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书画同源论文.doc_第1页
浅析书画同源论文.doc_第2页
浅析书画同源论文.doc_第3页
浅析书画同源论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书画同源” 任课老师:殷文彬书画是书法和绘画的统称。中国的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它们有着共同的工具和审美需要,两者犹如水乳相互交融 ,亲密结合。也正是因为如此,国中的书画才有其独特的面貌,有别于其他西方艺术。书法是指毛笔字书写的方法,主要讲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等方法。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中锋铺毫;点画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意思呼应;分布要错综变化,疏密得直,全章贯气等等。书法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表达。书法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我国的书法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它伴随着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经过历代书法名家的熔炼和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宝贵财富。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写的真迹,在写字技巧上有很多创造或独具一格的,我们称之为书法艺术。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大体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大类。中国的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起源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绘画是以其特有的笔墨技巧作为状物及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段,以点、线、面的形式描绘对象的形貌、骨法、质地、光暗及情态神韵。中国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传统,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格,是举世瞩目的珍贵文化遗产。绘画艺术是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技艺来表现人类的心灵活动。通过一定的画面,来寓意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中国绘画的最大最本质的特点。中国绘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手法上可分为水墨画、重彩、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远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画在陶器上的图画如鱼、龟、鸟、花草等,是中国最早的绘画作品。而最早的象形文字,也是用线条画成的一幅幅小画,后来才慢慢演变为现在使用的汉字。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如殷契古文,其体制间架,既是书法,又是图画,被称之“可谓书画混合时代”。“书画同源”不仅指中国书画有共同的起源、共同的用笔技巧、共同的思维方式,更重要是书法和绘画有着共同的艺术意境的追求和共同的审美要求。中国书画大体上可以分为山水、人物和写意三类。从上面的各自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它有着“象”之同源:首先,书法和绘画就有着共同的使用工具和使用技巧。中国书法和绘画最基本的都是离不开毛笔、墨水和宣纸。笔墨是中国书画的特色精华、物化载体和精神折射。不同的行笔和墨色千变万化使书画更有情趣有气韵。书法和绘画在用笔和章法的错落处理上如同如出一辙。同为用线传力度,用形传情感,讲究线条与墨点的连贯性,着重于手、眼、心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才能生成较强的形式美、拙重美、厚度感与节奏感。从艺术品甘肃省肃北县祁连山史前岩画大象图形、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沧源崖画、仰韶文化彩陶图案、甲骨文拓片等可分析早期器物上的字与画的刻画和书写的工具来源于同一种工具早期毛笔和契刻工具,这也算是书画同源的早期渊源。其次,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的表现形式都是重在点与线条。中国绘画的线条本来就具有书法艺术的抒情性,它能时时体现出书法线条中的结构美与意境美。书法用笔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就是中国绘画造型的语言。再次,是书画的审美和意境追求。虽然书法与绘画两者形式不同,两者在创作技巧上各有侧重,但两者追求的意境却是相通的。书法家将自己的情感和境界寄托在所书写字的线条变化和总体构图之上,绘画同样注重将情感藏于图画线条的飞动之间,以及构图的寓意之中。如张旭的狂草,不但书写自己的情感,也表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像中国画。 因此中国的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追求,不仅在于其形式的美,更在于其蕴含的抒情的艺术意境。书画同源在一定意义上即是书画所追求的艺术意境同源。从“象”的渊源发展,有了其“神”的同源,即书画艺术所蕴含的传统美学精神。中国书法与绘画的艺术追求,不仅在于其形式美,不是仅停留于表面的表现形式和笔墨运用上的同源性,更在于其蕴含抒情的艺术意境。也就是说,“书画同源”的“源”字,深入到了书法与绘画艺术的神髓之中,具有相同的神髓、意境之源。传统中国画从“以形写神”、“遗貌取神”而成为表现“意象”的造型艺术,其追求重点并不在形、在貌,而在神韵之上。书法与绘画艺术以其不同的形式共同追求事物的深邃。书法与绘画不仅仅是记录事物的工具,更是成为了人们表达思想、抒发胸臆、宣泄情感的艺术。它们更是因为作者的感情投入成为了作者的人生写照,有了更高一层的艺术价值。以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为例,其画竹,除了尽现竹子清冷含蕴的神髓之美,也赋予其笔下的一颗心,并将自己的品性与竹子重叠在一起。其写字,更是用画兰花瓣的形趣,将人生的感悟融入其中。于是早就了他的书画作品格调高迈,意境不同凡响。传统中国书画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上,基本是以笔墨和物象结构作为明显的形态特征,以求在笔墨和气韵中寄寓画家各自的个性,一方面崇尚追求具有书卷气和中国意趣,一方面又追求具有浓重金石气特质。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言中国画,因此,中国画本身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透露着抽象之美,流露出独立的审美价值。中国书画的笔墨不只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载体,就是“书画同源”。 鉴赏书法的美主要看其所体现笔的美、结构的美和全幅的意境美及其内在的神采。首先要了解书法艺术的特性,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然后去体会它们所反映的现实中的形体、动态的美以及所表现的某种思想感情。这就要了解书家的时代、生平、思想以及和书写的内容技巧之间的关系,才能进入到全面的欣赏境地,看到一幅精彩的书法作品,往往使人沉浸在艺术的美感享受之中。华人CG艺术联盟0P|1v!R,c%H(p%A3Hrm而中国画的欣赏,中国画历来强调意境,要求诗情画意,有景有情。其最高要求尽管发挥了笔墨情趣,又做了生动传神,充满生命力。即使画的一草、一木、一石也要独具性格,注入了画家的感情,是画家头脑中的反映,是画家思想境界、生活阅历、艺术修养等各项的有机总和。中国书法和绘画在鉴赏方面都是如出一辙。,首先要懂得鉴赏,鉴赏的目的是要能看懂其的作者的生平(历史背景)、艺术表现手法风格和作品的“实际内涵”,懂得书法的表现技法和绘画语言,做到心领神会,产生对艺术的共鸣。书画鉴赏的主要内容是;创作内容、气韵二大方面。创作内容是指,绘画方法、构图、笔法、墨法、设色等,但最重要的是鉴赏书画的气韵,中国书画艺术质量的优劣关键是看气韵,而气韵生动与否关键在与笔墨的质量,由于中国画一笔落纸,优劣即定,不可更改,而笔墨又最能体现作者的表现个性。因此,创作内容实质与神韵是鉴赏的重点,也是鉴定真伪的关键。两者缺一不可。书画欣赏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 ,这是针对在欣赏书画艺术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变化的反应。因为在欣赏过程中,他将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心理功能,如情感、想象、理解等等,而最终将期转化为对书画艺术的评价。这种评价,包括对作者艺术风格的理解和判断,对书画作品艺术特点的认识,以至对书画作品艺术价值的大致评估。苏东坡说过;“书画本一律”,中国书画同宗同祖,几千年来的绵延发展,它的内涵幽远深邃,已经对我们人类的生命、意志、精神、情感、思想、品格等起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