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创新体系下计算机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 摘要:构建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在新世纪确立的一项宏伟任务,而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中,高校承担着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和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本文围绕如何培养高素质、计算机学科创新型人才,从培养计划的制定、实训基地的构建、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关键词:国家创新体系;计算机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内涵是实现国家对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有效调控和推动、扶持与激励,以取得竞争优势。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知识创新系统是由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部分是国立科研机构和教学科研型大学。技术创新系统是由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部分是企业。知识传播系统主要指高教系统和职业培训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培养具有最新知识、较高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知识应用系统的主体是企业和社会,其主要功能是知识和技术的实际应用。大学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和知识创新的策源地。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进行知识的传递,同时也是知识创新源。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是相辅相成的,即通过知识创新培养人才,再利用人才进行知识创新。因此,江泽民同志把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概括为“主要基地”和“重要摇篮”,指出: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制造和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控制等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它包括科学与技术两方面,科学侧重于研究现象、揭示规律;技术则侧重于研制计算机和研究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与技术手段。二者相辅相成、高度融合。另一方面,计算机学科也是一门科学性与工程性并重的学科,表现为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特征。因此,围绕如何培养高素质、计算机学科创新型人才,我们从培养计划的制定、实训基地的构建、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制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在本科生培养中,我们始终坚持“宽专业、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原则,在专业办学上强调较强的基础理论教学,注重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实践环节、突出创新能力和计算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利用学院的学科专业领域覆盖面广的特点,加强各学科专业的融合;注重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互相渗透,本科教育与研究生培养互相衔接,形成了厚基础、宽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培养的学生既具备电子信息大类的宽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计算机专业的专门知识和实践技能。我们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校级精品课程“数据结构”和“微机与接口技术”,以及一大批核心专业课程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手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为适应计算机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提高就业竞争力,我们制定了“基础课群”和“专业套餐”相结合的课程框架。在第一、二年的基础课群中,为了使学生尽快了解所学专业的内涵,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加了“专业概论”课程。在第三学年下期,按照“智能信息处理”、“交通信息检测控制”、“图形图像与数字娱乐”三个方向设置了特色专业套餐,作为学生的专业必选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配合个性化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突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应用能力,强调软硬件相结合的特色,使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内具有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之中。采用模块式实验课程及模块化实验教学内容,配合弹性学制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打破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模式,构建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如单独开设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与接口技术、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等综合性课程实验;增加计算机硬件综合、软件综合、以及专业方向创新设计等课程设计;加强实习、工程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环节中的工程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工程实践项目、个性化实验项目、SRTP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注重各门课程之间的交叉与衔接问题,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优化实验与实践教学的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系统化、综合化。