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峰男教授服务公职四十年退休纪念书画艺术论文集.pdf_第1页
苏峰男教授服务公职四十年退休纪念书画艺术论文集.pdf_第2页
苏峰男教授服务公职四十年退休纪念书画艺术论文集.pdf_第3页
苏峰男教授服务公职四十年退休纪念书画艺术论文集.pdf_第4页
苏峰男教授服务公职四十年退休纪念书画艺术论文集.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蘇峰男教授服務公職四十年退休紀念 書畫藝術論文集 謝琯樵之書法藝術淺析 謝琯樵之書法藝術淺析 謝忠恆 一 前言一 前言 談明清臺灣書畫與早期文獻者 必言謝琯樵 1811 1864 1 日本學者尾崎 古村所著 清朝時代之台灣 一書 把謝氏之書畫 為臺灣 史文化的一大瑰寶 並曾 臺灣 寓名士 於文余推周凱 詩推楊雪滄 書推 西村 畫推謝琯 樵 2明清以 臺灣的傳統繪畫 與閩南及其附近地緣有相當承接 早期 寓 臺的書家有謝曦 郭尚先 周凱 謝琯樵 世宜 化成 纾 等諸先賢 3 尤其謝琯樵在臺期間雖僅幾 目前停 臺灣最長的有四 4 過所遺 作品頗豐著 對清代後半期臺灣書畫與文教影響 可 是具指標性且極為重要 尤其謝琯樵 是這些題材兼具者5 實屬臺灣早期書畫所難能可貴 書畫家之藝術思想 牽引作品與藝術性格的表現 本專題以探究臺灣早期先 賢謝琯樵之書法藝術為主 以 解其藝術觀和 解 為研究謝琯樵之師事脈絡和 關係 藝術評價與早期臺灣書法作鋪陳 學習發展經絡 所謂 師古 師人 師 心 琯樵的書寫思想 亦是由此漸進而生 其藝術思想之養成 除幼承家學 亦是書香門第與先天優沃的詩文瀚墨環境外 其與眾 同之處 在琯樵 跡內 與遊寓臺灣各地名室6 交遊詩文書 畫名家 多廣而閱人無 且從文武 1 關於謝琯樵之生平慨述 發表的圖 目前以 台灣地區前輩美術家作品特展 二 書法專輯 台中市 台灣 美術館 民國 83 出版 是目前筆者所查得對謝琯樵慨述與繪畫敘述較為 完整的展覽圖 發表的專 目前以 柏亭 三位傑出的畫家 明清時代臺灣書畫作品 台 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民國 73 5 月出版 最為完整詳細 針對謝琯樵的專文 謝忠恆 謝琯樵先賢 寓台灣之 跡淺析 藝術 文集刊第二期 台 縣 國 台灣藝術 大學 民國 93 7 月出版 2 尾崎古村的 法衆家引用 筆者引用自 莊伯和 臺灣 石學導師 世宜 明清時代 臺灣書畫作品 台 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民國 73 5 月出版 又 雅堂 臺灣詩 乗 近代如謝琯樵 西村 皆有名藝苑 琯樵之畫 西村之書 鄉人士至今寶之 摘 自於 高拜石 畫談怪傑 謝穎蘇之畫與其人 新編古春風 瑣記 第壹集 台 縣新店 市 正中書局 民國 91 出版 3 諸位先賢概述詳 施翠峰 剖析臺灣先賢水墨化之演變 臺灣先賢書畫選 台 縣板橋 市 台 縣政府文化局 民國九十 九月出版 4 詳 謝忠恆 謝琯樵先賢 寓台灣之 跡淺析 藝術 文集刊第二期 台 縣 國 台 灣藝術大學 民國 93 7 月出版 5 王秀雄 台灣美術發展史 台 市 國 史博物館 民國 84 6 月出版 其中有將明 清臺灣畫家專長分 謝琯樵跨居花鳥 山水 6 關於謝琯樵遊寓 台灣之 述詳 謝忠恆 