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史3.4 稳恒电流的获得与研究.doc_第1页
物理学史3.4 稳恒电流的获得与研究.doc_第2页
物理学史3.4 稳恒电流的获得与研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4 稳恒电流的获得与研究 18世纪末,电学从静电领域发展到电流领域。这是一大飞跃,发端于动物电的研究,意大利学者伽伐尼和伏打在这方面起了先锋作用。 3.4.1 伽伐尼的研究 伽伐尼是一位解剖学教授,1780年9月的一天,他在解剖青蛙时偶然发现电效应,他和学生一起作解剖实验,一个学生用手术刀轻轻触动了青蛙的小腿神经,这只青蛙立即抽搐了起来。当时,另一学生正在附近练习使用摩擦起电机。他注意到青蛙抽搐时,正好是起电机发出火花的那一瞬间。伽伐尼没有放过这一机会,立即研究起来。他早就知道,类似。1772年,英国的华尔士发现鱼鳗的放电是在背脊和胸腹的两点之间。解剖的结果是:在鱼体内有一长圆柱体,电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伽伐尼敏锐地感到这是研究动物电的一个极好范例。他想会不会在青蛙体内也有类似组织?这个现象和手术刀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正好在这时起电机也放电呢?伽伐尼为了掌握青蛙抽搐的规律,安排了一系列实验。起先他只用刀尖触青蛙神经,然后只让起电机打电火花,都不能使蛙腿抽搐。接着,伽伐尼把青蛙用铜钩子挂在花园的铁栏杆上,结果发现在闪电来临时,青蛙也会抽搐。伽伐尼又把青蛙放在铁桌上,用铜钩子碰青蛙腿,只要铜钩子另一端触及桌面,即使没有任何其它带电体在场,蛙腿也会抽搐。显然他已触及现象的本质,可是,由于动物电的观念先入为主,他坚持用动物电说明所有这些现象,使他无力作出正确的解释。伽伐尼在1791年发表了题为肌肉运动中的电力,文中写道:“我们想到用不导电或不大导电的其它物体,如由玻璃、橡皮、树脂、石或木等物质制成的,但都是干的东西来试。结果都不发生这样的现象,既看不到肌肉的紧缩,也看不到肌肉的运动。这当然激起了我们的惊奇,并使我们以为动物本身就有电。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的假定是,在紧缩现象发生时,有一种很细的神经流体从神经流到肌肉中去,就象莱顿瓶中的电流一样。”伽伐尼的著作发表以后,欧洲各国对动物电形成了研究热潮,很多人投入到这项实验之中。 3.4.2 伏打的研究 在这些研究者中间,有一位意大利的自然哲学教授伏打,他细心重复了伽伐尼的实验,发现伽伐尼的神经电流说有问题。他拿来一只活青蛙,用两种不同金属构成的弧叉跨接在青蛙身上,一端触青蛙的腿,一端触青蛙的脊背,青蛙就可以抽搐,用莱顿瓶经青蛙的身体放电,青蛙也发生抽搐,说明两种不同金属构成的弧叉和莱顿瓶的作用是一样的。换句话说,这些现象是外部电流作用的结果。后来,在伏打的外部电(金属接触说)和伽伐尼的内部电(神经电流说)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论。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伏打继续进行了大量实验。他比较了各种金属,按金属相互间的接触电动势把各种金属排列成表,其中有一部分是:锌铅锡铁铜银金石墨。只要将表中任意两种金属接触,排在前面的金属必带正电,排在后面的必带负电。这样,伏打一举就全面地解释了伽伐尼和其他人做过的各种动物电实验。1800年,伏打进一步把锌片和铜片夹在用盐水浸湿的纸片中,重复地叠成一堆,形成了很强的电源,这就是著名的伏打电堆。把锌片和铜片插入盐水或稀酸杯中,也可以形成电源,叫做伏打电池。伏打为了遵重伽伐尼的先驱性工作,在自己的著作中总是称之为伽伐尼电池。所以,以他们两人名字命名的电池,实际上是一回事。伏打电堆(电池)的发明,提供了产生恒定电流的电源,使人们有可能从各方面研究电流的各种效应。从此,电学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研究电流和电磁效应的新时期。 3.4.3 欧姆定律的发现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又一条基本定律,发现于1826年。欧姆(G.S.Ohm)原是一名中学数学、物理教师。他是在傅里叶(J.B.J.Fourier)的热传导理论的启发下进行电学研究的。傅里叶假设导热杆中两点之间的热流量与这两点的温度差成正比,然后用数学方法建立了热传导定律。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类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电流也许正比于这两点的某种推动力之差。欧姆称之为电张力(electric tension)。这实际上是电势概念。为了证实自己的观念,欧姆下了很大功夫进行实验研究。开始欧姆所用电源是伏打电堆,由于这种电源不稳定,给欧姆的实验带来很大困难。1821年塞贝克(T.J.Seebeck)发明温差电偶。波根道夫(J.C.Poggendorff)建议欧姆采用温差电偶做电源,这才得到稳定的电源。当时,电流强度的测量还是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欧姆先是打算用电流的热效应,从热膨胀的效应来测量电流强度。后来,欧姆自己设计了一种电流扭秤,把电流的磁效应和库仑扭秤结合在一起,测量电流强度是通过挂在扭丝下的磁针所偏转的角度。这一装置如图34。温差电池是由弯成abba形的铋条和两根铜条组成,ab端插入装有碎冰雪的容器中,ab端则插入另一装有沸水的容器中。电流扭秤的扭丝和磁针置于圆筒形玻璃罩中,磁针偏转的角度用一放大镜观测。欧姆取八根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板状铜丝,分别接入电路,测出每次的电流磁作用强度(实际上是与电流强度成比例关系的磁针偏转角度)。最后表示成:其中X表示长度为x的导体所对应的磁作用强度,a与b是依赖于电路的两个常数。我们现在可以判断,欧姆的a相当于电动势,b相当于除待测导体之外的回路电阻,X相当于电流强度。1826年,欧姆先后发表了两篇论文。第一篇题为:论金属传导接触电的定律及伏打仪器和希外格尔倍加器的理论,报导了他的实验结果。第二篇题为由伽伐尼电力产生的电现象的理论。他仿照傅里叶的热传导理论,从理论上推出如下公式:X=kw(a/l)及 u-c=(x/l)a,其中X是长度为l、截面为w、导电率为k的导体中的电流强度,a为导体两端的电张力(势)差,u为导体中某一变点(位置为x)的电张力(即电势),c为一与x无关的常数。这就是现在的欧姆定律,等效长度实际上就是电阻。次年,欧姆发表用数学推导的伽伐尼电路一书,严格推导了电路定律。欧姆定律的建立在电学发展史中有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