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ppt_第1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ppt_第2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ppt_第3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ppt_第4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某 58岁 女性主诉 突发眩晕 身体不平衡3小时患者3小时前晨起时突然感到眩晕和身体不平衡感 伴恶心 呕吐 当时眩晕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 患者平卧 翻身 或爬起时 均再次出现眩晕症状 否认耳鸣及听力下降 下一步如何考虑 眩晕 让医生感到 晕 易于混淆的几个概念 眩晕 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 或者说是一种幻觉 感觉自身或环境在旋转 升降 直线 倾斜等 不敢睁眼 视物旋转 头部活动后加重 往往有眼震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物体向眼震的反相方向旋转 有明显的恶心 发作时伴随呕吐 头晕 常表现以间歇性或持续性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为主症 多于行立起坐中或用眼时加重 不伴有恶心 呕吐 眼球震颤等症状 常见而重要的有 1 眼性头晕 2 深感觉性头晕 3 小脑性头晕 4 耳石性头晕 易于混淆的几个概念 头昏 常表现为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感为主症 多伴有头重 头闷 头胀 健忘 乏力和其他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症状 劳累时加重不伴有恶心 呕吐 眼球震颤等症状 系由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所致 易于混淆的几个概念 晕厥 强调的是以突发一过性意识障碍为主症 可能在发病之初有眩晕或头晕 视物不清 站立不稳和恶心等不适 系由多种原因导致一过性血压低 心跳慢 短暂性脑缺血所致 如血管反射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 易于混淆的几个概念 这四种症状对绝大多数人 甚至部分医生也不能正确区分 这也正是造成误诊和混乱的原因之一 常见的BPPV 年发病率 10 7 600 10万 年患病率约1 6 终生患病率约2 4 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 30 男女比例1 1 5 2 0 40岁后高发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 中国医大四院心内科苗驰金元哲王国锋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ositionalparoxysmalvertigoBPPV 概念解剖结构诊断治疗 什么是BPPV 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 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 常具有自限性 易复发 前庭疾病国际分类 ICVD 位置性眩晕 头位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所诱发的眩晕 眩晕出现在头位改变后 变位性眩晕 头位变化过程中出现的眩晕 概念解剖结构诊断治疗 耳 包括外耳 中耳和内耳 又称前庭蜗器 外耳和中耳是声波的收集和传导装置 内耳接受声波和位觉的刺激 听觉感受器和位觉感受器位于内耳 内耳的构造 内耳 也叫迷路 位于颞骨岩部的骨质内 复杂而精细 包括骨迷路与膜迷路 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 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 内外淋巴互不相通 