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盱眙县都梁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盱眙县都梁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盱眙县都梁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盱眙县都梁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陋 室 铭 教 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疏通文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 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2、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诵读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2分钟)1、学生在悠扬古雅的古筝音乐中观看修复后的安徽和州刘禹锡故居-陋室的照片。2、老师激情导语:同学们,这是一座破旧简陋的房子,它没有流光溢彩的屋檐,也没有金碧辉煌的陈设,更没有珠光宝气的点缀,但它却成就了唐代诗人和哲学家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正如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所说:“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的陋室,共同感受他超越世俗的志趣和情怀。出示课题。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3分钟)1、了解作者:(让一名学生朗读)2、写作背景介绍(学生自己默读)三、解题 (3分钟)陋室,意为简陋狭小的屋子。“铭”古代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四、展示学习目标 (2分钟)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的含义,能够疏通文意。五、检查预习情况,下列生字怎么读?(请同学上黑板板书,教师指导注意音、形、义。 5分钟)德馨(xin) 苔痕(ti) 鸿儒(r) 案牍(d) 调素琴(tio)六、朗读并感知 ( 1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熟悉生字读音,揣摩停顿、语速、语调,感知文章内容。2、让一名学生试读全文,师生评价优劣(评价停顿、语速、语调、感情处理是否得当)。3、听名家朗读课文,师生欣赏评价。4、学生各小组组内练习朗读,把握好停顿、语速和语调。5、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朗读,师生评价、指导。6、全班齐读。六、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15分钟)1、学生先自己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把重点字词和不理解的词句做上不同的标记。然后组内再讨论交流疑难词句,仍不能解决的,请做上符号等一会儿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老师巡视指导,解疑)(3分钟)2、让学生把小组内没有理解的字词句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2分钟)3、通过练习,检查学生理解程度。(让学生不看书回答)(5分钟)重点字词解释: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孔子云:何陋之有?4、由各小组一句一句接龙翻译。(5分钟)山不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都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敬仰。)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七、背诵比赛 ( 5分钟) 1、比一比看谁背的好。 2、全班齐背,结束本节课。教学设计说明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久为流传,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因此我打算用两课时来完成这篇优美抒情短文的学习。第一课时将诵读和理解文意作为重点,第二课时重点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我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教学的主要环节和用以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及检测性练习,希望能给学生直观形象的印象,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激发学生创造能力。我在导入新课时配上悠扬古雅的古筝音乐,在朗诵和背诵环节上都使用古典的音乐,是希望整堂课能够营造一种古雅的课堂气氛,从而增加课堂效果。本节课主要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各种诵读方式为手段,培养学生诵读古文的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体会铭文的魅力。在理解文意的过程中不再一味的灌输知识,让他们自己合作探究,自己去解决疑难问题,逐步培养他们理解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从而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翻译课文的过程中,采用小组接龙翻译,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背诵的环节仍然以比赛的形式,小组之间竞争大大的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会随之高涨。在本节课过程中,我将随时写“正”字记录好各小组的发言情况,最后结束时总结看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给予表扬,同时激励其它小组,以后继续努力加油。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竞争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