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4.doc_第1页
指南录后序4.doc_第2页
指南录后序4.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课 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指南录后序为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专题中“烈士的抉择”板块的第一篇课文。本专题意在引发学生关注个人操守,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了解伟大人物为信仰和理想无私奋斗的精神。而本文则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重在介绍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在民族存亡、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舍生取义的精神。2、本文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文章简要地记写文天祥出使元营的斗争情况以及套弱后的艰险遭遇并说明抄录诗篇和编纂诗集的目的。文章表现了诗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感。3、这篇序文结构严谨,详略得当,疏而不漏。写出使元营的背景、经过,当详则详,当略则略,顺承转合,曲折精妙。文气畅达,富于变化。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为所被动句式.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3.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作用.重点难点: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教学策略: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词句运用规律。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文天祥其人及文章写作背景2、熟读课文,理解文意3、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学习流程】导入:学生背诵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后,指出后序一文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动解释.作者介绍: 文天祥 (12361283)南宋大臣,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学家,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宋理宗佑宝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曾任湖南提刑,知赣州(现江西赣州市).德佑元年(1275),元军进迫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产作军费,率义军万余人起兵抗元.不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次年送至大都(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时年仅46岁,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七卷.指南录是文天祥自由出使北营到南返福州期间的诗作.以扬子江诗中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之句命意,以表达作者心向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丹心.时代背景. 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元已基本上稳定地统治了北方和中原地区,迁都于大都(今北京),并不断南侵.当时南宋王朝的奸相贾似道只顾追求欢乐,不问边事,国势岌岌可危.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元将伯颜大举入寇,前锋直达鄂州(今湖北武昌),朝廷闻报,惊恐万状,乃下诏勤王.次年(宋恭宗德佑元年),贾似道迫不得已,亲自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军大战于池州(今安徽贵池),结果大败,伯颜进占建康(今江苏南京).至德佑二年(1276年)初,又进逼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本文开头说的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就是上述形势说的。附录关于文天祥起兵勤王,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勤王诏至赣(今江西赣州),天祥捧之涕泣,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山蛮,得万人,遂入卫.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损抑,以家赀为军费.闻者为之感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学生听录音一遍;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研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1、文天祥是在什么样的情势下出使元营的?明确:“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兵临城下,而决策集团无计可施,形势已经到了极其危急的地步,在这样的情势下,而“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文天祥临危受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义不容辞。2、文天祥对元军是如何估计的,他为什么要以“资政殿学士行”?明确: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企图以外交手段来挽回败局;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更希望去观察一下元军的情况,回来后好寻求挽救国家的策略). 文天祥辞相印不拜而出使元营这件事说明了他不计个人利害,图救国之策。3、请总结第一段的内容明确:述说出使的背景。研读课文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文天祥到了元方后是如何斗争的,元军有什么样的反应? 明确:写斗争场面极其简练:“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惊动”一词,反映出文天祥“抗辞”的重大影响。虽然军事上失利,但作为国家使节,作者气节坦荡,大义凛然,坚决斗争。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研读课文3、4、5段,了解文天祥九死一生的经历,感受器精忠报国的激情。2、积累诡、如、堪等实词的含义;之、以等虚词的用法及“为所”被动句式【学习流程】上节知识回顾研习新课一、自读第三、四段,翻译下列句子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二、研读第三、四段,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作者“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明确:将以有为也。(可以讲一讲南霁云的故事,以帮助学生理解)2、作者处在什么样的境地?明确:敌人追捕,己方怀疑,“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几十个字就概括了,而当其时,度日如年,是极为凄惨的。文天祥的这番经历,对历经祸乱的穷苦百姓或是出入沙场的将士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是不应当忘记作者是个没有这类经历的文人。3、请概括三四段主要内容。明确:写北行途中逃脱的行程。三、自读第五段,翻译下列句子、去京口,写匕首以备不测,即自刭死、经北舰十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四、研读第五段,回答下列问题请概括第五段的主要内容明确:痛定思痛,借回顾九死一生的经历,抒发精忠报国的激情。五、小结前五段主要叙述出使元营的经过及逃往路上的种种磨难,抒发九死一伤的感慨。第1至第3段中再记叙,第4段以抒情为主。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研读课文6、7、8段,了解指南录的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 2、积累殆、微等实词的含义;已、乎等虚词的用法【学习流程】上节知识回顾研习新课一、自读第六、七、八段,翻译下列句子、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二、研习第六、七、八段,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为自己的诗结集的目的是什么?在第六段最后一句里所说的“志”指的是什么?明确: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志”指的是生无以救国难,似尤为厉鬼以击贼2、作者在文中叙述了自己九死一生的卷难,那么,你认为作者侥幸活下来的意义在哪里?明确:作者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逃出死地,九死一生经历这么多磨难是因为他在忠君报国的思想指导下愿“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3、作者在第七段引用诸葛亮的句子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表明了他为服刑国家奋斗到底,死而无憾的决心。三、全文知识梳理1、通假字2、古今异义3、词类活用4、文言句式四、课文小结(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