2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我们在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与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建立了计算机系创新实验中心,形成了“嵌入式实验系统”、“游戏与人机交互系统”、“网络综合创新设计实验环境”、“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实验环境”四个实验平台和环境,并在已有的计算机硬件设计制作工程实践中心的基础上,依托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的举措,建成一个培养学生计算机软硬件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以及富有团队协作精神的训练基地。该基地每年接受逾百名本科生的品牌特色专业创新实验、个性化实验、SRTP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毕业设计。仅2007年首次开设的品牌特色专业创新实验25个,参加人数达到65人,其成果的突出特点为:(1) 涉及前沿研究领域的项目较多,研究成果具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性。50%以上项目涉及了下一代Internet体系结构研究、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声音与图像处理和新型硬件技术等方面的前沿研究与开发,研究起点较高、难度较大、部分成果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潜在的应用前景。(2) 部分实验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和创新精神有更高的要求。如数据挖掘实验要求学生除具有数据库基础外,还必须具备部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模糊逻辑和计算机网络多方面的知识;有关NGI研究除需要广博的计算机网技术基础外,还要求学生敢于挑战Internet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的精神和利用仿真技术去验证研究结果的能力。(3) 涉及计算机硬件或软、硬结合的研究开发项目数量有所增加。例如部分图像处理的研究与实验工作,除涉及图像的压缩与算法优化技术外,还涉及DSP芯片硬件;特别是与学科竞赛相关的项目,要求学生有更强的硬件开发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此外,专业学科竞赛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激发创新的思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与应变等创新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在自学进取中培养自信,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名利中树立正确人生观,塑造创新人格。基地以嵌入式系统和机器人设计大赛为契机,积极组织和参加国际国内各种专业学科竞赛。近五年来培养的学生在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多项国家级一、二等奖,2006年暑期获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最高荣誉奖“英特尔杯”奖。在满足大众教育的背景下,为适应精英教育的需要和具有个人兴趣爱好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参加品牌特色专业创新实验、个性化实验项目、SRTP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载体,以研究型和创新型项目为主体,运用现代化信息平台,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训练基地,已经成为一个发现、选拔和培养特色人才的温床。同学们都取得了不同程度上创新性成果,不仅在各种大赛中获奖,而且约1/3的本科生在不同级别的杂志上发表了学术论文。学院还出台了鼓励措施保证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促进了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如在推荐免试研究生中将专业学科竞赛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复试中,加大学生创新能力考核的比重。 3培养造就教学创新团队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历史使命,建立创新机制、培养创新人才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而一支高素质、新思维、专业化的教学创新团队是培养国家创新体系下杰出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因此,我们注重进行教育理念的改革,探索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强化创新型教育的教学团队建设,2008年本计算机学科教学团队被评为西南交通大学校级教学团队。我们的建设体会可归纳为:(1) 科研与教学相长,成果与人才共进。40多年的专业建设经验表明:凡是科研成果明显的专业往往对相关专业的教学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反过来,教学实践与教改活动研究工作提出新的课题,促进科研新思维。