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蔬两用型油菜.doc_第1页
油蔬两用型油菜.doc_第2页
油蔬两用型油菜.doc_第3页
油蔬两用型油菜.doc_第4页
油蔬两用型油菜.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油蔬两用型油菜种油蔬两用型油菜让农民尝到甜头 “多亏了农林部门的帮助,我种的4亩油蔬两用油菜,光菜薹销售净收入就有2000多元。”江苏省金坛市薛埠镇方麓村农民徐锁兵这几天心里乐开了花,连夸农林部门化解了他10多天来菜薹销路难的困境。 今年春天,金坛市上万亩油菜到了菜薹采摘的季节,菜农们却紧锁眉头,为菜薹找不到销路而犯愁。这时,金坛市各级农林部门上市场、进超市、找经纪人,想法设法为菜薹打开了销售渠道,避免了有可能因菜薹销售不出而引起的风波。 由金坛市农林部门推广种植的油蔬两用型油菜宁油16号,是由江苏省农科院培育的新品种。在常规栽培下,油菜抽薹达平头高度时,采摘上端15厘米菜薹食用,实现第一次收获。取菜薹后,油菜基部的休眠潜伏芽同时抽生成一次分枝,距第一次采摘时间1520天,再采摘一次分枝顶端15厘米菜薹食用,实现第二次收获。第二次菜薹收获后,促使油菜第二次分枝、第三次分枝再次抽生,分枝数量增加,单株角果数增加,尽管千粒重降低,但油菜籽产量增加,实现第三次收获。 油蔬两用油菜菜薹不需要去叶去皮,全部可以食用。从种植到采摘,都在冬季,不用任何农药,是一道绿色的环保菜肴。它比常规品种菜薹要提前一个月左右,在春节前后上市,正好填补这个时节市场菜薹空缺,因此农民种植“宁油16号”热情很高。该市薛埠镇方麓村连片种植200亩,建成了该市最大的“油蔬两用”油菜种植生产基地。 随着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种植户却面临了新问题。这种油菜菜薹上市时间短,集中在20天之内,卖菜薹难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接到农民反映后,金坛市农林部门火速行动,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分赴城区主要菜市场,连续10天到摊位上向菜贩和市民宣传推介。金坛市农林局作栽站副站长孙和平告诉笔者:“考虑到老百姓市场问题,全市农林人员,纷纷走出办公室,走进菜市场,帮助农民当推销员,同时还组织培养了一大批经纪人队伍,把菜薹推销到常州、南京、上海等地市场” 为让这一新品种油菜尽快打入市场,该市农林局和各镇区农服站还携手派专人深入到各大中型农贸市场,超市、食品公司进行产品推介,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而且让种植户手持订单搞种植,了却了农民销售的后顾之忧。 金坛市农林局和各镇区农服站还携手派专人深入到各大中型农贸市场,超市、食品公司进行产品推介,金坛市农林局长汤和平告诉笔者:“油蔬两用油菜菜薹也算是一个新生事物,市民有一个接受了解的过程。随着宁油16号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菜薹的产量也越来越多,我们在今年所做工作的基础上,正在积极联系一些大中型蔬菜速冻冷藏出口深加工企业,帮助农民把这些菜薹销往国外。我们不仅要为农民提供优良品种,提供科学种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农产品的销路问题,确保让农民们手持订单搞种植,为农民增收无风险搭建良好的平台。” 2010年,该市推广种植的油蔬两用油菜面积达2.4万亩,每亩取菜薹600斤800斤左右,以每斤菜薹0.8元计算,仅菜薹一项就每亩增收500元600元,再加上油菜籽产量提升,每亩又可增收400多元。今年,油蔬两用油菜为全市农民增收在2000万元左右,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这笔账着实算得让农民们舒心。金坛油蔬两用油菜品种助农增收“今年我种的2.9亩油蔬两用油菜平均亩产192.3公斤,按市场价每亩油菜籽产值达1000元,加上3月份平均每亩采摘销售菜薹257公斤,获利500多元,除去生产成本,每亩净效益在1100元上下,大概是普通油菜种植效益的两倍。”日前,江苏省金坛市薛埠镇方麓村村民徐锁炳一席话,表明了该市农 林部门指导农户种植油蔬两用油菜品种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近年来,由于油菜生产效益偏低,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油菜生产面积逐步下降,造成国内油料资源短缺、食用油价格大幅上涨。金坛市农林部门决心探索一条油菜生产综合效益较高的新路子。自前年起,该市以省农科院经作所油菜室为技术依托,在尧塘镇水北村进行了试种,在不增加种植密度、不增施肥量的情况下,亩均采摘菜薹360公斤,亩均产量比传统油菜生产对照田块增加52%,亩均增效688.9元。