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识型员工流失研究述评[文献综述案例].pdf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16/f02c3920-07a9-42bb-93c0-1675e118bea9/f02c3920-07a9-42bb-93c0-1675e118bea91.gif)
![我国知识型员工流失研究述评[文献综述案例].pdf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16/f02c3920-07a9-42bb-93c0-1675e118bea9/f02c3920-07a9-42bb-93c0-1675e118bea92.gif)
![我国知识型员工流失研究述评[文献综述案例].pdf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16/f02c3920-07a9-42bb-93c0-1675e118bea9/f02c3920-07a9-42bb-93c0-1675e118bea93.gif)
![我国知识型员工流失研究述评[文献综述案例].pdf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16/f02c3920-07a9-42bb-93c0-1675e118bea9/f02c3920-07a9-42bb-93c0-1675e118bea94.gif)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1 卷 V0 1 21 第 1 1 期 No 1 1 重 庆 工 学 院 学 报 社会科 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I n s t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2 0 0 7 年 1 1月 No v 2 O o 7 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知识型员工流 失研究述评 张 娟 李 志 重庆大学 贸易与行政学院 重庆4 0 0 0 3 0 Re v i e w o f S t u d i e s o n t h e Dr a i n o f Kn o wl e d g e W o r k e r i n Ch i n a Z HA NG J u a n L I Z h i C o l l e g e o f T r a d e a n d P u b l i c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C h o n g q i n g U ni v e r s i t y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0 3 0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As a n i mp o r t a n t f a c t o r i n e n t e r p r i s e o p e r a t i o n a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k n o wl e d g e wo r k e r i s g e t ti n g mo r e an d mo r e a t t e n t i o n Re s e a r c h o n k n o wl e d g e wo r k e r h a s b e c o me t h e f o c u s o f s c h o l a r s i n r e c e nt y e a r s Th i s p a p e r c o l l e c ts an d an a l y z e s the d o c u me n ts o n i t thr o u g h l i t e r a t u r e an aly s i s a n d s mn ma r i z e s the f o c u s an d the b asi c c o n t e n t o f t h e s e d oc u me n t s Ke y wo r d s k n o wl e d g e wo r k e r d r a i n d o c u me n t r e v i e w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世界经济竞争愈演愈 烈 资本 信息和各种物质资源都成为竞争的对象 而所有 竞争的焦点都集中在了技术上的竞争 技术的竞争实质是 人才的竞争 知识型员工凭借掌握着先进的文化知识 在 企业中处于创造知识 利用知识 使知识增值的重要地位 因而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一旦知识 型员工流失 不仅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和技术上的损失 而且对企业战略 目 标的实现和企业文化 凝聚力 甚至企 业生存能力等也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采取行之有效 的措施防范和控制知识型员工的流失 已成为企业人力资 源管理关注的重要问题 并且受到了企业家和广大专家 学者的普遍关注 基于此 本文中笔者采用内容分析等方 法 对我国近年来在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关于知识型员 工流失的文献进行了分析 以期更好地探讨在新形势下对 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问题进行有效管理和研究 l 知识型员工流失研究的基本状况 1 1 发表的期刊和时间分布 在 C N K 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以 知识型员工 和 流失 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 共检索到公开发表在国内 各类学术期刊上的相关文章 8 6篇 这些论文涉及管理学 经济学 教育学 人口学等多个不同的学科 其中发表在 核心期刊上的有 l 7 篇 涉及的期刊主要有 人口与经济 收稿 15 1 期 2 0 0 7 0 9 0 4 作者简介 张娟 1 9 8 3 一 女 重庆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李志 1 9 6 4 一 男 