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北魏蠲免政策述论.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北魏蠲免政策述论.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北魏蠲免政策述论.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北魏蠲免政策述论.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北魏蠲免政策述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北魏朝的蠲免 大致经历前 中 后三期之演进 其实施力度和成效与政治 清明 国力强盛密切相关 国家的大环境制约着蠲免政策的执行和实施 同时 蠲免也是政府获取民心 维护统治的一剂药方 古代政权对此药方的使用 存有 病入膏肓 才用的短视 亦有病前预制的前瞻 无论何如 在古代社会 它终 因社会制度的制约很难真正成为 民政 而多属 官政 蠲免多因自然灾害的发生而得到应用 北魏一朝气候变化较大 环境变迁剧 烈 统治者在自觉和不自觉中都将其视为解决经济困难 维护社会稳定的方略 同时北魏政权在其重大的经济 政治活动中对蠲免政策也积极的加以应用 其蠲 免政策运用的实用性 临时性特质明显 社会的发展持连续性 北魏的蠲免政策回溯前朝 至迟于春秋战国时期有明 确记载的荒政措施 经由秦汉 尤其是汉朝的发展 到此时段亦呈蠲免的多样 与社会重大政治 经济联系紧密之特点 另外社会的进步也呈曲折的上升 在继 承的前提下 北魏的蠲免总体质量上难与前朝的两汉抗衡 这与国力强大与否 社会稳定与否存有密切关系 但我们亦能发现 北魏的蠲免依然有它自身的长处 它对后朝亦有启示 北周 唐朝时候在荒政政策上的诸多措施 可以从北魏寻源 北魏朝也正因为在蠲免政策上的重视和应用 在古代荒政史上取得自己的一席之 地 关键词 北魏 蠲免政策 蠲免与政治 蠲免与经济 蠲免与军事 蠲免对 象 a b s t r a c t j u a n f r e eo ft h en o r t h e mw e id y n a s t y m o r eo rl e s se x p e r i e n c e db e f o r e d u r i n ga n d a f t e rt h r e eo f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i t si n t e n s i t ya n d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 p o l i t i c a l a n dc l e a n s t r o n gn a t i o n a l p o w e ri s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t ot h es t a t e s m a j o r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o n s t r a i n t si n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j u a n f l e ep o f i c ya n d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a t 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g o v e r n m e n ti sa l s oj u a n f l e ea c c e s st ot h ep e o p l e s a f e g u a r dt h er u l eo fa p r e s c r i p t i o n t h ep o l i t i c a lp o w e r o ft h i sa n c i e n ts o c i e t yo ft h eu s eo fp r e s c r i p t i o n s t h e r ea r e b i n g r u g a o h u a n g o n l yw i t ht h es h o r t s i g h t e d s o m eo ft h ef o r w a r d l o o k i n gp r e f a b r i c a t e d b e f o r e n om a t t e rh e m i nt h ea n c i e n ts o c i e t y i tf i n a l l yd u et ot h ec o n s t r a i n t so fs o c i a l s y s t e mi ti sd i f f i c u l tt ot m l yb e c o m et h e h o m e a n dm o t et h a na p o l i t i c a lo f f i c e r j u a n f r e en u m b e rf o rt h eo c c u r r e n c eo fn a t u r a ld i s a s t e r s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 s n o r t h e m w e id y n a s t yo n c em o r et oc l i m a t ec h a n g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h a n g em a r k e d l y t h er u l e r si n t h ec o n s c i o u sa n du n c o n s c i o u si nt h ew i l la st os o l v eo u re c o n o m i cd i f f i c u l t i e s t h es t r a t e g y o fm a i n t a i n i n gs o c i a ls t a b i l i t y a tt h es a m et i m et h en o r t