试种结果令金坛农林人兴奋不已:油蔬两用油菜新品种常规栽培能高产稳产,两用栽培通过摘除顶端优势,增强分枝能力,增加单株角果量,产量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油蔬两用油菜菜薹微量元素远远高于普通菜薹,叶片和皮层均可食用,炒熟后色泽、口感俱佳,很 受消费者欢迎。去年秋播,金坛市大面积推广油蔬两用油菜新品种,分别采用菜薹增收技术和轻简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油菜种植面积达1.52万亩。亩产几乎超过150公斤,最高的超过300公斤,亩均增加效益超过500元,引起全省农林系统高度关注。甘蓝型油蔬兼用油菜宁油16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油蔬兼用,即在油菜生长的薹期摘取主茎薹作为食用,植株其余分枝生产的菜籽供榨油用。摘薹作为一项农艺措施,可以克服早薹早花,防止冻害;在杂交制种中,可用来调节父母本开花期。近年来,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产量、品质和食味作为育种目标,选育出了油蔬兼用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宁油16号,2004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1 亲本组配和选育经过 1994年用2个双低品系“2051”和“镇8901”配置杂交组合“2051”组合为(扬油1号/3151)F7,其中扬油1号为双高品种,3151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从复合杂交组合中选育的我省第一个双低品系。当年秋播种植P1代,次年开花期选5个单株自交。秋播混合种植这5个单株成F2群体。开花期分单株自交,收获后室内分析测定每个单株和芥酸和硫苷含量,筛选低芥酸、低硫苷单株。芥酸含量定性分析用“纸层析速测法”,硫苷含量定性分析用改良“Test-Tape”方法。对鉴定获得的双低单株进行种子色泽、千粒重等农艺性状选择,最后筛选出18份双低单株材料进入株行圃进行产量和农艺性状鉴定。经连续多年的品质、农艺性状筛选和产量鉴定,于1999年育成双低油蔬两用油菜新品系99-1055。经过2个年度品系比较试验后,进入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 2 产量和抗性表现 20012002年江苏省常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5个试点平均产量2005.35kg/公顷,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0.32%;在20022003年江苏省常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5个试点平均产量2376.9kg/公顷,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3.51%,达显著水平;在20032004年江苏省常规油菜品种生产试验中,3个试点平均产量2780.7kg/公顷,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5.41%。 江苏省20012002年度油菜菌核病为重发年份,宁油16号发病率为48.30%,病指为14.16,与对照相当;油菜病毒病为中度发生年份,宁油16号发病率为27.25%,病指为12.75,抗性强于对照;本年度冻害较轻,宁油16号受冻率为52.1%,冻指为20.8,较对照轻。20022003年度油菜菌核病为中度发生年份,宁油16号发病率为21.8%,病指为14.8,与对照相当;油菜病毒病为中度发生年份,宁油16号发病率为27.25%,病指为12.75,抗性强于对照;本年度冻害严重,宁油16号受冻率为74.5%,冻指为44.7,与对照相当。20032004年度油菜菌核病发生较轻,宁油16号发病率为28.0%,病指为16.3,抗性稍强于对照;油莱病毒病为中度发生年份,宁油16号发病率为19.3%,病指为11.9,抗性强于对照;本年度冻害严重,宁油16号受冻率为82.3%,冻指为26.6,抗寒性强于对照。 3 品质性状 宁油16号品质优良,经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油料研究所测试,芥酸含量1.32%,硫甙含量28.671mol/g,含油率40.46%。据江苏省农科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中心测定,宁油16号菜薹粗蛋白、粗纤维、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3.60%、0.75%、37.5mg/100g和2.20%,与对照矮脚黄青菜薹食用品质相当,且菜薹鲜、嫩,具有甘蓝的清香味,口感优于青菜薹。