事实上,本教学团队的“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网络”及“操作系统”三项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都得益于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另一方面,科研队伍的培养也为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本教学团队围绕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各类重大的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年轻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了“前沿技术”课程与讲座,鼓励和吸引青年教师参与前沿科研活动,使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科研与教学上的生力军,在国际国内发表了近百篇论文。(2) 探索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考评制度。创新人才培养任务的具体承担者是教师,师资队伍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创新意识和素质,教师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兴趣、关注和重视的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际能力。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我院在考核教师队伍采用了聘任合同制,合同中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每年针对合同界定的教师责任(科研、论文、教学、学生指导等)进行考核,对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给予优先聘用、提高待遇和奖励等优惠政策;对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教师则给予缓聘警告、降低其岗位级别等处罚,并督促请其尽快进修、以提高教学水平;对那些讲 UG软件二次开发工具的使用关键词:UG;二次开发;UG/Open GRIP;UG/Open UIStyler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UG软件二次开发的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帮助学习UG软件开发的人员尽快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提高设计效率。 UG软件是美国EDS公司开发的一套集CAD/CAM/CAE为一体的高端软件。由于其强大的设计、分析、制造和产品数据管理的功能,国内外许多企业都将它作为首选软件。但是UG软件与其它CAD软件一样是一个通用软件,专业针对性差,因而不能满足各种各样具体产品的设计需要,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几乎不能真正实现灵活高效的特点。因而UG软件的二次开发就成为CAD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之一。 二次开发就是把商品化、通用化的CAD系统用户化,本地化的过程,二次开发后能大大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因此UG软件的二次开发人员必须掌握几种UG软件的开发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才能为企业开发出本地化的UG软件。 UG/Open是一系列UG开发工具的总称,是UG软件为用户或第三方开发人员提供的最主要的开发工具。它主要由UG/OpenGR IP、UG/Open API、UG/Open MenuScrip t和 UG/ Open UISt yler四个部分组成。 一、UG/OPEN GRIP UG/OPEN GRIP(Graphics Interactive Programming)是一种专用的图形交互编程语言。这种语言与UG系统集成,能够实现强大的图形绘制、装配、工程图的生成和一定的文件管理功能,主要进行UG的功能调用。 GRIP程序一般是在UG平台下编制的,有独特的开发工具、编译链接过程、程序语法和文件格式,具体开发过程如下: (一)编写源程序:在UG Open GRIP环境界面中,选择Edit,用记事本创建或打开一个.grs文件,也就是GRIP源文件。 (二)编译源程序:选择Compile对源程序进行编译生成扩展名为.gri的编译文件,如果主程序中含有子程序,则两者要分别进行编译,链接时主程序自动对子程序进行链接。 (三)链接程序:选择Link将扩展名为.gri的文件链接生成可执行的GRIP文件,扩展名为.grx,这个文件就是UG可以识别的执行文件。 (四)运行程序:链接生成的.grx文件,可以通过UG的菜单项File->Execute UG/Open->Grip直接运行。也可以通过用户化的菜单或对话框调用,通过用户自定义菜单调用时,执行文件.grx必须存放在用户目录下的/application目录中。 GRIP编程语言是面向工程师的语言,具有简单、易学、易用的特点,但是所编写的程序长、复杂,要考虑程序的各个细节问题。因此GRIP语言常用于开发一些规模比较小的程序,例如同类零件建模、计算和分析、数据访问等程序。与GRIP语言相比较,用API函数编程则可实现功能复杂的操作。 二、UG Open API UG/Open API也称作User Function,是一个允许程序访问并影响UG对象模型的程序集,为开发方提供了近2000个UG操作的函数,它可以对UG的图形终端文件管理系统和数据库进行操作,几乎所有能在UG界面上的操作都可以用UG/Open API函数实现。UG/Open API程序分为内部程序(Internal UG/Open API程序)和外部程序(External UG/Open API程序)。内部程序必须在UG环境下运行,根据所编制的程序进行交互操作。外部程序在操作系统中执行,不进入到UG环境中,程序执行过程不能进行交互操作。与外部程序相比较,内部程序更简短、执行更快。绝大部分的UG/OPEN API函数或子程序可以在这两种模式下使用。只有极少数的函数(主要是用户界面函数)只能在Internal模式中使用,下面介绍一下内部应用程序。 内部应用程序使用ufusr函数作为程序运行的入口点,它可以看做是用户写的UG子程序子函数。执行程序时,UG将程序装入内存并搜索ufusr,从这里开始运行。其函数形式如下: #include/*of头文件*/ /*其他需要包含的文件*/ void ufusr(char *param,int *retcod,int parm_len) variable declarations /*变量声明*/; UF_initialize();/*获得许可证*/; Body()/*程序体*/; UF_terminate(); /*放弃许可证*/; 三、UG/OPEN MenuScrip UG/Open MenuScript模块是UG提供的专用模块,主要用于制作用户菜单。用户菜单的生成有两种方式:第一添加菜单文件,开发人员添加菜单文件到相应的菜单目录下,这些菜单文件是经过用户编辑的,符合自己要求的菜单文件。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第二编辑标准菜单文件,开发人员编辑存在的标准菜单文件,使之符合自己的要求,并且覆盖原来的菜单文件,这种方法会改变UG原来的界面,不能恢复,须谨慎使用。建议用户使用第一种方法开发定制菜单。 