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doc_第1页
长江之歌.doc_第2页
长江之歌.doc_第3页
长江之歌.doc_第4页
长江之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灵宝市实验小学“三步六环节”导学案姓名: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总课时 年 月 日学习内容第三单元 长江之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受长江宏伟磅礴的气势。2、理解“气概、尘埃、风采、磅礴、源泉、甘甜”等词语的意思。3、结合阅读,学习课文的横向写、纵向写、前后对应的结构特点,以及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体会作者语言,抒发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领悟长江的磅礴气势,并练习背诵。学习难点体会“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及课文两段是如何对应着写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定目标。1、播放长江之歌,感受长江宏伟壮丽的气势。这首气势宏伟、富有激情的歌名叫_?板书课题: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一首_,也是一首_。从课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歌是对长江的歌颂、赞美。是呀,长江气势宏伟,壮丽,他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今天,长江还为我们的中华大地的发展贡献无穷无尽的能量。通过课前的预习,你们对长江的了解有多少呢?检测:长江是我国_大河,流经_个省市自治区,全长_千米,与_一起被称为母亲河。过渡:长江给两岸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大的幸福,诗歌是怎样歌颂她的呢?(出示学习目标)3、出示教学目标。指名读。二、初学交流,合作引领。(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3、读课文。(1)指名接读,每位同学只读四行。(2)男女同学对读。 (3)齐读。过渡:这首诗歌共有两节,你发现这两节诗歌作者用词上有什么特点?总结“对应”(二)精读课文,感受长江壮丽磅礴的气势。1、合作交流:课文的两节是如何对应着写的?(提示:第一节的前四行和第二节的前四行分别写了什么?)2、生汇报交流,教师适当的点拨。课文两节的前四行:(结合图片)指名两位同学对读。对应雪山东海 远古未来(源头、目的地,空间,横向描写) 源远流长 (时间,纵向描写 )(春潮,惊涛 写实) 气势宏伟壮丽 ( 巨浪 涛声 抒情) 中间四行:(结合资料理解)甘甜的乳汁 哺育 纯洁的清流 灌溉 健美的臂膀 挽起 巨大的作用 磅礴的力量 推动后四行赞美 依恋 抒情 赞美 依恋(反复)3,这首诗歌写了什么?总结中心。4、整首诗歌中,用一个字来称呼长江,是“你,这样表达都有什么效果?冬冬认为诗中把长江比作母亲,富有深意,你是怎么认为的呢?(长江向母亲一样,哺育了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像对待母亲一样对待长江,热爱她,赞美她。赞美长江,就是赞美我们伟大的民族,赞美我们的祖国。)三、相机测评,拓展提升1、背诵课文。(先填空,再背诵)2、背诵有关长江的诗句。3、填写我的视角。(学完这篇课文,你对长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请把你的感悟写在我的视角里。)课后反思灵宝市实验小学“三步六环节”导学案姓名: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总课时 年 月 日学习内容第三单元 三峡之秋学习目标1、独立识字学词,积累常用词语,写摘录笔记。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感受三峡秋景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3、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三峡特点的写作方法,感受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效果。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感受三峡秋景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感受三峡秋景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定目标。1、播放话说长江关于长江三峡的片段录像,了解长江三峡的流经路线、水力资源,初步感受三峡的壮丽风光。过渡:长江三峡,群山耸立,雄奇壮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2、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二、自主读识 初学交流1、出示自主学习提示:自读课文,力争在短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独立识字学词。2、学生对照自学提示自学课文。3、初学检测:(1)检测词语:显现 消逝 明丽 气息 偶尔 宛若 清冽 凌空(2)指名读36自然段。三、合作读议 品读感悟1、出示合作议题: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景色,三峡秋天的景色是怎样的?合作提示:(1)默读课文,从文中圈出表示顺序的词语。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自由读文,用曲线画出每个时间段三峡秋天景色特点的词语或句子,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3)小组交流,并做好发言准备。2、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点拨。 (1)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三峡的景色的。 (2)早晨 明丽 中午 热烈 下午 明亮 夜晚 清冽(重点指导:、描写中午的一段: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比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所过之处,一片金黄。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2、下午重点写雾,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平静3、三峡的夜,重点写峡谷,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突出三峡夜的特点:宁静而神秘。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出感情。 (2)配乐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5、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 (1)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三峡秋天的美景。 (3)抓住三峡秋天景物的特点来写。四、相机测评,拓展提升1、出示有关段落,按课文内容填空。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 ),长江也变得( )了,仿佛一条( ),( )、( ),奔流而去;同时,又把它那( )( )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直立的深深( ),把它那( )的光辉,一直( )到江面,就像一道瀑布( ),又像一匹( )从山上挂下来。、完成我的视角。(学完这篇课文,你对三峡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请把你的感悟写在我的视角里。)课后反思灵宝市实验小学“三步六环节”导学案姓名: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总课时 年 月 日学习内容第三单元 古诗二首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学习重点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学习难点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定目标。1、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2、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二、自主读识 初学交流1、简介作者王之涣和刘禹锡。 王之涣:字季凌,盛唐著名诗人。其诗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其中,回味无穷。登鹳雀楼和凉州词为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 刘禹锡:中唐诗人。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2、解释题目。3、初读诗歌。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4、字词检测,特别提醒:羌 簸三、合作读议 品读感悟1、出示合作议题1: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怎样的黄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示:(1)反复朗读诗句,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及诗句的意思,在书上批注。(学生先学,师补充关键词意思。)