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糠油同时脱胶脱蜡物理精炼新技术_RajamL.pdf_第1页
米糠油同时脱胶脱蜡物理精炼新技术_RajamL.pdf_第2页
米糠油同时脱胶脱蜡物理精炼新技术_RajamL.pdf_第3页
米糠油同时脱胶脱蜡物理精炼新技术_RajamL.pdf_第4页
米糠油同时脱胶脱蜡物理精炼新技术_RajamL.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 2006 02 16 武丽荣译自 J Am O il Chem Soc 2005 82 3 213 220 文章编号 1003 7969 2006 07 0027 06 中图分类号 TS225 1 9 文献标识码 A 米糠油同时脱胶脱蜡物理精炼新技术 Rajam L Soban KumarD R Sundaresan A Arumughan C Agro Proessing and NaturalProductsD ivision RegionalResearch Laboratory Council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Research Tricandrum 695019 India 摘要 对米糠油同时脱胶脱蜡物理精炼新工艺进行了小试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产试 验 毛米糠油与氯化钙水溶液混合 在低温下结晶 20 使水化磷脂和非水化磷脂与蜡一起沉析 分离 随后进行脱色和冬化 20 处理 进一步将磷脂含量降到 5 mg kg以下 再经物理精炼 即 可使成品精炼米糠油满足市售商品对其色泽 10 12罗维朋值 25 4mm槽 游离脂肪酸含量 0 2 其中生育三烯酚超过 70 这在食用植物油中比较少见 但经过不太合理的加工 和储存 毛米糠油中的 VE含量会减少 2 谷维素是存在于 米糠油 中的 另 一种 生物 活性 物 质 其 含 量在 1 1 2 6 3 谷维素是三萜烯醇和植物甾醇构成的阿魏酸酯的 混合物 单体化合物有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 24 亚甲基 环木菠萝醇阿魏酸酯 菜油甾醇阿魏酸酯 谷甾醇阿魏酸 酯和环木菠萝醇阿魏酸酯 4 谷维素具有减少血液中胆固 醇含量 抗衰老 止痒和抗头皮屑等功能 5 米糠油还富含 植物甾醇 其含量在 1 0 3 0 6 植物甾醇具有降低胆 固醇的作用 7 因此 米糠油是一种营养油 极具保健开发 价值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稻米生产国 年产量约 13 000万 t 副产物米糠的年产量约 1 000万 t 据估计 印度毛米糠油 生产潜力为 150万 t a 而实际产量小于 50万 t a 米糠利 用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米糠的稳定性 收集和及时加工的问 题 米糠中含有解脂酶 在短时间内可使游离脂肪酸 FFA 含量迅速升高 5 25 7 因此 米糠的及时加工是很 重要的 市售毛米糠油通常是用正己烷浸出而得 含有 2 3 的蜡 1 2 的磷脂 5 25 的 FFA 和色素 色 素通常会降解 导致毛米糠油色泽固定 从贸易角度看 散 装毛米糠油的质量不适合精炼成直接食用油 在印度 只有 10 20 的毛米糠油被精炼成食用油 大部分还是做工业 用 未开发成食用的主要原因在于米糠的加工和质量问题 目前 毛米糠油的精炼方法有均经磷酸脱胶的化学精炼 和物理精炼 化学精炼存在着中性油损失大 谷维素和其他 生物活性物质保留少的缺点 8 传统的磷酸处理工艺不能 脱除磷脂 还会使精炼油的色泽加深 9 因此 传统的精炼 工艺在获得高品质精炼米糠油和经济地保留生物活性物质 方面是不成功的 为了解决米糠油精炼难题 研究者们也开发了一些工艺 方法 如溶剂精炼法 酶催化酯化法 膜过滤法等 溶剂精炼 法效率低 中性油损失大 且油的色泽深 酶催化 FFA 酯化 的生物精炼和化学精炼方法因为效率低和经济性原因也未 成功应用 10 11 膜过滤去除毛米糠油中的胶质和蜡被认为 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 12 但要使其经济上可行还有大量 的工作要做 考虑到市售毛米糠油的组成 经济性和营养 性 目前只有物理精炼法比较合适 含有少量磷脂的油脂必 须经过物理精炼以避免油脂色泽的加深 13 14 目前 已经开发了工业上可行的米糠油物理精炼新工 艺 磷脂酶进行酶法脱胶可使磷含量降到 5 mg kg 但其经 济可行性仍需确定 15 本文阐述了一种同时脱胶脱蜡的新 方法 先用氯化钙处理 再进行两步结晶 然后分离胶质和 蜡 可得到磷含量小于 5 mg kg 蜡含量小于等于 50 mg kg 满足物理精炼要求的油脂 该工艺经过了小试 并进行了 生产试验 本文包括小试数据和生产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原材料 