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器油漆工艺.doc_第1页
木器油漆工艺.doc_第2页
木器油漆工艺.doc_第3页
木器油漆工艺.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器油漆工艺.txt都是一个山的狐狸,你跟我讲什么聊斋,站在离你最近的地方,眺望你对别人的微笑,即使心是百般的疼痛只为把你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刺眼的白色,让我明白什么是纯粹的伤害。木器漆施工工艺清漆施工工艺底漆一般也是使用面漆。要注意的是清漆面层刷漆必须在墙漆进行之前处理。接下来要做的是清理木器表面灰尘和污物。然后用砂纸把板面或者木线条表面打光,刷第一遍漆。等到这遍漆干透后用经过调配的色粉+熟胶粉调合成腻子把诸如钉眼和树疤掩饰掉,使其与本色一样。一定要在漆干透后用细砂纸把色粉粗糙的部分打磨光,这一遍非常的关键,一定要注意打磨的效果。此时再刷第二遍漆,然后等干透后再用细砂纸打磨光,此时再刷下一遍漆(即一遍漆后加一遍细砂纸打光,如此类推。如果有专用底漆的,把第一遍漆改为专用底漆)待这一遍结束后,先用湿布把木器表面抹湿,然后用砂纸湿水后打磨表面,俗称水磨。等到水磨的工序也做完的时候,就可以刷最后一遍漆了。一般来说,算上最后一道漆,共需要刷面漆约为4至8遍方会有较为优质的效果。面层油漆越多遍越好,但一般不宜超过10遍。另外还要注意的就是在潮湿天气施工时,漆膜会有发白现象,这时适当加入稀释剂量1015的硝基磁化白水即可消除。编辑本段木器漆施工常见问题1、起泡 潮湿,油漆粘度高 2、起粒 混入杂质,油漆已固化 3、开裂 过度厚涂,涂层间干燥不完全 4、咬底 底层过厚没有干透,底、面漆不配套 5、涂膜脱落 上下层油漆不同类,基材未打磨 6、流挂 一次性厚涂,重涂时间短,涂料粘度低编辑本段木器漆施工注意事项1、木器漆应在完成地面施工后刷,施工时保持通风,没有灰尘,以免影响整体效果,木器漆与乳胶漆不能同时施工。 2、木材需干燥,含水率不要超过15%,施工环境湿度和温度都不宜过高 3、油漆产品多为三组份(主漆、稀释剂、固化剂),混合前搅拌均匀,严格按比例配漆 4、选用配套的稀释剂、固化剂,以免引起咬底、起皱 5、调配好后要过滤,静止1015分钟才能涂刷 6、一次施工涂膜不能过厚,必须等涂膜实干后再作下一层的施工 7、木器漆施工之前必须彻底充分打磨,直至整个漆膜摸上去光滑平整为止,避免层间附着力差,导致起层。编辑本段木器漆施工技巧1、先期除尘。首先要把木材表面打磨平整,处理浮灰,清洁时可用专用除尘布,大面 积(如地版)用吸尘器反复吸尘。 2、因材而异。了解木材的木质,如果是硬木材(如柚木、榉木、孟加拉斯)应慎用腻子 、泡力水等打底以免造成变色和影响附着力。硬质木材,想要得到最佳效果,就直接刷油漆 ,如需填缝隙,建议用油漆加细木粉搅拌均匀填补;若是一般木材,如需要用透明腻子做底 材处理,则先要用刮刀均匀涂刮整个基层,宜薄不宜厚,干燥后打磨要均匀并要彻底打磨掉 附在木材表面的多余的透明腻子,以免造成漆病。 3、涂漆准备。涂刷油漆时环境和涂刷工具必须清洁,操作人员应穿清洁的工作服,戴 清洁的工作帽。 4、涂层把握。涂刷油漆宜薄不宜厚,可薄层多道进行;做多层涂装施工时,每遍涂刷应 待下层干透后施工,并且每遍要打磨。 5、适温施工。气温降至5以下时,会延长油漆干燥时间,同时气温过低会产生白雾或 消光现象,因此应避免在此情况下施工避免在太阳直射或高温下操作,气温过高涂料干燥较 快,也会产生针孔或气泡,因此应也应尽量避免高温施工。 6、湿度把握。环境湿度大于85%时不宜施工,否则易产生漆膜发白等弊病。木器漆施工工艺 一、深木眼基材涂刷工艺: 打磨 打磨白坯处理封闭补钉眼批刮腻子底漆(2-3240砂纸 320砂纸 打磨遍)面漆(2遍)320、600砂纸 二、浅木眼基材涂刷工艺: 无需批刮腻子填充木眼,其他环节施工工艺同上。由于施工习惯或效果要求上的差异,实际涂饰遍数会有所差别。三、 耗漆量(理论值):底漆12/KG(混合液,刷涂一次的耗量)面漆14/KG(混合液,刷涂一次的耗量)(因基材和涂装效果不同,耗漆量会有所不同)四、干燥时间:(温度25,湿度75%)表干时间:40分钟实干时间:6小时五、重涂时间:(温度25,湿度75%)湿碰湿涂饰方法,在油漆表干以后可以马上重涂,中间无需打磨。