用户添加菜单文件必须放在用户目录的startup子目录下,UG在启动时能够自动加载添加菜单文件。 作为添加菜单文件的主要格式如下: 表示说明块的脚本有:VERSION 120/版本号、EDIT/声明编辑某个菜单条 表示菜单项的脚本:AFTER/用于给出增加菜单的位置、CASCADE BUTTON/用于声明为下拉菜单项、LABEL/给出下拉菜单的标签、END OF AFTER。 菜单命令可以由以下的脚本完成:MENU/给出所属菜单项的标签、BUTTON /在下拉菜单中增加菜单命令,菜单命令的按钮标签、LABEL/给出菜单命令的名称、ACTIONS/规定选中菜单命令时所执行的动作、END OF MENU/结束说明。 其中ACTIONS可以调用的程序包括GRIP编译的*.grx类型、UG/OPEN API做的*.exe文件及其它语言开发的可执行文件(*.exe)。下图就是利用上面讲的方法设计的超声振动系统的菜单。 四、UG/Open UIstyler U IStyler是开发UG对话框的可视化工具,使开发者可以正确地编写UG的对话,并产生相应的对话框文件(*.dlg)。该文件自动封装了与创建一段对话有关的代码,而无需开发者对图形界面编程的细节有详尽的了解,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开发时间。 开发人员进入UG,点击ApplicationUser Interface Styler就可以进入对话框设计的界面。该界面包括一个工具条和三个窗口:对象浏览窗口、资源编辑器窗口以及设计对话框窗口。应用工具条能够快速点击图标,在设计对话框上添加删除控件,进行对话框界面的设计;对象浏览器窗口显示对话框上所有控件的信息,选中某一控件即可在资源编辑器窗口中进行相应的操作;资源编辑器窗口用于设置修改控件的属性、消息等操作;设计对话框窗口用来显示对话框的界面。 当界面设计完成后,保存UIStyle编写的对话框时生成3个文件:.dlg、template.c及.h文件。其中:.dlg是保存对话框图形界面的文件;.h文件是UIStyler对话框C语言的头文件,包括对话框及其控件的表识符和函数原型的申明;template .c是UIStyler对话框C语言的模板文件,包括各种定义和命令。用户的主要工作是修改template.c模板文件并在其中添加用户代码,以确定UIStyler对话框被调用的形式及其所能实现的功能。对模板文件的修改工作可在VC中完成,然后和.h编译连接生成.DLL文件。 应用UIStyler这一工具可以使开发人员方便、快速地设计出与UG界面风格一致的对话框,避免其他复杂的编程,而且可以和用其他开发工具开发出的结果进行集成。 总之,利用UG/Open二次开发工具,开发人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根据用户使用的要求,开发出界面简捷直观,操作方便,与UG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令用户满意的本地化UG软件。 参考文献: 1王庆林.UG/Open GRIP实用编程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董正卫,田立中,付宜利.UG/OPEN API编程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 3孟广军, 张 明,王安敏.UG软件的用户界面开发技术J.机械,2004,5:39-42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关键词:第四媒体;互联网;新传媒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从而给社会经济,人们生活等各方面带来的巨大改变。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mpact on the Internet New Media (China Mobile Group Fujian Co,Ltd.Information Systems Division,Fuzhou 350005,China) Liu Yinghao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mpact on internet new media,bring great changes to society ecnomic,peoples lives and so on. Keywords:Fourth Media;Internet;New media 一、引言 当今社会,传媒新锐“第四媒体”互联网作为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具有迅速及时、全球传播、自由交换、内容极大丰富和形态多样的特点,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转向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在网络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技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从网络的发展谈起,挖掘技术在网络的上的应用,从而引出技术对网络传媒产业的影响。 二、第四媒体的发展网络在新技术的催生下迅速崛起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的普及,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工业社会正向信息社会转变。互联网正在将现实社会源源不断地“克隆”到新环境当中,从而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等社会的各个方面。随着网络办公、网络贸易、网络银行、网络购物、网络社区、网络学校、网络医院等的兴起,互联网将前景十分诱人,网络经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将比电气化更广泛、更深远。互联网络正以最快的速度向上飙升,并被誉为21世纪最耀眼的传播媒体。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召开的年会正式宣布,互联网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新兴的第四媒体。新媒体不但集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于一体,而且又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 第四媒体突破了大众传媒使受众被动接受收信的局限,实现了受众驱动式传播,网民将在信息传播系统中逐渐占主导地位,网络多媒体必须千方百计地围绕网民的需求,因此有人自豪地说,第四媒体给予网民前所未有的主动权。 三、新技术是传媒发展的重磅“武器” 对于传媒业务而言,重要的不是出现了新的媒介形态-第四媒体-网络,而是新技术的运用。新技术不是“新媒体”的专利,而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都可以运用的武器。 “新媒体”是就介质形态而言的,区别于传统媒介形态的网站、手机及其他新型业态。