h e mw e id y n a s t yg o v e r n m e n ti n i t ss i g n i f i c a n te c o n o m i c p o l i t i c a la c t i v i t i e so fj u a n f l e ea l s ob eap o s i t i v ea p p f i c a f i o no fi t s p o f i c yj u a n f r e eu s eo fp r a c t i c a l i t y c l e a r l yt e m p o r a r yn a t u r e 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c o n t i n u i t yo ft h en o r t h e r nw e i j u a n f l e es y s t e mi n v o l v e s f o r m e ri nt h el a t e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p e r i o dt oh a v eac l e a rr e c o r do fh u a n gz h e n g t h r o u g ht h eq i na n dh a nd y n a s t i e s i np a r t i c u l a r c a r r yf o r w a r dt h eh a nd y n a s t y t h i st i m e j u a nf o rt h ed i v e r s e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tp o l i t i c a la n ds o c i a l e c o n o m i ct i c sw i t ht h ec l o s eo ft h e f e a t u r e s i na d d i t i o nt h ep r o g r e s so fs o c i e t yw a sa l s ot h et w i s t sa n dt l l m su p i ns u c c e s s i o n u n d e rt h ep r e m i s eo ft h en o r t h e r nw e ij u a n f l e eo i lt h eo v e r a l lq u a l i t yo ft h eh a nd y n a s t y d i f f i c u l tt oc o n t e n dw i t ht h ef o r m e r w h i c hi sas t r o n gn a t i o n a ls t r e n g t h s o c i a ls t a b i l i t yi s 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t od e p o s i t o r s b u tw ea l s of o u n dt h a tt h en o r t h e r nw e ij u a n f r e es t i l lh a s i t s o w n s t r e n g t h s i ta l s ot o w a r dt h e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n o r t h e r nz h o u t a n gh u a n gz h e n gt i m e i nt h em a n yp o l i c ym e a s u r e s c a nf i n dt h es o u r c ef r o mt h en o r t h e r nw e id y n a s t y n b n h k o r e ai sa l s ob e c a u s et h en o r t h e r nw e id y n a s t yi nj u a n f r e ep o l i c y0 1 1t h ei m p o r t a n c e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a n c i e n th i s t o r yo ft h eh o m em a d ei t so w np l a c e k e yw o r d s n o r t h e r nw e id y n a s t y j u a n f l e ep o l i c ya n dp o l i t i c a lj u a n f r e e j u a n f r e ea n dt h ee c o n o m y j u a n f r e ea n dm i l i t a r y j u a n f r e eo b j e c t 湖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 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 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敝作者硌前政 日期 乙唠年么月 名日 v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 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 允许采用影印 缩印 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在不以 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 学校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 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裙双 日期 洳 砧 指导教师签名 多盆放日期 耐 多 绪论 绪论 蠲免即 灾荒之年 或免征灾区全部租赋 或减征租赋数额 或延缓征收时 间 以减轻灾民负担 缓解灾民压力 学术界一般将其归于荒政范畴 有学者 