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本文,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会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钱学森简要生平事迹和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3.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并结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2.培养学生爱国的感情,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教学重点: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在整个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良好的价值观的熏陶,让学生有深度地、创造性地理解文本。 教学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和组织材料对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三、使用教材构想: 设计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教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四、导入新课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请大家把收集整理的有关材料在班上作一交流。 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学生交流。投影显示有关资料。教师总结: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他直接领导和参与了我国的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他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江泽民在授奖仪式上致词,高度评价了钱学森对我国科技事业作出的贡献。五、学生自读课文,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投影显示) 遨(o)游眷(jun)恋生涯(y)萌(mng)发诬(w)蔑募(m)集深造:进一步学习以达到更高的程度。 得意门生: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遨游:漫游,游历。 眷恋:(对自己喜欢的人物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萌发:开始发生。 触怒:惹人发怒。募集:广泛征集。 据理力争:根据道理尽力争辩或争取。 六、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其主题是什么? 拜师求学创业辉煌决心回国饱受折磨胜利回来 对祖国无限热爱,对祖国贡献巨大。 2、在美国学习生活了20年,钱学森夫妇决定回国并报效祖国,但回国之路对他们来说却难而又难,他们到底遭受到哪些阻挠和迫害?请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说一说。 (多媒体演示)(1)美移民局的无理阻挠;(2)美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3)美移民局非法限制。 3.这些种种非人道的迫害,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的返回祖国的意志!他们为回国做了哪些准备?(用原文回答。) (1)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2)租房只签一年的合同。(3)五年中搬了五次家。(4)还教育孩子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他们。 4钱学森最终是怎样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的?6月写信,9月回国,联系当时的国际环境,想一想钱学森20年的艰难的回国之路为什么可以在3个月实现? 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切心情。周总理对此事的高度关注,对钱学森的高度关爱;也表现了祖国母亲对科学家的关爱以及新中国的强大力量! 七、再读课文 品味语言 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文中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2.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1)齐读一遍美国海军次长的话。 (2)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3)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好不好?为什么?(小组讨论) (2)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 (3)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 3、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 正面抒写。写信感叹,梦回故土,随时准备回家,教育孩子 反面衬托。辉煌成就,阻挠 侧面烘托。向祖国求救 为什么说“始终”? 不止一次 对祖国的怀念,对祖国的眷恋 八、激情表达 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心目中的钱学森。 学生自由表达 九、学习写法。 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了20年,要写他的事迹很多很多。本文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的? 选材精当,有详有略。 钱学森感人的事迹可以说数不胜数,但作者紧紧扣住他对祖国执着的爱来为这一中心选材。组织材料又注意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十、拓展延伸 1家是温暖的港湾,国是海外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自古至今,写思家爱国的诗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