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8 天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年 7 月 荷尔德林翻译思想阐释 王雪 丁岩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 天津 300072 摘要 荷尔德林认为 翻译实质是找寻构成 纯语言 的核心成分 翻译过程是诗的灵的演进方式 翻译方法是实 现人类文化共享 弘扬时代理想之桥梁 其翻译思想中所表现和表达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综合体 涵盖了哲学 诗学 和神学 达到了跨越时代的深邃和丰富 关键词 荷尔德林 翻译实质 翻译过程 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 H0 05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4339 2012 04 0338 04 收稿日期 2011 10 25 作者简介 王雪 1963 女 硕士 教授 通讯作者 丁岩 dingyan0804 yahoo cn 荷尔德林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诗人 思想 家和翻译家 他十分推崇古希腊文化 翻译了悲剧诗 人索福克勒斯的 俄狄浦斯王 和 安提戈涅 以及抒 情诗人品达的诗歌 他在针对自己所译的索福克勒斯 的作品论述中阐述了蕴涵丰富哲理的翻译思想 他认 为翻译所要找寻的是人类言语的根本动力 即 纯语 言 语言的更新 文化的扩充 时代的发展需要经历 异的考验 其方法不是通过 诗化 翻译 而是采用 异域化 陌生化的翻译方法 即逐字翻译方法 这表明 译者必须对原文中的每个字要虔诚的服事和守护 为 了使原作的生命之花在译作中最绚丽地绽放 译者要 与诗人在灵魂上合二为一 体会诗人的创作灵感 荷 尔德林从哲学 诗学和神学的角度阐述了翻译的最基 本问题 翻译实质 翻译过程和翻译方法 形成了与其 哲学 诗学和神学为一体的翻译观 一 翻译实质 就翻译实质而言 荷尔德林认为 人类每一种具体 语言都是同一基本语言 即所谓 纯语言 的体现 翻 译就是找寻构成这一基本语言的核心成分 1 这一 观点与他的哲学视界紧密相关 他认为 任何事物都 有本原的同一性 这种同一性既是永恒的 也是超验 的 在各种力量的作用下 同一性就会分离为状态 这种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这种观 点反映到语言上 就是存在一种 纯语言 每种具体 的语言都是 纯语言 的体现 1 111 翻译就是寻找构 成 纯语言 的核心成分 因为不同的语言是从 逻各 斯 这一统一体分离出的一些飘忽的单元 翻译意味 着融合不同单元的元素 意味着部分回归 逻各 斯 2 1 111 在这种思想的关照下 荷尔德林翻译时所 采用的方法不是通过 诗化 翻译 而是通过追寻出发 语和目的语的词源 找到其最具生命力的普遍性根源 以发现人类语言所共有的本质东西 3 在荷尔德林 那里 最显著的做法是利用词的原始意义和去掉动词 前缀 例如 用 tragen 承 载 代替 ertragen 忍 受 表达忍受的意思 即用只有词根的简单形态的字 表达现代必须加前缀的复合形态才有的意义 这种复 古做法并非一味是为了追求风格上的古奇 而是为了 要激活在现代语言使用中沉睡甚至死亡了的词源本 义 在表意和语音这两个方面 复合形态的词 特别是 动词 脱去了前后缀 常常会更强有力 更振聋发聩 更 直指人心 4 他在翻译古希腊经典作品时 大胆地在 德文中运用希腊文词源和词义 在 1804 年出版的荷 尔德林译作 安提戈涅 开头不久的诗行中 就可以看 到这样的例子 希腊文 那是怎么回事 你的话显得晦 暗 被译为 Was ists du scheinst ein rotes Wort zu f rben 那是怎么回事 你似乎把一个红字着色 希腊原文 本义为呈暗红色或者使之呈 暗红色 引伸义为呈黑暗烦乱状 4 119荷尔德林在德 语中运用希腊文词源和词义的做法招致了大批学者的 2012 年 7 月 Jul 2012 天 津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第 14 卷 第 4 期 Vol 14No 4 第 14 卷第 4 期王雪等 荷尔德林翻译思想阐释 339 批判和嘲讽 如荷马诗篇译者之子沃斯在致友人的信 中说道 你怎么看荷尔德林的索福克勒斯 这个人 难道疯了还是故意要把它弄成一部对恶劣翻译家的讽 刺 4 960尽管荷尔德林建立在词源学方法上的风格 最初会在读者那里产生陌生感 甚至不被同时代的翻 译家认可 