“新技术驱动的媒体”则不管媒体的介质形态,而是采用新技术实现内容和传播价值模式的调整或创新,满足新技术条件下大众的新需求。它既可以是“新媒体”,也可以是“传统媒体”,或者是新旧集成的媒体。关键在于通过利用新技术,能否形成具有商业潜力的价值模式。 四、新技术对未来传媒产业的影响。 (一)新技术对未来第四媒体的影响 1.网络新闻视频化。网络新闻目前仍以文字信息为主,但在不久后,内容结构将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2.网络广告视频化。提起网络广告,人们就会想到它们的成本低廉、易于更新和无限到达潜力等优势。 3.搜索技术不断进步。搜索为技术、功能和信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搜索的舞台上有无限的商业活动的空间,大量的公司将在该领域实现新的价值。 (二)新技术对未来传统媒体的影响 新技术在以下几方面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挑战:用户量急剧扩张、固定用户群缩小、时效性要求、搜索要求、定制要求、数据库容量要求。 1.无线上网技术将迅速扩张互联网用户。无线上网导致的不仅仅是互联网用户扩张,用户拥有的资源也在扩张。因此人们不必再像上个世纪那样,对某个特定的媒体保持很高的忠诚度。这也意味着,如不正确应对,传统媒体即将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对手和固定用户群缩小的局面。 2.电子纸张将是革命性的。电子书阅读器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示例,其将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用户在阅读图书事可以加入书签、对重点内容加亮、或者搜索某部分内容,另外,用户还可以对其中某一页像纸质书那样折角,并添加注释。 3.新闻将定制并设数据库。不仅仅是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手机用户同时也在快速地增长。这意味着需求的增加,以及需求种类的增加。 4.虚拟社区新闻服务。传统媒体可以采用新技术,先从一些拥有庞大用户群的虚拟社区着手,开拓这项业务需要多种技术的支撑,但也许第一个尝试的媒体就会成为一个传奇。 综上所述,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第四媒体,在其演变过程中,技术从来就是最基本的推动力之一。 五、移动互联网成运营商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 2009年是我国的3G元年,三大电信运营商都积极投身3G网络的建设的商业运营,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截至到2009年底,我国3G用户总数达到1141.4万,其中中国电信3G用户数约为526.2万户,中国联通3G用户累计达到约274.2万户,中国移动TD用户数为340.8万户,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10年底,我国新增3G用户数将达到5000万。 随着3G网络的日益完善和终端性能的不断提升,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从铃声下载、新闻服务等,逐渐向移动多媒体、移动社区、移动UGC(即“用户原创内容”,如手机博客)等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转移,具有移动Web2.0特征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3G与Web2.0的结合,使得移动互联网更具参与性和互动性,为移动互联网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总结 总之,新媒体产业不仅仅以一个单一的产业身份发展,他涉及的范围广阔,影响领域众多。影响数字家庭产业链、通信产业链、传统媒体产业链等众多产业。并促使这些产业不断创新和发展,使这些产业不断变革向融合化和移动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计算机文化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王森.计算机原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张基温.现代计算机网络教程.人名邮电出版社,2001 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高职软件专业中的实践摘要:为了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企业对软件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本文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12条标准为依据,探讨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高职软件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实践。“做中学”模式的实践,培养且提升了学生的工程能力。 关键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CDIO;做中学;软件专业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但是仍然有一些深层次问题未能得到解决,集中体现在企业招不到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大多数毕业生,必须经过企业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岗位工作。导致这一偏差的直接原因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没有建立起有机的联系。 2006年11月,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了被称为“高职211工程”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天津职业大学成为首批28所示范性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之一。