摘薹产量试验表明,摘薹后每亩补施氮肥5kg,产量下降不明显,综合经济效益高。 4 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宁油16号越冬半直立,属甘蓝型油菜半冬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日数239天,5月22日左右成熟。株高中等,为147.3cm,株型紧凑,分枝上举。一次分枝89个,二次分枝34个,有效角果数360个,每角粒数1920粒,千粒重3.53.8g,角果较大、挺直。 宁油16号栽培上主要考虑通过各种措施,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并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早春适时采摘新鲜菜薹及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此外注意保证其“双低”品质免受少受人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提高其商品价值。具体措施如下: 4.1 适期播种 宁油16号适宜移栽播种期,苏北为9月10日,苏中为9月15日,苏南为9月20日;直播适宜播种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4.2 栽培 移栽大田密度135000150000株/公顷,株行距为1215cm35cm。栽足基本苗,保证总有效角数在4500万/公顷左右。直播密度19.5万22.5万株/公顷,株行距为1012cm3035cm。采摘菜薹的田块种植密度宜高些。 4.3 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复合肥为主,搭配使用速效肥,缺硼地区增施硼肥。基肥施用量占油菜总施肥量的65%左右,N、P、K配合。越冬期施用腊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15%20%。采摘菜薹的田块施肥量可适当增加。 4.4 采薹田块要施用薹肥 当主茎薹高40cm左右时,摘取15cm主薹食用,然后每亩补施尿素5kg,促进下部分枝抽生。 4.5 病虫草害防治 于初花、盛花期用“多菌灵”、“菌核净”、“菌核清”等喷雾防治菌核病。 油菜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高产、双低、油蔬两用油菜新品种-浙双72*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5*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品种-高油605*低芥酸、高含油量油菜品种-浙油758*杂交油菜华杂4号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高产、双低、油蔬两用油菜新品种-浙双72 浙双72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用宁油七号为母本,马努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高含油量、高产、油蔬两用油菜新品种。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我省推广种植。2002年杭州市收获面积18.41万亩。 一、浙双72在省、市试验、示范中产量表现浙双72 1997-1999年省区试,平均亩产137.28公斤,比对照九二58系增产21.4%,差异均达极显著。2000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3.4公斤比对照九二58系增产12.8%。2001年度江西省区试,平均亩产132.19公斤,比对照全国主栽品种中油821增产15.81%,达极显著,居首位。1999年冬参加杭州市油菜区试,试验平均亩产137.93kg,比浙油758(ck)增产8.7%。一般亩产150-180公斤,最高亩产达267公斤。 二、浙双72在杭州市种植的特征特性表现 1、生育期:浙双72全生育期平均为225天,比浙油758短2天,属甘蓝型中熟品种。 2、形态特征:浙双72株高适中,生长清秀,茎叶淡绿色,分枝位低,分枝数多,单株有数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多,角果长,千粒重高,种子黑色。一般株高160cm,最低分枝位20cm,一次分枝7-8个,二次分枝5-6个,主花序长55-60cm,单株角果数380-390个,每角粒数18-19粒,千粒重4.1g左右。 3、抗性:浙双72苗期耐湿性较强,耐寒性一般。据试种调查,菌核病抗性略差于浙油758,但优于九二一58系;病毒病抗性优于浙油758。 