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doc_第1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doc_第2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doc_第3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doc_第4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一些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由不同通信媒体连接的,物理上分开的各台自治计算机组成的,将要传输的数据分成不同长度的分组进行传输和处理的系统,以及互操作和协作处理的机制。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硬件 通信媒体计算机网络 中继设备 软件 :网络协议(1)通信媒体类型: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 调幅(AM)模拟信号调制: 调频(FM) (例1) 调相(PM)数字信号编码: 不归零编码 曼切斯特编码 (例2) 差分曼切斯特编码 采样脉冲编码调制PCM: 量化 编码 频分复用:将信号分割成若干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道时分复用:将信道的时间分割为一个个的时间片 同步TDM异步TDM信道复用: 波分复用:在一根光纤上同时传送多个波长不同的光载波 码分复用:每个站点分配一个唯一的m bit码片序列例1:例2:信道的容量:两个定理Nyquist定理:在无噪声信道中,当带宽为H Hz,信号电平为V级,则:数据传输速率 = 2H log2 V b/s。即:以每秒高于2H次的速率对线路采样是无意义的,因为高频分量已被滤波器滤掉无法再恢复。Shannon定理: 在噪声信道中,当带宽为H Hz,信噪比为S/N,则:最大数据传输速率(b/s) = H log2 (1+S/N)。很多情况下信噪比用分贝(dB)表示 ,信噪比(dB)=10 log10S/N。如:信噪比为30dB,则S/N=1000。(2)中继设备转发器:工作在物理层,再生数据信号。集线器(hub):多口中继器。其优点是当某条传输介质发生问题时,不会影响其他节点。网桥: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类局域网,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转发的是帧。它有寻址和路由选择功能 。但网桥不过滤广播信息。网桥又分为透明网络和非透明网桥。交换机:端口更多的网桥。路由器:工作于网络层,可连接不同的子网,可隔离广播风暴。网关:传输网关和应用网关。网络层以上的高层协议转发器。 电路交换中继方式 报文交换 存储转发 数据报 分组交换 虚电路(3)网络协议1)OSI参考模型2)TCP/IP网络模型3)数据的传输1)OSI参考模型物理层:是网络与传输媒体的接口,完成传输媒体上的信号与二进制数据间的转换。即:在两个网络设备之间提供透明的比特流传输。数据链路层:提供点到点的可靠传输,通常需把数据分成帧,并且保证帧的正确发送和接收。网络层:提供主机到主机的通路,其间可能存在多条通路,根据路由算法进行路由选择。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通路,即:应用到应用的通路。会话层:在通信应用进程之间组织和构造交互作用。表示层:关心的是语法和语义,对相关的数据的描述采用抽象的定义,协调数据和数据格式的转换。应用层:包括所有应用方面的协议,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2)TCP/IP网络模型3)数据的传输实体、协议、服务、接口。第二章 物理层在两个网络设备之间提供透明的比特流传输1.物理层四个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2.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介3.宽带接入技术ADSL接入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FTTX技术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保证直接相连的两台主机之间的可靠传输 帧的组成 帧的正确性保证:帧的校验和差错控制 传输正确性保证:流量控制1.帧的组织帧定界帧再同步能力(1)字符计数法 :简单,但无法再同步。(2)带字符填充的首尾界符法:用特殊的字符作为帧头和帧尾界符。(3)带位填充的首尾界符法:以特殊的位模式01111110作为帧标志,即一个帧的开始(同时标志前一个帧的结束)。位插入法(也称为透明传输):当帧中出现一个与帧标志相同的位串01111110,则在连续5个1后自动插入一个0,即变成01111101,接收方将自动删除第5个1后的0。(4)物理层的编码违例2.帧的校验(1)校验和(2)块校验码(3)循环冗余检错码CRCxrM(x)/G(x)=Q(x)+R(x)/G(x),其中Q(x)为商、R(x)为余数。R(x)即为M(x)的CRC码。