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学.doc_第1页
城市规划学.doc_第2页
城市规划学.doc_第3页
城市规划学.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规划学第一章问题1、城市是什么? 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场所,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经济以非农产业活动、即第二、三产业为主体。在城市,人口、建筑、产业活动高度密集。 2、什么力量主导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即回答城市发展的动力) 主要由需求和供给模型决定的 需求模型:城市增长的动力来源取决于外部市场对城市产品的需求,这种需求促使城市基础产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从而带动服务部门的发展。 供给模型:城市增长取决于城市内部的供给情况。若供给基础好,就可以将资金、劳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吸引到城市中来,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启示:需求力量创造了城市增长的最初激励,而供给因素则决定了城市扩展的速度和持续的时间。(比较优势和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定位要准确,注意发挥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形成自身的城市特色。 从长期看,城市增长动力在于城市本身的吸引力,这就要求城市在人力资源开发、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结构、加速制度创新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3、历史上城市为何千姿百态?现在为何趋同?(即回答现代城市特色“贫血症”的根源) 客观原因:约束条件少、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建造技术、建设资金、文化交流多、建设量大速度快、干预力度加大 主观原因:干预不当、设计水平不高4、 正确的认识取向? 5、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地域聚集和乡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的过程。也即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化水平的概念 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6、城市化的机制 (1)、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区域农业生产力水平及剩余粮食生产能力是城市形成生存的第一必要前提;区域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形成生存的第二必要前提。 (2)、工业化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 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工业化是工业生产在城市地域形成集聚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规模超过第二产业规模,工业化对加速城市化历史进程的作用相对减弱,第三产业的作用日益增强。但当前广大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仍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 (3)、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4)、知识经济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兴动力。大题【古代城市规划理念及其演变】(注:中国和欧洲两个方面分别说明)1. 中国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知识组成的基础是古代哲学,糅合了儒、道、法等各家思想,最鲜明的一点是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西周 奴隶制社会 周礼考工记 东周 奴隶制封建制 儒家道家法家 管子西汉 封建制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 商品经济发展 (2)(了解:“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周礼考工记) 意义: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 是儒家思想的体现,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宗教礼法,表现为城市形制的皇权至上理念。(了解:“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体现了自然至上的理念,是一种变革。(3)从西汉的武帝时代,礼制思想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3000年左右,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对于中国古代都城的影响得到越来越完整的体现。 到了宋代,商品经济和世俗生活的发展开始冲破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约束,东京汴梁城的商业大街取代了唐长安城中集中设置的东西两市2. 欧洲(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在当时的城市(如米立都城),广场和公共建筑(如神庙、市场厅、露天剧场和市场)取代了宫殿,市民集会场所形成了城市的核心,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2)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城市得到了大规模发展。除了道路、桥梁、城墙和输水道等城市设施以外,还大量地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供奴隶主享乐的设施。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更是进入了鼎盛时期。除了继续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以外,城市还成了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古罗马城是最为集中的体现,城市中心是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形成的广场群,广场上耸立着帝王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城市各处散布公共浴池和斗兽场。 (3)中世纪的欧洲城市:中世纪的欧洲分裂成为许多小的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据和战争不断,出现了许多具有防御作用的城堡。中世纪欧洲的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庞大体量和高耸尖塔成为城市空间和天际轮廓的主导因素,使中世纪的欧洲城市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4)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14世纪后的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艺术、技术和科学都得到飞速发展。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意大利的城市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如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和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5)巴黎的城市改建体现了古典主义思潮的重大影响,轴线放射的街道(如爱丽舍田园大道)、宏伟壮观的宫殿花园(如凡尔赛宫)和公共广场(如协和广场)都是那个时期的典范。 【几个重要的现代城市化理论】(1)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1898年,英国人E霍华德出版了明日的田园城市,第一次把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圣西蒙等人的理想城市设想加以具体化,他提出建设一种集城市和乡村优点,而摒弃两者缺点的新型城市田园城市,成为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重要渊源之一。“田园城市”的基本设想是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模式,其绘成的城市形态图解式规划方案总平面为圆形,道路网为环形放射,由中心圆形公园直通外围有6条辐射干道,将城市划分为6个扇形地区。在最外圈环状铁路线内侧布置工厂仓库和市场。方案规定了田园城市最“合理”的规模,并提出在一个地区内应在更大规模的中心城市周围建造若干田园城市的城市组群设想。1909年、1919年英国先后营建了第一、二个田园城市来奇沃思(Letchworth)和威尔文(Welwyn),这是对城市形态布局研究探索的重要实践。(2) 盖迪斯进化中的城市他认为要做好城市规划,必须认真研究城市与所在地区的关系,应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3) 勒柯布西耶在他写的明日的城市和1933年写的阳光城中,主张用高层低密度的办法来解决城市中心区的拥挤问题。他还主张采用高架立体式的道路交通系统。他反对城市不断扩展而主张对旧城中心通过技术性的彻底改造以完善其聚集功能。在大片绿地上成组营造摩天大楼进行分区组织及平衡,并建立为三者联系服务的道路交通系统。(4) C佩里提出了“扩大居住街坊”的概念,即以小学、基层商店为基础来组织“社区”的“邻里单位”。 【关于两个宪章】雅典宪章1、 关于城市的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2、 主要贡献:(1)雅典宪章系统阐述了城市和它周围区域之间的有机联系,指出城市和乡村都是构成一定区域的组成要素;(2)创造性地把城市的基本功能概括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并认为居住是城市的首要功能;(3)同时指出了保存好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地区是十分重要马丘比丘宪章1、 强调:以人为本;流动生长变化;系统论;公众参与2、 同雅典宪章的区别:马丘比丘宪章是在肯定雅典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