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我校软件专业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岗位为出发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0perate)4个阶段性的工程内容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全面培养且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1CDIO工程教育 1.1理念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4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4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1.2CDIO的12条标准 CDIO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更重要的是,它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CDIO标准中提出的要求直接参照了工业界的需求,因而能够满足产业对工程人才质量的要求。 3基于Smil的流媒体课件制作利用Smil语言,我们可以方便的将教师授课的视频、ppt讲稿、文字、声音等分布在不同地点的不同类型的媒体集中于一个播放器窗口,通过流媒体技术进行在线同步播放。3基于Smil的流媒体课件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布局设计。布局是指在文件的部分定义播放时的基本显示窗口,设定窗口的属性。然后再进一步在屏幕上定义各具体多媒体片断显示区域的位置、大小。下面这段源程序摘自后面的实例Sample.smil中:!- -定义授课视频、PPT讲稿、目录链接在基本显示窗口中的位置及大小属性 - -!region id=ppt left=295 top=0 width=605fit=meet/region id=menu left=0 width=295 top=240height=210 fit=meet/(2) 多媒体片断的结构组织。规划好各媒体文件的布局后,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组织多媒体片断的结构,这里的结构是指媒体的顺序和并行播放。主要包括了和标记的单独和协同使用。标记中的内容会按先后顺序一个接一个进行播放,标记中的内容则在窗口中同时显示、同时播放。(3) 时间控制。因为媒体播放存在时间的问题,不同的媒体播放的时间可能并不相同,所以在课件制作中我们需要对各媒体的播放时间进行控制。采用Smil语言对媒体播放的时间可以随意控制,对于视频文件而言,不需要对视频文件进行分割,可播放任意时间段的视频文件。对于图片或文字信息而言,可灵活的设定它们出现、持续、消失的时间。(4) 链接制作。在确定了各多媒体文件的布局、播放顺序、播放时间等内容后,我们还可根据课件的实际需要,为课件加入丰富的链接,以达到更好的交互性。以下是Smil中常用的链接标记: 标记:为播放的文件建立超链接,如: 该段代码为test.rm建立超链接,当鼠标单击test.rm时,转向播放文件hello.rm。 标记:用于更加复杂的链接,如分时段链接,它可让视频文件在播放到某一特定时段时播放对应的内容;利用coords属性像划分图片链接的热区一样,将视频画面采用坐标的方式进行划分,从而在特定区域创建超链接。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课件中集成流式文本文件(rt格式),通过在文本文件中加入链接的方式,来控制课件的播放或链接到新的多媒体文件。以下是一个完整的流媒体课件的程序代码:Sample.smil (主程序代码):root-layout height=550 width=900background- color= grey/region id=video01 left=0 top=0height=240 fit=meet/fadeToColor dur=1s/ fadeFromColor dur=1s/video src=network-01.rm region=video01 clip-begin=00:00:00 z-index=0/transIn=fade2 transOut=fade1/transIn=fade2 transOut=fade1/transIn=fade2 transOut=fade1/transIn=fade2 transOut=fade1/textstream region=menu src=menu.rt dur=00:02:48/menu.rt (目录文件代码): 课程名:计算机网络技术 主讲人:XXZX 第三章网络层概述 第一节 网络层地址 第二节 IP协议 第三节 路由协议 第四节 路由器工作原理 课件效果如图1所示。参考文献:1 冯庆煜. SMIL自适应导学在线教学系统研究J. 计算机应用,2006(3):754-756.2 廖勇,周德松,麻信洛,等. 流媒体技术入门与提高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3 侯戎. 在课件制作系统中SMIL的应用研究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8(13):102-104.Smil-based Streaming Media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CoursewareYANG Xin(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 Guangzhou 510320, China)Abstract: Use of multi-media network technology, network-based education to achieve the changes in teaching methods, makes the production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for stand-alone software integration by shifting the production of streaming media software. In this paper, we based on the Smil language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the production 基于工程教育的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工程教育;CDIO 摘要:本文通过将CDIO工程教育理论应用到两年制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对河南工程学院软件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提出了“3+1”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创新工程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软件技术专业方向的建设与运行,分析了创新工程型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为实现软件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无障碍对接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借鉴。 