认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 古代荒政逐步形成并得到初步发展时期 而北魏 的蠲免政策在这一阶段中具有独特的意义 不仅在荒政中得到运用 而且被广泛 地应用于鲜卑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之中 蠲免政策应用的广泛化和实用化 是北 魏蠲免实施的特色 站在社会史角度对经济问题的考察 是研究经济问题的重要路数 关于北魏 一朝蠲免问题的研究 前辈学人多有论及 综观他们于此课题的研究多掺杂在对 灾害的研究 或者是荒政问题的探讨中 笔者试从荒政中将蠲免提出独立讨论 论文主题由六部分组成 论文的前三部分以蠲免在政治 经济 军事中的广泛运 用为视角 同时将北魏蠲免政策惠及的对象作为重要考查对象加以辨析 为加强 对北魏蠲免政策本身的性质 特征分析 笔者在第五部分 蠲免政策在北魏前 后期的差别和第六部分 北魏蠲免政策的指导思想中 着力纵向 横向上的对 比 以期获得新认识 环境与蠲免相关联 时下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之焦点 环境的恶化与 治理成为学界探讨的热点 国家 民众在这一环境下该扮演什么角色 该如何扮 演自己的角色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考察历史 寻求前人应对环境变迁之措施 力求为我们当下的政策提供历史借鉴和依据 蠲免问题属荒政研究范畴 它是荒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来学界予荒政的关 注 多集中于实施者 国家 和实施对象 民众 的考察 其研究视角着力国家 管理职能之体现 民众受助之力度和基于维护社会稳定 解决灾荒的国家政治 经济目的 蠲免制度研究 笔者将建立在荒政研究的路数 范式基础之上 重点 关注上述二者的互动 目前的荒政研究已步入注重细化 专业化的程度 气象学 地理学 统计学 等学科知识的广泛采用 都使得我们在研究的范畴和深度上取得突破 笔者的研 究予相关知识以关注 蠲免于古代社会 多因自然灾害的发生而为政府广泛应用 张建民 宋伶 灾害历史学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 9 9 8 3 2 8 李向军 清代荒政研究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 9 9 5 5 1 湖北大学硕 学何论文 故对其考察 历史中的环境变迁问题 也应该引起重视 笔者在研究中将借鉴环 境史学的理论 以及近年来环境史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在北魏一朝 统治者极其注重对蠲免政策的运用 以应付此时段频繁发生的 自然灾害和政治危机 目前学界对于北魏的蠲免问题研究 主要融和在对北魏一 朝或南北朝的灾害等问题研究中 关于此时段的蠲免问题的研究大体分为蠲免措 施 蠲免原因 蠲免思想 蠲免的社会影响等方面 从蠲免措施研究角度来看 朱小梅的 北魏的灾荒及其救灾政策 是关于 北魏的灾荒及其救灾政策的专题论文 该文论述了北魏灾荒发生的原因 灾荒的 特点及救灾政策 杨钰侠的 试论南北朝时期的赈灾之政 略有论及此段租调 减免问题 同时强调赈灾中地方官吏执行之重要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王驶 的 十六国北朝荒政研究 从灾后补救的角度对此时的蠲免措施加以分类考察 认为政府根据灾情而对赋税行全免 减免 缓征等 李辉的论文 北朝时期的自 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问救灾措施研究 从减免力度上对北魏租调的 减 与 免 进行考察 认为北魏在太宗 世祖 世宗年间实行的是免租调 而到了肃宗年间 实行的是减租调 作者从租调减免的力度上得出的结论 北魏孝文帝以后租调减 免不如前朝 与实行均田制后租调征收减轻有关 在减免徭役方面 作者认为其 几乎涉及当时所有役种 但在制度化 规范化上略显不足 张文的 中国古代报 灾检灾制度述论 对中国古代的报灾检灾制度进行了系统论述 作者认为魏晋 南北朝时期检灾方面较之汉代的数量化标准有了一定倒退 不过 这一时期首次 提到民户诉灾及遣使巡视灾荒情况 当为诉灾检灾制度正式形成的证据 薛瑞泽 的 北魏时期的水旱灾害及其防治 一文论述了北魏水旱灾害的状况 水旱灾 害的危害及救灾赈灾的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其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措施 文章主要以叙述史实为主 刘春香 魏晋南北朝时期荒政述论 对蠲缓问题略 有提及 将其放在灾害的具体救助措施中考察 o 朱小梅 北魏的灾荒及其救灾政策 北朝研究 1 9 9 6 4 杨钰侠 试论南北朝时期的赈灾之政 中国农史 2 0 0 0 2 王驶 十六国北朝荒政研究 合肥 安徽大学大学 2 0 0 4 硕士学位论文 李辉 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 长春 吉林大学 2 0 0 4 博士 学位论文 张文 中国古代报灾检灾制度述论 中国经济史研究 2 0 0 4 1 薛瑞泽 北魏时期的水旱灾害及其防治 北朝研究 2 0 0 4 4 刘春香 魏酱南北朝时期荒政述论 许昌学院学报 2 0 0 4 4 2 绪论 另外对南北朝史学研究中涉及到北魏自然灾害及救灾措施的学术成果输理 发现 日本学者佐久闲吉也在其专著 魏晋南北朝水利史研究 中的第七章对 北朝发生的主要水旱灾害进行统计 并总结了应对水旱灾害的措施 1 官府和 庶民的节约 2 拖欠税赋的减免 3 赈恤 赈贷 4 罪人 官人的放免 5 依靠家族 贵族所采取的救济措施 韩国磐在 魏晋南北朝史纲 中认为北魏 前期的蠲免有免租未必免调 免调未必免租之特点 这是和北魏均田前的租调制 度沿自魏晋存有关系 杜士铎主编的 北魏史 一书 对北魏时期的大部分自 然灾害及救灾措施都有提及 但是比较分散 多将蠲免 减免问题放在维护社会 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曹文柱主编的 中国社会通史 秦汉魏晋 南北朝卷 回一书从社会学的角度 对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救灾备荒措施作了 