4、品质: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结果,其含油量43.5%,芥酸0.67%,硫苷22.73umol/g(饼),符合国家双低油菜标准。 三、浙双72在杭州市的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早播:杭州地区移栽油菜以9月中旬(秋发油菜)或9月底(传统移栽种法)播种为宜,11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5天左右;直播油菜10月中旬播种,宜早不宜迟。 2、合理密植:移栽油菜一般亩栽7000-8000株,移栽时应剔除高脚苗以及病、畸、弱苗;直播油菜每亩保留1.5-2万株,并视播种迟早作适当调整,早稀迟密,条播为宜。 3、科学用肥:施肥应掌握重施基、苗肥,适施苔、花肥,增施磷、钾、硼肥的原则。一般基肥亩施过磷酸钙25kg,氯化钾8kg,纯氮肥10 kg,硼肥0.5-1kg。亩施纯氮15kg,基苗肥占总施肥重的70%,苔花肥占30%。苗、苔期各喷施硼肥一次。 4、年前防冻,年后防渍:浙双72苗期耐寒能力一般,茎叶淡绿色,因此越冬苗体要老健,防止氮肥过多遭冻害;年后开好田沟排水,防止渍害。 5、适时收获,角黄收割打堆,确保丰产优质:一般掌握全田80%植株呈枇杷黄时,即可收获,割后打堆后熟,以提高千粒重。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5 沪油15是上海农科院作物所采用双交育种法育成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00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优质、高产、含油量高、抗倒性好、适应性广和较抗(耐)病性等特点。 一、沪油15的主要特征特性 1、沪油15在区试、生产中的产量表现 沪油15经浙江省两年区试,平均亩产为138.55kg,比对照九二一58系增产16.16%,两年区试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11.1kg,比九二一58系增产15.4%。 2、沪油15的品质 经品质测定 ,沪油15种子含油量为43.4%,芥酸含量为1.8%,硫甙含量为10.1mol/L,属高含油量、低芥酸、低硫甙优质油菜新品种。 3、形态特征 幼苗叶色深绿,生长习性半直立,有琴状裂叶2对,缺刻较深,叶片中等大小,叶面平展,叶缘有波状缺刻,蜡粉较厚,苔茎绿色,生长稳健,分枝习性属中生分枝型,主花序较发达,角果较长,植株呈纺锤形,种子黑褐色。 4、农艺性状 沪油15属甘蓝型半冬性油菜类型。株高160cm左右,最低分枝位45cm左右,一次分枝8个左右,二次分枝5个左右,单株有效角果数400角左右,每角实粒数20粒左右,千粒重3.95g,属多角果型品种。 5、全生育期 沪油15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省区试两年平均全生育期为224.6天,比九二一58系长1天。 6、抗逆性 沪油15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抗寒性较好;耐湿性略差,菌核病和病毒病抗性经鉴定略弱于九二一58系。 二、沪油15的栽培要点 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杭州地区移栽宜于9月中、下旬播种,稀播,苗期喷施多效唑,培育壮秧,秧龄期35-40天。直播可在10月中旬。 2、连片种植,合理密植 移栽密度以亩0.7-0.8万株为宜,直播密度以亩1.5-2.0万株为宜。 3、科学施肥,早发稳长 沪油15前期生长量较小,必须通过肥水调控促冬壮早发。施肥原则:重施基肥或随根肥,早施苗肥和腊肥,严格控制苔肥,巧施花角肥。春前和春后用肥比为75%:25%。高产田块一般施氮10-15kg,过磷酸钙40kg,氯化钾10kg,硼砂1kg。 4、加强管理,防好病虫害 深沟防湿防渍,搞好清沟排水工作。苗期和越冬期做好蚜虫和菜青虫的防治工作;花期做好菌核病的防治工作。 5、适时收获,丰产丰收 当全田80%左右角果呈淡黄角,主轴大部分角果籽粒呈黑褐色时即可收获打堆。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品种-高油605 高油605系浙江农业大学以605为母本,与日本农林18为父本进行杂交,其后代经多次连续选择含高油分及其它性状优良的单株而育成。1998年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浙江省油菜产区推广种植。 一、特征特性 1、产量表现 经1995年和1996两年度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99.33kg和148.50kg,比对照浙优油2号分别增产17.06%和8.00%;比九二一58系分别增28.39%和2.4%。