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教案 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教案 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教案 苏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教案 教学目标1、分析作者矛盾思想感情,颂扬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好情怀。2、赏析精美语言,提高情景交融的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交织”的感情。一、导入新(课件1)今天我们就跟随朱自清的脚步,看一看他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课件3)打出题目荷塘月色。三、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教师:优美的诵读让人陶醉,下面,我们先来听一听本文的配乐朗诵,同学们小声跟读,随文入境!边读边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给文章每个段落加上番号。2、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课件放配乐诵读。(课件4)四、抓住关键词语,理出作者游踪,探究作者情感路线。相信优美的诵读已经让我们沉醉其中。现在大家来看看文章开头。问题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师生交流明确: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夜深人静之时本应好好休息了,但许多事情剪不断,理还乱,就想到去荷塘散步,以此来排遣内心的烦恼!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始终在全曲中回荡!问题2: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齐答)师生共同明确。游踪:家小路荷塘家问题3: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学生齐答。(只让学生回答“找到”还是“没有找到”)到底找到没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心情是怎样变化的。请看第3自然段的内心独白。我们先一起来朗读这个自然段。学生朗读。问题4:这一段独白到底流露了朱自清怎样的心情?学生明确:尽管有哀愁,但更有一种淡淡的喜悦之情!作者只有这幽僻的坏境之中,才感到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才能够抛开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可见作者对现实的不满!“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为能够暂时得到自由,欣赏荷塘月色而淡淡喜悦。可见作者幻想超脱现实!五、师生互动,赏析4、5、6自然段。带着满腔的期待和淡淡的喜悦,朱自清来到了荷塘边。他眼中的荷塘夜景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来与他共同分享!(一)、我们分成两组,第1组同学朗读第4段,第2组同学注意:勾出本段中你喜欢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喜欢。(课件5)1、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大力鼓励多答,暂时不作评价)2、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去掉文中的某些句子和词语,表达效果又有什么不同呢?(课件6展示改动后的文字)我们来读一读。改动文字: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清香。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课件6)学生朗读。问:感觉怎么样啊?(学生:不好)教师分析:曲曲折折、田田叠词,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玉立、修长婀娜、灵动飘逸(课件7)袅娜常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这写出了荷花柔软妩媚饱满的荷花柔美姿态(课件)羞涩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的娇羞。(课件9)明珠晶莹剔透星星闪闪发光、忽明忽暗(课件10)美人用刚出浴的美人来形容露珠点点的荷花,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而想到荷花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冰清玉洁(课件11)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若有若无、轻灵飘渺,用听觉来写嗅觉,想像奇妙闪电突出快速脉脉饱含深情,极富人性之美一番赏析后,相信同学们对这一段已经有了全新的感觉,下面让我们再次以最深情地朗读来诠释本段。学生朗读。(课件12)教师小结:朱自清的想像是多么丰富啊,古人有读汉书来下酒,今天我们是品“荷塘月色”来纯净我们的心灵!2、两组交换,赏析5、6段。(课件13、14)参考:(以学生讲为主,教师重点分析四处)第5、6段:重点1:“泻”一个“泻”字,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照”字直白,是如实地写,不是描绘,淡而无味。另方面与“如流水一般”不相配,失去和谐感。)(课件15)重点2:浮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而“升”给人腾空而上的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课件16)重点3:“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印”不能写出美)(课件17)重点4:“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种朦胧柔和的月色非常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所以说“恰是到了好处”。(课件18)教师小结:朱自清就是就是这样一位神奇的国画大师,用“新而不失自然”的语言之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幽淡雅、朦胧和谐之景,让荷塘与月色融为了一体,心境与景物融为了一体,整个天地融为了一体!给我们以巨大的审美享受!写景是为了抒情,这淡淡的荷塘月色之景中,寄寓的是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打出课件19)画面美丽气氛宁静格调雅致六、简析作者矛盾心情,把握情景交融。问题5:荷塘月色如此迷人,但朱自清回到家中时,是不是完全摆脱了心灵的苦闷了呢?学生回答:没有。(如学生回答找到了,就引导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理解)问题6:从后文的哪些抒情语句可以看出?学生回答:1、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2、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打出课件20)家小路荷塘家不宁静受用无边月色我什么没有无福消受教师补充小结:李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朱自清是借景消愁愁更愁!但朱自清是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不着痕迹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虽然他没有高呼“我很痛苦”,但我们在荷塘月色中能够深深感受到:人生忧伤虽轻犹重,孤独苦闷似淡还浓!七、知人论世,颂扬中国知识分子美好情怀。教师:29岁的朱自清此时已是清华大学教授,前途无量,怎么会如此惆怅和苦闷?要了解这一点,就必须“知人论世”,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性格气质!我们来看一看本文的时代背景。(课件21、22)1、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2、朱自清在同时期发表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教师小结:很明显,时代的风云变幻在朱自清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面对黑暗现实,作者看不到希望前途,因而迷茫惆怅!朱自清虽然选择了暂时的逃避,但至少他是爱国的,关注现实的,正直的!体现了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行!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20年后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塑成了万人景仰的人格丰碑!(课件23)教师总结全文:同学们,“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接过中国知识分子这面爱国的大旗,为中华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