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物理 第十章 第一、二节 功和内能 热和内能四步教学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1).doc_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物理 第十章 第一、二节 功和内能 热和内能四步教学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1).doc_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物理 第十章 第一、二节 功和内能 热和内能四步教学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1).doc_第3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物理 第十章 第一、二节 功和内能 热和内能四步教学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物理 第十章 第一、二节 功和内能 热和内能四步教学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年级组别高二物理组审阅(备课组长)审阅(学科校长)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课 题10.1功和内能 10.2、热和内能课 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知道什么是绝热过程,理解内能的变化可以分别由功和热量来量度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 2理解内能的变化可以分别由功和热量来量度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教学重点改变内能两种方式及内能改变量度教学难点对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内能是等效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讨论、交流(2课时)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一 明标自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复习引入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动能: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势能: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它和物体的体积有关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根据讨论结果,小结:通常情况下,对固体或液体,由于体积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内能是否改变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二 合作释疑 环节三 点拨拓展过程设计二次备课问: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呢?(可以改变物体的温度或体积)问:物体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呢?或者说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如一杯水、一块铁块)的内能是否改变呢?把准备好的钢丝拿出来,想办法让你手中的钢丝的内能增加。讨论:有的想到“摩擦”,有的想到“折”,有的想到“敲打”,有的想到用“钢锯锯”,有的想到“烧”,有的想到“晒”,有的想到“烤”,有的想到“烫”、“冰”等等一边想办法,一边体验内能是不是已经增加了(把“摩擦”、“折”、“敲打”、“锯”写在一起,把“烧”、“晒”、“烤”、“烫”、“冻”或者“冰”写在一起问:比较一下,本质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点(阅读课本3839页倒数第四段)刚才所想到的办法,它们之间有何不同?能不能把这些办法分分类?答:可以分为做功和热传递两类。其中,“摩擦”、“折”、“敲打”、“锯”是属于做功,“烧”、“晒”、“烤”、“烫”、“冰”属于热传递演示课本38页的实验(慢慢地压缩看能不能使棉花燃烧起来)问:刚才两次实验,为什么会出现结果的不同?答:动作快,时间短,气体没有来得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其温度会突然升高,至乙醚的着火点,它便燃烧起来而动作慢时,时间较长,气体与外界有较长的时间进行热交换,它的温度就不会升高太多,达不到乙醚的着火点,则不燃烧阅读课本39页实验,分析气体对外做功的情况 问:同学们还能不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呢?答:柴油机工作中的压缩冲程;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锯木头,锯条会很烫;冬天,手冷时,两手互相搓一搓;古人钻木取火等等再来体验一下,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情况给大家一段细铁棒和酒精灯,演示学生上台做实验把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方法和体会告诉其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再找出一些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例子板书: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过程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内能改变的量度师:如何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多少呢?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课本39页5、6两段,然后归纳出来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四 当堂检测二次备课基础夯实1下列哪个实例说明做功改变了系统的内能()a热水袋取暖b用双手摩擦给手取暖c把手放在火炉旁取暖 d用嘴对手呵气给手取暖答案:b答案:d答案:d答案:a答案:b2(建陵中学高二期末)物体获得一定初速度后,沿着粗糙斜面上滑,在上滑过程中,物体和斜面组成的系统()a机械能守恒 b动能与内能之和守恒c机械能和内能都增加 d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3有一个小气泡从水池底缓慢地上升,气泡跟水不发生热传递,而气泡内气体体积不断增大,小气泡上升过程中()a由于气泡克服重力做功,则它的内能减少b由于重力和浮力的合力对气泡作功,则它的内能增加c由于气泡内气体膨胀做功,则它的内能增加d由于气泡内气体膨胀做功,则它的内能减少4用金属制成的气缸中装有柴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有可能使气缸中的柴油达到燃点的过程是()a迅速向里推活塞 b迅速向外拉活塞c缓慢向里推活塞 d缓慢向外拉活塞5如图所示,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瓶口已塞紧,水上方空气中有水蒸气,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塞子从瓶口跳出时,瓶内出现“白雾”,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用下面三句话解释:甲,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乙,瓶内气体推动瓶塞做功,内能减小;丙,温度降低。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甲乙d乙甲丙6冬季,由于温度太低,很难启动摩托车(在农村启动195型拖拉机也会遇到类似情况)。这时驾驶者往往先关闭油门,连续踏下启动摇杆若干次,然后再打开油门,踏下启动摇杆即可启动,运用的原理是什么?7(江苏南京模拟)如图所示,绝热隔板s把绝热的汽缸分隔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s与气缸壁的接触是光滑的。两部分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a和b。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可忽略不计。现通过电热丝对气体a缓慢加热一段时间后,a、b各自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试分析a、b两部分气体与初状态相比,体积、压强、温度、内能各如何变化?1(2012新华高二检测)如图所示,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以e甲、e乙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能,则在将拉杆缓慢向外拉的过程中()ae甲不变,e乙减小 be甲不变,e乙增大 ce甲增大,e乙不变 de甲增大,e乙减小答案:d答案:c答案:b答案:ad答案:acd答案:增加了0.5j2(2012攀枝花市高三检测)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密封在绝热(即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容器中,容器内装有一可以活动的绝热活塞。今对活塞施以一竖直向下的压力f,使活塞缓慢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气体的体积减小。若忽略活塞与容器壁间的摩擦力,则被密封的气体_。(填选项前的字母)。a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内能减少b温度降低,压强增大,内能减少c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内能增加d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内能增加3.如图所示,汽缸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活塞将汽缸分成甲、乙两气室,两气室中均充有气体,汽缸、活塞是绝热的且不漏气。开始活塞被销钉固定,现将销钉拔掉,活塞最终静止在距原位置下方h处,设活塞移动前后甲气体内能的变化量为e,不计气体重心改变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emgh bemghcemgh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4金属筒内装有与外界温度相同的压缩空气,打开筒的开关,筒内高压空气迅速向外溢出,待筒内外压强相等时,立即关闭开关。在外界保持恒温的条件下,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再次打开开关,这时出现的现象是()a筒外空气流向筒内 b筒内空气流向筒外c筒内外有空气交换,处于动平衡态,筒内空气质量不变d筒内外无空气交换5.(辽宁沈阳模拟)如图所示,绝热的容器内密闭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考虑分子间的作用力),用电阻丝缓慢对其加热时,绝热活塞无摩擦地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活塞碰撞的次数减少b电流对气体做功,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可能减少c电流对气体做功,气体又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d电流对气体做功一定大于气体对外做功6(2010绵阳中学高二期末)如图所示,带有活塞的气缸中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不考虑气体分子势能),气缸和活塞均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将一个热敏电阻置于气缸中,热敏电阻与气缸外的欧姆表连接,气缸固定不动,缸内活塞可自由移动且不漏气,活塞下挂一沙桶,沙桶装满沙子时活塞恰好静止。现将沙桶底部钻一小洞,细沙缓缓漏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大b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c气体的压强增大,体积减小d欧姆表的指针逐渐向右偏转7汽车内胎放完气后,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