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名词解释1 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p32 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p33 范式 范式是库恩提出的科学革命规范模式中的关键性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科学家必须共同遵守的科学活动的“模型”“信念”,它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在内的范例等。P3044 人工自然 人工自然是指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它是人类依据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界的物质条件创造出来的自然物,是深深打上人类印记,与人类社会发生密切联系的自然界。p845 系统与要素 系统是指处在环境中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确定功能的整体。系统方式是物质世界的一种普遍的存在方式。P276 组织与自组织 组织 当名词用,指某个特定的系统;当动词用,指某种特定的运动过程,即原来分散的,相对独立的要素形成一个具有整体结构与新属性的系统的过程。 自组织 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便称系统是自组织的。“特定”指,那种结构和功能并非外界强加给系统的,而且外界是以非特定的方式作用于系统。P557 可逆与不可逆 一个物质系统从某一状态出发,经过某一过程达到另一状态,如果存在另一过程,它能够使该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则原来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简称可逆。 反之,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则原来的过程称为不可逆过程,简称不可逆。可逆和不可逆是刻画过程的概念,只有对两种以上状态所构成的过程才谈得上可逆或不可逆。p458 进化与退化 进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或系统在演化过程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 退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或系统在演化过程中由有序到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P499 有序与无序 有序是指客观事物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有规则的联系或转化。 无序是指客观事物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无规则的联系或转化。系统的有序或无序是一个整体性概念,单个事物或孤立的要素是无所谓有序或无序的。5010 熵 熵是一个反应热运动过程和方向的物理量。用来反映热运动的不可逆性 熵增加原理:系统只能自发的朝着熵增大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熵最大的平衡态。P4511 反馈 非线性相互作用使系统具有滚雪球式的增长效应,使过程的结果又影响到过程的原因和过程本身,就是反馈作用。P59反馈是从电磁学中的反馈电路引申出来的概念,指系统的输出反过来作用于输入,从而影响再输出。如果加强了再输出,称为正反馈;如果削弱了再输出,称为负反馈。p24612 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研究关于获得和发展自然科学知识的行为与一般程序。研究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的方法。(技术方法论 技术方法论是关于取得新的发明创造的行为方式和一般程序的理论。研究利用自然规律发明人工自然物的思路和方法。)p12513 意象 意象是对同类事物的一般特征的反映。它是从印象,表象这些还处于感性阶段的对象的生动形象或“内心图画”中,经过形象分析和形象综合而建立起来的。p19214 联想 广义的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属于感性认识范畴的由知觉形象触发的印象联想,以及属于理想性认识范畴的意象和概念的联想。P19215 想象 想象是在联想的基础上加工原有意象而创造出新的意象。想象在原有意象的基础上经过联想,加工原有意象以创造出新的意象。P19216 证伪主义 波普认为,一个理论不管它如何经受住严格的检验,也不能说是真的,因为这仅仅表明它能够经受已经经受的检验,而并不能表示它能经受未来的任何考验,任何理论是一次证伪既可能肯定为假,但即使经过多次证实也不能肯定为真。证伪主义由此得名。17 科学抽象 科学抽象是在思维中对同类事物去除其现象的,次要的方面,抽取其共同的,主要的方面,从而做到从个别中把握一般,从现象中把握本质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法。P17618 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是指一定历史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经过分析与研究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P13419 科研选题 科研选题就是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而所谓课题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所需要研究的一个或一组科学问题。P14020 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于科学仪器,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有计划,有目的地感知客观对象从而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P15421 机遇 在进行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人们往往由于某个偶然的机会,出乎意料的遇到未曾见过的自然现象,由此导致科学技术的新突破,这种意外或偶然的发现,称为机遇。P17222 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是在科学认识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科学思维的“细胞”,是思维结构的基本单元。P17723 科学符号 从认识论的观点看,符号是一定的可感知的物质对象,它在储存,传递另一对象的信息方面充当另一对象代替物。符号不但具有物质性和可知性而且还必须具备含义。任何符号都是物质形成和含义的统一。P17924 理想实验 理想实验是运用理想模型在思想中塑造理想过程,并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一种理想模型方法,又具有假想的性质。P18225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是科学思维的一种最普遍最基本的类型。