乙城非不高也, 战必胜矣。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每句只标一处) 宋 无 罪 而 攻 之 固 国 不 以 山 溪 之 险 16、下面相关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知而不争 环而攻之而不胜 b、以天下之所顺 将以攻宋 c、天下顺之 愿借子杀之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吾义固不杀人 17、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乙文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多因素是“人和”。 b、乙文最后一段深人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 c、甲文表现出墨子有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精神。 d、甲文墨子此行目的是请公输盘为他杀人。 18、墨子“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的目的是什么?体现了墨子怎样的主张? 19、乙文全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五、治国犹栽树(湖南株洲)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侍臣:周围的大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