(2)自由读诗,用“-”画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反复朗读、体会,简单批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2、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3、全班交流:指生读诗并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一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第二首诗描写了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5、多种形式朗读、体会。6、出示合作议题2:朗读这两首诗,思考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提示:(1)用横线画出这两首诗中,有关想象的诗句。(2)在小组内说说这两首诗,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7、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8、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点拨。 第一首诗诗人引入牛郎织女的故事,增添了诗歌的神话色彩;第二首诗诗人由弯弯曲曲、波浪汹涌的黄河,表现了自己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9、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四、相机测评,拓展提升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五、作业布置课后搜集其他有关描写黄河的诗歌,并摘录下来。课后反思灵宝市实验小学“三步六环节”导学案姓名: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总课时 年 月 日学习内容 第三单元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学习目标1、了解黄河的自然情况,感受黄河的美丽景观。2、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了解黄河的自然情况,感受黄河的美丽景观。学习难点学习课文用空间与时间顺序来介绍事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定目标。1、听黄河大合唱的2、3等片断,借助音乐来感受黄河的强烈的气势,激起心灵的共鸣,导入新课。2、同学们,你对黄河有什么了解呢?教师补充资料: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河水经黄土高原,遂成黄色,故得名“黄河”。黄河全长5464千米。从源头的涓涓细流,沿途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成千上万条溪川,形成每年平均约480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一泻千里。整个黄河流域,生息着1.1亿各族儿女。二、自主读识 初学交流1、出示自主学习提示:自读课文,力争在短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独立识字学词。2、学生对照自学提示自学课文。3、初学检测:(1)检测词语:汩汩g 北麓l 湍急tun 穿梭su 塑造s 枢纽sh 气势磅礴pngb 沟壑h 步履l 积淀din 清澈ch 繁衍yn (2)指名读第3、7自然段。4、引导学生列出本文提纲,理清脉络: 概括介绍黄河(1); 黄河流域的广阔(上游、中游;下游;黄河是摇篮);华夏文明的发展史(59);总结全文(10)。三、合作读议 品读感悟1、了解黄河,感受“摇篮”。 自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理解要点:这是一个比喻,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长生、发展、壮大,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探究历史,感受起源。 (1)自由读课文710自然段,你从这些段落中感受到了什么?抓住历史悠久、利弊、黄河的伟大来理解。(2)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什么叫中国?黄河之水有哪些利弊?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什么?3、赞美黄河,感受伟大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黄河的伟大。4、课堂小结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孕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九曲十八弯,源远流长,惊涛骇浪,雄伟恢弘的气势,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会为之振奋和感动。四、相机测评,拓展提升1、本文运用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 (1)按照时间顺序写作的方法。 (2)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课后反思灵宝市实验小学“三步六环节”导学案姓名: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总课时 年 月 日学习内容 第三单元 故乡的河学习目标自读课文,了解作者小时候生活在浉河边的有趣经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了解作者小时候生活在浉河边的有趣经历,体会所表达的感情。学习难点了解解作者小时候生活在浉河边的有趣经历,体会所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定目标。1、导入:我们刚刚学过长江之歌以及三峡之秋,知道这两篇课文都写的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对长江浓烈的感情。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河”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故乡的河,和咱们河南的作家白桦一起,去看看他的故乡那条留给他美好回忆的河流。板书课题:故乡的河2、简介浉河:浉河:浉河最早源于浉河区谭家河象与湖北生应山交接的韭菜坡,为淮河的主要支流。浉河全长141.5千米,流域面积2070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飞沙河、五道河、东双河、杜河等。 3、出示学习目标。二、自主读识 初学交流1、出示自主学习提示:自读课文,力争在短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独立识字学词。2、学生对照自学提示自学课文。3、初学检测:(1)检测词语:讴歌 浉河 箭垛 洪水泛滥 滚滚浊流 轰然漂过 羡慕 惬意 赤裸裸 水淋淋 迤逦 雉鸡 叮咚 (2)指名读第3、7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4、理清课文条理:心中最美的河(1);发大水和不发大水的情景(2、3) 到小山上和庙里玩耍(4);心中永远的怀念(5)三、合作读议 品读感悟1、出示合作议题:读课文2.3.4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小时侯的哪些趣事?提示:(1)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并且写一些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做好发言准备。2、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3、全班交流:文章写了浉河发大水和不发大水的情景;下河叉鱼的情景;到小山上和庙里玩耍的情景。4、写故乡的河时,作者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 想到了故乡的风景,故乡的伙伴,故乡的贤山寺、和尚、泉水;浉河发大水和不发大水的情景;下河叉鱼的情景;到小山上和庙里玩耍的情景等。5、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者通过对自己家乡浉河的详细描写,来抒发自己对浉河的难忘之情,更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让我们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用我们的朗读来抒发吧!学生自由练习读,指名读。四、相机测评,拓展提升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值得你学习?提示:可以从选材,语言,文章结构等方面来探讨。学生交流后师总结:是啊,这篇课文没有写黄河长江,写的是名不见经传的一条小河,却因为作者朴实的语言,有趣的经历让我们喜欢。现在,让我们来积累文章中的一些好词佳句。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学生试背,升华情感。课后反思灵宝市实验小学“三步六环节”导学案姓名: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总课时 年 月 日学习内容第三单元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 学习目标1、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 创造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3、关注母亲河,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1、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学习难点关注母亲河,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语: 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巡礼,来捡拾沉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以此来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 首先,我们进行黄河巡礼第一站: 第一篇章:黄河知识 1.