化学试剂 毛米糠油 工业加工油样 市售米糠油 所有的化学试剂 均为分析纯 生育酚 生育三烯酚 谷甾醇 菜籽甾醇 谷 甾醇 十七烷酸酯 脂质标准品 Sigma公司提供 1 2 精炼方法 1 2 1 小试 1 2 1 1 同时脱胶脱蜡 将 500 g毛米糠油置于1 000mL烧 杯中 在磁力加热搅拌器上加热到 75 然后用垫有普通滤 纸的布氏漏斗过滤 向油中加入 2 V W 的水 在磁力加 热搅拌器温度设定在 75 条件下 以 200 r m in的速度搅拌 30min 再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 1 V W 浓度为 6 W V 272006年第 31卷第 7期 中 国 油 脂 的氯化钙溶液 并继续在 75 以 200 r min的速度搅拌 30 m in 然后以 0 4 m in的冷却速度从 75 冷却到 20 再 用冷却离心机在 7 500 g下离心 20m in 将胶质和蜡从油水混 合物中分离 上层为油相 1 2 1 2 脱色 经过脱胶脱蜡得到的油脂置于 1 000mL 圆底烧瓶中 加入 0 25 V W 浓度为 25 W V 的柠檬 酸水溶液 在 400 Pa 95 下干燥脱水 然后加入 4 W W 的漂白土和 0 4 W W 的活性炭 在 400 Pa下加热到 105 脱色 20m in 脱色过程中保持油温在 105 并用磁 力搅拌器进行搅拌 脱色后用布氏漏斗进行抽滤 去除漂白 土和活性炭 1 2 1 3 冬化 得到的脱色油在时间 温度程控结晶单元 中冷却到 20 并维持 24 h 结晶析出的蜡和胶质用布氏漏 斗进行真空过滤去除 1 2 1 4 脱臭 脱酸 冬化油置于 1 000mL三颈圆底烧瓶 中 一个口插入温度计 一个口通入蒸汽 蒸汽通过加热 1 000mL圆底烧瓶中的水产生 一个口接馏分收集器 与真 空泵相连 油在 400 Pa压力下 沙浴加热到 180 200 进 行 30m in的脱臭 然后在 400 Pa压力下将油温从 200 加 热到 250 进行 60 m in的脱酸 再用 10 kg的原料重复上 面的操作 1 2 2 生产试验 生产试验在两个油脂精炼厂进行 这两 个精炼厂的设计加工能力为 100 t d的米糠油 本工艺的关 键步骤同时脱胶脱蜡是使用连续混合和保温系统 再在带有 温控程序的每批次 15 t的结晶罐中结晶 结晶条件 以 0 4 min冷却速率从 75 冷却到 20 结晶的胶质和 蜡再经连续离心分离去除 脱胶脱蜡米糠油再进行脱色 加 入 2 4 W W 的漂白土和 10 的活性炭 以白土为基 准 在 105 下脱色 20 min 脱色前需先加入 0 25 V W 的柠檬酸水溶液 浓度为 25 W V 脱色完成后 用压 滤机进行过滤得到脱色油 脱色油再进行冬化 在 20 下 维持 24 h后 用压滤机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蜡和磷脂 然 后 再在连续脱臭塔中 在 133 3 Pa 240 250 下进行脱 酸 脱臭 最后 得到的油经抛光过滤器过滤 每一步都收 集油样以备分析 每个精炼厂进行了 3批次的试验 精炼 工艺如下 毛油 过滤 75 杂质 毛米糠油 水化 加入 2 的水 在 75 下搅拌 30 m in 混合 加入 1 浓度为 6 的氯化钙溶液 在 75 下搅拌 30 min 结晶 以 0 4 m in 由 75 降到 20 离心分离 胶质和蜡 转速 8 000 r min 脱胶脱蜡米糠油 脱色 过滤 废白土 脱 色油 冬化 20 24 h 压滤 冬化油 残留的胶质和蜡 脱酸 脱臭 压力 脱臭馏出物 133 3 Pa 250 下脱酸 180 下脱臭 抛光过滤 精炼米糠油 1 2 3 市售米糠油的精炼 市售米糠油属化学精炼产品 其具体精炼工艺加工者未提供 1 3 物理化学性质分析 FFA 磷含量 水分及挥发物 酸值 皂化值 比重 折光 指数按 AOCS标准方法进行分析 16 毛油及加工产品的色 泽用罗维朋比色计进行分析 16 总胶质和蜡含量以油中丙 酮不溶物的百分比表示 9 1 4 植物活性成分的分析 1 4 1 VE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7125型 LC 10AD 泵 紫外检测器 NH2柱 4 mm i d 25 cm 流动相正己烷 异丙醇 92 8 V V 流速 1 mL min 检测波长 297 nm 进样 量 20 L 油样用正己烷制成溶液再进行分析 17 1 4 2 谷维 素 采 用高效液相 色谱进行分 析 仪器同 1 4 1 C18反相柱 4mm i d 25 c m 5 m 流动相为乙 腈 二氯甲烷 醋酸 22 1 5 1 5 和甲醇 正丁醇 水 9 0 2 0 8 二者的比例为 75 25 V V 流速 1mL m in 检测 波长 325 nm 20mg油样溶解在二氯甲烷 乙腈 甲醇 1 4 5 4 5 中再进行分析 18 1 4 3 甾醇 采用 Holen 19 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所用 的 