四 川 I 内江人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 学 管理心理学研究 维普资讯 5 8 重 庆 工 学 院 学 报 人才开发 经济师 经济论坛 企业经济 及一些高校 学报 论文发表的时间分布见表 1 从表 1可以发现 对 知识型员工流失问题的研究在 2 O 0 0年 以前还是一片空 白 最早进行研究的文献出现在 2 0 0 0年 从 2 0 0 3年开始 知 识型员工流失研究的论文呈逐年上升趋势 可见 知识型 员工流失问题研究的重要性 13 益突出 表 1 不同年份所发表的论文数 1 2 研究的基本方 法 在知识型员工流失研究论文中 我国学者多使用定性 研究方法 侧重理论层次的研究 而使用定量研究方法进 行实证研究的比较少 在定量研究中 则主要采取了问卷 调查的方法 例如 王黎萤 丁卫明和马万里在 2 0 0 4年对 4 3 6 名机电工程企业 l 1 企业 生物制药企业等高新技术企 业知识型员工流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找出了知 识型员工的需求和流动意向l 许昆鹏在 2 0 0 6年对 2 3 1 名 浙江省杭州市从事软件 通信等高科技中小民营企业的知 识型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 分析了我国知识型员工流失的 影响因素L 2 J2 1 3 知识型员工的内涵 知识型员工 k n o w l e d g e w o r k e r 这一概念是由世界著 名管理大师彼得 德鲁克 P e t e r D r u c k e r 于 1 9 5 9年在其著 作 明天的里程碑 1 a n d ma r k s o f T o m o r r o w 中最早提出的 他将知识型员工的内涵界定为 掌握并运用符号和概念 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 J 在我国 它是随着知识经 济浪潮和知识管理革命而兴起的一个新概念 至今学术界 对此没有统一的定义 从文献分析发现 国内学者对知识 型员工内涵的阐述各有不同侧重 主要包括以下 3 种观点 一 是职位论 主要以员工从事的工作岗位性质进行界定 认为知识型员工通常在产品开发 工程设计 市场营销及 广告 会计计划 法律事务和金融 管理咨询等领域工作 而高科技企业中的研发人员是管理学界所普遍认可的知 识型员工的典型 二是能力论 主要认为知识型员工 一 般是指具有从事生产 创造 扩展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为 企业带来知识资本增值 并 以此为职业 的人 三是学历 论 引 该观点认为知识型员工指的是会电脑 懂技术或掌 握管理技能和能够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的大中专学历以上 的员工 综上可以发现 对于知识型员工尽管 目前学者们 缺乏一致的定义 但是知识型员工一般应具备以下 3个基 本条件 第一 具有从事生产 创造 扩展和应用知识的能 力 第二 从事高级脑力劳动 第三 能为组织带来巨大的 知识资本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k n o w l e d g e C a p i t a1 增值 为产品或服务 带来很高的附加价值 6 l 2 影响知识型员工流 失的原 因 2 1 理论分析 一 些学者认为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来研究知识型员工 流失的原因 叶映认为外部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 行业环 境和企业本身的环境 内部原因主要是指知识型员工本身 的因素 比如知识型员工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以及知识的 获取与提高l 7 J 杨建杭 刘青山认为知识型员工 更多地 忠诚于他们的专业而非他们所在的组织 他们不断追求对 知识的探索 追求事业的发展 而企业要求他们能够创造 价值 B j 王馨进一步细分了内部和外部两大原因 认为 外部宏观环境因素除了社会和行业环境 以外 还包括劳动 力市场的供求环境和企业所在地基本情况 而内部中观环 境因素则包括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和企业的管理 状 况 9 J 2 2 实证分析 我国学者段兴民和王亚洲在对西安市高新区 1 4家企 业 的 2 9 8 名 知识型员工进行 的研究 中发现知识 型员工 流失 的原因依次为自我发展 工作内容 薪酬福利 企业管理制 度 企业文化 非工作的因素和外部环境 因素 王黎萤 丁卫明和马万里在对机电工程企业 l 1 企业 生物制药企 业等高新技术企业 4 3 6名知识型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 上 进行比较 分析 对知识型员工的 1 O 种需求按重要性排 序依次归纳为 薪酬福利 晋升发展 工作兴趣 正确评价 工作参与 领导忠诚 弹性制度 同事关系 工作环境和工 作安全 同时他们还发现离职倾向及可能造成知识型员 工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报酬 职业发展和组织承诺 许昆鹏 在对软件 通信等高科技中小民营企业的 2 3 1 名知识型员 工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影响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因素分别是 薪酬 人际关系 工作 自主性 发展前景 工作条件 企业人 性观和企业制度 目前不管是从理论还是实证的角度 学者们在对影响 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因素的重要性程度上还未得到一致结 论 但发现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会因企业性质 工 作性质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从整体上说 薪酬 因 素和 个人成长与发展 因素对中国知识型员工的影响十 分显著 1 1 J 1 知识型员工的经济需要和成长需要是他们的 优势需要 企业在考虑如何留住知识型员工的时候需要把 这两个因素作为重点考虑 另外 上下级和同级之间的关 系 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等因素也会对知识型员工的 流 与 留 产生影响 和其他类型的员工相 比 知识型员工更 