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媒体 想说爱你不容易三位老师对多媒体的使用都有不恰当之处,第一位老师使用课件太频繁;第二位老师对多媒体课件还没有能熟练地驾驭;第三位老师的问题在于,他的课件选择不恰当。通过这三个案例,我发现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当,会造成许多教学资源的浪费,也会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其实多媒体课件只是我们上好一节课的辅助教学手段,过分的依赖会让你的课堂效果大打折扣。下面我来谈一谈在小学诗歌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1、运用多媒体,营造学习氛围。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古诗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觉语言文字的精妙。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首送别诗,诗人与故人的离别情绪,完全寓于天水一色的景象中,在教学时,可选用与所教古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那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一千多年前的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他们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一直伫立江边,虽然船帆的影子已消失在天水之间,但诗人仍久久不忍离去。他对故人的思念就像不尽的长江水,绵绵不断。再如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可让学生欣赏歌曲九月九的酒,利用饱含思念之情的乐曲将学生不知不觉带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艺术氛围。又如教学泊船瓜洲时,可放一段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实践证明,运用音乐法来感受诗中意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2、运用多媒体,深入理解诗句。我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诗篇“画面感”极强,教学中用投影打出这些画面:有的一首诗是一幅画;有的一首诗是多幅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篇。或者,边讲析诗句,边用水彩笔在投影仪上当即绘制这些图画,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生一边讨论诗句,一边在投影上绘制图画。诗句讲析完了,一幅图画也就完成了,课程气氛很活跃。有不少学生在画的构图和色彩上都按照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提出了建议。尤其在关于本诗的“炼字”问题上,达到了以往传统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教师提出,诗作者王安石曾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作过一番修改:“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又改“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满”。凡如是十许字,终定为绿。作者改得好不好?其道理何在?以前数次教学中,对这个问题都是自问自答,学生听记而已,至于有没有真正领会,那就只有学生自己知道了。后来采用了电教手段,教学状况大为改变。很多学生举手讲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都很有道理,有一个调皮的学生竟然反问教师说:“看着画面上那浓浓的绿色,哪个不晓得王安石改得妙呢?”当时教室里爆发出一片愉快的笑声这是收获知识的欢乐的笑声。笑声过后教师小结学生们的意见:“到”“过”“入”“满”四字都描写看不见的春风,既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后产生的奇妙效果着想,从面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就深沉多了影幕上浓墨重彩的画面,配上教师严谨的导说,有哪个学生会对此问题一知半解呢?3、运用多媒体,体会作者感情。诗是抒发诗人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意形象描绘的。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形象的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投影片,那么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鹅这首诗,诗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色彩、形象、动作等等。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因此,我根据诗意绘制了一幅活动的幻灯影片。画面上:亭台楼榭,杨柳依依,岸边一位老翁笑嘻嘻地捋着胡须,一个儿童正在不断地向湖里那群“嘎嗄”欢叫的大白鹅抛散谷粒。图中的白鹅颈部,红掌部均可活动。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画面,说说生动活泼,天真可爱的白鹅形象,学生就不难表达了:那长着一身洁白的羽毛,有着两只红脚掌的白鹅,在清澈浅绿的湖水中悠闲自在地拨掌前行,欢快地引亢高歌。此时水波荡漾,荷叶轻摇,荷花飘香这意境多美啊!为了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兴趣,也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我曾鼓励学生根据诗意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在玻璃板上为古诗所见、绝句、小池等配画。在创作中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大胆作画,一张张充满童稚的画面,展现了他们对诗意的理解程度,也丰富了他们想象力,更让他们在诗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通过为诗作画,反馈出他们对诗词的理解,调节了教学气氛,使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4、合理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使常规的诗歌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的单调教学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然而多媒体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促进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正确地运用,就有可能弄巧成拙,成为扼杀学生思维能力的工具。因此,教师在对多媒体青睐的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它的两面性,正确的把握好方向,抛弃过于迷恋或依赖等举措,而尤以追求恰当、适宜为妙。一堂课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多媒体说到底只是教学可以凭借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本身,更不是教学的全部。它的运用,因诗歌内容而异,不是每篇诗歌都宜于用电教媒体教学。在诗歌教学中,电教媒体的运用应注意这两个问题:一是要有利于知识的传授,难点的突破。如果电教媒体的运用对知识的传授,问题的解决无甚帮助,电教媒体与教学内容是两张皮,这样的手段不用也罢。二是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归纳概括能力,想象能力,感情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实践能力等。以古诗春晓为例,是不是要声、光、电一齐上呢?我看未必,这首诗完全不需要使用媒体进行教学,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根据诗意,在脑海中展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画面,学生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的。任何一种教学手段的使用,都不可能屡试不爽。从接受美的观点看,学生长时间处在电教媒体的强“磁场”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地铁隧道电气安装规范及安全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交易风险评估中介服务费合同
- 2025版大型设备安装与维护合作协议范本下载
- 2025版绿色生态园区建设项目内部承包协议
- 2025承包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智慧城市综合体建设
- 2025版城市地下停车场施工承包合同
- 2025版智能网联汽车一半股权转让与技术支持合同
- 二零二五年服装店品牌营销顾问聘用合同样本
- 2025版老年旅游合同范本贴心关怀服务保障
- 2025版建筑安装施工合同交底书范本
- 新东外环北段桥梁工程见证取样计划书
-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 村上开无土地证明(标准版)
-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战争与和平》课件
- 2023年浙江嘉兴嘉善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2022福建水投集团云霄水务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 鼎捷T100-V1.0-总账管理用户手册-简体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
-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
- 台钻作业指导书份
- RBA社会责任商业联盟准则(管理手册+程序+记录+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