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古史记载的“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材料所述的农业耕作方式是a.千藕其耘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代田法2.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所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a转化“公田”为“私田” b实行土地兼并c因军功而获赏赐土地 d政府的“均田”3.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4.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是a.翻车 b.筒车 c.灌钢法 d.水排5.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清代苏州“全晋会馆” 江苏盐城“盐商会馆”a.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b.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会馆的产生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束 d.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6.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最直接后果是a.长期与世隔绝 b.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抵制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d.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7明朝著作五杂俎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这一现象表明 a徽商的发展优于晋商 b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c农村集市开始出现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8.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 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9.继昌隆缫丝厂与江南制造总局的共同点是a机器生产 b依赖外国资金 c服务市场 d生产不计成本10.“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明洋务派官办企业的兴办a.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c.使中国完全走上了富强之路 d.产生了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11.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其主要目的是a.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获取资产阶级的政治支持c.调整经济政策以救亡图存 d.扩大税源以解决财政危机12.阅读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19201936年)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不断高涨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13.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a.由于列强的侵略而处于萧条状态 b.由于国民政府的措施而得到较快发展 c.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而萎缩 d.由于日本的经济侵略而陷入困境 14.据统计,从1937年8月到1940年12月底,西迁厂矿共448家,机器材料约17万吨,技工1万2千多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西迁主要是由于日本侵华 b.西迁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c.西迁促进了民族工业“黄金时代”的到来 d.西迁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15.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则报道应出现于a.1895-1911年 b.1912-1919年 c.1927-1936年 d.1945-1949年16.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a. 服饰的西化 b. 洋货倾销中国 c. 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 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17据1913年9月5日大公报记载:“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这说明当时a.妇女地位逐渐提高 b.家庭观念丧失殆尽 c.大众赞同离婚行为 d.婚姻方式彻底变化18.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可见当时民报是a.艺术性报刊 b.娱乐性报刊 c.通俗性报刊 d.政论性报刊19.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就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俄国远东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 c.李鸿章乘火车游历了俄罗斯的主要城市d.李鸿章参观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20.2005年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发行了一张纪念邮票。该邮票纪念的影片最有可能是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杨门女将21.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c.报纸和广播传媒的普及 d.电影和电视机的成功发明22.在 17-18 世纪殖民争霸过程中,北美、印度成为英法等争夺的焦点。原因是这些地方a. 地域十分辽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b.是潜在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前景广阔c .都比较落后,便于进行殖民征服 d.都处于东西方交通咽喉位置,交通十分便利23.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认为:“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的最恰当解释是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直接参与了航海活动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的扩张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源动力24.有人说,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托克利也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17世纪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a.荷兰 b.西班牙 c.英国 d.法国25.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26. 1828年,一位德国旅行者把英国描述成为“每年都有近乎神奇的新创造进入生活”的国度。这些“新创造”主要是指a机器和工厂 b法律和制度 c理论和学说 d科学和发明27.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的广泛使用28.我们习惯上把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浪潮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生产方式不同 b.经营模式不同 c.科技含量不同 d.能源动力不同29.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下列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资本主义扩张性的具体表现 c.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拓展 d.是一种公平公正的世界经济体系30.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形成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b 直接导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c出现了“商业革命” d开辟人类文明联结的新航线 二、判断题:请涂至答题卡,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每题2分,共10分)31.明代一位贩卖古董的人,有一天非常开心,因为收购了一件珐琅彩瓷器。32. 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凭借国家权力,生产的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使其在封建社会一直占主导地位。3319世纪60、7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34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一跃成为欧洲最富有的资本主义强国。35.英国凭借工业革命的优势先后打败荷兰和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了世 界殖民霸权。 三、材料解析题:第36题12分,第37题14分,第38题10分,第39题14分,共50分。3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摘编自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材料二】郡城之东,皆习织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桥。什佰为伍,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676引苏州府志【材料三】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清黄遵宪番客篇请回答:(1)材料一的唱词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怎样的基本特点?(2分)(2)材料二中“匠”与“主”之间的关系怎样?(1分)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3分)(3)材料三黄遵宪诗中所说的“大错”指什么?( 1分)从历史的角度看,它“错”在哪里?(3分)材料二 请回答:(1)写出材料一图中a路线的开辟者。(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航路开辟对西欧经济发展和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4分)(2)图4表明当时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2分)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3)简述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2分)3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一些学生得出以下几种结论:他们积极创办洋务企业尤其是近代民用企业;他们创办的企业都以轻工业为主;他们的企业在国民政府前十年得到较快发展;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表: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将学生得出的正确结论的序号写在答题纸上。(1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1分)简要指出出现“初步发展”和“日益萎缩”两个阶段的主要原因。(3分)(3)根据材料三简要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5分)39.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材料一(1)这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2分)(2)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6分)小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材料二(3)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2分)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4)根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参考答案37.(1)哥伦布。(2分) 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打破各地割据、分散局面,世界市场初具雏形(4分)。(2)地位:英国掌握着世界工业霸权和商业霸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