它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两种思维形态)p18326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在形象的反映客体的具体形态或姿态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来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形式。P19127 相似块 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起来而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单元称为相似块。人们对外界的认识常常要依赖它的存在。P20028 科学假说 假说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化了的科学知识体系。)p21429 公理化方法 从尽可能少的基本概念,公理,公设出发,运用演绎推理规则,推导出一系列的命题和定理,从而建立整个理论体系的方法。P225 30 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是为确定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效用,而对系统各种要素,过程和关系进行考察的方法。P24431 信息 信息就本体论而言,是标志事物存在及其关系的属性。信息就认识论意义而言,是认识主体接收到的,可以消除对事物认识不确定性的新消息,新内容,新知识。从传递过程即从信源经过信道再到信宿的关系来看,信息又是主体之间认知与被认知的联系与关系。P24532 头脑风暴法 将对某项工程技术课题有专门知识的人召集起来,围绕一个明确的议题,作无拘束的自由思考,讨论,让各种思想多项流动,多元交叉,借以填补各自空白,与会者互相启发,使创造性思维产生共振和连锁反应,由此诱发出更多的创新设想。P27633 学派 学派是具有共同学术思想的科学家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一种形式。学派组织具有内聚性,整体性,传统性,排它性等特点。P31834 技术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需求,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以及使用这些手段和方法的技能体系。即存在着物质要素说,也存在精神要素说,既有静态观点,又有动态观点。P28335 科学 科学这个范畴有知识和实践双重含义,它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人类的一种活动。科学是指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和在这个活动中产生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p28236 系统整体性 是基于要素对系统的非加和性关系。当要素之间存在相干性,协同性的条件下,会有新质的突现。这种新质不是单个要素所具有的,而是系统整体才具有的。P24337 科学事实 在科学方法论中,科学事实这一范畴一般是指经验事实,因此,所谓科学事实,是指人们对观察和实验等时间所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的真实描述。它体现的是客观事件在科学认识主体中的记述和判断,而不是理性抽象的结果,它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P151二 单项选择 1 科学认识的主体是:(B)A、人民群众 B、科学工作者 C、文艺工作者 D、经典作家 E、知名学者2 亚历士多德在工具篇一书中,最为推崇的方法是(D) A、类比方法 B、实践方法 C、归纳方法 D、演绎方法 E、观察方法 3 被恩格斯誉为向宗教发出“挑战书”、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书”的不朽著作是(B) A、人体构造论 B、天体运行论 C、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D、心血运动论 E、新天文学 4 为捍卫和宣传日心说被宗教强制赴火刑的著名学者是(C) A、赛尔维特 B、伽利略 C、布鲁诺 D、哥白尼 E、维萨里 5 近代自然科学独立并建立体系并获得重大成就,最为重要的原因是(A) A、 科学实验的兴起 B、理性与实验相结合 C、人类思想获得解放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 E、日心学说的出现 6 在方法论的问题上培根与笛卡儿的不同在于(B) A、培根重视理论,笛卡儿重视经验 B、培根重视归纳,笛卡儿重视演绎 C、培根重视经验,笛卡儿重视数学 D、培根排斥归纳,笛卡儿排斥演绎 E、培根重视继承,笛卡儿重视创新 7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属于:(B)A、科学方法 B、哲学 C、思维科学 D、社会理论 E、系统科学 8 系统论最基本的观点就是:(D)A、层次性的观点 B、突变性的观点 C、对称性的观点 D、整体性的观点 E、结构性的观点 9 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在探索进化机制所依据的最重要的一对根本矛盾是:(C)A、同化与异化 B、个体与环境 C、遗传与变异 D、连续与间断 E、整体与部分 10 科学认识的对象是:(C)A、客观事实 B、科技产物 C、科学事实 D、科学知识 E、历史事实11 最早系统提出“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的哲学家是:(C)A、德国哲学家爱因斯坦 B、法国哲学家波普 C、英国哲学家波普D、美国哲学家波普 E、美国哲学家爱因斯坦12 系统的有序可表现为要素分布的:(B)A、均匀性 B、不均匀性 C、平衡性 D、不平衡性 E、可重复性13 由于发现天体运行三定律,被人们誉为“天空立法者”的科学家是(C) A、哥白尼 B、伽利略 C、开普勒 D、第谷 E、布鲁诺 14 赖尔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产生所作的突出贡献是指出(C) A、 岩石分类说 B、地质突变论 C、地质渐变论 D、岩石质变思想 E、板块构造论 15 列宁称赞把生物学第一次建立在完全科学基础上的生物学重大成就是(D) A、 林耐的人为分类法 B、细胞学说 C、拉马克生物进化论 D、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E、分子生物学 17 近代自然科学独立并建立体系并获得重大成就,最为重要的原因是:(A)A、科学实验的兴起 B、理性与实验相结合 C、人类思想获得解放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 E、日心说的出现三 不定项选择1 贯穿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始终的矛盾是:(AD)A、人与自然的矛盾 B、吸引与排斥的矛盾 C、生产与生活的矛盾D、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 E、连续与间断的矛盾2 科学问题的来源有:(ABCDE)A、实践是科学问题的根本源泉 B、科学问题从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中产生C、科学问题从科学理论的内部矛盾中产生 D、科学问题从不同学派理论的矛盾中产生E、科学问题从各个科学技术领域相互渗透的矛盾中产生3 