引语 在活动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作业,收集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现在我们检阅一下劳动成果,进入我们的竞赛环节。 2.组织竞赛:黄河知识知多少(竞赛的要求与规则:学生分组,每组派出两名代表,轮流进行,每答对一道题得一分,如内容不符合要求则无分,最后把分值累积起来。) 3.小结过渡 通过这次小小的竞赛,我们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有关黄河文化的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黄河所孕育的灿烂文化,有请黄河历史文化组和文学文艺组的同学来给大家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 第二篇章: 黄河文化 1请历史文化组的同学展示他们收集到的资料,并请代表讲述有关的历史传说和历史人物。 (1) 黄河源头的传说 (2) 神牛守河 (3) 三门峡 2请文学文艺组的同学展示他们收集到的资料,并请代表背诵讲解与黄河有关的诗歌、唱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 (1) 诵读并讲解将进酒 (2) 合唱保卫黄河 3小结: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黄河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中华民族不能没有伟大的母亲河,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63位院士联名 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下面请黄河现状汇报组的同学向大家汇报他们的劳动成果。 第三篇章: 黄河现状 1.出示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的图片(配有背景音乐黄水谣及简短解说词) 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同学诵读破碎的心表达我们共同的心声 4黄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继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面对黄河如此的现状,那么应采取哪些措施治理黄河呢?请大家出谋划策 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共同制定相应措施 5领读诗歌母亲河,我们要用真心保护您 6.小结过渡 :老师和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一定能重新焕发昔日光彩!她将和中华民族一样在新的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集体朗诵黄河万古流 .布置作业 一 作文(任选一项)二 生态恶化,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母亲河。要求有创意。 课后反思灵宝市实验小学“三步六环节”导学案姓名: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总课时 年 月 日学习内容第三单元 热爱家乡保护母亲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 了解黄河的发源、历史,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全面深入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2 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习重点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成果展示,加深自己对黄河及其文化的了解。学习难点分组搜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热情。教学过程一、引入 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历史的巡礼,来唤醒我们心中的黄河情。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 (板书,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1、首先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我们的母亲河(播放一段动态黄河图)同学们感受到黄河了吗?那谁能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感觉?(汹涌澎湃的黄河、波澜壮阔气势震撼、黄河的壮美)2、让我们再次跟随诗人光未然到黄河边去,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学生配乐齐诵黄河颂3、过渡:诗歌中作者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屏障、臂膀,赋予它深刻的意义。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经过各小组课后对有关黄河的知识的收集与整理,请各小组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进行成果展示,让我们随着同学们的脚步进一步了解黄河,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全面深入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你能举出三个来吗?课我们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 二、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大摇篮: 1、请“地形环境”小组的代表给我们介绍探寻黄河的情况(地理组代表利用多媒体播成果展示(地理环境、流域慨况) 过渡:黄河中华名族的摇篮,在悠久的历史中,他以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势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 2、有请“历史小组”的代表给我们讲有关黄河的历史文化。 历史组长结合多媒体进行成果展示(神话传说、。黄河流域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的名称吗?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了哪些都城,黄河流域(牧野之战、崤山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等。3、下面有请文学小组的组长给大家展示关于黄河的俗语、诗词、歌谣。4 大屏幕上展示自己搜集的俗语、诗词、歌谣。 5、下面请听六题,黄河流域有许多著名石窟,请说出我国的四大名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6、请同学们说说以下黄河的诗句出自于谁? 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涣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王之涣登鹳雀楼四、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同学们我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黄河,她一定能重焕昔日光彩;我们周围的环境也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那么,今日的炎黄子孙,将无愧于时代,将无愧于后人。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为黄河祝福!为我们生存的地球祝福!(全班齐唱保卫黄河)(播放音乐)五、布置作业 以“我心中的黄河”为中心,写一篇文章,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写出你对黄河的希望与祝愿,题目自拟。课后反思灵宝市实验小学“三步六环节”导学案姓名: 年级六年级 学科 语文 总课时 年 月 日学习内容第三单元 黄河的主人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2、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3、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学习重点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学习难点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唤起记忆。1、课前板书:黄河的主人2、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初步学习,你了解了些什么?(板书:艄公)(课文介绍了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一位艄公撑篙驾着羊皮筏子送五位乘客渡黄河的事。)二、学习第一部分,体会黄河上羊皮筏子的惊与险1、同学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