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翠峰一滴三江水,珠流万里入南洋。”珠江,孕育了无数的风流人物,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海桑田,叙说着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思想的飓风一直激荡着 广袤的华夏大地,珠江流域成为众望所归的中近现代革命策源地。a风流人物 b沧海桑田 c脍炙人口 d众望所归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等公开场合,经常引用诗文来为自己的讲话做注脚:在谈自己的工作态度时他说: ;在概括今后工作时他说: ;在谈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问题时他说: ;在谈到两岸合作问题时他说: ;在回答记者“什么是快乐”问题时他说: 。他在各类讲话中对诗文的灵活运用,充分体现了中国领导人熟练运用本民族的传统智慧应对处理各类事务的能力,也为他所引用的诗歌赋予了时代新意。“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 4巴尔扎克是如何借初至老葛朗台家的查理之眼写老葛朗台的吝啬的?请概述。(5)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8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5. 下列句中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见:接见 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辞:推辞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犹:还是 d、今急而求子 急:着急6下列句子中“以为”的用法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相同的一组是(3分)吴广以为然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a b c d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 “传”是我国对典籍的传统注释形成之一。如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春秋所做的传。b. 左传主要记载了从西周到战国末期的史实,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有价值的文献。c.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d.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记叙了郑国大夫,烛之武临危受命,以雄辩的口才说服秦国放弃攻郑,并且与郑国订立盟约的史实。8.翻译下列句子(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分) (3)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三、诗歌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6分) 四、名句默写(8分)(1)有善始者实繁, 。(2)忧懈怠,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3) ,吾将上下而求索。(4)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6)忧劳可以兴国, 。(欧阳修伶官传序(7)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8)我自横刀向天笑, 。(梁启超谭嗣同)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20)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在风中长大朱以撒说风,可以从我小时候居住的环境追溯过来。这个滨海小城,走几步就可以看到逐排推动的雪浪花;而城市的另一面,则是终年绿意披拂的高山。这个小城的古典气味,就在海风和山风的冲兑下回旋,漾来漾去。小城人家安然地度着夏日,每人一把蒲扇,指掌轻轻收住扇把,左右摇动。一个没有任何降温设备的居家生活,从夏日里探到了它的朴素和简单,同时充满了对于气候轮转的乐于接受,还有婉约的调整,调整到稍稍适应即可,用一把充满草香的蒲扇。这与如今终日在写字楼内,空调的制动使整座大楼冷飕飕不同,白领可以在夏日穿着笔挺的西服,却不知,一个人不感受夏日之炎热,是辜负了这个时节固有的赏赐。总是在晚饭的时候,借助夕阳的余晖品尝,每一口饭和菜,都充满芳香。一盏忽忽悠悠的煤油灯摆上了桌,火舌温柔、委婉,昏黄暗淡,却可以照见一家老小。在摇曳的火舌下,厨房里是母亲熟练运动着的双手,碗碟正在被涮洗,暗中反射着寒光。没有电灯通明的老宅,简陋中透着温馨,是一种干稻草堆那般的温暖。有一些人注定要离乡背井,到更广阔的空间接受风雨的扑打。我从风中的山野来到这个省会城市,已经二十六岁,又高又瘦如风中之丝。城市是乡村的怪胎,许多的空旷越来越紧密地被高层建筑挤占,似乎不占尽空间就不足以称城市。一座高大的建筑就是一面挡风的盾牌,盾牌多了,激荡的风难以穿越。城市闷热起来,蒲扇已经消失,电器降温设备在炎炎夏日的居室里制造着非自然的情调。有时也能巧遇故旧,当我放弃大路钻入小巷,风突然旋转而至,皮肤准确地判断它来自高空或者原野。即使城市生活久了,皮肤的感觉依旧,像一小节细微的芒刺拂动,有一点幸福的异样。台风是这个城市最大的威胁。当我们看到台风时,已经是这股力量穿行过后留下的破坏痕迹了楼房倒塌,桥梁倾圮,林木拔起,船只颠覆。装点城市的无数大型广告,妖冶的美女花容失色,断成几节,只余一只煽情的眼。每一次台风过去,城市惊魂未定。对于大自然而言,只不过是它一次急促的呼吸罢了。曾经有一出戏代表了一个时代对于风的强硬态度,它的名字叫战台风。当几百万知青躬耕于大野,对于自然的力量不寒而栗时,这出戏的出现,增添了人们不自量力的胆魄,面对台风、暴雨、山洪、泥石流,以血肉之躯去抵挡的人不在少数。