1543年,自然科学领域联袂向宗教神学挑战,其代表作是(A B) A、天体运行论 B、人体构造论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E、新天文学 4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BDE)A、微积分中的辩证法 B、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C、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 D、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E、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5 被誉为古希腊时期著名的三大数学家的学者是(B C D) A、毕达哥拉斯 B、欧几里德 C、阿基米德 D、阿波罗尼 E、苏格拉底6 科学革命的主要特征是:(BCD)A、直接性 B、间断性 C、创新性 D、突破性 E、渐进性7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区别在于:(ABCE)A、逻辑思维的“细胞”是抽象的概念 B、形象思维的“细胞”是形象的意象C、形象思维过程的一般形式是运用意象进行联想或想象D、逻辑思维过程的一般形式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E、逻辑思维与形象无关,形象思维也不用概念8 科学事实的特征有:(ABCE)A、陈述性 B、个别性 C、真实性 D、历史性 E、可重复性9 下列哪些方法属于工程技术设计方法的是:(ABCDE)A、头脑风暴法 B、综摄法 C、联想法 D、检核表法 E、逆向思考法10 对自组织现象的研究是解决如下哪些代表人物的理论之间的矛盾的关键:(BC)A、恩格斯 B、达尔文 C、克劳修斯 D、黑格尔 E、毕达哥拉斯11 科学实验的基本要素有:(ABC)A、 实验者 B、实验对象 C、实验手段 D、实验才能 E、实验结果分析12 到19世纪30年代,被恩格斯誉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奠定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包括(BDE) A、牛顿力学 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C、微积分创立 D、有机化学成就 E、地质渐变论 13 科学实验方法的基本分类其结果是(B D) A、 析因实验 B、探索性实验 C、模拟实验 D、验证性实验 E、判决性实验14 中国古代有著名的三大天体模型,它们是(B D E) A、天圆地方说 B、盖天论 C、壳层说 D、浑天说 E、宣夜说 四 辨析题(新增)1 科学事实就是排除了任何主观因素的客观事实。P151事实的概念有多种含义,在科学认识中,事实常常是在下述两种不同的含义上来使用:一种是指在现实的时间和空间中实际存在着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在科学认识论中常常表明为“事实1”,即客观事实;一种是指用某种语言描述被观察到的客观事件,现象和过程所做出的经验陈述或观察判断。在认识论中常常标明为“事实2”,也就是经验事实。客观事实是在观察或实验中被观察到的,不依赖于观察者而存在的客观事物本身,是第一性的,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它本身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不带有任何主观成分,是纯客观的东西。在科学方法论中,科学事实这一范畴一般是指经验事实,因此,所谓科学事实,是指人们对观察和实验等时间所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的真实描述。它体现的是客观事件在科学认识主体中的记述和判断,而不是理性抽象的结果,它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所以,命题说法是错误的。2 逻辑思维必须遵从固定思维规则,所以不含任何创造性。P196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是科学思维的一种最普遍最基本的类型。它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辨证逻辑思维两种思维形态。逻辑思维的确必须遵从固定的思维规则。形式逻辑思维把内容和形式结构相对地分割开,仅从形式结构这一侧面研究概念、判断、推理及其正确联系的规律。它的基本规律是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它以使用“固定范畴”为特点。它的主要特征是用一套表意符号表达思维的逻辑结构和规律,从而把对思维的研究转变为对符号的研究。的确必须遵从固定的思维规则。辩证逻辑思维以使用“流动范畴”为特点,它从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上去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其基本规律是对立同一律。它把矛盾的原则、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原则用于研究思维形式,从而揭示各种思维形式的辩证本性,把思维的确定性和思维的灵活性统一起来,因而充满了创新的活力。所以命题的说法是错误的。3 系统的有序是指系统组成要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与转化,这表现在要素分布的均匀上。P50系统的有序是指系统组成要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与转化,它是个整体的概念,单个事物或孤立的要素是无所谓有序的。系统的有序可表现为要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一个系统的各个要素总是出现在某些特定的空间位置或时间位置上,就显得井然有序;如果要素的分布是均匀的,即任何要素都可以出现在任何位置上,整体上就显得混乱无序。一个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分布不均匀,就显得有序。系统的有序性还意味着要素分布和运动分布的某种一致性和协调性。所以命题的说法是错误的。4 进化与退化是分别发生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P52进化与退化是同时进行的,两者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我们必须承认有一个多元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进化的过程和退化的过程并存着。简单的用一类事实否定或代替另一类事实,显然是不妥当的;简单的将两类事实看成是并行不悖的,也是不妥当的。重要的问题在于讨论进化与退化之间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共生同存,两者相伴。进化与退化往往是同时发生,一起存在的,它们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从某一层次,角度,侧面来看进化的过程,在另一个层次,角度,侧面就是退化的过程。第二,相互包含,两者统一。以进化为主的过程往往内在地包含着退化,同样,以退化为主的也常常内在的包含着进化,纯粹的进化或纯粹的退化至少是极其罕见的现象。第三,相互交替,两极相通。