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金坛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第一课时)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金坛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第一课时)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金坛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第一课时)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金坛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第一课时)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面学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2、能力目标:分析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3、情感目标:认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二、课前预习:1、预习的内容与时间:(p5-11 ,大约 30 分钟)2、预习目标:了解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文意。3、温故知新:(与旧知识的联系)4、预习检测解决生字注音踱( ) 窖( ) 嵌( ) 捻( ) 抖( ) 擞( ) 窘( ) 挲( ) 颓( ) 恣( )三、预习了解:小组活动:(检查、对答案、纠错、质疑)学况点评答疑四、开始新课: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短暂的邂逅,但由于时间短暂,有时会形象模糊,有时会踪迹全无,而那留在记忆深处,往往都是人生的精华!那么今天,我们就用心感受一下,作者阿累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去倾听他向我们讲诉那异常珍贵的一面吧。 (二)、背景介绍:迅逝世前四年,即1932年,怀着对无产阶级的坚定信念,他写了一系列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革命的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36年10月19日凌晨,在上海逝世,作者正是怀着这种悲痛的心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的情景。 (三)、读全文,找出文中表时间的词语。 1、 本文记叙的顺叙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本文记叙的是谁见谁一面?为什么以“一面”为题? a、 b、 3、 讨论归纳本文的中心事件。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起因: 经过: 结果: (四)、阅读有关内容,并在书上作标记,准备口述以下问题。 (1)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书店的全景”、“书架一角近景”“一本书的特写”。 全景: 近景: 特写: (2)找出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特征的“中景”“近景”、“特写”的语句。学生逐项朗读,教师作适当讲解。 中景: 分析: 近景: 分析: 特写:引导学生读出写手的语句: 引导学生读出写外貌的语句: 分析: 当堂训练: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破折号的用法可以有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换 c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d表示声音的延长e表示插说 f表示话没说完)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50上下的中国人( )2.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3.这时,我忽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 “哦!您,您就是”( )4.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5.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6.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归纳小结:作者阿累当时只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的一个普通汽车售票员,可鲁迅先生却能够亲自接待并低价卖书、赠书,可见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心爱护。这正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的真实写照。同学们课外收集有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方面的故事。课后作业: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并把拼音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踱 窘相 摩挲 恣情 鞠躬 憎恶 虐待 2根据拼音,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写出正确、规范的汉字。(h) 然 (yn ) 勤 (qin) 着 (mn) 撞(tu) 唐 (du su) 疑(hu) (du) 然3. 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精神萎靡)b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c我有些懊悔自己的莽撞了。(鲁莽冒失) d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用力摩擦)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 就是在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的时候,我总是昂着头。a在这四年里,我咬紧了牙,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哼都不哼一声。b我咬紧了牙,历尽艰苦,在这四年里,我受尽非人的虐待,哼都不哼一声。c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d我咬紧了牙,受尽非人的虐待,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哼都不哼一声。5. 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b“是的。”我低声地说。 c“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 d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6. 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1)一面作者阿累是一位卖票工人,本文是许多回忆鲁迅文章中颇具特色的一篇。( )(2)一面通过记叙作者偶然与鲁迅见过一面的事,热情赞颂了鲁迅热爱劳苦大众和对进步青年的关怀,表达了作者决心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继续前进的意志。 ( )(3)文中三次外貌描写,其特点是由远及近,由粗到细,从形到神,层层深入。 ( )(4)一面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情节简单,如诉家常,感人至深,主要是因为作者的词藻华丽。(5)“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出来。”表现了作者已认出面前的人就是鲁迅,但由于过分的激动,一下子说不出来了。( )7、本文中有十个“像”字句,有的是比喻句,有的不是比喻句,请认真判断,是比喻句的在括号中画“”,不是的画“”。(1)、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 )(2)、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 ( )(3)、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 )(4)、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 ( )(5)、(他们)忽然一阵大笑,像孩子一样的天真。 ( )(6)、我鼻子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 )(7)、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 )(9)、像我,穿着一身黄卡叽布的工人制服,。 ( )(10)、他没有注意到我的窘相,扬着眉毛,一半正经一半好像故意逗人笑似的。( )(11)、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 )8、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方法。(1)、我赶到虹口公园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 )(2)、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3)、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4)、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 )9、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记叙与鲁迅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时,既有肖像描写,又有语言、动作描写,展示出鲁迅对年轻人的热切关怀。b、课文对鲁迅的外貌描写是按由近及远,由细及粗,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描写的。c、全文以叙为主,以议为辅,叙议结合,向读者展示了鲁迅的品格和风貌。d、课文题目“一面”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又暗示了“一面之交”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9. 诗人余光中曾参加一次文艺大奖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辞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致辞是( )。 a. 我这老头子能与年轻人一同获奖,首先感谢评委的公正,一视同仁。 b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能赶上我,我十分欣慰。 c我虽然是个老头子,但我的心态年轻,我永不服老,所以能与年轻人同台获奖。d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他尚未落伍。二、巩固阅读(甲)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丙)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宇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1甲、乙、丙三文段三次外貌描写都提到“瘦”,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从观察的角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