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基础知识复习题 (新版)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基础知识复习题 (新版)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基础知识复习题 (新版)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基础知识复习题 (新版)苏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基础知识复习题 (新版)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基础知识复习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qun( )释 广mo( ) 帷m( ) 真d( ) b( )益 chngjng( ) li ( )览 半明半mi( ) sh( )眼 摇摇欲zhu( ) 惊xin( ) mintin( ) zng( )亮 木j( ) 瘦骨lnxn( ) x( )来rng( )往 x( )动 找ch( ) 反ch( ) xi( )疵 粗l( ) zzh( )必较 浩mio( ) chuch( )不决 chngyng( ) 雕lu( ) jun( )刻 mio( )小 白j( )过x( ) 迸jin( ) 积zn( ) 呜y( ) 安tin( ) chu( )怅 自x( ) hu( )达 hucu( ) j( )身 骷lu( ) 归xng( ) 忌dn( ) 撺duo( ) f( )水 wn( )藻 家jun( ) 茶dng( ) 腌z( ) h( )家 nng( )臣 qi( )水二、改正错别字前移默化 摇摇欲堕 西来攘往 锱珠必较 记忆尤新 走头无路 烟波浩藐 心旷神移 眼花瞭乱 鸦鹊无声 由然而生 宠然大物 谈笑风声 其貌不洋 罪愧祸首 不屈不饶 道听图说 无动于中 可歌可气 鸡毛算皮 明思苦想 陈词烂调 第泗横流 火烧火撩 妖魔鬼粜 三、背默填空1、优秀的文学作品,_,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2、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_.3、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_.4、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_,_.5、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_.6、郑人买履中郑人最可笑的话是_.7、刻舟求剑中楚人最可笑的行是_.8、_,风正一帆悬。9、_,归雁洛阳边。10、_,自将磨洗认前朝。11、_,骚人搁笔费评章。12、谁道人生无再少,_,_.13、_,_,潇潇暮雨子规啼。14、青女素娥俱耐冷,_.15、_,雪却输梅一段香.16、_,冷露无声湿桂花。17、今夜月明人尽望,_.18、_,_,此事古难全。19、但愿人长久,_.20、四面湖山归眼底,_.21、青山有幸埋忠骨,_.22、林则徐的自勉联:_,_.23、物华天宝,_.24、心有三爱:_、_、_;园栽四物:_、_、_。25、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暗含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26、两岸的_,夹杂在水汽中扑面的吹来;_.27、淡黑的连山,_,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28、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_,然而又自失起来,_。四、名著推荐与阅读1、马克吐温这个笔名取自密西西比河上的水手的行话,意思是“_”指水的深度足以使航船通行无阻。1865年,他因幽默故事_一举成名,成为闻名全国的文学幽默大师。2、_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被认为是马克吐温的姊妹篇。马克吐温出身寒微心系下层民众,受到敬重,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3、_是马克吐温写的一部诙谐风趣的幽默小说,又是一部描写初涉人世的少年受教于明白事理的作品,贯串全书最重要的象征是_和吉姆漂流密西西比河。参考答案:1“十二英尺深”、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2、哈克贝利 芬恩历险记3、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哈克4、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我最喜欢的读的故事情节是_ _。因为故事中的汤姆索亚具有_ _的性格特征。四、文言文阅读(一)幼时记趣1、解释划线的词明察秋毫 项为之强 素帐 鹤唳云端 怡然自得 盖一癞蛤蟆 方出神 鞭数十 怡然称快 童稚 2、多义词解释(1)之:物外之趣 昂首观之 心之所向 项为之强 (2)为:项为之强 以丛草为林 二虫尽为所吞 (3)其:细察其纹理 使其冲烟飞鸣 常蹲其身 3、解释句子(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_(2)故时有物外之趣。_(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_(4)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_4、文章为我们描绘了三件趣事,分别是:_ _、_ _、_ _5、第二节中的“私拟”、“心之所向”有什么作用:?_6、作者为什么能时有物外之趣?_7、宋代名臣包拯清正廉明,断案如神,_ _。请从文段中选一成语填空。(二)郑人买履1、郑人买履选自_, 作者_2、给划线字注音: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3、解释加点的词:宁信度 忘操之 买履者 反归取之 4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至之市 b、反归取之 c、而忘操之 d、而置之其坐5、翻译下列句子(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2)宁信度,无自信也_6、“而忘操之”照应_ _句。7、这则寓言包含了什么道理?_ _古代寓言二则练习1写汉字。自du( )其足 nng( )信 zhu( )于水 j q( )其舟2填空。 郑人买履选自_,作者韩非,_时期哲学家,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刻舟求剑选自_,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相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3解释下列加粗的字。置之其坐_ 至之市_ _及反_ _ 不亦惑乎_遽契其舟_ 4翻译句子。(1)人曰:“何不试之以足?”_(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5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则寓言的寓意。