HPLC系统同 1 4 1 C18反相柱 4 mm i d 25 c m 5 m 流动相为甲醇 水 96 5 3 5 V V 流速 1 2 mL m in 检测波长 206 nm 用 0 05 1 g L的甾醇标准品溶 液制作标准曲线 油样用 AOCS方法进行皂化 得到的不皂 化物溶解在甲醇 三氯甲烷 9 1 中 再进行分析 19 1 5 脂质种类和脂肪酸 样品中的脂质被分成不同的脂类 再用 GLC进行分析 20 以正己烷 二乙醚 乙酸为展开溶剂 18 2 0 5 V V V 用 TLC 层析板 20 20 c m 法将脂质分成三甘酯 TG 二甘酯 DG 单甘酯 MG FFA 磷脂 PL 和糖脂 GL 层析板再置 于碘蒸汽中进行显色 根据脂类标准的 Rf值将得到的谱带定性 鉴别 中性脂类用氯仿萃取 极性脂类首先用丙酮萃取得到 GL 再用甲醇萃取得 PL 分离得到的脂类按 I UPAC方法制 成脂肪酸甲酯 再进行 GC分析 十七酸甲酯作为内标 21 使用配有 FI D的 He wlett packard 5890 2型气相色谱仪 毛 细管色谱柱 进样口温度 250 检测口温度 300 柱温在 100 维持 1min 再以 5 m in的速度升温至 180 而后维 持 15min 载气 N2的流速为 20 mL m in 空气的流速为 280 mL m in 标准图谱鉴定脂肪酸 内标法定量 22 1 6 微量元素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 1 小试及中试工艺开发 在 65 85 下 分别向油中加入 1 2 3 油基 V W 的水并搅拌 30m in 使水化磷脂沉淀 再分别加入 1 2 3 油基 V W 浓度为 2 10 的氯化钙水溶液 边 加边搅拌 在不同反应温度 200 r m in搅拌速度下反应 30 m in 反应混合物为白色悬浮液 在此条件下 所得沉淀均难 分离 都需进一步结晶 结晶条件为初始温度 75 冷却速 率 0 4 m in 结晶后在 7 500 g下用冷却离心机进行分 离 上层油相再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 最佳的脱除磷脂和蜡的条件为 加水量 2 V W 浓度为 6 W V 的氯化钙加量 1 V W 初始结 晶温度 75 冷却速率 0 4 m in 冷却终温 20 在最佳 条件下磷脂和蜡的脱除率分别为 90 95 79 81 试验发现 初始水化后不加氯化钙 磷脂和蜡的脱除效果不 佳 资料表明 氯化钙是最有效的脱胶脱蜡试剂之一 23 24 2 2 精炼工艺对油脂理化特性的影响 小试 生产试验不同工段样品及市售米糠油的理化特性 见表 1 28中 国 油 脂 2006年第 31卷第 7期 表 1 米糠油及市售精炼米糠油的理化特性 样 品 磷含量 a mg kg 胶质和蜡 a PLa 蜡 a FFA a 色泽 25 4 mm槽 水分 a 浊点 小 试 CRBO675 1 19 94 41 0 151 69 0 052 72 0 107 85 0 0483 20 34 0 08 DRBO25 5 1 60 63 0 030 06 0 010 57 0 037 74 0 0856 20 53 0 05 BRBO5 7 0 70 44 0 050 01 0 000 43 0 057 88 0 0530 20 13 0 01 WRBO5 4 0 60 02 0 000 01 0 00 0 0057 28 0 0413 90 15 0 02 RRBO3 3 0 30 01 0 00 0 01 0 0050 23 0 0210 00 01 0 004 生产试验 CRBO509 7 10 04 66 0 091 27 0 033 39 0 124 56 0 0485 90 25 0 04 DRBO30 2 2 20 72 0 110 08 0 010 64 0 104 63 0 0272 20 39 0 01 BRBO7 8 0 50 48 0 050 02 0 000 46 0 054 62 0 0245 70 09 0 01 WRBO3 6 0 20 02 0 00 0 01 0 0054 61 0 0514 80 04 0 01 RRBO3 5 0 060 01 0 00 0 01 0 0050 24 0 0112 00 02 0 015 市售精炼米糠油 1 9 0 50 0 01 0 005 0 0050 22 0 0112 1 5 0 8 0 20 24 0 03 0 0050 24 0 030 23 0 0212 8 7 4 7 0 30 27 0 05菜油甾醇阿魏酸酯 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 B 谷甾醇阿魏酸酯和环木菠萝醇阿魏酸酯 经过脱色后 小试 和生产试验 其顺序变为 菜油甾醇阿魏酸酯 24 亚甲基 环木菠萝醇阿魏酸酯 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 B 谷甾醇 阿魏酸酯和环木菠萝醇阿魏酸酯 由于谷维素的抗氧化性 主要归因于阿魏酸酯 故这种变化不会影响油的营养价值 虽然谷维素组成成分的含量发生了变化 