看重所 获得报酬是否与其贡献 相称 以及工作 是否具有 挑 战性 总之 导致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因素可能是单一的 也可能是多方面的 企业应根据知识型员工的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地采取解决措施 避免人才的浪费和流失 维普资讯 张娟 等 我国知识型员工流失研究述评 5 9 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风险管理 3 1 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风险识别 不少学者对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风险进行了论述 国内 学者在对国外观点 吸 收和理 解 的基础 上提 出 了一些 自己 的见解 李军 于 咏华认 为核 心 知识型 员工 的流 失可能 给 企业带来的风险包括导致企业丧失核心竞争能力 而掌握 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可能导致企业 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泄露 1 2 J 马江认为知 识型员工 的流 失造 成的 消极影 响还 体现 在破 坏企业 凝 聚 力和向心力 影响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削弱企业竞争优 势以及企业无形 资产的流失L 1 3 l 尽管学者们 的看 法不 一 但有几 点 已经形 成 共识 知 识型员工的流失对企业来说风险极大 除了直接给企业带 来一些重要岗位的空缺以及增加人力资源重置和培训成 本外 当某些核心员工和核心技术的流失后 实质上还等 于给竞争对手 提供 了 好处 同时还会使 企业 内其他知识 型员工受到负面影响 从长远来讲 对企业的凝聚力 竞争 力十分不利 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明确认识到知识 型员工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 3 2 知识型 员工流失 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后 为了减少事故所带 来的损失而采取的控制性措施 即当知识型员工流失时 采取一定的策略以减少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害 使损失最 小化 从 2 0 0 4年开始 国内学者关于知识型员工流失 的风险控制的研究大幅增加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叶映认 为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风险控制可以采取提倡团队合作 做 好人才备份工作和加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等措施 吕重 阳进一步提出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风险控制可以通过建立 工作分担机制和建立合同约束来进行 1 5 J 张慧琴认为还 可以采取担保措施来对知识型员工的流失进行风险控 制 1 6 J 常英在对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进行风险控制的研 究中提出可以采取实施以 s M T S e l f Ma n a g e m e n t T e a m 为代 表的创新授权机制 在企业内建立公正的制度化约束机 制 规范内部管理以及积极创造个体发展空间等几项措施 来对知识型员工的流失进行风险控制 l 王娜 李保民认 为 如果核心员工 间形成 社会 网络 企 业就可 以大 幅降低 知识型员工的流失率 提出可以采取建立企业内部社 区的方式来进行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风险控制 无论是从企业 还是 员工 的角度所提 的观点 目的都 是 为了留住知识型员 笔者认为企业都需要秉着 以人为 本 的管理理念来经营企业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中 企业要想留住最宝贵的 资本 人力资源 就必须 站到员工的角度 特别是对企业来说有特殊价值的知识型 员工的角度着想 因为拥有人才才是拥有最大的资本 一 个企业要留住人才 最关键的是企业要有实力 有发展前 途 从这个角度看 控制员工流失的关键是企业管理水平 的高低 尤为重要的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 作 为企业的管理者 需要明确意 识到知识型员工的价值观 念 工作 目标 性格特征等都与普通员工存在差异 因此不 能一概而论 尽量了解他们的需求 充分利用薪酬 企业文 化 组织承诺等策略将知识型员 工的发展 与企业 的发展结 合起来 促进 双赢 3 3 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防范策略 风险防范是一种 旨在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而采 取的一系列预先的积极主动的防范措施 其目的在于降低 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 1 9 J 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防范策略一 直以来都是我国学者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在已有的 文献中关于如何留住知识型员工 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一 些 自己的见解 唐炎钊认为可以让知识型员工感觉到企 业重视他 比如充分授权 工作内容丰富化 实行弹性工作 制 进行内部培养E 2 o J 焦莉莉 何跃认为传统的员工流失 理论只能部分地解释流失原因 实际上知识型员工更多 地忠诚于自己的专业 个人兴趣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而可 能较低地忠诚于所在的企业 可采取构建组织与知识型员 工之间的心理契约和量身定制基于知识型员工特点的激 励机制来防止知识型员工的流失 要想留住知识型损 工除了提供一些基本的工作 自主 权 培训机会 愉快的工作环境等 