然而,自然界永远是一幅广阔高迥的相貌,深含超人的力量。人类无法拒绝风,无法改变风的走向,人的自尊自信受到了风的挑战。人在长大,除了肉身的伸张之外,更重要的标志是人的思维摆脱了愚昧,走上了正常的轨迹。我注意到,面对破坏力强大的风,人们已经从迎战转为躲避,避其锋芒、尖锐,不再侈谈人定胜天这类空话。渔船靠港、学校放假,举村迁移,这些都是认识上的觉醒和进步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加紧要,人在大自然自然面前低头,并不是人类的羞耻。在风中,我们长大。 (选自十月,有删节)11文章第节描写了家庭生活温馨的一幕,请简说其表达特色。(4分) 12文章第节写战台风这出戏有何作用?(6分) 13文章题目“在风中长大”中“长大”的内涵有哪些?(4分) 14本文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予以探究。(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5-17国外科普作品观对我们的启示您若请一位中国读者举出科普作品的例子,他很可能想到十万个为什么、院士科普书系这类书籍。这类书,在策划和写作时就是以科普为目标的。然而,生活中“有意栽花花不发”的事情太多了。为科普而科普,未必就有科普之效。去年底,美国著名的西格马克赛学会搞了一次“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科普著作”评选,经过许多科学家和科普作家的推荐和筛选,最后共有包括达尔文自传、詹姆斯沃森的双螺旋和牛津英语词典等在内的9大类104种书籍入选。这9种类别依次是传记、指南、物质科学、科学史、科学反思、多彩生命、生命进化、人类的本性和崛起、科幻小说。这些书中,有不少并非专为科普而写,在多数中国人看来,它们是上不了科普书单的,但在这些科学家眼里,它们是当之无愧的科普佳作,原因就在于它们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客观上起到了绝佳的科普作用,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在我国,很多人都认为科普作品重在“解惑”。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却认为科普作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作用是唤醒或激起人们(尤其是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有了这种兴趣和热情,科学事业薪火相传,才有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有了这种兴趣和热情,纳税人才会心甘情愿地支持政府在科研事业上大力投资;有了这种兴趣和热情,人们才会成立众多的民间科技基金会,它们将成为政府科研投资的重要补充。另外,优秀科普作品对已立志投身科学事业者在专业方向选择上的启迪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例如,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就是在17岁时读了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后才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的。而多年后,他与同样受到这本书启发的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正由于把激起热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科学家们才把传记类作品排在9类佳作的第一类。还有什么比科学家本人娓娓道来的生平故事或传记作家的生花妙笔更能打动人心呢?那么,谁是撰写科普作品的最优人选呢?只要我们反观一下公认的科普佳作单子,便不难发现,具备深厚人文修养的科学家自身是最理想的作者。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不仅是科学大师,也是文章好手。英美国家一些文学系学生的必读书目中,就包括这二位巨匠的作品。物理学家费曼不仅妙思无穷,而且妙语连珠。若没有早年打下的文科基础,弗里曼戴森的宇宙波澜在茫茫书海中必定是波澜不惊,而不会成为畅销书,他的全方位的无限的销路也必定相当有限。于是,更重要的问题便是,如何培养优秀科普作家?这当然会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我想,如果我国中学里为了应付高考而在高中阶段文理分班的做法持续下去,人为地制造两种文化的隔阂,则笔者可以大胆断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即使有诱人的物质刺激、良好的创作氛围,我国也产生不了顶尖科普大师。这是因为,科技素养不足的文学家根本做不了科普,形象思维贫乏的科研人员同样也搞不好科普。最后,我想说的是,科普作品的内容质量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市场营销、把握潮流、媒体互促等,同样不可忽视。(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5. 本文从哪三个角度介绍了科普作品观。(6分) 16.文章的第3节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就本节内容而言,各有什么作用?(6分) 17.在作者看来,什么样的科普作品才是优秀科普作品?请概括回答。(6分) 七、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对于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而言,读书便是最佳的润滑剂;读书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请以“读书”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11.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