謝琯樵先賢 寓台灣之 跡淺析 藝術 文集刊第二期 台 縣 國 台灣藝術大學 民國 93 7 月出版 429 謝忠恆 謝琯樵之書法藝術淺析 主多人7 這些閱 影響著琯樵之書畫觀和藝術思想 值得細細品味 詔安人士嘗謂 能學得其畫 未必能學得其字 能學得其字 未學得其詩 8所以琯樵詩文高超絕 在話下 本專題研究 從謝琯樵書法作品款文所記之書 述或詩文 從其文學造詣著手 以其學書心得和思想為主要研究 從中建構其 書藝思想與創作觀 以及師承對象和脈絡之藝術思想與人格特質與建構 日漢學 家尾崎秀真 琯樵 清人所住之詩話畫傳之 惟其在 寓本 時 書畫文章頗入圓熟 之境 是以在本 之作品 殊多 物 題畫詩文 少奇想天下之作 9 因此筆者試圖研 和整 琯樵所有作品款文 所記載擬某人 仿人家意與引 用名家的畫 繪畫思想和自我創作心得 能詩兼 畫 語多簡潔精要 足以啟 發人者 琯樵遺著 談畫偶 少時 古人畫 解筆意 苦學之弗得 遂棄之 後移好詞章 潛心 十 時方執筆 覺有主張 古人畫 漸知筆外 韻 可知畫雖小技 非 書 能工 況乎其他 非此中人 非 與言此也 10 其中有關涉及中國繪畫思想與其藝術思想之精華 搭配書畫 著與專書 以 驗證其款文所言的心得 此外 本專題以琯樵書法藝術思想與書法作品為研究考 配合書畫 著淺析 其中探討本專題時容 涉及琯樵之師事 摹古與學習關 係 由於探討範圍過於廣大 且牽 諸多位文人藝家 因此筆者以另一專題研究 謝琯樵先賢之師事 暫定 討 之 二 內文二 內文 一 書法藝術思想 一 書法藝術思想 7 有徐宗幹 國華 國芳 文察 等官私 另外吳尚霑亦能姑且算之 8 摘自於 中原文化與台灣 臺 市 民國 61 5 月 20 日再版 其中之 清朝台灣畫人 或 柏亭 三位傑出的畫家 明清時代臺灣書畫作品 台 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民國 73 5 月出版 9 引用於 麥墀章 臺灣地區三百 書法風格之遞嬗 一 臺灣美術 14 第四卷第二期 台中市 台灣 美術館 民國 80 10 月 1 日出版 其中註 33 表示尾崎秀真所述引用於 曹介逸 謝琯樵雜考 臺 文物 卷四第一期之頁 59 10 筆者原摘自文史工作者謝吉松先生所提供之 鄭孝穎 晚清臺灣書畫第一鋸腕謝琯樵 簡報 文章 後因 柏亭 三位傑出的畫家 明清時代臺灣書畫作品 台 政院文化建設 委員會 民國 73 5 月出版 表示琯樵所述出於遺著 談畫偶 所言最為完整詳細 430 蘇峰男教授服務公職四十年退休紀念 書畫藝術論文集 元 明各代的發展與影響特別顯著 由於時代與大家輩出的環境和產生 造 就許多 同的風格與變化 琯樵的書法藝術 可以溯至 周 陳淳 徐渭等人11 而這些大家大多是重水墨寫意的文人畫派 尤其明朝中期以文徵明 周為主的 吳派為最始跡象 是此 這寫意畫派亦影響 清代文人畫 如所謂八大與八怪等 琯樵之書畫藝術亦是從中有所獲得 揚洲八怪12的黃慎 華喦 鄭板橋等人 尤 其是鄭燮可 是明清以 文人書畫兼修的代表 對琯樵書畫之影響 可 是極 致 中國美術家人名字典 13 書法之外兼畫法 寫竹瓣香鄭燮 而能自出新意 為所囿 建畫人傳 而琯樵亦是將板橋書畫帶 台灣並能傳承之的重要人物 琯樵五十四歲 時同治三 1864 歲次甲子之作品 四屏 竹石 14 圖 1 其第一屏款文 明 書寫之勢 興酣 筆 蛇走 蕭蕭風雨 毫端 同治甲子三月 寫為撝叔廣文先 生清賞 琯樵時在三山 次之聽濤山 其中款文之 