但底漆施工4小时,面漆施工6小时后如果还要进行下步涂装,则必须对涂层进行打磨,以增加漆膜间的附着力。六、可使用时间:(温度25,湿度75%)油漆混合后应在4小时以内完成。施工注意事项:1、配漆时,将罐内油漆充分搅拌均匀,按规定比例调配,再次搅拌均匀,静置10分钟后过滤使用。2、涂饰面漆时,请将被涂物表面及施工环境处理干净,远离火源。3、开罐后若油漆不能一次用完则必须即时密封原包装罐。4、请配套使用本公司产品,以免引起不良反应。5、请根据温度的变化选用配套稀释剂。6、施工时应配戴防护用具,并保持良好通风。 水性木器漆施工工艺是怎样的 一、前言水性木器漆包括木器装修漆、家具漆和地板漆三大产品,水性木器漆、仅为半成品,必须经过一个施工过程、直到在基材上成膜并产生装饰效果后,才能成为成品。其理想的装饰效果不仅取决于水性木器漆本身的优良性能,更重要是合理的产品配套施工、优良的施工技术、适当环境条件下规范操作。良好的底材处理,严格的施工和控制是实现优质工程的保证。二、施工工艺:基材处理刮涂腻子(底材平整可免)涂刷底漆涂刷面漆。注意事项:1、基材处理:木质材料含水率高于12%,当手触摸有潮湿感是不能施工。木材基材必须干净、平整、上面不能留存油污、胶水等杂质,如有油污可用天那水等清除。2、木工施工前的底材处理:采用底漆或清面底漆进行封闭,(底漆封闭前除去表面粉尘、污渍物,特别是胶水。然后进行施工)处理,再木工进场施工。3、刮涂腻子:在处理好基材上,若表面粗糙则需刮涂1-3遍透明腻子,间隔2-3小时,刮涂均匀平整层间无需打磨、干透。刮涂腻子也可安排在木工施工前,也可安排在木工完工后。腻子无须稀释,一般应在一遍底漆后,刮涂较好。 涂刷底漆:涂刷2-3遍底漆间隔4-5小时,每遍干好后(具体视湿度及气候状况),用800砂纸打磨,底漆用10-20%清水稀释。 涂刷面漆:涂刷2-3遍面漆,间隔4-5小时,每遍干好后用800以上砂纸轻打磨。4、木材在涂刷水性漆前,对已涂刷过油性底漆时,需将油漆底打打磨,一般采用360砂纸打磨,除掉粉尘、方能涂刷水性底漆,否则将影响漆膜的附着力。5、进行施工涂刷底漆时,对于一部分比较粗糙的基材,应先用360-400砂纸打磨基材,除掉打磨粉尘后,才能涂刷底漆,否则将影响以后的施工效果,对已进入木纹里的粉尘可采用毛刷清除或有湿度的干净毛巾、布把其吸出。三、常用的施工方案:A、清漆1、基材处理:除尘,用400砂纸打磨基材,对有木纹的板、线材,采用顺木纹方向打磨,除去表面污渍特别是胶水。2、涂刷第一遍底漆(大部分板材已刷过油性底漆或万用底、清底)清底漆加15%左右的水。3、填补钉眼:注:调钉眼腻子时比板材颜色稍深一些,对拿不准的先试用一下。钉眼打磨后必须清扫干净,用棕毛刷清扫。4、涂刷第二遍底漆,干燥后考虑是否批刮一至两遍腻子,根据木纹的深浅而定,中间可不用打磨。5、刷第三遍底漆,用600砂纸把批刮的腻子打磨平整,干燥以不粘砂纸为准。6、刷第一遍面漆(兑水15%,调匀用300目滤布过后静置20分钟后待用,并清扫周围环境)。7、刷最后一遍面漆(800-1000砂纸磨,除去表面颗粒即可)。8、透明色漆施工底材处理:先做一遍封板底漆底漆:根据板材木纹粗细刮一至二遍透明腻子,打磨光滑,一般在底漆里面调色以喷为主,做二至三遍有色底漆每遍薄喷,喷到和样板色一样为准,避免打磨。面漆:做清面漆二遍,如有颗粒轻磨就可以了。特别注明:对板材颜色不是很深的板材,一般都采用高固底,在填补钉眼工序后进行施工,加水25%左右必须干透后才能进行下遍工序,干打磨25,3小时以打起粉质,不粘砂纸为准。 B、白色漆施工工艺:1、基材处理:涂刷白色底漆一遍(兑水10-15%封闭基材,防止板材颜色返透过来,必要时可刷白漆的底材先刷一遍底得宝进行封闭)。如果没有先刷底漆,木眼里的自调腻子遇水后容易鼓起来。2、批刮自调腻子两遍(第一遍厚、稠,第二遍薄、稀)以找平为准,不要用猪血灰做底,因为猪血灰本身怕水,遇水后发胀。自调配制腻子方法:熟胶物+少量白乳胶+双飞粉或腻子粉透明腻子+双飞粉+少量水。在调腻子时即要有硬度又要好打磨,都控制在白乳胶的加入量上。批刮自调腻子的方法:匀称地批刮以填写实木缝眼为准,干透后用400砂纸干磨。第一遍,再刮第三遍。薄批,不要太厚,防止开裂。(每遍越薄越好)。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