进化与退化往往是交替进行相互转化的,当进化或者退化的总体进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它们就会向各自的对立面发展。所以命题的说法是错误的。5 科学假说是假定性说明,一般没有科学依据。P214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科学假说是假定性说明但并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假说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说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它即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思维形式,又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假说既然是基于已知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猜测性说明,那么,他通常就会由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对想象本质的猜测;推演出的预言与预见。在有些情况下,人们也把理论或假说中的预言称为“假说”,而实际上这些预言都是理论或假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假说的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以下特点:1科学性 假说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依据,以科学理论为前提而提出来的。2假定性 假说中包含着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猜测。这种猜测往往是在科学资料不甚充足,检验条件不甚完备的情况下提出的,带有假定性成分,在未来可能被证伪而淘汰,也可能基本被确证并经修正完善后称为理论。3易变性 对于同一自然现象,由于人们占有的材料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使用的方法不同等原因,可能提出多种不同的假说,这些假说会随着实践过程中的新发现而变化,随着争论的发展而修改。易变性不同于理论的相对稳定性,往往给人一种错觉,这种错觉忽视了假说的科学性及其客观依据。五 简答1 自然辩证法p1-2 自然辩证法是19世纪中叶由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当时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它是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研究的内容对象:自然界的辩证法,即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即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即作为一般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2 头脑风暴法P277 该法是美国人奥斯本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将对某项工程技术课题有专门知识的人召集起来,围绕一个明确的议题,作无拘束的自由思考,讨论,让各种思想多项流动,多元交叉,借以填补各自空白,与会者互相启发,使创造性思维产生共振和连锁反应,由此诱发出更多的创新设想。这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它充分发挥了人们的想象力。以原有的知识圈为出发点,又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利用想象类比联想等方式引发种种奇特的思想,达到发明创造的新的工程技术产品的目的。这种方法是工程技术研究构思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3 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p2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来考察作为这一关系中的客体的自然界,作为这一关系的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这一关系的中介的科学技术,便构成了自然辩证法的三部分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所要研究的是:自然界的辩证法,即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即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辩证法,即作为一般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4 科学抽象一般要坚持那些原则?实践是科学抽象的基础,科学抽象的感性资料来源于实践,所遵循的抽象规则也是经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抽象的结果也必须付诸实践检验; 掌握丰富可靠的事实,是科学抽象的重要的前提,获得事实资料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学习继承别人的成果,二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感性材料; 运用科学方法是科学抽象的关键,抽象过程中要介入大量的理性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最终获得理论成果。5 科学工作者捕获机遇要具备的素质?p175机遇产生的客观原因在于自然界本身就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统一。机遇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在于人们认识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曲折性,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的情况,使认识既有目的性,又有意外性。机遇在科学发现中起着很重要作用,当并非所有碰到机遇的人都能从中作出科学发现。能否利用机遇提供的重要线索,从中作出新发现,关键是要善于捕捉机遇。从科技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来看,具有一下几条条件的才能捕捉住机遇: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判断力,科学的想象力,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6 学习自然辩证法对科学工作者的意义?p15-17具体来说,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有以下几点。