当前,软件产业的应用已经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软件产业及行业信息化对软件人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型软件人才成为当务之急。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培养目标单一、培养过程脱节,高校计算机与软件人才培养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产业高速发展的需要,无法为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调整传统的基于科学教育的教学体系,将工程教育应用于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现软件工程专业基本知识学习与社会需求能力培养有机集成,培养方案要兼顾软件产业发展的新技术和行业特征,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成长的个性化发展,成为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我院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创新和改革,确立以培养“工程型、创新型的软件人才”为目标,探索出了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 在培养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上,采纳了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能力综合培养(CDIO)的理念。CDIO理念是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国际著名工科院校创立的国际组织所提出,描述了工程教育所应遵循的培养准则,代表了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强调个人工程能力不仅应包含个人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包含终生学习、团队交流、大系统掌控等一系列能力。然而,CDIO理念描述的是各类工程专业开展高等教育所应遵循的普遍原则,而在软件工程这个特定领域中的教育模式尚处在探索阶段。以现有工作为基础,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设计了适合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实现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能力的综合培养。 河南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在设计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始终以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能力综合培养的思想为指导,将培养目标的四个层次分解到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构建了集课程设计、实践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一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了兼顾深度与广度、素质与技能的课程修读原则,保证学生所获得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具体实践课程中,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实践方法和手段,保证CDIO理念的贯彻;以基于导师制的学生工程创新激励机制作为教学体系的有益补充,组织工程研发小组,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工程创新,以加强对学生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自我创新、自我创业。 在基于工程教育模式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中,以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了“3+1”人才培养模式。所谓“3+1”,即前三学期,学生以在校学习为主;第四学期,不再设置课程,为学生提供半年的实战空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下述方式之一完成后继学习任务:(1)进入一家企业参加实际项目研发工作,并在该企业和学校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2)在学校参加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者进行教学案例的研发工作,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3)参加专业软件实训公司的培训,在该实训公司和学校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二、构建工程教育模式下的创新实用型实践教学体系 以验证性课程设计为基础,实现第一层次的技术能力培养;以实践课程为贯穿专业课程模块的线索,实现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的个人能力及团队能力培养;以实训和毕业设计为载体,实现第四层次的构思(C)、设计(D)、实施(I)和运行(O)综合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租赁与数据中心网络优化服务协议
- 水电站机组安全运行与委托维护管理合同
- 精英宠物寄养中心区域独家代理合同
- 老旧小区房产增值收益调整协议
- 景区导游服务外包与旅游咨询服务协议
- 生物制药纯化技术全面专利授权合同
- 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商品风险管理与保险服务合同
- 高级数据分析专家全职雇佣服务合同
- 公司领导年会发言稿模版
- 智能家居网关设备集成与终身技术支持服务合同
- (完整版)农业主要知识点
- 体育科研方法试卷试题答案
-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反事故措施(试行)》实施细则
- 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
- 中国民主同盟入盟申请表(样表)
- 国家标准色卡电子版(WORD版图片)
- 9种基坑坍塌案例
- 《呼吸机的使用管理》PPT课件.ppt
- 《手机摄影》全套课件(完整版)
- 年产10万吨甲醇低压羰基化合成醋酸精制工段工艺设计(共56页)
- 儿童相声剧本43286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