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丰市第七中学九年级语文 第六单元《22绿》教案.doc_第1页
江苏省大丰市第七中学九年级语文 第六单元《22绿》教案.doc_第2页
江苏省大丰市第七中学九年级语文 第六单元《22绿》教案.doc_第3页
江苏省大丰市第七中学九年级语文 第六单元《22绿》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大丰市第七中学九年级语文 第六单元22绿教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文中所写景物的特征以及作者抒发的情感。2能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并学会作有个性且精彩的批注。3能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说出大自然的美。(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走近朱自清1导入语: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了,初中语文教材选了他的散文名篇春、背影,这两篇作品给同学们留下了深深的美好的印象。春天,给人们无限的希望与蓬勃的活力;秋天,也会以它特有的魅力使人们感受到永不衰竭的生机。朱自清先生在1924年秋天写就的散文小品绿,则是把对光明和理想的执着追求满蓄在对一潭秋水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描绘中。今天,就让这篇优美的散文“带领”我们去领略浙江仙岩山中梅雨潭那神奇的景色,“那醉人的绿”吧。 2组织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并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态度。明确: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本文写于1924年。当时朱自清先生在思想上比较健朗,基本上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因而文章也写得清朗明快,优美的文字中满蓄着勃勃的生命活力。二、读“绿”1听配乐朗读(录音),说感受,找感受。 不看书,让我们凝神屏息,全身心地去感受这“绿”的神韵。(听录音) 刚才大家听得很投入,能用一个词或短语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这是大家的感受,那朱自清先生对这绿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呢?请大家翻开课文。找出这个句子。(“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体会“惊诧”,明白“文眼”。 “惊诧”是什么意思?(惊讶、诧异) 能不能把“惊诧”换成“惊讶”?为什么?(“惊诧”是“十分惊讶”,比“惊讶”程度重。)这个“惊诧”既表明景中情(惊喜),又暗示情中景(奇异),这种形神皆领的字眼我们称“文眼”。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放开地、自由地、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朗读中能体现全文的基调:清朗明快,洋溢着勃勃生机。三、评“绿”1组织学生学习如何做批注,并仔细研读文章的批注部分。2组织学生再读全文,选择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语段或语句进行批注,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合作小组交流后,选出代表上台朗读自己选择的段落及其批注,同学进行评价。第二课时一、复习上堂课的内容二、品“绿”组织学生研读文章的重点段落(第三段)(一)找出最能概括梅雨谭绿的特征的两个词语,看什么样的“绿”让作者十分惊讶?(奇异、醉人)(二)面对奇异、醉人的绿,作者像一位善调丹青的能手,将绿描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把强烈的感情倾注在描写之中。用浪线划出作者描写梅雨潭绿的优美语句,并结合有关词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给我们呈现出绿的特征的?(讨论、点拨、品味)明确:1比喻如请学生找出描写潭水整体的句子、描绘潭水水面波纹的一句、描写水光、描写水色的句子等。2对比为了突现这绿的“奇异”、“醉人”,又将哪些地方有名的绿与梅雨潭的绿进行对比的?【绿杨(淡),绿壁(浓),西湖(明),秦淮河(暗)。】 通过对比,想突出梅雨潭之绿的怎样的独特风格?【明暗适度,浓淡相宜。】3奇妙的联想和想象 作者按照认识的习惯,变换角度,层层深入地展开描写抒情。大家听读这段剩下的部分,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变换角度深入描写的,人称感情有何变化,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如:我最喜欢“那醉人的绿呀明眸善睐了。”改用第二人称,用呼告方法加强了抒情性,并展开大胆想像,想像出的形象很美,进一步写了“绿”的“醉人”“奇异”。】 请学生模仿假设的句型,抓住“绿”的特点,大胆想像,造一两句赞美绿的话。 【如: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以你为绘画的颜料,送给丹青能手,他必能妙手天成描绘出世上最美的画卷。那醉人的绿呀,我若以你为种子,撒播于祖国的江河湖泊,一定会净化污染,整个中华大地成为世上最美的风景区。】 “绿”在作者眼里,是少妇的裙幅,是温润的碧玉,是天真清纯的小姑娘,是脉脉含情的少妇;在同学们心里,或是神奇的颜料,或是绿色的种子了。作者“醉”了,同学们“醉”了。为这奇异的“绿”,作者醉意中还送了她一个名字女儿绿,作者怎么会想到这个名字呢? 可能有: 既然以十二三的小姑娘相比,那就意味着梅雨潭的绿有着与“女儿”相似的特征。“十二三的小姑娘”在品貌上有哪些特征?犹如含苞欲放的花朵,体态轻盈,肤色亮润,品貌清纯,爱唱爱跳,充满活力,爱逗爱闹,洋溢青春气息。 有一首歌曲九九女儿红,歌词意思是:南方米酒之乡,父母生下女儿,便在地下深埋一坛米酒,女儿长到十八岁,蒙上红盖头出嫁时,父母取出淳厚芳香的米酒,招待四方亲朋,送女出嫁,因此这酒就叫“女儿红”。“女儿绿”大概由“女儿红”而来。 4拟人的方法 作者把“绿”当作人,有时以第二人称直呼,观赏者与观赏的对象,似乎有了感情的交流。开头用“招引”一词把“绿”拟人化了,写出了“绿”诱人的魅力。接近“绿”之后,有时对它诉说情怀:“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并把绿比做“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最后还赠以“女儿绿”的名字。这些都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请学生齐读这部分,读出“绿”的醉人,作者的醉意。)(三)像朱先生这样用比喻、比较、联想来描绘色彩的,在诗词中屡见不鲜,请学生联想旧知,举出一些例句来。如“霜叶红于二月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总结:语言文字不能直接表现色彩、线条、形体,须借助读者的联想、想象,还原为视觉形象,因而,选择生动的比喻,进行恰当的比较等,便成了作家摹色状形的得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