简要概括 邓拓的 中国救荒史 一书是系统总结和阐述我国历史上救荒思想 和措施的学术专著 该书对原始社会到民国时期的灾荒情况 成因 影响 救荒 思想与救荒措施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 将中国救荒史的研究推进到了一个全 新阶段 孟昭华的 中国灾荒史记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自然害及救灾措施进 行了简要概述 主要是对历史资料的简单罗列 孟昭华的 中国民政史稿 o 和 孙绍骋的 中国救灾制度研究 两部著作也分别简略的涉及了南北朝时期的救 灾工作 其中孙先生分析了中国古代救灾弊端 白寿彝主编的 中国通史 第5 卷 中提及外戚的免役免赋 认为此时士族享受此待遇较少 同时有论及北魏鲜 卑高门子弟去六镇当兵 享受 复除 的特权 任重 陈仪的 魏晋南北朝城市 管理研究 一书在探讨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时 比较简要的论述了各国中央政 府的灾荒赈恤政策 措施及赈救程序 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吕思勉的 两晋南北 朝史 对此时段的复除之事以及凡士姓皆蠲役现象进行了史料的爬梳 o 佐久闲吉也 魏晋南北朝水利史研究 开明书院 1 9 8 0 o 韩国磐 魏晋南北朝史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 9 8 3 杜士铎 北魏史 太原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 9 9 2 曹文柱 中国社会通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1 9 9 6 邓拓 中国救荒史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 9 9 8 孟昭华 中国灾荒史记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1 9 9 9 孟昭华 中国民政史稿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 9 8 6 孙绍骋 中国救灾制度研究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 0 0 4 白寿彝 中国通史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 0 0 0 o 任重 陈仪 魏晋南北朝城市管理研究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 0 3 嘟吕思勉 两晋南北朝史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6 3 湖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而高峰的 北朝灾害史研究 站在农业经济形态下对这种宽民政策进行分 析 对蠲免的原因略有提及 作者以太和元年为分水岭 认为太和元年以前免租 和开仓赈恤是赈济灾民的两大手段 而太和元年后免租实施极少 以及刘春香 魏 晋南北朝时期灾害发生的社会原因 认为赋敛征虐是造成灾荒的一个重要因素 统治阶级的苛政是灾害频繁发生的不容忽视的因子等观点均是从蠲免原因来考 察的 在蠲免思想研究上 以下学者的观点具有代表性 日本学者井上幸纪的 两 汉魏晋南北朝的灾异政策 从灾异礼仪方面考察了灾害思想的演变 认为魏晋 南北朝时期在礼仪的运用上出现了人事优先于天事的趋向 王亚利的 论儒家思 想对魏晋南北朝救灾理念的主导作用 固认为 魏晋南北朝时期 蠲免也深受儒家 仁政学说影响 国家在救灾制度建设上 其对灾民的蠲免政策已初步建立了报灾 勘灾之制 确定灾情轻重等程序 蠲免的内容比较广泛 包括租调 徭役 庸布 等各个方面 王亚利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灾害思想初探 认为魏晋时候于救 灾思想和方法上是科学与迷信并举 蠲免政策实施与统治者的畏天的迷信观念存 有关系 蠲免的社会影响也是研究北魏蠲免政策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高敏在 魏晋 南北朝赋役豁免的对象和条件 中认为魏晋南北朝的赋役制度体现了剥削劳动 人民的阶级实质 赋役豁免特权的享有者绝大部分是高门世族地主和各级官吏 这种特权的享有有 个变化发展过程 且不同朝代表现形式也不一致 杨钰侠的 北魏大使出巡评议 认为大使出巡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抚慰灾民 监察地方 官员的赈灾工作 它有助于蠲免等政策的执行 能起到缓和阶级矛盾 稳定社会 经济的作用 张敏 魏晋南北朝抚恤制度述论 认为蠲复赋税是优恤军属的主 要措施 在制度性和持续性上 北朝对此政策的实施不如南朝 王亚利的 魏晋 南北朝灾害研究 认为魏晋南北朝的蠲免没有制度化 他认为蠲免一方面可以 高峰 北朝灾害史研究 北京 首都师范人学 2 0 0 3 博士学位论文 圆刘春香 魏晋南北朝时期灾害发生的社会原冈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2 0 0 4 3 井上幸纪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灾异政策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 0 0 0 1 王亚利 论儒家思想对魏晋南北朝救灾理念的主导作用 社会科学研究 2 0 0 3 4 王亚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灾害思想初探 四川大学学报 2 0 0 3 1 高敏 魏晋南北朝赋役豁免的对象和条什 江汉论坛 1 9 9 0 6 o 杨钰侠 此魏人使出巡评议 安徽史学 1 9 9 9 4 张敏 魏晋南北朝抚恤制度述论 文史哲 2 0 0 1 5 王亚利 魏晋南北朝火害研究 成都 四川1 人学 2 0 0 3 博士学位论文 4 绪论 