第一,学习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第二,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人与自然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三,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是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第四,学习自然辩证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技术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的关键学习自然辩证法,用辩证唯物主义武装我国广大的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头脑,可以启迪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思路,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在科学技术的领域里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推动经济建设和整个综合国力的提高。同时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方针和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科学基础,其关键性也在日益增长。7 “观察渗透理论”这一观点对认识论有什么帮助?p168科学认识史表明,观察渗透理论的观点比较符合科学观察的实际进程。观察之所以渗透着理论,从根本上将是因为观察是一项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观察的主体是人。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主体与积极主动地反映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个相互作用过程决定了观察必然渗透理论。第一,认识的主体总是在一定的理论框架下进行观察的,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理论指导就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第二,为了提高观察的精度和可靠性,人们不断地改进观察的手段和方式,从凭借肉眼的观察发展到用仪器进行观察,在使用仪器观察时,同样也要受到理论的影响。第三,在对观察结果进行处理时,也渗透着理论的指导作用。正确的理论是观察客观性的保障,而观察客观性又为理论的建立和检验作了保证。观察和理论的这种关系是由观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所决定的。观察的主观性决定了观察必须渗透着理论:观察的客观性决定了理论必须依赖观察;观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辩证统一决定了观察和理论的辩证统一,割裂两者的辩证关系,片面强调某一方面,都是错误的。8 什么是科学问题?如何科研选题?p134 p143-150科学问题是指一定历史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经过分析与研究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科学问题是有结构的,在科学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科研选题就是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科研选题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模式,不过集古今中外科学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还是能够从中引出具有方法论功能的一些基本选题原则。1需要性原则 需要性原则是指选择的课题必须着眼于社会的需要和学科理论发展的需要及研究者今后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学科理论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2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是指选出的课题应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并预期能从中产生创造的科学技术成果。3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选题要有科学事实和根据科学理论根据,把课题置于但是得科学技术背景下,并使之成为科学上可以成立和可以探讨的问题。4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选择的课题应与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即根据实际具备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来选择研究课题。以上四条原则,充分反映了科学选题的目的 价值 根源和条件,他们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选题时应全面考虑,综合运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选题的步骤一般是沿着一下环节进行的:发现或搜集问题,初步选择问题,资料调研,制定研究计划,课题论证和课题审批。需要注意的是,选题过程是一个不断反馈调整的过程,常常需要反复调研和多次论证,才能达到选出最佳课题的目的。9 系统科学的思想内涵与应用原则p243系统科学方法,就是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和理论,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总称。系统方法要求人们,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整体,把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看成一个总体过程,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运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和处理对象时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动态原则,最优化原则和模拟化原则。整体性原则是基于要素对系统的非加和性关系。动态原则指系统方法的历时性原则。最优化原则亦称整体最优化原则,是使用系统方法的目的和要求。模型化原则指采用系统科学方法,需要把系统模型化。10 谈谈系统科学方法。P244 系统科学方法是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和理论,把研究对象看做一个整体,把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看成一个总体过程,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的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系统科学方法主要包括系统分析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控制方法,黑箱和黑箱方法,弄能模拟,系统规划以及自组织理论方法等。