但采用本文的精炼 方法 不论是小试还是生产试验 精炼后毛米糠油中约有 90 的谷维素保留在精炼油中 脱色工段谷维素损失 5 6 脱酸工段损失 2 3 市售精炼米糠油中谷维素 组成成分的含量也有一些变化 市售样品 和样品 中 5 种成分的含量顺序为 菜油甾醇阿魏酸酯 24 亚甲基环木 菠萝醇阿魏酸酯 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 B 谷甾醇阿魏 酸酯和环木菠萝醇阿魏酸酯 而在市售样品 中其顺序为 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 24 亚甲基环木菠萝醇阿魏酸酯 菜油甾醇阿魏酸酯 B 谷甾醇阿魏酸酯和环木菠萝醇阿 魏酸酯 化学精炼可显著影响谷维素的含量 市售样品中谷 维素含量低说明其经过碱炼处理 不同工段米糠油中的植物甾醇含量见表 3 由表 3可 见 植物甾醇中 3种主要成分 B 谷甾醇 菜油甾醇 豆甾醇 的相对 含量分别为 4217 3019 和 2614 精炼后有 95 的植物甾醇保留在成品油中 植物甾醇仅在脱色和脱 酸工段有少量损失 精炼对米糠油中植物甾醇的影响还未 见报道 但对大豆油和玉米油的研究表明 25 26 精炼后仍有 95 的植物甾醇保留在成品油中 表 3 小试不同工段米糠油中的甾醇含量 样 品B 谷甾醇 菜油甾醇豆甾醇合 计 CRBO0176015501471178 DRBO0177015601481181 BRBO0175015401451174 WRBO0174015401451173 RRBO0173015201441169 注 表中数据为 4次测定的平均值 精炼 对谷维 素和 VE的 影响也 有些研 究者 作了研 究 9 27 De等 9 人的研究表明 其采用的物理精炼方法 谷 维素的保留率 90 VE的保留率 34 Yoon等 27 人报 道采用化学精炼法 精炼米糠油中谷维素和 VE的含量很 低 分别为 49 和 66 而本文的物理精炼法 VE 谷维素 和甾醇的保留率分别为 80 90 和 95 214 精炼工艺对油脂脂质种类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市售毛米糠油在精炼过程中游离脂肪酸和磷脂含量的 变化见表 4 由表 4可见 毛米糠油经水和氯化钙处理 同时脱胶脱 蜡工段可以去除 92 的 PL 50 的 GL 56 的 MG 同时使 TG和 DG 分别增加 1 和 3 脱色工段可以脱除 83 PL 58 DG 20 GL和 30 MG 这主要归因于脱色白土对 这些物质的吸附作用 而 FFA 含量在脱胶脱蜡 脱色工段 未见明显减少 在高温低压下脱酸可以脱除油脂中的 FFA 和 MG 最后成品油中的 TG含量增加到 9317 以毛油为 基准 最后得到的成品油脱 除了 9618 FFA 3815 DG 8714 MG 9913 PL和 7913 GL 表 4 小试不同精炼工段米糠油中脂类及含量 样 品TGFFADGMGPLGL CRBO76107 11508101 01505198 01602137 01101136 01082117 0120 DRBO77108 11307121 01209106 01701105 01100112 01021108 0110 BRBO83143 21007111 01403178 01200174 01090102 01010186 0120 RRBO93176 11000126 01103168 01090130 01040101 010050145 0110 注 表中数据为 4次测定平均值 x S GL 糖脂类 其他见表 1 不同精炼工段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和脂质种类见表 5 由表 5可见 毛米糠油和成品精炼米糠油中脂肪酸组成未见 显著差异 本文米糠油中主要脂肪酸为 18B1 18B0 16B0 米 糠油中饱和脂肪酸占 20 不饱和脂肪酸占 80 在整个 加工过程中 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不变 基本 在 80B20 米糠油中高不饱和脂肪酸 18B2使米糠油易氧化 但米糠油含有较多的 VE 谷维素和甾醇 使米糠油表现出较 强的抗氧化性 27 不同脂质种类中的脂肪酸组成与总脂质 30中 国 油 脂 2006年第 31卷第 7期 中脂肪酸组成类似 脂肪酸含量顺序为 TL中 18B1 18B2 16B0 TG中 18B1 18B2 16B0 FFA 中 18B1 18B2 16B0 DG 中 18B1 18B2 16B0 MG 中 16B0 18B1 18B2 GL中 18B1 18B2 16B0 PL中 16B0 18B1 18B2 在精炼过程中 这些 顺序没有显著变化 表 5 小试米糠油中总脂质及不同脂质中的脂肪酸组成 样 品脂质种类12B014B016B018B018B118B218B320B0 TL 19135113945119331570149 TG0150110015117118447136321930146 