例: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方与接收方采用循环冗余码CRC进行校验,若发送方要发送的信息为1101011011,且生成多项式为 G(x) = X4+X+1,问校验码是多少? 实际传输的数据是多少?校验码为:1110实际传输帧: 110101101111103.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重发机制重发定时器 重复帧处理:帧序号流量控制: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传输速率的协调窗口协议4.点对点协议PPP第四章 局域网OSI模型与LAN模型的对应关系1.IEEE 802.3标准及以太网基本概念:以太网的带宽:10M 常用的连接设备:HUB/中继器 传输介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 以太网的最小帧长:64B 以太网的编码:曼切斯特编码CSMA:1-持续/非持续/p持续CSMA/CD工作过程以及最短帧长的计算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最大缺点:采用总线型组网方式,规模不能扩大。2.交换式以太网(体系结构及工作方式的变化)100M以太网1000M以太网 在MAC层采用的关键技术是:载波扩展和分组突发(短帧突发)虚拟局域网(VLAN):防止广播风暴3.无线局域网(802.11)组网模式:Infrastructure和ad-hocMAC层的协议栈: 点协调功能PCF 分布协调功能DCFCSMA/CA第4章 网络层(路口的警察)1.网络层主要解决的问题路由选择:最短路径算法、洪泛法、距离矢量法、链路状态法 网络互连:互连方式(虚电路和数据报)、分段和重组 拥塞控制 为上层提供服务及服务质量 (了解)2.IP协议IP地址:网络号+主机号IP数据报格式:主要报头字段的作用IP包的分段和重组(1)IP地址地址的分类、表示,每一类的地址范围子网划分、掩码、掩码的表示(点分十进制、斜线划分法)会划分子网及确定子网中主机的地址IP地址 := , , CIDR概念、作用NAT:(2)IP数据报报头(3)IP数据报的分段与重组总长度标识MF DF 片偏移原始数据报3820 12345 0 0 0 数据报片1 1420 12345 1 0 0 数据报片2 1420 12345 1 0 175 数据报片3 1020 12345 0 0 350 (4)数据报的转发:给出一张路由表,会确定下一跳(5)IP配套协议:ARP协议和RARP协议:作用、工作原理和过程ICMP:作用及应用,包括可达性、路由跟踪和发现路径上最小的MTUIP多播及IGMP 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 RIP: (6)IP路由协议: OSPF: 外部网关协议:BGP采用的算法、特点,适用情况以及采用哪种传输方式(7)IPv6:对IPv4作出的改进,IPv6中地址的表示第5章 传输层1.基本概念传输层在协议栈中的位置传输层的分用和复用端口、套接字、连接的概念2.TCP/IP协议栈中的TCP协议和UDP协议:位置及特点3.UDP协议(1)UDP协议的特点(2)主要用途4.TCP协议(1)TCP协议特点(2)TCP段头信息:端口、序号、确认号、码位、窗口等概念与作用(3)流量控制基本原理 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 具有最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实用的停止等待协议 连续ARQ协议 滑动窗口协议发送窗口WT:其大小表示在收到对方确认的信息之前,可以连续发出的最多数据帧数(只有序号在窗口内的帧才可以发送)。接收窗口WR:其大小表示可以连续接收的最多数据帧数(只有序号在窗口内的帧才可以接收,否则丢弃)。 具有选择性重发的滑动窗口协议(4)TCP的可靠传输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发送缓存:接收缓存:作用:发送缓存用来暂时存放: 发送应用程序传送给发送方 TCP 准备发送的数据; TCP 已发送出但尚未收到确认的数据。 接收缓存用来暂时存放: 按序到达的、但尚未被接收应用程序读取的数据; 不按序到达的数据。 重发计时器:重发计时的时间很难确定(5)TCP的流量控制零窗口公告:持续计时器:TCP的流量控制与数据链路层的异同:(6)TCP的拥塞控制网络中:当对资源需求的总和 可用资源,此时网络的 性能就要变坏,这种情况就叫做拥塞(congestion)。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区别:全局性与局部性问题拥塞控制基本原理: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几种拥塞控制方法: 慢开始 拥塞避免 快恢复 快重传(7)TCP的连接和释放连接建立的三次握手:连接释放的四次握手:保活计时器:第6章 应用层1.应用层的基本概念2.DNS:域名的结构,DNS的作用,所以的传输层协议(UDP),DNS的域名解析过程3.万维网WWW几个组成部分,URL、HTTP、HTML4.电子邮件E-mail地址的含义、作用、组成、所以的协议5.动态主机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