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三维目标知识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 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过程方法 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情感态度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教学难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实验、再讨论、分析、推算得出水的组成和化学式。教学媒体学生电源(36v),大烧杯(盛电解液),小试管2支,铜导线若干,酒精灯,木条,氢气若干(用排水法收集,置放于烧杯中),烧杯(盛洗手水)。师 生 双 边 活 动 细 目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内容创设情景由水资源分布引入课题。(可由多媒体展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呢?学习氧气时,涉及了物质的哪些方面?那么,物质的组成的基本成分又是什么呢?那么,水是否与氧气、氮气一样,也由一种元素组成呢?拉瓦锡发现水的组成的故事(书本资料)感受水的存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回忆旧知,过渡到水的组成。阅读教材第一段,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验探究1今天,我们来探究水的组成。那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提供资料:氧化汞汞+氧气通过电解水的方式把水分解,然后验证产物。2如何检验氧气?3如何检验氢气?介绍检验氢气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得出结论:要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可以把该物质分解,通过证明产物的方法来判断。回忆旧知;思考讨论。 讲述 实验装置,介绍实验方法。提问 观察到什么现象? 你的实验中有什么问题?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讨论 这些实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认识仪器,理解实验方法。动手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1.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冒出,负极产生气泡的速度较快,得到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2:1。2.有的实验产生气泡速度比较慢。3.有的实验正极发现产生蓝色物。讨论,得出结论:实验中加入naoh等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电解速度;有时正极得到的气体比较少,可能是正极生成的气体与电极发生了反应,被消耗了一部分。提问 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演示 气体的检验过程提问 正极得到的气体是什么?负极气体具有什么特点呢?讲述 负极得到的是一种全新的气体,后来拉瓦锡比较系统的研究了这种气体的性质,并把它命名为氢气。演示 分别点燃不纯的氢气和纯净的氢气产生疑问,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思考:正极得到的氧气,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学生讨论:不纯净的氢气点燃时发出的响声大,纯净的氢气点燃时发出的响声小。根据点燃时发出的声音大小,可以判断氢气是否纯净。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体验氢气燃烧的现象。分析归纳提问 这个变化是什么变化?为什么?讲述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如果你是拉瓦锡,你会得出什么结论?你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讨论:是化学变化,因为生成了新物质,是分解反应,因为是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学生讨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体验感悟形成概念指导学生自学学生阅读教材p47的最后两段内容,让学生对这段内容进行理解提出质疑根据氧气、氢气、水、红磷、五氧化二磷、氯酸钾等物质的化学符号,从元素种类的多少看,你能说出它们的特点吗?讨论、发言、归纳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巩固知识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讨论、交流、发言作业:课后习题3、4板书设计课题1 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1)现象:两极出现气泡,v正极v负极=12(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 通电 氢气+氧气(h2o) (h2)(o2)2小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o2、h2、n22化合物:h2o、co2、fe3o4、al2o3、p2o5课后反思课堂练习:(略)复备时间编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课题第三单元 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方法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 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解释,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学会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教学方法问题导思、实验探究、动画揭示微观的直观教学相结合。教学媒体酒精、浓氨水、酚酞试液、胶头滴管、洒过香水的绢花、大小烧杯、试管、锥形瓶,分子间隔演示仪等等。师 生 双 边 活 动 细 目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复备内容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分组实验,滴一滴医用酒精在纸上、手上或衣服上,并注意观察现象。分组实验,滴一滴医用酒精在纸上、手上或衣服上,并注意观察现象。设疑过渡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回答:酒精挥发了。问题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绢花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能够看见吗?回答:闻到了花的香味,但看不见这种物质。播放动画1无数的球状的微小粒子从一束鲜花中不断向四周扩散,飘到画面另一侧的小女孩的鼻孔处,小女孩发出声音:好香啊!观看放映。演示讲解提问一小堆糖,用药匙先取出一点,再一分为二,再分为四分之一想一想,最后分成了什么?糖就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粒子构成的。很多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粒子分子构成的。你能解释为什么酒清挥发了吗?你能解释我们为什么能够闻到花的香味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板书 分子是客观存在的讨论与交流指导阅读教材p47第一、二自然段1为什么水会减少?2解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并表达交流。追问请猜想一下,品红在什么情况下可扩散得更快一些?这说明了什么?回答:在热水中,分子运动加快。回答: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的。过渡与引入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我们肉眼看不到但我们借助先进仪器不仅能看到,而且我们还能移动它们。指导观察世界上最小的汉字观察,猜想它的大小。板书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提问教材上哪些数据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哪些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学生用课本数据回答。动画2苯分子放大的倍数。水分子的小黑点与乒乓球比较,渐渐变大,变成乒乓球和地球模样学生观看。板书分子很小。过渡从品红的扩散,我们猜想分子是在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提供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氨水可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阅读资料。设疑引导学生归纳: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如果改变温度会有什么影响?归纳: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设问物质为什么有固(s)、液(l)、气(g)三态的变化?思考实验与思考演示实验:两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o2和no2两种气体,口对口放置,抽去中间的毛玻璃片后,观察发生的现象.提问: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追问:根据这一现象,你还能提出什么假设?观察,并描述现象:下面瓶中的红棕色的气体逐渐进入上部的氧气中,随时间的推移,两瓶趋近一致,但颜色变浅。学生回答: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播放动画3分子间隔和分子运动的微观过程:no2分子向上运动,o2分子向下运动,最后趋向颜色一致。观看,并理解分子的运动,初步形成分子间有间隔的想象表象。问题与讨论我们能够把分子间的间隔直观地表现出来吗?请同学们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组织讨论:评价实验方案是否能够成功,是否可行。自主探究提出假设: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设计实验:(方案汇总)1.一定量有颜色的水和无颜色的水混合。2.一定量酒精与水混合。3.冰融化成水体积的变化。4.一定量汽油与植物油混合等等。实验与反思提问:本实验探究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什么地方?演示实验:用分子间隔演示仪做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水预先染色,现象更明显。)提问:请你分别用“”表示酒精分子,用“”表示水分子,画图模拟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相互扩散。归纳:1.必须是两种不同的分子构成的物质。2.先分离开来,后混合均匀。(也可由学生自己动手演示)画图,相互讲解。交流与评价组织讨论:1.为什么一滴酒精滴在纸上,过一会儿就消失了?2.手上消失得快,还是纸上消失得快?