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有利于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 同时由于这项政策会带来国 家的财政收入的减少 因而在其实施上是有限的和有条件的 据笔者统计 从时空分布上看 北魏自3 8 6 年建国至5 3 4 年亡国历1 4 9 年 见于史籍记载的蠲免一共有7 2 次 平均蠲免频度为4 8 3 即平均每2 年就有 一次蠲免 在研究气候变化中常用 十年寒冬指数 来代表年平均气温的冷暖变迁 这 里我们采用 十年蠲免指数 来研究蠲免的长期趋势 十年蠲免指数是指在一定 的空间范围连续十年中进行蠲免的次数 如3 8 6 年 3 9 5 年不存在蠲免现象 则 十年蠲免指数为0 3 9 6 年 4 0 5 年出现了1 次蠲免 蠲免指数为1 十年蠲免指 数的取值在0 一 1 0 之间 指数越高 蠲免越频繁 北魏蠲免指数变化状况见下表 兀 一 九 一 ul 一 一 厂 一一 厂 厂 一 厂 i l ii 工 旧 旧 旧 寸寸甘寸甘甘甘甘甘 o o hn 甘 c o 卜 ohn 寸甘寸寸寸呻寸甘甘寸田 22i 22 22i 22 o o o o ooo 吣 b ohn 寸 t ohc q n 寸呻寸甘叫呻甘寸甘寸 曲 由图表可以发现北魏蠲免频度上的特征 蠲免频度整体呈两 马鞍 形 a 以3 8 6 年至4 5 4 年为限 b 以4 5 5 年至5 3 4 年为限 蠲免频度较高时段 集中在4 6 5 年至5 3 4 年间 尤其是以4 9 5 至5 0 4 年为项峰 达到最高的1 3 次 北魏蠲免的地域比较广泛 有全国性的大赦免 也有地域性的蠲除 整体上 呈现由北到南逐渐的扩散趋势 这是和北魏政治势力由北向南拓进结合在一起 的 大致以太和七年 4 8 3 年 作为分界 此前对北方的蠲免较多 此后注重对 南方的蠲免 5 湖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一 蠲免在北魏政治活动中的运用 一 北魏统治者在都城迁移中实行蠲免 北魏建国之前 拓跋部族属于游牧文明 迁徙不定 没有一个固定的统治中 心 直至道武帝拓跋琏建国后 才定都平城 今山西省大同市 之后 孝文帝 继续汉化改革 将都城迁往洛阳 在这两次都城迁移和建设过程中 北魏政权先 后运用蠲免政策 来安定人心 稳固统治 1 道武帝在迂都平城过程中实施蠲免 据 魏书 卷2 太祖道武帝纪 记载 天兴元年 3 9 8 年 春正月 庚子 道武帝 车驾自中山行幸常山之真定 次赵郡之高邑 遂幸于邺 民有 老不能自存者 诏郡县赈恤之 帝至邺 巡登台榭 遍览宫城 将有定都之意 乃置行台 车驾自邺还中山 所过存问百姓 诏大年所经州郡 复赀租一年 除山东民租赋之半 这次蠲免是缘于北魏都城将从盛乐 今内蒙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 迁往平 城 今山西大同 而实施的怀柔政策 蠲免的地域包括道武帝车驾所经过的常山 郡 赵郡等地 道武帝之所以在三个郡的范围免除一年的赀租 与其迁都心切有 关 天兴元年 3 9 8 年 正月出巡 七月即迁都平城 日本学者前田正名认为 巡 视 安抚 其目的也是为了确保 太行山脉东麓路 这条交通干线的畅通 可 见 蠲免和安抚政策 存有明显的休养生息 安定社会之目的 另外 除山东民租赋之半 也应该与此后 徙山东之民充京师 近十多万 有关 两者联系起来考察可知 道武帝为充实京师 将今河北等地人民大量迁 往平城 又对这些人实施蠲免 有利于减少阻力 稳定人心 加强都城建设 2 孝文帝在迁都洛阳过程实施蠲免 太和十四年 4 9 0 年 文明太后冯太后去世 孝文帝亲政 继续进行汉化 改革 太和十八年 4 9 4 年 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 改变了过去对中原 遥控的形势 有利于整个国家的控制和政策的继续进行 也摆脱了一百多年来鲜 卑贵族保守势力在平城形成的羁绊和干扰 魏收 魏书 卷2 太祖道武帝纪 北京 中华 局 1 9 8 4 3 1 前田正名 平城历史地理学研究 李凭等译 北京 f s 目文献出版社 1 9 9 4 4 1 2 魏收 魏1 5 卷2 太 i f l 道武帝纪 北京 中华i 局 1 9 8 4 3 1 6 一 蠲免在北魏政治活动中的运用 为了巩固洛阳政权 孝文帝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北方民众南迁 太和十六年 4 9 2 年 正月 甲子 诏罢租课 目的是为南迁获取民心 孝文帝迁都洛阳 是在太和十七年 4 9 3 年 八月进行的 但迁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可能 蹴而 就 太和十七年 4 9 3 年 和十八年 4 9 4 年 是孝文帝迁都最关键的两年 为 了解除从平城南迁洛阳人民的顾虑 以及鼓励更多的人南迁 太和十八年 4 9 4 年 十二月 戊申 优复代迁之户租赋三岁 蠲免政策可以部分起到消除其顾 虑和疑惧的作用 是孝文帝为解决南迁这一难题而做出的众多政策调整中的一 项 从蠲免赋役本身来说 对于巩固洛阳的地位 发展经济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二 整饬地方吏治 保证蠲免政策有效的落实 国家的蠲免措施能否真正起到作用 关键在于具体实施政策的官吏 良好的 吏治是蠲免执行的保障 北魏政权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经常下诏申严法纪 如 魏书 卷3 太宗明元帝纪 中记载神瑞二年 4 1 5 年 三月 诏日 刺史守 宰 率多逋慢 前后怠惰 数加督罚 犹不悛改 今年赀调悬违者 谪出家财充 之 不听征发于民 就是针对官吏的渎职做出的规定 下面以文成帝朝为例考查北魏政权对吏治的整治 太安元年 4 5 5 年 六月 文成帝派遣尚书穆伏真等三十人巡行州郡 以力 财 恩 刑 政五条考察地方官吏 入其境 农不垦殖 团亩多荒 则徭役不 时 废于力也 耆老饭蔬食 少壮无衣褐 则聚敛烦数 匮于财也 间里空虚 民多流散 则绥导无方 疏于恩也 盗贼公行 劫夺不息 则威禁不设 失于刑 也 众谤并兴 大小嗟怨 善入隐伏 佞邪当途 则为法混淆 昏于政也 太安四年 4 5 8 年 五月 又下诏日 朕即阼至今 屡下宽大之旨 蠲除 烦苛 去诸不急 欲令物获其所 人安其业 而牧守百里 不能宣扬恩意 求欲 无厌 断截官物以入于己 