興酣 筆 蛇走 顯示琯樵畫竹石時運筆的 暢 起始胸 無成竹 筆 但作畫過程中卻胸有成竹 如 蛇走勢 袍丁解牛般而遊刃有餘 而 蕭蕭風雨 毫端 就如同 蛇過後帶 風雨氣勢於筆端 無遺 所以琯樵 之竹畫神采飛揚 使得餘音繞樑 所以從此作品中可 琯樵用筆高超熟 筆墨 荒 者神采黯然 蓋偽作也15 未編 條幅竹石 16 圖 2 款文云 柯敬仲畫竹 雨風雪 榮枯 墀樨 各極其妙 自云 凡踢枝生 當用草書法 此語最難解 非積學子可能悟也 琯樵 琯樵在畫竹時提出 清代書畫所強調 書畫同源 的 解 款文所述柯敬仲 11 與吳派相關人士的介紹 陳葆真 陳淳研究 故宮甲種叢刊之十一 台 市 國 故宮 博物院 民國 67 12 月 12 中國書畫 第二期 京 中國書畫雜誌社 2003 3 月出版 與 中國書畫 第三期 京 中國書畫雜誌社 2003 3 月出版 接 二期發表諸多有關 岸對揚洲八怪的專題 13 摘自於 中國美術家人名字典 台 市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 72 2 月出版 其中 福建 畫人傳 所述 14 圖 刊印於 臺灣書法三百 高雄 高雄市 美術館 民國 87 6 月出版 15 此 明 解於 漁叔 紀謝琯樵 魚千 齋隨筆 台 市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 59 7 月出版 16 圖 刊印於 臺灣書法三百 高雄 高雄市 美術館 民國 87 6 月出版 431 謝忠恆 謝琯樵之書法藝術淺析 17畫竹外 賦予情與風雪的氣候 增加 竹之氣節與繁榮枯 多樣貌 各有其遷 想妙得之處 後柯氏所述的 凡踢枝生 當用草書法 踢枝生 為竹子 最梢由枝梢所夾生出的 子 用 踢枝 二字 代替如 抽芽 等用詞 其文 學造詣的高妙外 並 明畫竹之生 應當運用草書的筆法 表現最為恰當 琯 樵引用柯九思 邱提跋 曾提出的 解 凡踢枝當用 書法為之 古人之能事者 惟文 同 蘇 軾 二公 方王子端得其法 今代高彥敬 王澹游 趙子昂其庶幾 前輩已矣 獨走也解其趣 18 琯樵書法學顏 米 此草書筆法 是從中得到畫踢枝的心得 可謂書畫同法 講求筆致 應元代趙孟頫 秀石疎 圖卷 言 石如飛白木如籀 寫竹還應八法通 也有人能會此 須知書畫本 同 19 書法入畫 一般 法是由趙孟頫開始 官拜奎章閣鑒書博士的柯九思 畫 寫竹幹用篆法 枝用草書法 寫 用八分法或 公撇筆法 木石用折 釵股 屋 痕之遺意 20 琯樵在款文中提到 踢之生 當用草書法 琯樵書法學顏 公之意 與柯九思之 持相同 解 所以可知琯樵書畫 可以追朔元 宋 唐三代 又 楊維楨對書畫同源亦云 書盛於晉 畫盛於唐宋 書與畫一耳 士大夫工畫者 必工書 其畫法即書法所在 所謂 踢枝 之 踢 字是一動詞 表畫生 時 的草書筆法就如有踢的動作 使之清新快意 清王原祈 雨窗漫筆 用筆忌 忌軟 忌硬 忌重而滯 忌 而溷 忌明淨而膩 忌重雜 而 又 可有意著好筆 有意去 筆 從容 迫 又琯樵自云 此語最難解 其難解之處 是在畫竹之踢枝時 似 17 俞崑 中國畫 編 上 下二冊 台 市 華正書局 民國七十三 十月出版 中指出 畫史會要 柯九思 字敬仲 號 邱生 台州人 官至奎章閣鑑書博士 博學能文 墨竹 師文湖州 亦善墨花 18 引用自 周稱寅 中國畫 輯要 南京 江蘇美術出版社 1985 8 月出版 中有此引用 之解釋 其中王子端本名王庭筠 之書畫家 文學家 