系统科学方法广泛的应用,推动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应用技术,管理科学,医学,环境科学的新进展,同时还带来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诸多的系统科学方法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各有所用,要通过具体问题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11 什么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本身的起点?区别是什么?科学研究的起点是问题;科学本身的起点是实践。就整体人类认识的过程而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从生动直观开始的,但就某一线具体研究而言,又总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研究就是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研究之所以从问题开始,这是科学研究的本身的探索性所决定的。研究问题,先得发现问题,要善于发现问题,就要明确问题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科学问题的根本源泉,但这并不等于说科学问题都是直接来源于实践。科学还可以有别的来源。 “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与“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两个不同的命题,前者是着眼于科学研究的程序,后者着眼于认识的来源,二者的本质是统一的。强调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并不是对科学认识归根到底始于生产活动,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等社会实践的否定,而是把一般的认识论原则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具体化了。12 如何理解科学事实的客观性?P151事实的概念有多种含义,在科学认识中,事实常常是下述两种不同含义上来使用:一种是指在现实的时间和空间存在着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在科学认识论中常常表明为“事实1”,即客观事实;一种是指用某种语言描述被观察到的客观事件,现象和过程所做出的经验陈述或观察判断。在认识论中常常标明为“事实2”,也就是经验事实。两者具有同一性,客观事实是经验事实的基础,经验事实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是对客观事实能动反映的体现。在科学方法论中,科学事实这一范畴一般是指经验事实,因此,所谓科学事实,是指人们对观察和实验等时间所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的真实描述。它体现的是客观事件在科学认识主体中的记述和判断,而不是理性抽象的结果,它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六 论述题1 结合自己专业论述科研选题过程中如何贯彻有关原则p143科学研究首先要提出问题,选择和确定科研课题是科学研究具体过程的开始。科研选题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并不存在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不过集古今中外科学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还是能够从中引出具有方法论功能的一些基本选自原则。1需要性原则需要性原则是指选择的课题必须着眼于社会的需要和学科理论发展的需要及研究者今后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学科理论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2创造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是指选出的课题应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并预期能从中产生创造的科学技术成果。3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选题要有科学事实根据哈科学理论根据,把课题置于但是得科学技术背景下,并使之成为科学上可以成立和可以探讨的问题。4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选择的课题应与自己的客观条件相适应,即根据实际具备或进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来选择研究课题。以上四条原则,充分反映了科学选题的目的,价值根据和条件,他们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选题时应全面考虑,综合运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各条原则根据自己专业展开说明)2 自组织形成的根据与条件p57-60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便称系统是自组织的。“特定”指,那种结构和功能并非外界强加给系统的,而且外界是以非特定的方式作用于系统的。对自组织现象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系统科学,特别是各种非平衡自组织理论尽管背景和对象有很大差别,但他们都试图解决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无序和有序相互转化的机制和条件。有序结构式怎样从无序状态中产生出来的呢?依据:一 开放性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必要条件;二 远离系统平衡态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外部源泉;三 非线性互相作用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在根据;四 正反馈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部机制;五 内部涨落是导致系统有序演化的直接诱因。条件: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以自组织形式来实现的进化过程是在具备了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正反馈机制和涨落等诸多条件的前提下进行的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系统都难以产生新的有序结构。3 关于相似的原理p200相似就是客观事物存在的同与变异的辩证统一。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同和变异。相似既非绝对的同,也非绝对的异。它就是客观事物变化过程中的不变。相似关系是客观世界存在的最为普遍的关系。(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起来而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单元称为相似块。