使课调悬少 而深文极墨 委罪子民 苛求免咎 曾 不改惧 国家之制 赋役乃轻 比年已来 杂调减省 而所在州郡 咸有逋悬 非在职之宫绥导失所 贪秽过度 谁使之致 自今常调不充 民不安业 宰民之 魏收 魏啪 卷7 下 高祖孝文帝纪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1 7 6 魏收 魏一峙 卷7 下 高祖孝文帝纪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1 7 4 魏收 魏书 卷3 太宗明元帝纪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5 5 魏收 魏f 5 卷5 高宗文成帝纪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1 1 4 7 湖 匕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徒 加以死罪 太安五年 4 5 9 年 九月 复下诏日 牧守莅民 侵食百姓 以营家业 王赋不充 虽岁满去职 应计前逋 正其刑罪 十二月 下诏日 务省徭役 使兵民优逸 家给人赡 今内外诸司 州镇守宰 侵使兵民 劳役非一 白今擅 有召役 逼雇不程 皆论同枉法 和平二年 4 6 1 年 正月 下诏 刺史牧民 为万里之表 自顷每因发调 逼民假贷 其一切禁绝 犯者十疋以上皆死 和平四年 4 6 3 年 三月 朕宪章旧典 分职设官 欲令敷扬治化 缉熙庶 绩 然在职之人 皆蒙显擢 委以事任 当厉己竭诚 务省徭役 使兵民优逸 家给人赡 今内外诸司 州镇守宰 侵使兵民 劳役非一 自今擅有召役 逼雇 不程 皆论同枉法 这些史料均反映出文成帝与民修养生息 惩治腐败官吏的决心 吏治的清明 才能保证蠲免渠道的畅通 北魏将整饬吏治和蠲免结合 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这 样百姓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文成帝一朝在轻徭薄赋政策上的建树 文成帝在位期间 经常出巡 或派遣官员巡查 以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出 巡中 文成帝经常下诏对所过州郡进行蠲免 如太安四年 4 5 8 年 下诏 领 所 过郡国赐复一年 和平六年 4 6 5 年 六月乙丑 下诏日 夫赋敛烦则民财 匮 课调轻则用不足 是以十一而税 颂声作矣 先朝榷其轻重 以惠百姓 朕 承洪业 上惟祖宗之休命 夙兴待旦 惟民之恤 欲令天下同于逸豫 而徭赋不 息 将何以塞烦去苛 拯济黎元者哉 今兵革不起 畜积有余 诸有杂调 一以 与民 文成帝朝时候的休养生息政策在承接前朝 开启孝文帝朝宏大功业上做出了 贡献 此时专注于发展生产 加强国内的政治建设 是北魏历史发展转折中的一 个分水岭 魏收 魏收 魏收 魏收 魏收 魏收 魏收 魏书 魏f 魏 f 5 魏书 魏怙 魏f 5 魏 s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高宗文成帝纪 高宗文成帝纪 高宗文成帝纪 高宗文成帝纪 高宗文成帝纪 高宗文成帝纪 高宗文成帝纪 尿 一 尿 一 尿 尿 l 尿 一 尿 一 石 8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 中华 5 局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 中华j 忙局 9 8 4 9 8 4 9 8 4 9 8 4 9 8 4 9 8 4 9 8 4 1 1 6 1 1 7 1 1 7 1 1 8 1 1 9 1 2 1 1 1 6 1 2 5 1 2 6 一 蠲免住北魏政治活动中的运用 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强了对吏治的整饬 并颁行了俸禄制和考课制 在制度 上完善了对官吏进行监督和奖惩的机制 北魏前期 地方行政区划为州 郡 县三级制 其长官州为刺史 郡为太守 县为令长 亦称县宰 但地方守宰不论治绩好坏 任期都是六年 这时又没有俸 禄制度 官吏到任以后 任意搜刮人民 孝文帝改革规定守宰的任期要按治绩的 好坏决定 不固定年限 又制定俸禄制度 俸禄统一由国家筹集 按品第高低发 给官吏 不许官吏自筹 为了杜绝贪赃枉法 孝文帝还制定了惩治贪污的办法 规定凡贪污帛一匹及枉法者 一律处死 延兴元年 4 7 1 年 秋天 朝廷派遣官 吏到各地巡察 检举犯法的守宰 有四十多人因贪赃被处死 经过这样的整顿 吏治改善 贪赃枉法之事大大减少 9 湖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二 蠲免在北魏经济建设中的运用 北魏政权建立后 随着自身封建化过程的进展 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了更深 刻的认识 拓跋鲜卑统治者逐渐认识到 少数民族政权要在中原农耕区存在下来 并建立稳固的统治 就必须调整农牧关系 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缓和民族矛盾 加快封建化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 北魏政权重视和运用蠲免政策 促进农业经济 的发展 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 赈灾措施中也经常使用蠲免的方法 以稳定社 会秩序 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 一 农业经济的逐步发展促使北魏政权重视和运用蠲免政 卜 宋 前文己述 道武帝在天兴二年 3 9 9 年 七月发布了 除州郡民租赋之半 诏书 这一大规模蠲免目的在于争取民心 缓解前段时期的征战之苦 同时 也是为顺应农业经济发展之形势 道武帝在定都平城之后 逐步学习和采纳中原王朝的统治政策 如登国六年 3 9 1 年 既定中山 分徙吏民及徒何种人 工伎巧十万余家以充京都 各给 耕牛 计口授田 o 天兴元年 3 9 8 年 十二月 领 其外四方四维置八部帅以 监之 劝课农耕 量校收入 以为殿最 又下诏颁行历法 宣赞时令 敬授 民时 行夏之正 天兴元年 3 9 8 年 十一月 诏吏部郎邓渊典官制 立爵 i z l 口口 