但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在这些古老的 大众化的词汇里寻找到人类言语的根本动力 5 那 种寻找表现 寻找在诸语言的演化中将自己不断创造 出来的东西正是 纯语言 的内核 它并以象征的形式 栖身在语言的作品中 5 71 83 因此 荷尔德林设想通过 进入源语与目标语中每个词最根本 最本原的词义 从 中找出两种语言之间的最强的对应关系 让不同语言 在相遇和互补的过程中显示出它们之间的亲缘性 正 如本雅明所说 彼此的语言从来不是陌路人 他们相 互间不仅有着各种各样的瓜葛 更在先验意义上通过 它们所要表达的事物而勾连在一起 5 71 83 为了 纯 语言 的缘故 他不止是停留于在目标语中找到某个 与源语的表达有模糊类似的形式 而且要打破目标语 中的种种腐朽的障碍 探索可能存在于两种语言之间 的 先天 和 超验 的联系 并且不惮在目标语中创造 新词和新的说法来反映这种联系 4 150 最终让 纯语 言 从各种意指方式中和谐地呈现出来 达到救赎的 终点 翻译在终极意义上正服务于这一目的 它表现 出不同语言之间的至关重要的互补关系 而这一关系 的显现是通过某种形式来实现 通过这种形式使 纯 语言 更充分地体现 归根结蒂 荷尔德林在翻译中不遗余力地追寻词 语的本源 目的在于让 纯语言 通过这种翻译策略显 现出来 真正的译作不是仿造原作的含义 而是要与 原作的意指方式融为一体 引入异质语言的意指方式 打破自身语言已经腐朽了的障碍 使 纯语言 更充分 地体现出来 荷尔德林的这一哲学翻译观后来在本雅明那里得 到了继承和发展 本雅明的观点是 纯语言 是最高 级和最完整的理想语言 是将各个具体语言相互联系 的语言 它是人类各种语言的共性 翻译就是通过协 调语言的多元性 使他们相互连接 相互补充 成为无 所不包的普世语 即 纯语言 6 由此看来 他们共 同的思想是建立在语言的本原的同一性这个概念之 上 承认不同语言基本所指具有共性 翻译就是要破 除目标语中的各种局囿 找寻构成 纯语言 的核心成 分 最终回归到 逻各斯 这个统一体中来 二 翻译过程 在荷尔德林的诗学著作中 翻译概念起着重要的 作用 他认为 每一种写作包括诗歌在内都涉及翻译 诗的形成过程好比译作的形成过程 诗人亦如译者 他们的处境相同 诗人试图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的突 然闪现 而译者 假装再次体验原始的神性灵感的火 花 7 诗人 译者好比灵的载体 根据荷尔德林在诗 学论文 论诗的灵的演进方式 中的阐述 诗人是创世 灵的载体 诗的产生过程 第一步是诗人要能够同神的 创世的灵发生交流 第二步是通过反思使灵到达自己 第三步是灵不断趋近材 在材中复制自己 第四步是灵 与材的合一 第五步是灵与材之间相互作用 不断变 换 趋于统一状态 第六步是在所谓 静止的点和主契 机时刻 灵与材达到瞬间绝对完美的状态 第七步是 灵与材结合的个体化产生 诗就诞生了 4 88如此推 断 译者是原文的灵的载体 译作的产生过程可以理解 为 第一个阶段 译者开始接触原文 准备同原文的灵 进行交流 这里的灵 可看作是荷尔德林要找寻的 纯语言 是原作神性的火花 因而 翻译的第一步 就是译者同原文的灵产生交感 第二个阶段 译者不 断反思 使原作的灵到达自己 在此阶段 灵不断扩 张 在与译者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得以阐释 第三阶段 灵不断趋近材 在材中复制自己 这里的材可以看作 为目的语语言 在此阶段 译者开始尝试用目的语来 表达原文的内容和意义 第四阶段是灵和材的合一 即原作的灵与目的语语言合一 在此阶段 译者需要 通过感觉 找到具备接受灵的力量的材 并找到材的适 当接触点 也就是说 译者通过自己的理解 找到传递 原文信息和精神的语言形式 语言形式就是对灵的内 容的展示 语言的内容则是对灵的形式的展示 第五 个阶段 灵与材之间相互作用 不断变换 但并未达到 真正的统一状态 这一阶段 译者不断地化解原文与 目的语语言形式之间的冲突 使其达到同一 第六步 在所谓 静止的点和主契机时刻 灵与材达到瞬间绝 对完美的状态 即译者找到了能完美阐释原作灵的目 的语语言 第七步 灵与材的结合不断展开 实现了灵 与材结合的个体化 最终诞生了译作 在这些阶段 中 第一 二阶段 灵与材彼此独立存在 直到第三阶段 才开始接触 第四阶段开始实际的合一 但这一阶段的 合一并未达到真正的完美状态 只有通过第五步相互 作用 不断筛选 才能到达第六步 偶然找到完美的译 文 这种状态继续铺展 最终产生完整的译作 这是第 七步 从上述的推断可以看出 荷尔德林的诗的灵的演 进方式就是其翻译过程 其翻译作品是诗的灵在其演 变过程中的产物 荷尔德林要他译作中的每个字都充 满了灵 即每个字都承担全部真理和无限的万有 在 340 