最根本的是要了解他们 的个性和需要 明确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及与其能力相匹 配的报酬才是4 Nl 最看重的 任何事情都要防患于未然 而不是等到问题出现后才懊悔不迭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 要想真正留住知识型员工 需要企业树立与知识型员工是 合作伙伴关系的理念 J 而不是让他们感到被控制 要在 企业 中营造一 个充分 沟通 信 息 知识 共享 的环境 管理者 还应采取与他们共同制定面向未来的发展计划等措施来 防范知识型员工的流失 4 研 究结论及展望 4 1 研究结论 目前 关于知识 型员工 流失 问题主要 取得 了以下几个 方面的研究结论 一是从文章发表数量来看 知识型员工 的流失问题近年来逐步受到国内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 研 究成果呈 明显上升趋势 二是 知识 型员工 流失 问题 的研究 主要以定性研究方法为主 定量研究成果较少 三是对于 知识 型员工的定义国内还缺乏 一致性 意见 主要强 调从 他 们的能力 工作性质 以及对企业的贡献等方面加以界定 四是 薪酬 因素和 个人成 长与 发展 因素 是知 识型员工 的重要影响因素 应从工作本身 工作报酬和工作环境等 方面采取相应 的措施 五是 知识型 员工 的流失 问题 面临着 影响因素众多 风险识别滞后 风险控制和难以及时采取 防范策略等问题 还需要进一步结合企业和知识型员工的 实际情况深入研究 六是专门针对知识型员工流失问题进 行系统研究的专家较少 大部分研究者在这一问题上的研 究成果都只有一篇 并且大都来 自高校等研究机构 来 自 企业或知识型员工的 现身说法 为数极少 这样可能导致 维普资讯 重 庆 工 学 院 学 报 理论与实践脱节 4 2 研 究展望 今后 应从以下 3 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对知识型员工的 研究 1 深化研究内容 提升研究价值 即对知识型员工的 含义 需要 特征等具体内容进行整体性 系统性的研究 从根本上了解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 并采取相应 的措 施 为企业防范知识型员工的流失提供有效的参考 促进 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2 拓展研究视野 创新研究方法 要以开阔的视野和 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特别是需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 上更多地进行实证调查分析 获取关于知识型员工最直 接 客观的资料 同时综合采用多学科方法进行研究 比如 访谈法 问卷法等 3 加强高层次人才流失的研究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对企业员工的研究上 忽视了对党政人才 高校教师 和科技人才等高层次人才流失的研究 目前这几类人才 也存在着流失情况 日 益严重的问题 对于政府机关 科研 单位和高等院校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因此 这几类 人才流失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黎萤 丁卫明 马万里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流 动的实证研 究和对策分析 J 科技 管理研 究 2 O 0 4 4 3 6 3 8 2 许 昆 鹏 中小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离职原因的实证研 究 J 工业技术经济 2 0 0 6 2 1 3 2 1 3 4 3 彼得 德鲁克 变动中的管理界 r a 上海 上海译文 出版社 1 9 9 9 1 l O 4 蒋春燕 赵曙明 知识型员工流动的特点 原 因与对策 J 中国软科学 2 0 0 1 2 8 6 8 8 5 赵曙明 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J 南京大学学 报 2 O 0 2 3 3 3 3 5 6 李志 薛艳 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研 究述评 J 重庆 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O 0 5 2 1 1 7 1 2 0 7 叶映 我国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风险及对策 J 市场论 坛 2 0 0 4 8 7 9 8 1 8 刘青山 知识型员工流失原因初探 J 经济论坛 2 0 0 4 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读书汇报
- 消防员内务讲解
- 细胞主动运输
- 2026届河南省许昌平顶山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西省忻州市一中化学高三上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全科医学核心服务体系构成
- 数位器课程讲解
- 私募基金产品讲解
- 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培训汇报
- 香奈儿品牌包袋解析
- quite imposing plus 3 0中文破解拼版插件内含安装说明qi教程
-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讲解教学课件
- GB/T 42430-2023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检验
-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知识试题与答案
- 提高管床护士对患者诊疗信息的知晓度PDCA记录表
- 某园区综合运营平台项目建议书
- 孕期患者非产科手术的麻醉
- 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服务手册
- 母婴产品抖音运营方案
- GB/T 27007-2011合格评定合格评定用规范性文件的编写指南
- GB/T 23445-2009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