高彥敬即元畫家高克恭 柯九思所 提及人士 均對琯樵有所影響 19 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元趙孟頫所作 秀石疎 圖卷 卷後所提云 摘自 進忠 文人儒士 的遊藝風雅 書畫雙華 書家的書畫篆刻 書畫雙華 書家的書畫篆刻特展 高雄市 高 雄市 美術館 民八十五 一月十二日出版 20 引用自 俞崑 中國畫 編 上 下二冊 台 市 華正書局 民國七十三 十月出版 432 蘇峰男教授服務公職四十年退休紀念 書畫藝術論文集 意草草 筆 但卻是界於 胸有成竹與胸無成竹 觀 之差 用筆之講究和重 點 應是大膽而謹慎之況 是提供後人畫竹 考與琯樵畫竹時的心得與其筆墨思 想 書法入畫 書畫同源 相映生趣 元代湯垕曾 畫梅 謂之寫梅 畫竹 謂之寫竹 畫 謂之寫 何哉 蓋花之 至清 畫者當以意寫之 在形似耳 正所謂文人畫強調筆與墨抒情寫意 書畫兼修 二 書法作品淺析 二 書法作品淺析 先生遺著 談畫偶 有道其各體兼擅 於少喜繪事 壯 縱遊四方 所 既廣 各體兼擅 襄于三山市鎮 新 山人所繪山雀小禎 雖用墨無多 极有山篱野徑之趣 小鳥噪起 披圖如 聞其聲 是日頗有畫興 檢出圭屏間 筆與心運 莫能得簡淡之致為自嘆耳 21 書為心畫 橫 雅言 清代宦遊之士 大多能詩能書 22 琯樵嘗語 人曰 余書法實佳於畫 而次於詩 23 雖然謝琯樵書法作品 遠比繪畫 作品 得少 過卻也常獲評者賦予極高的藝術評價 書法作品中可稱文獻 史 藝術價值頗高與用心的代表作楷書 屏24一件 圖 4 草中堂 屏和 對 件25 其他皆為多樣的題畫詩為主 多位評臺灣書畫皆述琯樵書法學米芾 與顏 公 其下筆豪邁隨意 墨瀋浸漬溫潤 點線長短相配 依勢成章 筆者從 所蒐集的書法圖 也 得其相同 法 中國美術家人名字典 琯樵26 書初學米帖 至是一變為顏真卿 題詩 篆刻皆駘宕可喜 時有三 絕之譽 故人觀管樵畫於署款外 恆致意於顏體者乃其晚 到家之作 21 引用於 莊素娥 揚州八怪對台灣早期水墨畫的影響 中國書畫 第三期 京 中國 書畫雜誌社 2003 3 月出版 22 摘自於 施翠峰 台灣先賢書法藝術 瀚墨珠 台灣書法傳承展作品集 台 縣 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 民國 93 4 月出版之引述 23 摘自陳宗琛 臺灣地區書法之傳承與發展 書法之美 人與書寫藝術 館藏書法明家作品 陳 特展 高雄市 高雄市 美術館 民國 84 5 月 13 日出版 或文史工作者謝吉松先生 所提供筆者之 鄭孝穎 晚清臺灣書畫第一鋸腕謝琯樵 簡報文章 24 此作品為贈石芝圃先生八十壽屏之 楷書八屏 相關敘述 謝忠恆 謝琯樵先賢 寓 台灣之 跡淺析 藝術 文集刊第二期 台 縣 國 台灣藝術大學 民國 93 7 月出版 其中 台灣之 第二階段 海東書院 咸豐八 至九 之內文 此外有另一篇專文 謝 琯樵書寫石芝圃先生八十壽屏淺析 撰寫中 25 另外尚有一件 草 山水書畫跋一則 書畫並置 後帶 國芳文 圖 刊印於 台灣早期 書畫展圖 台 市 國 史博物館 民國 84 11 月出版 26 摘自於 中國美術家人名字典 台 市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 72 2 月出版 其中 福建 畫人傳 所述 433 謝忠恆 謝琯樵之書法藝術淺析 由為寶惜 建畫人傳 唯可惜之處在於筆者所蒐集 件書法圖 