人们对外界的认识常常要依赖它的存在。)相似块就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起来而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单元。人们对外界的认识常常要依赖相似块的存在,人们大脑中贮存的诸多相似块和感觉器官输入的信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就会结成新的相似块,这些新的相似块的组合,就是形象思维中经常出现的想像、直感的基础。科技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相似原理的发现和运用。因此,从某种意义说,能够发现“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并将它们有机的联系起来,也就是独创了。 任何事物都是由相似的单元,层次排列组合而成。每个层次,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特点。利用规律从而和谐的组合成一个整体。科技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相似原理的发现与运用。人们在工作,学习,实践活动中使大脑得到了许多相似块,而在亲身体验中得到的相似块则更加生动。这就为人们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创造了丰富的联想基础,使人们的思维活动能进入高级阶段或层次。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提高,相似块也不断地相互组合,深化,思想内容就会不断得到丰富。4 “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与“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关系p134就整个人类认识的过程而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从生动直观开始的,但就某一线具体研究而言,又总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研究就是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研究之所以从问题开始,这是科学研究的本身的探索性所决定的。研究问题,先得发现问题,要善于发现问题,就要明确问题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科学问题的根本源泉,但这并不等于说科学问题都是直接来源于实践。科学问题还可以有别的来源:从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中产生;从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中产生;从不同学派理论之间的理论矛盾中产生;从各个科学技术领域相互渗透的矛盾中产生等。“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与“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两个不同的命题,前者是着眼于科学研究的程序,后者着眼于认识的来源,二者的本质是统一的。强调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并不是对科学认识归根到底始于生产活动,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等社会实践的否定,而是把一般的认识论原则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具体化了。5 如何看待“马太效应”与“富不过三代”二者相互矛盾的观点P356马太效应是用来描述科学共同体在承认分配上上的一种重要现象。即科学上有时积累的棘轮效应。表现在某些科学家一旦具有一定优势后,就有了更多机会进一步去获得成果和获得评价他人成果的权利和压制小人的机会。马太效应通分层结构一样,是科学共同题特定社会运行机制所必然引起的现象,应当采取适当制度和方法调制。富不过三代的观点说明内部矛盾的运动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遗失物之所以是该事物正是由于其内部存在的独特的基本矛盾,独特的基本矛盾消失了,这一事物就消失了。食物是运动的,都有产啥呢个,发展,灭亡的过程。这是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事物的运动过程,本质是其内部矛盾的产生。6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思想文化功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引起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即使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又为精神文明的进步提供物资基础;另一方面科技作为一种观念形态,也参与人们的精神生活,就必然会影响社会精神的发展。首先,科学技术推动人类认识世界能力的不断提高,从而提高整个人类精神文明的水平。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科学观念的变革。第三,科学技术推动着社会民主的扩大,文化的繁荣,教育的普及,道德水准的提高以及整个人类精神生活的现代化。7 试论科学与技术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从存在形态来说,科学是知识形态,技术除了知识形态外还具有一定的物资形态;从选题来说,科学是自由探索,技术则目的明确;从完成课题的期限来说,科学无法规定,技术却有规定;从经济作用来说,科学不确定或长远,而技术则确定或直接;从社会的监督来说,科学较弱,技术较强;从目的来说,科学认识自然,技术则是改造自然。 联系:科学研究为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知识准备,开辟新的领域;技术发展则为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提供新的经验知识,探索手段和物化的形式。技术上的需要推动着科学理论的发展,而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又必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研究。七 作文1 我所理解的科学精神同学们,我们都上过科学课,“科学”这个词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提到,一般都是用来表示正确的事儿。在开始讲我所理解的科学精神之前,我觉得有必要简单地讲一下什么是“科学”。一般来说,现在所说的科学是指近现代科学,它来源于西方,所以讲到科学就应该理解它的西方词源,即science的含义。根据我的理解,science的词源是scie,在法语里是“锯”的意思,引申义为分开和区别。我国之所以用“科学”来解释science,是因为,“科”在我国古代的意思是,用“斗”这种量具来量谷子的多少,引申义为衡量,通过衡量就能分出类别,因此“科”有类别的意思。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就知道了,科学是关于分类的一门学问。