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声赋》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声赋》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声赋》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声赋》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秋声赋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赋的基本常识,疏通文句,掌握文中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的艺术技巧,理解秋的意境。3.领悟本文由自然事物的描绘而引出的感慨。导学过程一、自学质疑1.朗读,请同学们注意正音和朗读的节奏。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后,学生自由大声诵读课文。悚然( )淅沥( ) 萧飒( ) 砰湃( ) 鏦鏦铮铮( )烟霏云敛( ) 慄冽( )砭人肌骨( ) 呼号( ) 丰草绿缛( ) 渥然( )槁木( )黟然( )戕贼( )3.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义,小组内分工合作快速完成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解释。第一段文言要点:欧阳子正夜读书正: 夜: 闻有声自西南来者自: 悚然而听之 而: 其触于物也 其: 于: 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疾: 走: 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但: 四无人声,声在树间四: 第二段文言要点: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胡: 盖夫秋之为状也夫: 之: 为: 其色惨淡,烟霏云敛色: 敛: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容: 其气慄冽,砭人肌骨气: 砭: 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意: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故: 为: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而: 而: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所以: 乃: (10)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为: 于: 为: (11)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是: 以: 为: (12)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天: 于: 实: (13)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故: 其: 主: 为: (14)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既: (15)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过: 盛: 第三段文言要点: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有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为: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劳: 形: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其: 之: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为: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奈何: 以: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戕: 恨: 第四段文言要点:童子莫对,垂头而睡对: 而: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但: 助: 之: 4.请写出你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问:二、交流展示3、 合作探究1.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什么景物?怎样描绘的?这样写表达好处是什么?.2.第二段在描写秋声之外,还写了些什么?突出了什么特点?这与写秋声有怎样的联系?3.研读第三自然段,作者从聆听秋声中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悟?4、 课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萧飒( ) 铮铮( ) 针砭( )寂寥( ) 悚然( ) 戕贼(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山原旷其盈视 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b木遭之而叶脱 酌贪泉而觉爽c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d盖夫秋之为状也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盖夫秋之为状也 景状 b烟霏云敛 消散 c丰草绿缛而争茂 繁茂 c物即老而悲伤 伤心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 (2)其所以催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知识链接:知人论世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幼年丧父,家境贫困,读书刻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庆历中任谏官。因支持范仲淹改革,直言谏事,被贬为滁州太守。晚年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谥文忠。 欧阳修继承唐代韩愈“文以载道”的精神,发扬古文运动的传统,被公认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史传等方面都有较高成就,尤以散文对后世影响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赋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语言上多铺张藻饰,讲究文采韵律;内容上多侧重于通过极力描绘景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主客问答的方式。主客问答是传统汉赋的特点。3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秋声赋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秋声 从听觉角度,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秋声气势汹涌,来势猛烈。 形象化的比喻,借有形描绘无形,化虚为实,写出了秋声之形。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把秋声比作“波涛夜惊”“风雨骤至”“鏦鏦铮铮”“金铁皆鸣”“衔枚疾走”的人马声,通过这些恰当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的具体可感(化虚为实的手法)。另外作者巧妙的利用“听”的过程写秋声,由“初”到“忽”,再到“触于物”,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2.秋色惨淡,秋容清明,秋意萧条,山川寂寥,秋气凛冽摧败草木,秋心肃杀,秋乐悲伤。烘托秋声之悲。3.由秋声及草木,由草木而人生,悲秋伤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人事忧劳对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