天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年 7 月 译品达的诗歌时 为了找到能承载灵的字 荷尔德林冲 破语言上和心理上因古老 遥远而造成的障碍 抓住古 语意思的核心 锤词炼句 去掉语言的杂质 锻成精 金 4 99 这就是为什么本雅明这样赞叹荷尔德林的译 作 在他的译作中 语言之间异常和谐 语言触及意 义就像风吹响了 呜呜 的竖琴 5 71 83 综上所述 荷尔德林的翻译过程犹如诗的创作过 程 有着严格运算法则 其一 揭示了翻译本身和翻译 作品作为一件艺术品的内部机制 他强调译者需要采 用一种类似机械或计算的方式来翻译原文 才能创作 出真正意义上的译作 其二 他把译者归入诗人的行 列 意在表明译者要具备诗人的精神气质 像诗人那样 通过一种缘自灵而又富有质感的语言 去撞击人类内 心最为深邃 真实的情感 三 翻译方法 在翻译方法上 荷尔德林青睐于逐字翻译 即译 者逐行在原文下写出译文 通过语言上的紧扣原文以 再现原文的实质 按照这种方法 译者无须考虑目的 语的语法特征 而是努力使译文完全等同于原文 荷 尔德林翻译品达的作品基本上采用逐行对译的方法 即使在翻译索福克勒斯的作品时 其采用的翻译方法 较翻译品达的作品灵活 但主要还是以直译为主 荷 尔德林之所以采取与其同时代译者所不齿直译方法有 两个原因 首先 荷尔德林旨在古希腊语和德语之间开辟一 个文化和语言的中间地带 这个地带既不完全属于希 腊语 又不完全属于德语 而是更贴近人类所共有的文 化本质 1 112 在翻译古希腊作品时 荷尔德林时常感 到德语这个 容器 并不总能完美地阐释神谕 他在其 诗歌 面包和葡萄酒 中阐述道 不牢固的容器 语 言 不是总能承载 人类只能偶尔完美阐释神 谕 7 104就像 俄狄浦斯王 中体现的思想一样 俄狄 浦斯试图完美的阐释神谕 然而却以失败告终 造成弑 父娶母的悲惨结局 在荷尔德林看来 译者作为原文 和译文的中介 在理解和传达原文的神性时 将会冒亵 渎 犯罪的风险 为了避免这种结局的发生 荷尔德林 认为 唯一的希望就是重建容器本身 期待神圣的内 容自发闪现 7 104因此 他采用了混杂化语言 a synthesis of two languages 7 104 这种语言既非德语 也 非希腊语 是两种语言的中间地带 在这两种语言的 中间地带 荷尔德林设想架起一道人类可以共享的文 化桥梁 通过这座桥梁输入希腊元素 将古希腊文化带 入 19 世纪的德国 要达到这种效果 只能采用 字字 精确 的逐字对译 借助异域化和混杂化的翻译方法 踏入他乡的文化 通过异乡的文化体验 丰富家乡的文 化 正如荷尔德林所说 踏进另一个文化或时代的 表现方式是为了转换成他自己时代和文化的形 式 8 归根结蒂 与他者文化对话 达到丰富自我文 化资本之目的 其次 荷尔德林为了寻求启蒙一个时代的理想 18 世纪时 德国处于多个领主的统治之下 政治 经 济 文化较欧洲的先进国家落后 尤其与 18 世纪占据 欧洲科学与文化中心的法国相比 德国处于一种屈辱 的地位 德国社会的上层阶级鄙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 文化 他们采用法国风尚 服装礼仪 生活方式 观念以 及语言 并以此作为文明生活的标准 这种国家分裂 外来文化入侵 统治集团腐朽的状况促使一批思想激 进的知识分子对德国文化及历史进行严肃而认真的思 考 此时的荷尔德林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是歌颂崇高的 事物 他把目光投向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 通过翻译 古希腊作品 追慕希腊神话品达的颂歌和索福克勒斯 悲剧诗人的合唱 来启发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 在 荷尔德林的眼里 品达的诗体现了古希腊的歌手意识 是古希腊精神的最高典范 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则代表 了古希腊精神理解人性的顶峰 8 27 41 因此 在翻译古 希腊作品时 荷尔德林采用逐行对译的方法 致力于一 丝不苟地重构原文的形式和内容 试图把希腊文句法 字词本义以及思维和理念强行移到德语中 只有这样 做才能将古希腊艺术的信念 人性和谐 的理想传 达给德意志民族 他认为这是时代启蒙所需要的理 想 他渴望一个人性和谐的新时代 一个崇尚美 接近 诸神的黄金时代 犹如他想象中的希腊时代 9 他把 自己视为这样一个时代的预言者 正是荷尔德林对自 己的这种定位 使他的翻译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获得 了独特的风格和价值 由此看来 荷尔德林采用逐字翻译的理由不仅一 目了然 