_幼时记趣练习1、给下面的字注音藐( )唳( )砾壑( )庞( )2、解释下面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明_ 物外_ 私_ 神游_ 拔_3、幼时记趣选自_,作者_,字_,_代作家。本文围绕“_”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_、_、_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4、翻译句子神游其中,怡然自得_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_5、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砾( ) 壑( ) 怡( ) 庞(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使与台齐: 观之正浓: 盖一癞蛤蟆: 鞭数十: (3)将语段中出自想象的语句用横线划出。(4)作者用“定”、“细”二字分别修饰“目”、“视”,强调了 。(5)第2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在这里的意思是 ,现多用来形容_。参考答案古代寓言二则练习1度 宁 坠 遽 契2韩非子 战国 法 吕氏春秋 吕不韦3同“座”,座位;到;到、等到;同“返”,返回;迷惑,糊涂;立即、匆忙;雕刻4有人说:“为什么不用脚试试呢?”像这样去找自己的剑,不是很糊涂吗?5郑人买履说明了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机械地解决问题的道理。刻舟求剑则是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不顾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人,说明了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来看问题的辩证观点。幼时记趣练习1mio l l h pang2眼力物体本身之外(世俗之外)暗地里 精神游历搬,移开3浮生六记沈复三白清记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4、想象在里面亲身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愉快,自得其乐舌头一吐,两只虫子都被(它)吞下去了。5、(1)l h y png(2)一样高程度深原来鞭打(3)“以丛为林,凹者为壑”“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4)观察的仔细(5)庞然大物癞蛤蟆外表强大而实际很脆弱的东西期中复习讲义(文言文)古代寓言二则 一、文章内容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二、文学常识 1、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三、语音 1、先自度其足(du) 2、吾忘持度(d) 3、遂不得履(su)(l) 4、宁信度( nng ) 5、遽契其舟(j)(q) 四、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 坐同座,座位 2、反归取之 反同返,返回 五、一词多义 1、度 (1)先自度其足 (量长短) (2)吾忘持度 (这里指量好的尺码)(3)宁信度(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 2、之(1)而置之其坐(代指量好的尺码) (2)何不试之以足(履) (3)至之市(到去) (4)入水求之(代指剑) 3、市(1)至之市(集市) (2)市(集市)罢。 六、重点词语解释 1、而忘操之 操: 拿,携带 2、及反 及: 到,等到 3、遂不得履 遂: 终于 4、宁信度 宁: 宁可 5、无自信也 无: 不,没有 6、遽契其舟 遽: 立即,匆忙。 契:雕刻 7、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指示代词,这儿 8、不亦惑乎 惑: 迷惑,糊涂 七、重点语句翻译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宁信度,无自信也。” *宁可相信自己量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 7、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去了。 八、课文内容理解 1、郑人最可笑的语言是哪句?此句突出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2、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 。 3、郑人置履讲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故事,旨在讽刺那些不从实际出发,信守教条办事呆板的人,告诉我们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办法的道理;“刻舟求剑”的故事则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很显然,这则寓言讽刺的是那些固守陈规陋习,不懂得根据变化的情况改变看法或办法的蠢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九、开放性试题 1、寓言,就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浅显的故事情节中。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如:画蛇添足,请君入瓮,叶公好龙,等等。请你再列举一些! *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智子疑邻等 2、你怎样看待郑人置履和刻舟求剑?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幼时记趣 一、文章内容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二、文学常识 1、选自浮生六记。 2、作者:沈复,字三白,苏州人,清代作家。 三、通假字 1、以土砾凸者为邱 邱通丘,土山 四、重点词语解释 1、余忆童稚时 余:我 稚:幼小 2、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明:眼力。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 3、见藐小之物 藐:小 4、必细察其纹理 纹理:这里泛指花纹。 5、私拟作群鹤舞空 拟:比 6、昂首观之 之:代指“群鹤舞空”现象 7、项为之强 强:这里是僵硬的意思。 8、又留蚊于素帐中 素帐:白色的蚊帐 9、果如鹤唳云端 唳:(鹤、鸿雁等)高亢地鸣叫 10、怡然称快 怡然:喜悦的样子。 称快:喊痛快 11、于土墙凹凸处 凹凸:高低不平 12、花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