FFA0132019323169214940177301170154 DRBODG 110226124210542162271510151 MG11721187381942180311812018701661126 GL2111211626158313535112291820192 PL216021323915621092618825132 DRBOTL 18190114946105331170142 TG0122110113132210148158331520151 FFA0182110625165315541158261110145 DG 113327141216146140301930129 MG114121273812551453311315156 3194 GL2128110024149418836145301220156 PL 3815831933114624113 1189 BRBOTL 18132114245132331690187 TG0122019112190210052174321580167 FFA1151115923183312440145281690170 DG 0184261062120411542810101650174 MG110651103815371282718516147 3171 GL214321212110761543812029161 PL210321783817951552814420150 2100 RRBOTL 19166115447157321000119 TG 016313115310054180311250147 FFA 121015155391533919501670184 DG 2613421754210128190 MG 3610861613315120161 3119 GL 21522217751423515728176 3131 PL 3915351302817723159 2182 注 表中数据为 4次测定的平均值 表示未检测出 表示痕量 缩写见表 1 表 4 2 5 精炼对微量金属含量的影响 各样品中微量金属含量见表 6 表 6 小试米糠油样品中微量金属含量 Lg 100 g 金 属CRBODRBOBRBOWRBORRBO Cu11181110715317017 Fe1 149151 1321540019245125818 Zn44413257152001433172810 M n279114816321815121115 Ca3 627152 141131 456172841723518 M g2 89613767117661793106217 注 表中数据为 4次测定的平均值 由表 6可见 这些金属含量在脱色 冬化和脱酸工段显 著降低 金属钙 镁与磷脂 如 PA PE等非水化磷脂 以复 盐的形式存在 其在米糠油中含量的降低说明了非水化磷脂 的脱除 而金属铜和铁可以催化油脂氧化 引起油脂酸败 脱除这些金属氧化剂是油脂精炼的目的之一 在本文优化 工艺条件下 可以将铁和铜的含量降至不影响成品精炼米糠 油氧化稳定性的水平 216 质量参数 对成品精炼米糠油的质量参数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小试精炼米糠油的皂化值 碘值 比重和折光指数分别为 18615 9410 01916和 114610 生产试验得到的精炼米糠油 的皂化值 碘值 比重和折光指数分别为 18714 9611 01915 和 114623 这些指标参数值均在印度国标范围内 3 结 论 不论是小试还是生产试验 用氯化钙和水处理毛米糠 油 再在低温下结晶可有效去除毛油中的磷脂和蜡质 再对 脱胶脱蜡油进行脱色和冬化 可将其磷含量降到 5mg kg以 312006年第 31卷第 7期 中 国 油 脂 下 蜡含量降到 50 mg kg以下 满足物理精炼的要求 在最 佳条件下脱酸可去除 95 97 的 FFA 色值降到 10 12 罗维朋 2514mm槽 同时可保留 80 的 VE 90 的谷维 素 95 的甾醇 从而可将最难精炼的毛米糠油 在工业化 水平上加工成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高级食用油 参考文献 1 Bra m ley PM El madfa I KafatosA et al 1Review vita m in E J 1J1Sci 1FoodAgric 1 2000 80 913 9381 2 Abidi S L1Tocol derived minor constituents in selected plant seed oils J 1J1Am1O ilChe m Soc 1 2003 80 327 3331 3 Seethara maihG S Prabhakar JV1Oryzanolcontent of In dian rice bran oil and its extraction fro m soap stock J J1Food Sci 1 Agric1 1986 23 270 2731 4 RojersE J Rice SM N icolosiR J et al 1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C