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苏幕遮、八声甘州教案 苏科版教学目标1.了解范仲淹、柳永的创作的基本情况。2.通过反复诵读鉴赏两首宋词,能够对诗词中佳妙的炼字进行赏析。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词,从语言方面品评两首词的妙处。教学难点诗词鉴赏的切入点的选择;领会词人在诗词中抒发的委婉的感情。教学安排 1课时。教学流程一、教师导入新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的名言?范仲淹。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词苏幕遮(碧云天)。配乐朗读苏幕遮(碧云天)。(一人或全体学生)二、鉴赏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1学生初读全词。学生自己看看哪些地方容易出错。2结合注释再读3朗读:(读准字音)演读(读出感情)齐读(读出气势)。4整体感知(学生对照注释,了解大意,概括词的主要内容。)参考: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概括主要内容。明确:这首词描绘了秋天寥廓苍茫、零落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别绪。概括上、下片的内容。明确:上片写景,描绘了秋色。;下片抒情,直抒胸臆。5上片写景,下片写人,这是词的一般结构模式,说说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明确:“碧云天,黄叶地”勾出秋季景色的特点:秋高气爽,碧空万里;金风阵阵,黄叶翻飞。这两句一写“天”,一写“地”,为读者勾出了一个清澈剔透、色彩绚丽而又广阔无际的秋色图。接着又以天水相接,斜阳映山来描绘秋色。“天接水”写眼前景的浩渺无际;“斜阳”点明傍晚时分,落日余晖,彩霞万里,映得满山红遍,水天一色。就在这千里秋色、满日斜晖之外却是那远接天涯的芳草。芳草,暗指作者的家乡,隐喻着离情。芳草延伸遥远,无边无际,所以词人觉得它似乎比斜阳更远;斜阳尚可见,而故乡不能见,因此备觉伤怀,无怪乎要“芳草无情”了。6下片抒情,抒了怎样的情?明确:“黯乡魂,追旅思”是总写乡愁。这个“追”字是紧紧追随、缠扰不休的意思,它突出了思念家乡之情无尽无休。下面分写这个“追”字。“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是说除非夜里,才能摆脱“愁思”,才能得到慰藉,此外,不管何时,都是愁苦不宁的。“明月楼高休独倚”就是说,即使明月照高楼,清景无限,你也不要去倚楼远望,因为再望也望不到家乡和亲人;何况一个人“独倚”,会更增加惆怅。这就更深一层写出了乡思之苦。那么,“何以解忧”呢?“唯有杜康(酒)”了。可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两句便是“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同义语,而含蕴更深,愁情更重,终于掉下眼泪。7总体鉴赏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芳草”历来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9尝试背诵。三、鉴赏柳永的八声甘州1请一生朗读本词。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俺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2注释1.潇潇:风雨急骤的样子。 2.霜风:秋风,寒风。 3.关河:山关江河,即山河。 4.是处:处处。 5.苒苒:渐渐。 6.物华:美好的景物。7.渺邈:遥远。 8.何事:为什么。 9.淹留:久留。 10.颙望:指抬头凝望。 11.争知:怎知。12.恁:这样。3译文潇潇暮雨,洒遍江天,直洗出一片清秋天地。雨过后。渐觉霜风凄紧,秋意一阵紧似一阵。词人独立高楼,极目远望,关河冷落,夕阳残照。风雨过后,到处红衰翠减,韶光休矣。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似与词人默默相对。不忍登高临远,因故乡邈渺不可见,而望乡又总使人归心难收。更遥想佳人,此刻亦独立妆楼举首凝亡命望,多少次天际识归舟,总是一场空!美人迟暮之悲,和红衰翠减之悲,亦打成一片。佳人又怎知道,此时此刻,我与你正一样凝愁相望!4鉴赏本词上片主要是写景,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词中的“景物”写出来。明确:暮雨、江天、霜风、关河、残照、红翠、物华、江水读下片,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从哪里看出来?明确:思乡、思亲,“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作者如何写的?明确:先写自己望乡,怀人、思归,再想像佳人切盼自己回去。虚实结合。评析明确:全词情景相生,笔致阔大而婉曲,特别是“想佳人”一段从对方着想,为柳永慢词惯用的技法,世称“柳七家数”,或“屯田家法,”此词堪称典范。这首词是柳永的名作,写羁旅行役、思乡怀人。上片写登楼所见之秋景,凄清寥廓。下片写对家乡亲人的眷恋之情,抒情婉曲。本词抒写羁旅行役之苦,是柳永的代表作。开篇单字领起,“对”字用得精当有神,振醒全篇。即全词均是作者的所见所感。暮雨是大背景,“霜风凄紧”三句由远及近,视野开阔,意境高远雄浑,苏东坡盛赞此三句,认为“唐人佳处,不过如此”。“是处”二句描状衰残之景以烘托人之离愁。“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用拟人法衬游子之忧伤,又暗转下片。只见江水东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执行调解协议书
- 农村分房协议书范本
- 金属材管拉拔工复杂设备故障预判考核试卷及答案
- 装修公司施工安全协议书
- 送受话器装调工安全隐患排查考核试卷及答案
- 高低压电器及成套设备装配工标准化技术规程
- 安徽省阜阳颍东区四校联考2026届数学八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数学七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临时资金借款合同模板
- 专职网格员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第三单元第2课时儿童乐园(教学设计)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2025
-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课件
- 2025年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考核试题(含答案)
- 2025-2030礼品包装品牌化运营策略及消费者偏好与市场营销渠道研究
-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 《家具与陈设设计》课件(共十章)
- 迪士尼电影讲解
- 2025至2030中国背光器件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
- 跨境交易信用风险传导路径-洞察阐释
- 影响力与ABC法则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医务人员行为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