再如籍田本是中原农耕王朝统治者为表示对农业生产重视而进行的一项传 统仪式 每逢春耕前 由皇帝亲自执耒耜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 又称为籍礼 天 兴三年 4 0 0 年 二月 道武帝 祭日于东郊 始耕籍田 表明了发展农业生 产的决心 经过这些努力 北魏农业生产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魏书 卷1 1 0 食 货志 记载 自后比岁大熟 匹中八十余斛 魏收 魏书 卷2 太祖道武帝纪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3 5 魏收 魏书 卷1 1 0 食货志 北京 中华f 5 局 1 9 8 4 2 8 4 9 2 8 5 0 魏收 魏书 卷11 0 食货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2 8 5 0 鲫魏收 魏 f 5 卷2 太祖道武帝纪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3 4 卿魏收 魏f 5 卷1 1 3 官氏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2 9 7 2 唧魏收 魏 1 5 卷2 太祖道武帝纪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3 6 四魏收 魏1 5 卷11 0 食货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2 8 5 0 1 0 二 蠲免在北魏经济建设中的运用 此外的北魏诸帝一般也比较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经常下诏进行蠲免 劝课农 桑 如 魏书 卷4 下 世祖太武帝纪 记载 太平真君四年 4 4 3 年 六月庚 寅 太武帝下诏日 朕承天子民 忧理万国 欲令百姓家给人足 兴于礼仪 而牧守令宰不能助朕宣扬恩德 勤恤民隐 至乃侵夺其产 加以残虐 非所以为 治也 今复民赀赋三年 其田租岁输如常 牧宰之徒 各励精为治 劝课农桑 不听妄有征发 有私弹纠 勿有所纵 守宰的恣肆给百姓造成巨大的损失 是这次蠲免的的直接原因 但结合后面 劝课农桑 的要求 表明着意的是维护和发展农业经济 复民赀赋三年 其 田租岁输如常 同时反映田赋的重要 土地成为政权征税的重要来源 这是游牧 经济转向农业经济的有力证据 在北魏前期 游牧经济占整个国家经济的比重还比较高 随着在中原统治时 间日久 农耕经济占国家经济的比重越来越高 统治者对发展农业生产也越来越 重视 魏书 卷2 8 刘洁传 记载 太武帝时 南州大水 百姓阻饥 尚书 令刘 洁奏日 而郡国之民 虽不征讨 服勤农桑 以供军国 实经国之 大本 府库之所资 自山以东 偏遇水害 频年不收 就食他所 若与兆民 共飨其福 则惠感和气 苍生悦乐矣 世祖从之 于是复天下一岁租赋 在这里 尚书令刘沽指出农桑是 经国之本 那么山东的水旱灾害 必然 会引起政权的重视 蠲免天下一年的租赋 是农业经济地位上升 统治者注重休 养生息的有力证据 在 魏书 卷2 8 古弼传 还记载 由于皇家园囿开发过度 贫民失去田 业 大臣古弼力谏太武帝减少园囿 分给无地的农民 世祖奇弼公直 皆可其 所奏 以丐百姓 也是统治集团注重发展农业经济 与民生息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 虽经上述措施 北魏农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 但当时中原 地区的农业发展形势总体上还是比较严峻的 像在文成帝太安元年 4 5 5 年 中原很多地方还是 农不垦殖 田亩多荒刀 闾里空虚 民多流散 的状态 加 之各级地方官员的贪赃枉法 使得 课调悬少 所在州郡 成有逋悬 魏收 魏书 卷4 下 世祖太武帝纪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9 6 魏收 魏粥 卷2 8 刘洁传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6 8 7 6 8 8 魏收 魏书 卷2 8 古弼传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6 9 1 魏收 魏书 卷5 高宗文成帝纪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11 4 湖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孝文帝即位后 北魏政权迸一步加强了重农的措施 魏书 卷7 上 高祖 孝文帝纪 记载了一系列的劝农诏令 太和元年 4 7 7 年 正月下诏 今牧民者 与朕共治天下也 宜简以徭役 先之劝奖 相其水陆 务尽地利 使农夫外布 桑妇内勤 若轻有征发 致夺民 时 以侵擅论 民有不从长教 惰于农桑者 加以罪刑 太和五年 4 5 1 年 五月诏日 边兵屡动 劳役未息 百姓因之 轻 陷刑网 狱讼烦兴 四民失业 朕每念之 用伤怀抱 农时要月 民须肆力 其 敕天下 勿使有留狱久囚 圆 太和二十年 4 9 6 年 五月诏日 其令畿内严加课督 惰业者申以楚挞 力田者具以名闻 总之 农业经济的逐步发展促使北魏政权学习和运用蠲免政策来劝课农桑o 二 蠲免政策是北魏荒政的重要措施之一 1 北魏时候气候的异常 灾患频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 我国正处于一个气候异常时期 竺可桢先生最早提出魏晋 南北朝 寒冷期 的看法 张家诚先生在 中国气候总论 中详细阐述这一过 程 公元初年气温开始下降 到4 世纪和5 世纪达到最低点 气温下降约2 5 3 摄氏度 平均气温较现在低1 5 摄氏度 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当时的年平均气 温比现在低2 3 摄氏度 如此严峻的环境变化带来的必然是各种灾害频发 邓拓先生在 中国救荒史 中统计 东晋之后 南北朝割据 百六十九年 中 水 旱 蝗螟 地震 霜雹 疫疠等灾害共达三百十五次 频数最高的是水 灾和旱灾 各七十七次 其次是地震四十次 再次风灾三十三次 霜雪之灾二十 次 雨雹之灾十八次 蝗灾 疫灾各十七次 