为什么?3.从体积上来说,112吗?为什么?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的固、液、气三态转化。结合刚学过的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归纳总结归纳板书:分子的基本性质。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小结发言。布置作业1课本p53-54第1题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复备时间编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课 题第三单元 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方法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解释,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学会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教 学 重 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教 学 难 点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教 学 方 法问题导思、实验探究、动画揭示微观的直观教学相结合教 学 媒 体师生双边活动细目流 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复 备 内 容复习旧知识氨气、水、糖等物质都是由什么微粒构成?学生讨论回答情景引入提问分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能不能再分割?如果能分割,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回答:分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的。展示水分子、氧气分子,氢气分子的模型学生观察并思考讲授新课板书二、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思考、回答。讨论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试分析在这个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学生讨论,选择学生代表来陈述讨论结果讲解1、分子的观点思考设疑物理变化的实质是什么概括讨论、小结。物理变化的实质是没有新物质产生,发生变化的只是物质的状态和形状追问这变化中分子本身有没有变化?进一步分析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小结并板书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理解结论设疑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在这些变化中分子本身有没有变化?讨论回答。板书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的物质的分子。阅读教材并回答。设问根据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特征,我们应如何给分子下一个定义阅读教材并回答。板书: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理解并识记板书2、原子的观点展示水分子分解的微观实质观察思考提问这说明了什么?小组讨论得出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展示氧化汞分解示意图结论1: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原子没有发生变化。结论2:原子概念总结尽管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只有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才比原子大。但毫无关系的分子和原子,则无法说谁大谁小。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那分子是不是一定比原子大?查阅资料概括总结。布置作业p54 3 . 4.板书设计 课题2 分子和原子二、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的物质的分子。3、分子的概念结论1: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原子没有发生变化。结论2:原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结论3:化学变化的实质:重新组合分裂 分子 原子 新分子课后反思备课时间主备人审核人课题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4爱护水资源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地球上水的存在和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2)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3)掌握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过程方法(1)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学习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2)通过对节约用水及水体污染的学习,学会调查与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3)学习利用身边的资源获取信息,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方法。情感态度(1)增强学生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感。教学重点1、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2、节约用水及防止水污染;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难点1、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探究活动的开展;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调查、阅读、实验、探究、交流教学媒体图片、多媒体师生双边活动细目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 备 内 容导入新课1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人体内2/3是水,水是体内六大营养成分之一。地球上的水多吗?讨论回答:万物生长离不开水,水是工农业的命脉。新课教学提问多媒体介绍设疑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中观察到蔚蓝色的地球,从太空中观察地球为什么是蔚蓝色呢? 地球最大的储水库是什么?海水中含有丰富的资源有人说:“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谈谈你的见解?地球上淡水资源如何?阅读回答: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水总储量约为1.391018m3。海洋回答:不对,地球上的总水量虽然很多,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2.53%,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30.4%,不到总水量1%讨论交流总结投影提问投影联合国在1977 年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是危言耸听吗?世界人均水量和一些国家的人均水量什么是缺水国家?我国水资源状况如何?南水北调工程讨论交流: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使原本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自学交流分析后回答:人均水量在17003000m3a-1 的国家就属于缺水国家,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属于缺水国家。我国水资源总量为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居世界八十九位)。介绍设疑探究活动一21世纪,水资源将成为世界关注的首要问题。爱护水资源从哪些方面做呢?二、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在工、农业节水的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开展节约用水活动。完成p64家庭用水情况调查,谈谈你的调查结果。思考回答:节约用水就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益。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我家分值较低,在很多方面都没有注意如在使用洗衣粉等方面没有注意到对水质的影响,现制定了改进措施和得分的新目标。探究活动二小结引入探究活动三节约与不节约究竟有多大区别?生活用水节约和浪费相比的差距(调查表格见学案)由以上比较可以看出:一种生活习惯和用水方式的改变,就能节约大量的水,所以希望大家在今后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并将这种风尚不断发扬光大,使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共同爱护我们的水资源。2、防止水体污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基基本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左奥硝唑市场销售模式分析与投资风险运行报告
- 居家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标准
- 小儿麻醉护理课件
- 综合护理面试题库:临床护理技巧与案例分析
- 高校学生事务专员面试题库
- 小儿血标本采集流程
- 大班幼儿园毕业典礼老师致辞
- 初中书面表达主题分类训练10篇-社会
- 难点解析人教版7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典优)
- 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中职版劳动教育)全套教学课件
- 问题解决过程PSP-完整版
- (完整版)中医适宜技术课件
-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 GB/T 20221-2023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 等速肌力测试单关节或关节链不同运动模式以及运动角速度下的肌力参数
- 学生军训缓训(免训)申请表
- 真石漆施工工艺及要求【实用文档】doc
- 2017-2022年高考英语浙江卷七选五试题真题及答案汇编
- YB/T 117-1997高炉用耐火材料抗渣性试验方法
- GB/T 4744-2013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静水压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