中 琯樵少記相關對米 顏二大家 的評 或記載其藝術思想 目前僅有一件書法作品 書條幅 27 圖 3 提到 對米芾書法的藝術評價 其款文 觀米海嶽書 蕭散雄邁 揮灑 莫過是卷 譬如朔漠萬馬群 驊 騮先 可寶也 甲 晩秋書於筍莊 琯樵穎蘇 此件作品有米風之瀟灑痛快無滯凝 收放之間古韻盎然 氣宇軒昂中帶有顏 字用筆 真誠如其內容所述 另外未編 之 書四屏 28 圖 5 有提到 對蘇東坡的評 和心得 第一屏款文經筆者查得琯樵引用於評蘇軾之 述 書 藻鑑 中有 王 道云 29 王 道30評東波書云 世學公書眾矣 劍拔弩張 驥奔猊抉則 能無 至於尺牘 姿態橫生 矜而莊 束而嚴 軟而豪 蕭散容與琯樵 又楊慎云 尺牘狎書 姿態橫生 學者所未到 31 文忠公書法筆 雄 健 短長肥瘦各有 唐張懷權 深 書者 惟觀 采 字形 32亦 可證明款文 矜而莊 束而嚴 軟而豪 的虛實高超書藝 琯樵書風亦 如此 蘇軾應是琯樵書寫學習的對象之一 又第二屏款文 東坡所書九辨 觀其書畫 緻 紙墨如新 真奇寶也 余雖鄙芏 所 嘗 十幅 皆莊重有餘而氣韻 減 此冊可謂兼而有之矣 琯樵 27 圖 刊印於 瀚墨珠 台灣書法傳承展作品集 台 縣 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 民 國 93 4 月出版 此件作品目前由臺灣美術研究學者施翠峰教授收藏 28 圖 刊印於 臺灣美術 13 第四卷第一期 台中市 台灣 美術館 民國 80 7 月 1 日 出版 或 明清時代臺灣書畫作品 台 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民國 73 5 月出版 29 馬宗霍 書 藻鑑 上 下二冊 台 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 54 12 月出版 第九 卷中指出謝琯樵引用王 道評蘇軾詳細之全文 世學公書眾矣 劍拔弩張 驥奔猊抉則 能 無 至於尺牘 姿態橫生 矜而莊 束而嚴 軟而豪 蕭散容與 霏霏如甘雨之霖 森 竦掩映 如從月之星 紆餘婉轉 如紫繭之絲 鞏學者所未至也 30 俞劍華 中國美術家人名字典 上海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1 12 月出版 中指出王 道本名王安中 中山陽曲 今山西太原 人 進士及第 宣和元 1119 拜尚書右丞 徽 宗嘗宴睿謨殿 命安中賦詩百韻 以纪其事 詩成 大書於殿屏 凡侍臣以副本賜之 有初 集傳於世 世稱出 先生 書法清俊 未冠時 即拜蘇軾於中山 筆精墨妙 宜有傳授 當 政 宣間 1111 1125 禁 蘇學 一涉近似 旋作廢錮 而先生以脫胎換骨之手 揮豪禁 初無疑者 靖康 1126 以後 黨禁已解 玉佩瓊琚之辭 猊渴驥之書 盛 於東南 然後人人知其為蘇門顏 閔也 31 摘自 馬宗霍 書 藻鑑 下冊 台 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 54 12 月出版 第九 卷評蘇軾之 述 32 引用自張懷權 文字 摘自於 季伏昆 書 輯要 南京 江蘇美術出版社 2000 12 月出版 氣韻與神采一章 434 蘇峰男教授服務公職四十年退休紀念 書畫藝術論文集 另外第三 四屏為琯樵記畫評33 東坡之書莊重又兼氣韻 所以黃庭堅 凡書畫當觀韻 或 書畫以韻為主 34其中提到之所 卻未明確 明是琯 樵親自所 