而且揭开了他神学的面纱 在荷尔德林的心 目中 古希腊文化承载着神谕 古希腊作品中的每个字 都充满了灵 每个字里面都有全部真理和一种无限的 万有透露出来 当与创世的灵 原文 发生交流时 译 者作为灵的载体应该抱着虔诚的态度服事和护持每一 个字 以防亵渎神灵 荷尔德林这一神学观点奠定了 他采用逐字翻译的基础 四 结语 翻译实质 翻译过程和翻译方法 这三个概念构成 了荷尔德林翻译思想的主线和结构框架 通过对这三 第 14 卷第 4 期王雪等 荷尔德林翻译思想阐释 341 个概念进行阐释 我们看到 荷氏的翻译思想同他的哲 学 诗学和神学思考与观点密不可分 它们不仅成为 荷尔德林 采用逐字翻译 体验诗人的创作过程 找寻纯语言 这些翻译理念的合法化基础 而且成为 他有别于其同时代译者的标志 参考文献 1 谭载喜 西方翻译简史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111 2 曹明伦 揭开 纯语言 的神学面纱 重读本雅明的 译 者的任务 J 四川大学学报 2007 6 79 86 3 许钧 当代法国翻译理论 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 社 2001 269 4 荷尔德林 荷尔德林后期诗歌 M 刘皓明 译著 上 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116 5 沃尔特 本雅明 翻译者的任务 J 张旭东 译 中国 比较文学 1999 1 71 83 6 刘军平 西方翻译理论通史 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256 7 Susan Bernofsky Foreign Words Translator Authors in the Age of Goethe M Detroit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5 91 8 刘小枫 安提戈涅 第一合唱歌的启蒙意蕴 纪念康德 逝世二百周年 J 国外文学 2004 2 27 41 9 莫光华 荷尔德林的五张 脸 20 世纪荷尔德林接受与 批评史述要 EB OL http www be word art com cn detail aspx id 727 2012 04 28 Interp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暴反恐知识技能培训课件
- 基于数字孪生的举升机全生命周期维护成本优化模型构建障碍
-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切割片供应链韧性评估与应急响应机制
- 基于区块链的E1复用设备供应链溯源与关键元器件防篡改技术路径
- 可降解环保材料在汽车缓冲块领域替代传统金属的产业化可行性论证
- 医疗废弃物处理新规对凡士林产品包装材料的绿色转型倒逼
- 区块链在切面珠溯源中的信任重构机制
- 功率因数表在新能源并网场景下的动态补偿精度衰减机理研究
- 2025年度国企笔试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测试题(附答案和解析)
- 爱马仕笔类手工工艺传承与创新研究报告2025
- 2025年食品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岭南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 管廊运维招聘题库及答案
- 江西省2025年高考物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 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广东河源市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急需紧缺人员招聘117人(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江苏航空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才招聘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污水处理站运行记录台账范本
- 无人机地下结构探测技术-洞察及研究
- 新版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课文PDF(共12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