根据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1 听觉部分 主要为耳蜗 2 前庭部分 包括半规管 球囊和椭圆囊 内耳结构 半规管的组织学 两侧耳共有三对半规管 分别称为外 上和后半规管 如下 1 呈不完全的环形 2 外侧为骨性半管 内侧系膜性结构 3 管腔内分别充满内外淋巴液 4 主要感受器是壶腹 椭圆囊与球囊 球囊和椭圆囊膜迷路在前庭内形成两个球形的腔隙球囊位于前庭内侧壁下方的球囊隐窝内椭圆囊腔位于球囊的上方 呈卵圆形 经过五个孔与膜性半规管连接 球囊和椭圆囊斑的感觉区域都是囊斑 系内侧壁膜的分化斑 囊斑 囊斑 系内侧壁膜的分化斑 呈钩状的垂直隆起 椭圆囊和球囊斑的表面被覆耳石膜 后者是一种由网状纤维和酸性粘多糖组成的结构 耳石症的病理生理基础 正常状态下 耳石固定在囊斑区域 内淋巴液构成了周围的动力环境 壶腹嵴和囊斑的存在 构成了前庭器官兴奋的组织学基础 耳石症 囊斑的耳石脱落 体位变化 内淋巴液的流动 耳石撞击壶腹嵴或囊斑本身 前庭器官兴奋 双侧前庭系统不对称 眩晕 半规管耳石症的发病率 后半规管型最常见 占70 90 外半规管型次之 10 30 前半规管型最少 1 2 多半规管为同侧多个半规管或双侧半规管同时受累 9 3 12 概念解剖结构诊断治疗 临床表现 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所诱发突然出现短暂 不超1min 眩晕其他 恶心 呕吐 头晕 头重脚轻 漂浮感 平衡不稳感 振动幻视 眼震特征 特定体位诱发 特定的眼震方向潜伏期 管结石眼震发生于激发头位后数秒至数十秒 脊帽结石无潜伏期时程 管结石短于1min 脊帽结石长于1min强度 管结石渐强 渐弱 脊帽结石持续不衰减疲劳性 多见于后半规管BPPV 受累半规管及与之对应位置试验 Dix Hallpike试验的连续过程 Dix Hallpike试验的结果判断 随着头部的后垂和转动45度 内淋巴液以及其中的耳石离开壶腹运动 患侧后半规管处于兴奋状态 眼震方向朝向患侧 持续很短 多为数秒钟 看到眼震的同时 病人也有头晕的主观感觉 眼震和头晕感觉持续15 20秒后逐渐减弱和消失 恢复体位后 重新坐起时 会再次发生眩晕 同样产生短暂的眩晕症状 但形成的眼震却是朝向对侧的 恢复体位后 眼震朝向对侧耳 眼震方向与前述卧位时相反 程度也较轻 反应呈疲劳性质 在立即反复的试验下 反应会减退 后半规管BPPV眼震特点 患耳向地 垂直上跳性眼震 垂直成分向眼球上极 扭转成分向地 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管石症 1min 右侧后半规管 上半规管BPPV眼震特点 患耳向地 垂直下跳性眼震 垂直成分向眼球下极 扭转成分向地 扭转成分弱 仅为垂直下跳性眼震 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 与后半规管相反管石症 1min 右侧上半规管 Dix Hallpike试验 外半规管型 外半规管型BPPV占10 30 体位改变使耳石通过后半规管与上半规管的总脚时 很容易造成耳石意外地沉降在外半规管的单脚 形成外半规管型BPPV 诱发试验RollTest 随着身体向一侧90度倾倒 该侧外半规管弓的外侧处于整个管腔的最低部位 耳石颗粒朝下运动除了主观的眩晕外 合并水平性眼震 方向指向朝下的耳侧 对于这类BPPV的诊断主要是分别向两耳方向侧卧位进行激惹诱发实验 外半规管BPPV眼震特点 仰卧向左右侧头均可诱发眼震向强背弱管结石 向地水平眼震 以向患侧明显 强度大 持续时间长 1min 右水平半规管 注意事项 由于耳石消散和中枢适应的原因 会出现疲劳性 所以要避免重复诱发对于疗效 要考虑疲劳性 不要误把疲劳性未引出眼震认为治疗好转 概念解剖结构诊断治疗 治疗与复位 复位原则 耳石只能从半规管总脚返回椭圆囊不能从壶腹嵴直接返回 受累半规管及与之对应复位手法 Epley复位 Semont复位 受累半规管及与之对应复位手法 Barbecue复位 Gufoni复位 管石 Gufoni复位 嵴顶结石 受累半规管及与之对应复位手法 Yacovino复位 复位后治疗 药物 改善循环及营养神经倍他司汀 银杏叶提取物手术治疗 一年以上规范复位治疗无效且活动严重受限 半规管阻塞术前庭康复训练 疗效评估 评估指标主要评估指标 位置性眩晕次要评估指标 位置性眼震辅助评估指标 生活质量 常用头晕残障问卷 疗效评估 评估时机即时评价 初始治疗完成后1天 目的 评价耳石复位的疗效短期评价 初始治疗完成后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