或他人所 過至少琯樵抱以正面的藝術評價 蘇軾 書唐氏 家 書后 古之 書者 兼 其平身 茍非其人 雖工 貴 35藝術品視為藝術 家的人格化 所以筆者從圖 所 琯樵之 草作品 依稀可 除有米 顏二家 之 形質 外 亦有蘇軾書風之 文質 融入 各兼其風骨心性與文氣 東陽 云 米書與蘇黃并價 而各 同下 大抵蘇黃優於藏蓄 而米長於奔放 36 琯樵書法奔放 羈而兼容並蓄 可謂 師人 師心 後能汲取精華集衆之大 成 其書法藝術可比繪畫 可比前期大家 目前有專評書 者 僅有最前述題畫詩所提未編 作品 條幅竹石 款文 凡踢枝生 當用草書法 有關 書畫同源 的看法 以及本章所討 琯樵對米 蘇二者的書風賞析外 亦未能尋得作品再提出有關書法的 解與相關 書 尤其眾所皆知琯樵書學顏體 是研究琯樵精湛書法藝術時可惜處 三 結 三 結 琯樵的藝術題材 諸如四君子 花禽 山水樹石等 是書法兼具 於明清 寓台灣和本土諸先賢 所難能可貴 琯樵以重要的文化角色 師承與發揚中國 元明清以 的文人畫 將 書畫合法 的 具體躬 展現發揚 元人的書畫思 想較前期唐宋二代之筆墨較為自由的原因 而元代筆墨較為自由的原因 應該是 書法被提倡的關係 所以 難發現書畫同源的藝術思想 或是藝術家書畫兼具 從內 將此精髓帶到台灣 對臺灣早期書畫帶 一股 與學習的潮 並達到 高峰 所以臺灣亦是大中華文人畫系統一脈 謝琯樵居功 少 33 第三屏款文為 波公斷巖叢條真跡水墨長卷 秀氣逼人 上有開封趙與懃極齊齋之印 波 趙都承所藏蘇畫之一 又有 竹蒼厓畫意亦佳 嬾樵書 第四屏款文為 項篤壽購藏 眠郭子儀單騎詳 圖卷 畫筆如春蠶吐絲 人物鐵甲士馬作唐裝 子儀卓 人群 有巖巖出世 姿態 鼎侯三兄大人屬書即正 琯樵弟蘇 二者皆為記畫評 34 黃庭堅之前 引用自 豫章黃先生文集 後 引用自 齊校書圖提跋 均摘自於 季 伏昆 書 輯要 南京 江蘇美術出版社 2000 12 月出版 氣韻與神采一章 35 摘自於 季伏昆 書 輯要 南京 江蘇美術出版社 2000 12 月出版 書品與人品 修養之關係一章 36 摘自於 馬宗霍 書 藻鑑 下冊 台 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 54 12 月出版 第 九卷評米芾之 述 435 謝忠恆 謝琯樵之書法藝術淺析 謝琯樵天賦允文能武的特殊特質償言 大丈夫生逢 世 宜 功疆場 何 必侷促書生 博 青杉耶 37所以品德與性格是牽引琯樵書畫藝術之另一成因 琯樵作品時發現題材有詞人墨卿之借假仁者文士 或能逸尚節比擬況 但 中國 美術家人名字典 38中有提到 兼作山水 花卉 翎毛 純用斂筆 是其一短 建畫人傳 因琯樵的品向 在其書畫表現上擅用 斂筆 作畫 於藝術表現 均用斂筆 而少鋒芒確為一短 於人格表現 確是直接的反應 可謂觀書如觀其人 從琯樵諸多種 的題畫詩和 述 其高妙的文學修養 其獨特的人格氣 特 質反映在其藝術觀 日人尾崎秀真推先生為 清朝中 以後南清第一鉅腕 並 稱 蓋彼確有一種天才 其魄 氣慨之超越 直躍如其詩文書畫之上 39 即文人氣質 反映在書畫筆墨作品上 是明清早期臺灣書畫大家 又晉江吳肅堂 40跋琯樵畫云 宋元以 講 法者分南 派 派以蕭疏勝 南派以韶秀勝 吾閩 詔安 家 放筆為直幹 蒼松翠柏 尺幅中具有千尋之勢 視江浙 家 直駕而上之 惟每 於粗獷 故難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