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的中医理论.doc_第1页
医学免疫的中医理论.doc_第2页
医学免疫的中医理论.doc_第3页
医学免疫的中医理论.doc_第4页
医学免疫的中医理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免疫的中医理论 引导语:随着现代医学、免疫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和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人,中医药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以下是YJBYS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医学免疫的中医理论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免疫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和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人,中医药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崇尚回归自然潮流在全球范围的悄然兴起,中医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状态而在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中所起的作用倍受人们关注 关键字:医学免疫中医理论中药方剂实验技术中医药研究 前言 现代免疫理论在我国早有记载早在公元342年,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了预防狂犬病的免疫学方法和效果:“疗犬咬人方,乃杀所咬犬,取脑傅之,后不复发”公元998一1022年宋真宗时代,我国就用接种人痘预防天花,至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我国对人痘法有了重大改进,同时创造了人体连续传代的方法降低苗种的毒力,此法成为近代免疫学的先导,开了人工免疫方法的先河我国人痘接种获得成功见于文字记载是公元1007年前后,比英国人琴纳试用牛痘苗预防天花要早700多年中医学对变态反应的认识也是比较早的,约在公元前3000年的神农氏就曾提出孕妇应忌服鱼、虾、鸡和马肉,认为服用这些东西会引起皮肤溃疡这对后世认识和预防变态反应有重要意义中医学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比西方国家早2000多年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不仅是免疫学的“故乡”,也为世界免疫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主要从三方面谈起中医药与免疫学的关系与发展一是中医理论;二中药方剂;三实验技术 1、现代免疫与中医传统理论 中医理论的邪正学说、阴阳学说、脏象学说及养生理论都已证明和现代免疫学关系十分密切 1.1中医学把人体的机能活动及抵御和清除各种有害物质的作用叫“正气”,免疫能力与正气的含义基本上是吻合的而把破坏人体内部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相对平衡状态的有害物质叫“邪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这正是机体的免疫功能现代免疫学提出的机体免疫系统三大功能(防御功能、自稳功能、监视功能)正是中医邪正学说的具体化防御功能是指机体抵御病原生物等“外邪”的功能,自稳功能和监视功能指机体清除“内邪”(如:损伤、衰老、死亡、突变细胞等自身抗原)的功能 1.2免疫系统不断维持自身平衡的过程也正等同于中医的正邪对抗和阴阳平衡以此达到自身的稳定中医药防病治病,归根到底,主要还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等功能,从而达到机体的自身稳定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免疫系统仅是人体内复杂系统中的一个,中医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不仅作用于免疫系统,也可能是通过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 1.3经络实质也是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循行通路参与免疫调节网络的构成针灸的有效作用与免疫调节同样密不可分 2、免疫学与中药复方的相互关系 近些年来,研究和开发免疫调节药物成为医药界的热门话题,临床使用的很多中药及方剂经实验研究被证明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加之中药资源丰富,所以从中药中寻找新的免疫调节剂具有针对性强、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 2.1免疫促进药:主要是益气、养血、温阳、益阳的药物及少数解毒和活血的药1.促进细胞免疫药物:如增加T细胞比值的药:党参黄精白术香菇鸡血藤淫羊藿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药物:人参桑寄生白术五味草旱莲草白芍川芎丹参黄芪等增强细胞吞噬功能的药:山药黄连穿心莲白花蛇舌草等金乡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张西峰2.促进体液免疫的药物:如抑制补体含量减少的药:枳壳陈皮麻黄丹皮等促进抗体生成增加的药:菟丝子黄芪紫河车云芝等 2.2免疫抑制药:主要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1.清除抗原药:鱼腥草蒲公英银花黄连黄芩黄柏当归红花大蒜郁金等2.抑制抗体生成:当归川芎赤芍生地大枣补骨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茵陈秦艽桂枝泽泻苍术等 2.3.双向调节药:可使过低的既能状态提高亢进的机体状态降低使机体内环境稳定常用药:人参刺五加黄芪防风甘草当归麦冬五味子肉桂熟地赤芍丹参降香等 2.4免疫调节药:作用于机体的调节系统有利于体内健康方向发挥作用而达到新的动态平衡1.作用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该轴的药物:人参党参白术五味子紫河车灵芝等抑制该轴的药:黄精地黄甘草等2.作用与环核苷酸的调节药:环核苷酸被认为是阴阳平衡的枢纽正常细胞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乌苷(cGMP)保持着一定的比值补阳药可能升高此比值滋阳药可能协调该比值从而是免疫平衡得到调节属于一种快速调节方式常用药物:党参猪芩人参甘草茶碱麻黄碱土茯苓龙葵灯心草等 2.5中国古代传统经方与免疫关系紧密二妙方具有增强细胞免疫的功能四妙方又表现出免疫的双向调节作用等等 2.6许多中药、方剂和针灸等可以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状态治疗世界疑难疾病例如癌症艾滋等传染病绝大多数中药和方剂无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很小),还可克服西药(主要是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中医药治疗肿瘤,不但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症状、缓解病情,还可拮抗放疗、化疗对机体的损伤现代医学在治疗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疾病中,常给机体输人细胞因子,这些外源性的免疫反应物质往往有一定的副作用,不仅价格昂贵,且长期应用会降低机体的敏感性而不少中药、方剂及针灸等可诱使机体细胞产生和分泌细胞因子而以上机理的阐明都来自于现代医学和免疫学的研究中医在处方时,很注意各味中药君臣佐使的协同作用但对中药的有效成分不清楚而中医药免疫学则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同时,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也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如:由甘草等提取物制成的抗AIDS药物“克艾可”已用于临床 3、免疫学实验技术与中医药研究 3.1目前中医药研究中常用到的免疫技术有许多现试举比较常见的实验的应用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应用此试验在中医药研究中可以定量的测定某蛋白质在某组织中的含量了解中医药对体液免疫的影响2免疫印迹法中医药在自身免疫的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3免疫组化技术通过表面标志物的标记对组织细胞表面的抗原蛋白做定性定量定位的检测4放射免疫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主要做微量物质的研究测定等等 3.2加强中医药专业免疫学等实验能力的培养掌握必要的免疫学实验技术有利于培养既精通中医药又熟悉常用的现代医学实验技术的高素质创新型中医药人才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中药市场上我国的贸易额不占优势其原因之一就是传统的中药剂型不太容易被某些国家所接受掌握必要的实验技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 3.3中医药免疫学把现代科学技术用于中医药免疫等作用的研究,既重视中医学宏观整体的哲理思想和动态辨证关系,又强调现代医学的局部定位性和实证分析研究,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医学整体观的合理性和优势,又弥补了中医学整体观的缺陷和不足,它是中医学宏观整体的哲理思想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等科学技术的巧妙结合点,是独具我国特色的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它是在中西文化交流和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4、结论 中医药与现代免疫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二者没能很好的结合与应用中医药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和所有学科一样,中医药的发展也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依靠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中医学有其合理性和优势,也存在缺陷和不足,缺乏实证分析研究,对机体微观局部的结构和功能缺乏深刻了解,是一种哲学观念这种理论的滞后性和认识方法的欠缺,加之现代科学技术的贫乏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原因要想充分发挥免疫学理论在中医药研究中的特有作用,促进中医学新的振兴和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提倡中医专家和免疫学工作者的密切合作只有中医专家和免疫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密切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才有可能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