1997年度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10.78kg,比对照九二一58系、浙优油2号分别增产11.96%和6.15%。 2、品质特点 高油605含油量高,原种含油量49.78%。两年省区试含油量平均为43.09%(尽管有串花),比对照九二一58系、浙优油2号净高6.81个、5.97个百分点。其芥酸含量中等,硫甙含量较高。 3、形态特征 植株紧凑,生长清秀,叶片大而平滑,茎叶淡绿色,分枝位低,分枝数多,结角较密,单株角果数与每角粒数较多,籽粒略小,呈棕褐色。一般株高150cm,分枝位25cm,一次有效分枝10个,二次有效分枝11个,主花序长58cm。单株有效角果数480个,每角粒数22个,千粒重3.3g。 4、全生育期 高油605属甘蓝型半冬性油菜类型,两年省区试全生育期平均为226.5天,与对照九二一58系相仿,比对照浙优油2号短1.5天。 5、抗逆性 高油605耐寒性强,抗病性经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其菌核病抗性显著高于九二一58系和浙优油2号,病毒病抗性则与浙优油2号相仿,低于九二一58系。 二、栽培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杭州地区移栽在9月下旬播种为宜,直播在10月中旬播种为宜。苗期喷施多效唑或稀效唑,培育壮秧。适宜秧龄35天左右。 2、合理密植,提高移栽质量 以适时早栽为原则,移栽田亩栽0.8万株,直播田亩留苗1.5-2万株。栽后立即施活棵肥。 3、加强管理,科学施肥 施肥原则应掌握重施基肥,早施苗肥,适施腊肥和苔肥,增施磷钾肥,不偏施氮肥;应注意硼肥施用。加强田间管理,做好中耕除草,清沟培土,疏沟渠等工作。苗期防治好蚜虫和病毒病,花期防治好菌核病。 4、适时收获,堆蓬后熟,确保丰产高油 当全株有2/3角果呈黄色而分枝上部尚有1/3的角果呈现绿色时即可收获,堆5天后脱粒。 5、集中留种,提倡连片种植,防止串花退化 统一供种,保证高油质量。低芥酸、高含油量油菜品种-浙油758 浙油758是浙江省农科院用低硫甙、高产品系S7为母本,双低品系84004为父本,于1987年配制的杂交组合,经定向选育而成的低芥酸、中硫甙、高产、抗倒、适应性广、熟期适中的优质油菜新品种。1998年5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农艺特性 (1)生育期 据浙江省1995年、1996年度油菜区试及1997年度生产试验结果,浙油758全生育期228230天,比九二一58系长2.2天,比中油821长1.5天,属甘蓝型半冬性类型。 (2)形态特征 浙油758植株高大,丰产性好。一般株高174厘米,有效分枝位54厘米,一次分枝8.4个,二次分枝5.2个,主花序长62厘米,单株角果数385个,每角粒数20.2粒,千粒重约3.8克。 (3)品质 经检测,浙油758的芥酸含量0.37%,硫甙含量68.7微摩尔/克,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为68.09%和16.14%,与对照九二一58系和中油821相比,油中对人体有害的芥酸和饼中有毒物质硫甙含量明显降低,对人体有利的油酸、亚油酸含量显著提高。含油量为37.4%,高于九二一58系。 (4)抗性 浙油758具有多种抗逆性,对菌核病抗性较好,其病情指数为11与中油821相似,对病毒病的抗性好,其病情指数为6,而中油821为7.5,抗寒性较中油821强,秧龄35-40天。 2、产量表现 浙江省1995、1996年度油菜区试,浙油758平均每亩产量为133.22kg,居参试品种首位,比浙江省当家品种九二一58系和浙优油2号增产20%左右;1997年度浙江省生产试验8个点平均亩产121.4kg,比对照九二一58系、浙优油2号分别增产22.73%、16.35%。又据1995年、1996年度华东区8试点产量汇总结果亩产177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1%,且在各试点的产量均居首位。 3、栽培要点 (1)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播种期宜比九二一58系略早,杭州地区宜在9月下旬播种,秧龄掌握在40天左右。 (2)重施基苗肥,勿忘施硼肥 浙油758营养生长旺,花序长、蕾肥量比九二一58系略增,一般基、苔肥占70%,适施苔花肥,促进荚果发育、籽粒饱满。浙油758对硼肥需要量较大,尤其山区缺硼地区,硼肥作基肥每亩用量0.50.75kg,作喷肥,苗、苔期各一次,每次亩喷100200克或其它叶面喷施硼肥。 (3)防治病虫害,加强田间管理 由于浙油758苗势旺,要注意苗期蚜虫和菜青虫的防治,花期注意清沟排水,防止菌核病发生。 (4)适时收割、打堆后熟 浙油758成熟较九二一58系迟23天,要防止割青,收割后打堆后熟,确保丰产丰收。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