歉饥十六次 也有资料统计 本 时期灾害 地震1 1 6 次 水灾8 3 次 旱灾6 5 次 风 霜 雷 雹3 4 次 虫灾 2 8 次 饥疾4 9 次 王亚利在其博士论文 魏晋南北朝灾害研究 中归结这个 魏收 魏书 卷7 上 高祖孝文帝纪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1 4 3 圆魏收 魏书 卷7 上 高祖孝文帝纪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1 5 0 魏收 魏 t 9 卷7 上 高祖孝文帝纪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1 7 9 竺可桢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中国科学 1 9 7 3 2 1 6 8 1 8 9 张家诚 中国气候总论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 9 9 1 3 1 6 唧邓拓 中国救荒殳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 9 9 8 1 9 固社科院历史所 中国历代自然灾害及盛事农业政策资料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 9 8 5 1 3 5 1 2 二 蠲免在北魏经济建设中的运川 时期的灾害发生呈现种类多 受灾地域广 时间上持续性等特点 关于北魏发生的自然灾害的次数和频率 据高峰博士统计 共发生水灾4 3 次 平均3 8 年一次 旱灾6 7 次 平均每3 4 年有 年是旱灾 蝗灾1 3 次 有地震灾年共3 7 年 风灾3 5 次 霜灾3 6 次 圆 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于北魏的农业生产破坏是很严重的 大灾之后经常发 生饥谨 甚至到孝文帝统治初期 京师平城还经常性地发生饥馑 需要就食他地 如 魏书 卷1 4 拓跋丕传 载 高祖 文明太后引见公卿于皇信堂 太后日 今京师旱俭 欲听饥贫之人出关逐食 如欲给过所 恐稽延时日 不救灾窘 若任其外出 复虑奸良难辨 卿等可议其所宜 丕议 诸曹下大夫以上 人各 将二吏 别掌给过所 州郡亦然 不过三日 给之便讫 有何难也 高祖从之 四日而讫 2 蠲免是北魏政权救治灾荒不可或缺的一环 古代社会的救灾 救荒措施 孟昭华 王明寰先生所著的 中国民政史稿 将其归结为四种类型 天命主义的禳弭 消极的救济 积极的预防和急行赈恤 杨钰侠先生在 试论南北朝时期的赈灾之政 中将南北朝时期的赈灾措施分为 临灾的赈恤 救灾的养恤和灾后的安恤等三个层面 具体到北魏朝 既有封建政权注重鼓励农业 兴修水利 修仓储等的积极预 防 亦有赈济 减免租赋 贷借等临时性的救灾措施 史料中关于灾后实施蠲免的记载很多 如 魏书 卷3 太宗明元帝纪 记载 泰常三年 4 1 8 年 三月 以范阳去 年水 复其租税 八月 雁门 河内大雨水 复其租税 和平四年 4 6 3 年 冬十月 以定 相二州陨霜杀稼 免民田租 是对文 成帝朝灾后蠲免的记载 献文帝在皇兴五年 4 7 1 年 让位于孝文帝 名义上在位6 年 实际上他从 山王亚利 魏晋南北朝灾害研究 成都 四川人学 2 0 0 3 1 1 掣高峰 北朝灾害史研究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 2 0 0 3 5 印魏收 魏书 卷1 4 神元平文诸帝子孙列传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3 5 8 吲孟昭华 王明寰 中国民政史稿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 9 8 6 印杨钰侠 试论南北朝时期的赈灾之政 中国农史 2 0 0 0 2 卿魏收 魏书 卷3 太宗明元帝纪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5 8 锄魏收 魏书 卷1 0 5 天象忠二 北京 中华1 5 局 1 9 8 4 2 3 5 3 唧魏收 魏书 卷5 高宗文成帝纪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1 2 1 1 3 湖北大学硕十 何论文 皇兴元年 4 6 7 年 至延兴六年 4 7 6 年 执政1 0 年 孝文帝由于年幼 国政由 文明太后和献文帝主持 国之大事咸以闻 延兴年间的北魏政治是比较清明 的 而此段时间内 自然灾害却比较严重 可参见 魏书 卷1 1 2 灵徵志上 之记载 延兴二 4 7 2 年 年六月安州的水雹之灾 延兴二年 4 7 2 年 九月天 下十一个州镇水灾 延兴三年 4 7 3 年 十一个州镇水旱灾害 民饥 延兴四年 4 7 4 年 十月己亥 京师地震 延兴四年 4 7 4 年 四月庚午 泾州大雹 伤 稼 延兴五年 4 7 5 年 五月 京师赤风 圆针对这样频繁的自然灾害 北魏政 权所做的蠲免赈济如下 延兴二年 4 7 2 年 六月 安州民遇水雹 丐租赈恤 延兴二年 4 7 2 年 九月 己酉 诏以州镇十一水 丐民田租 开仓赈 恤 开仓赈恤 诏流迸之民 皆令还本 违者配徙边镇 延兴三年 4 7 3 年 是岁 州镇十一水旱 丐民田租 开仓赈恤 相 州民饥死者二千四百八十五人 延兴四年 4 7 4 年 是岁 州镇十三大饥 丐民田租 开仓赈之 承明元年 4 7 6 年 八月 甲申 以长安二蚕多死 丐民岁赋之半 孝文帝太和年间的灾患也很严重 蠲免成了救灾措施种常用的一种手段 太和六年 4 8 2 年 八月癸未朔 分遣大使 巡行天下遭水之处 丐民租 赋 贫俭不自存者 赐以粟帛 太和六年 4 8 2 年 十二月丁亥 诏日 去秋淫雨 洪水为灾 百姓 嗷然 朕用嗟愍 故遣使者循方赈恤 而牧守不思利民之道 期于取办 爱毛反 裘 甚无谓也 今课督未入及将来租算 一以丐之 有司勉加劝课 以要来穰 称朕意焉 凹 太和十年 4 8 6 年 十二月 乙酉 诏以汝南 颍川大饥 丐民田租 开仓 魏收 魏 i s 卷6 显祖献文帝纪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4 1 3 1 魏收 魏j 岛 卷1 1 2 灵徵志上 北京 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