oryzanol copmopents and si mu l taneous assessment of tocols in rice bran oil J 1 J 1Am1O ilChe m Soc 1 1993 70 301 3071 5 GopalaK rishna A G Khatoon S Shielqa P M et al 1Effect of refining of crude rice bran oil on the retention of oryza nol in the refined oil J 1 Ibid 2001 78 127 1311 6 KukM S Do wdM K SupercriticalCO2extraction of rice bran J 1 Ibid1 1998 75 623 6281 7 Goff man F D Pinson S R Bergman C J1Genetic diversity for lipid content and fatty acid profile in rice bran J Ibid 2003 80 485 4901 8 K i m S K K i m C J CheighH S etal 1Effectof caustic re f ining solvent refining and stea m refining on the deacidif i cation and color of rice bran oil J 1Ibid 1985 62 1492 14951 9 De B K Bhattacharyya D K Physical refining of rice bran oil in relation to degumming and de wax ing J 1 Ibid 1998 75 1683 16861 10 Bhattacharyya S Bhattacharyya D K Biorefining of high acid rice bran oil J 1 Ibid 1989 66 1469 14711 11 Bhattacharyya A C Bhattacharyya D K Deacidification of high FFA rice bran oil and reesterification and alkali neutralization J 1Ibid 1987 64 128 1311 12 Kale V KatikaneniSp R CheryanM et al 1Deacidifying rice bran oil by solvent extraction and membrane tech nology J 1Ibid 1999 76 723 7271 13 HuiY H1Bailey s IndustrialOiland FatProducts M Ne w York W iley Interscience 1996 1601 14 G ibon V T irtiauxA1Re movalofgums and waxes a re view J Infor m 2000 11 524 5351 15 Roy S K Rao B V S K Prasad R B N1Enzymatic de gumm ing of rice bran oil letter to the editor J J1Am1O ilChe m Soc1 2002 79 845 8461 16 Aoce O fficialFirestone D1O fficialM ethods and Reco m mended Practicesof the AOCS M 15thedn1Cha mpaign AOCS Press 19971 17 RenukaDeviR SujaK P Jayalekshmy etal 1Tocopherol and tocotrienol profiles of so me vegetable oils by HPLC J 1J1O ilTechnol 1Assoc 1 India 2000 32 176 1821 18 Renuka DeviR Jayalekshmy A A rumughan C1Effect of parboiling on the fatty acid co mposition and antiox i dant constitutions of rice bran oil from some popular In dian rice varieties C 1Paper presented at the 55thannu al convention and se m inar on Indian oil seeds and edible oil sector challenges ahead Indian institute of che m ical technology Hyderabad 200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