之所以科学能够表示正确,是因为把一个难题分成若干个研究方面,各个击破,可以更容易地得到正确答案。我们理解了“科学”的词源意思,接下来就该探讨科学精神了。“科学”可以使我们更容易得到正确答案,但它本身并不意味着正确,相反,正是由于它本身包含着错误,才映衬出其正确性。每一个科学理论的发现无一不是包含着对它之前一种理论的否定。也就是当一个新的“科学”证明旧的科学是错误的了,那么它就是正确的了。因此,“科学”精神的第一条,就是要敢于怀疑一切已有的科学理论遇到什么问题,问自己为什么是这样的?它与我所见过的现象是一致的吗?有没有特殊情况?这就引出了科学精神的第二条,认真观察思考生活。我们每天都会遇见上千种和前一天不同的现象,只是很多都被我们忽略了。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还要经过思考,对比才能逐渐证实。我举个例子:我一直听说向日葵总望着太阳,一天早晨我去看,向日葵果然向着东边,中午一看,还是向着东边,晚上一看,还是向着东边,我观察了我们村的几株向日葵都是这样。于是我得出结论,向日葵并不都是向着太阳的。科学精神的第三条是敢于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我把向日葵的结论告诉我妈妈,她说向日葵就是一直跟着太阳转的,然后我问过很多人,他们也都是这么说。有一天傍晚,我把他们叫在一起,去看向日葵,他们才知道我说的是对的。在科学的道路上,很多事不像这么简单,就像布鲁诺为了坚持否定“地心说”,宁愿被火烧死,也不向权威屈服几百年后,会有人知道他是正确的!科学精神的第四条是发现问题,不但得出结果还要知道原因。关于向日葵,我后来查书,才知道,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这一段时间,是向日的;但是,花盘一旦盛开后,就不再向日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东方了。2 现实世界的相似现象先看运动状态下事物的相似现象。“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环绕太阳公转。地球上每年季节的变化是相似的。温带每年四季春夏秋冬经纬分明,十分雷同。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着地球旋转,“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球每月的变化也是相似的。太阳系围着银河系环绕,银河系围着更大的天体环绕,这已被科学所证实。运动的客观规律决定了时间延续上事物的相似,谁敢说星系的发展运动中没有相似?人们可以在某一时空将星系进行宏观“切片”,切出的片我们就叫它“相似块”。我们只要充分认识了这个相似块,就可以认识天体运动的规律。哈雷彗星是一颗运行奇特、轨道呈椭圆形的行星,哈雷认识了它的一次“光顾”,便知道了它下次的来临。月球登陆、火星探测,人们足不出门户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说明了人类已有意无意地运用了相似思维,掌握了部分天体运动的规律。因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相似环绕决定了大自然的周期相似。植物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地球上花朵开放的时间,它的周期相似规律十分明显,每年从112月,依次所开的花朵为梅花、杏花、桃花、蔷薇、石榴、荷花、凤仙、桂花、菊花、芙蓉、水仙、腊梅。中午马齿苋开花,下午万寿菊开放,下午522时茉莉开花。动物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动物的活动存在着周期相似。象蝙蝠的昼伏夜出,蛇的冬眠等相似现象,表现很明显。人的“生物钟”的更迭也同样说明了周期相似的生物规律。既然整个地球都存在着特别明显的周期相似现象,那么它所产生的影响,所表现出的特征,就不仅仅记录在人和一些花草树木、虫鸟禽兽身上,整个地球都应当有着强烈的印记。如气候变化的相似现象,我们山东半岛处的地理位置是温带季风气候,每年的东南季风、东北季风的运行是相似的。微观世界是否也同宏观世界一样存在着相似现象呢?现代的科学发展告诉我们,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电子有自转,也围绕着原子核旋转。在这个“星系”里,电子成了“行星”,原子核成了“恒星”。它们在不分昼夜地旋转,永不停息。环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相似。科学家认识到这种环绕的相似性,绘出了不同物质的电子云,逐渐地提示了微观世界的奥秘。客观世界是如此,我们再来看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似环绕,螺旋式上升。西周(公元前约11世纪公元前771年)300多年的统一;东周(公元前70年公元前26年)400500年纷争;秦汉、秦始皇时400500年的相对统一;三国60年的战乱;隋唐320年统一。统一、混乱、再统一,人类社会在相似环绕,在相似变迁中社会得以发展。家庭中存在着相似,因为有遗传,子女的相貌、生理基础、性格特征等因素与父母相似,孪生兄妹更不必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家庭与家庭间也存在着相似。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认识一个典型的家庭,就可以认识一个时期的社会。3 科学研究活动中的马太效应教育中的马太效果主要可从这么几个方面来看: 其一,越是教授、专家,得到的科研经费多,社会兼职越多,各种名目的评奖似乎就是为他们设立的。现在,在科研领域存在这样一种怪现象:科研经费的使用基本被垄断,从立项、评选、经费分配基本由少数专家控制。尽管某些项目从立题到完成与一些专家没任何关系,但是,无论立项书还是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五类地理考试原题及答案
- 2025年儿科半期考试题及答案
- 慕课课件发布时间设置
- 中基考试简答题及答案
- 脂肪瘤考试试题及答案
- 情志病科普知识培训课件
- 海南旅游自考试卷及答案
-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 育婴员考试面试题及答案
- 工厂管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 幼儿园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 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探究与分享参考答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 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 《赏书法之韵》教学课件1
-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
- 2024年全国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投资分析考试高频题(附答案)
- 02R111小型立、卧式油罐图集
- 护理团体标准解读-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
- 1音名唱名音的分组
- 2024年河北邯郸引进博硕人才15人历年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进修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